本院認為,一、關于勞動關系,原告稱: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13日在被告公司上班,主要負責生產(chǎn)工作,曾經(jīng)擔任副總經(jīng)理一職,雙方已形成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被告部落神農(nóng)公司稱:原、被告之間不是勞動關系,是非全日制用工關系。本院認為被告部落神農(nóng)公司未提交相關證據(jù)證實自己的主張,故對被告的意見不予采納。根據(jù)2013年8月22日贊皇縣野草灣派出所詢問筆錄,原告劉某某自2004年公司成立至2013年8月在被告部落神農(nóng)公司上班,故本院確認原、被告于2014年1月至2013年8月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二、關于勞動關系解除,原告劉某某稱:被告在沒有通知原告的情況下強行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在這期間,原告沒有任何違法違紀,被告解除勞動合同是違法的。被告稱:原告2013年因盜竊公司樹木,被公安局立案偵查,被告不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認為原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關于原告主張的2019年3月1日至4月4日的工資?!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原告于2019年3月1日至4月4日在被告處工作,原被告均認可此期間原告工資4747元未發(fā)放,被告應當予以支付。原告主張被告支付拖欠工資金額25%的經(jīng)濟補償金,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人民幣12500元,原告在申請仲裁時未提出該項仲裁請求,故原告該項訴訟請求,因未經(jīng)仲裁,本案不予處理。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25000元。對于原告的離職原因,原被告說法不一。原被告雙方對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無異議,從微信聊天記錄可以印證原告于2019年4月4日從被告單位離職,離職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被告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現(xiàn)原告主張被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未給其進行社會保險登記導致其無法繳納的社會保險損失,其中原告主張養(yǎng)老金賬戶損失26000元(5000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被告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部分,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具備合法的用工主體資格,原告自1999年6月在被告處工作,雙方勞動關系成立。2018年3月,被告通知原告,解除和原告的勞動關系,因原告已年滿63周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被告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支持。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沒有給原告繳納社會保險,原告主張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費,不屬于法院受理范圍,應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項、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第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自違反本法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原告自2012年6月入職被告單位,被告應支付雙倍工資差額的期限為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1年,故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雙倍工資差額已超過仲裁時效,本院不予支持。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gòu)應按時足額征收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gòu)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關于原告第二、三項訴訟請求,經(jīng)庭審核實,原告提出的“經(jīng)濟補償金”是要求被告將單位應繳的社保費用支付給其本人,故其該項請求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違反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根據(jù)原告的辭職申請書和辭職談話記錄顯示,原告系主動辭職,主要原因是認為單位不再提供宿舍導致勞動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同時涉及單位一直未給其繳納社保問題,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關于原告李某某的入職時間問題,原告李某某主張于2015年3月9日入職,但未提供相應的證據(jù),而被告某環(huán)??萍加邢薰咎峁┝讼鄳姆瘩g證據(jù),故本院認定原告李某某的入職時間為2015年8月20日。關于原告李某某的離職原因,被告河北正臣科技環(huán)保有限公司主張系原告李某某自動辭職,但未提供其他有效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不予采信,應認定被告河北正臣科技環(huán)保有限公司因原告李某某懷孕將其辭退。關于原告李某某主張的2015年3月9日至2016年5月26日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59363.35元,因其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明其于2015年3月9日入職,且被告某環(huán)??萍加邢薰咎峁┑淖C據(jù)證明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故對原告李某某的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李某某主張的三期工資賠償23540.22元,因雙方于2016年5月26日解除了勞動合同,故對原告李某某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李某某主張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2000元,因原告李某某的工作年限為2015年8月20日至2016年5月26日,計算1個月,原告李某某月平均工資4000元,故賠償金為8000元(4000元×2倍=8000元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關于被告李某甲的入職時間問題,被告李某甲主張于2015年3月9日入職,但未提供相應的證據(jù),而被告某環(huán)??萍加邢薰咎峁┝讼鄳姆瘩g證據(jù),故本院認定被告李某甲的入職時間為2015年8月20日。關于被告李某甲的離職原因,原告河北正臣科技環(huán)保有限公司主張系原告李某甲自動辭職,但未提供其他有效證據(jù)予以佐證,故本院不予采信,應認定原告河北正臣科技環(huán)保有限公司因被告李某甲懷孕將其辭退。關于被告李某甲主張的2015年3月9日至2016年5月26日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59363.35元,因其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明其于2015年3月9日入職,且原告某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證據(jù)證明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故對被告李某甲的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被告李某甲主張的三期工資賠償23540.22元,因雙方于2016年5月26日解除了勞動合同,故對被告李某甲該主張,本院不予支持;關于被告李某甲主張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2000元,因被告李某甲的工作年限為2015年8月20日至2016年5月26日,計算1個月,被告李某甲月平均工資4000元,故賠償金為8000元(4000元×2倍=8000元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原告在被告處工作,雙方建立勞動關系。關于原告的離職原因,原告是被告利用“雙向選擇”為借口排擠原告,不讓原告參加工作,口頭通知其原告解除勞動關系并提供銀行存款活期明細、中國移動通信發(fā)票及通話記錄明細及錄音資料為證,被告稱因原告自2013年8月9日未請假擅自離職,被告于2013年9月22日決定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并提供員工上下班時間表為證,綜合上述證據(jù)顯示,原告自2013年8月9日起未到被告處上班,未上班原因不明,被告于2013年9月22日單方面解除與原告的勞動關系,應向原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27986.7元(2665.4×10.5)(因原告對其2013年7-8月工資有異議,對原告的月工資,計算時間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另根據(jù)原告郵政儲蓄活期明細顯示,原告月平均工資應為2665.4元)。關于原告請求判令被告補發(fā)原告的2013年7月至8月工資1632元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勞動者的權(quán)利義務依法受法律保護。本案系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勞動關系履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糾紛,根據(jù)上訴人的上訴請求和理由,本案主要的爭議焦點在于:一、上訴人是否應支付與被上訴人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二、上訴人是否應支付被上訴人經(jīng)濟補償金;三、被上訴人的月工資數(shù)額應如何認定。關于第一個焦點問題,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且試用期應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nèi)。本案上訴人并未提交與被上訴人簽訂勞動合同的相關證據(jù),應承擔不利后果。根據(jù)《中華人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故上訴人應支付被上訴人自入職后的下一個月,即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份的雙倍工資。關于第二個焦點問題,上訴人稱并未與被上訴人解除勞動關系,只是暫時給被上訴人放假,待春節(jié)過后仍回單位上班,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的說法不認可,稱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離職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