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認為:上訴人谷某某對收到被上訴人侯亞芳通過銀行轉賬5萬元的事實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上訴人谷某某雖庭審中稱其與侯亞芳不認識,不可能與她發(fā)生借貸關系,是李某某用我的銀行卡和馮維剛做生意,這5萬元是馮維剛用侯亞芳的銀行卡返還的貨款,但被上訴人侯亞芳予以否認,且谷某某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抗辯理由,故上訴人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與案外人馮維剛之間的糾紛與本案系不同法律關系,本案不宜涉及,雙方可另行解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及判決結果并無不妥,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050元,由上訴人谷某某、李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孟祥東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七條規(guī)定:原告僅依據(jù)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被告應當對其主張?zhí)峁┳C據(jù)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其主張后,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中,馮某某僅依據(jù)2015年9月25日向谷某某匯款22萬元的銀行轉賬憑證提起了民間借貸訴訟。谷某某、李志剛均抗辯該22萬元系馮某某退還之前貨款,并提供了2015年4月24日、7月8日、8月18日,谷某某向馮某某匯款161460元、20萬元、11300元的銀行轉賬憑證,且該事實由馮某某提交的阜城縣清泉棉花有限公司的記賬憑證予以證實。馮某某稱谷某某三次匯款共計372760元的貨物已經交付,但其提供的公司說明、出庫單均是馮某某自己公司單方制作,證人證言也和馮某某有利害關系,不能證明馮某某已經向谷某某交付了價值372760元的貨物。至此,馮某某應當繼續(xù)就其要求谷某某、李志剛償還借款22萬元的訴訟主張承擔舉證責任。本案訴訟中,馮某某沒有提交其他證據(jù)證明雙方當事人之間借貸關系的成立,理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孫某某、李某某的上訴要點是孫某某與薛朝洋之間雖然簽訂了借款協(xié)議,但庭審中薛朝洋未提供支付憑證亦不能明確支付方式,故應認定借貸事實不存在。對此主張,本院認為雙方之間的借貸事實存在,借貸關系成立。理由是:第一、孫某某對2014年2月23日簽訂的本案借款協(xié)議不持異議,本院予以確認。第二、孫某某對2016年11月26日在本案借款協(xié)議原件下方空白處續(xù)簽的還款協(xié)議亦認可系其本人書寫和簽字,故對還款協(xié)議,本院予以確認。該協(xié)議不僅有延期還款的意思表示,亦表明孫某某對該筆借款已實際交付的確認。第三、薛朝洋將出借款項支付給了孫某某認可的收款人田立軍。田立軍認可收到借款并稱薛朝洋是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的。對此,本院予以采信。至于田立軍所提因其與薛朝洋系合作關系,雙方之間資金往來頻繁,該筆轉賬的具體時間和金額記不清了,需雙方進一步核對賬目的問題。因薛朝洋與田立軍之間的賬目核對問題不屬本案審理范圍,對此,本院不予理涉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上訴人榮某公司對被上訴人魏某某起訴所依據(jù)的借條上加蓋的公司印章及“樊榮彬”簽字的真實性均提出了異議,需經司法鑒定判別其真?zhèn)巍A?,因樊榮彬已故,重審中應對魏某某所主張借款的交付過程著重查實。綜上,一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三)項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河北省阜城縣人民法院(2017)冀1128民初585號民事判決;二、本案發(fā)回河北省阜城縣人民法院重審。上訴人阜城縣榮某建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預交的二審案件受理費2013元予以退回。 審判長 付圣云審判員 王江豐審判員 關信娜 書記員:孫蕊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關于案涉借條所載100萬元借款是否已交付借款人問題。被上訴人息中興所提供兩份轉賬交易回單顯示100萬元已進入借款人安敬賬戶,兩次交易均已成功,該兩筆款項雖由劉某賬戶轉出,但息中興與劉某系系翁婿關系,且息中興年事已高,借款的交付事宜交由劉某處理亦在情理之中,故應認定安敬所借款項已交付。上訴人劉某某稱2015年3月16日的轉賬款30萬元已作為利息返還息中興、實際借款金額為70萬元,對此主張,劉某某未能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本院不予采納。關于保證期間問題。案涉借條未約定借款期限或還款日期,亦未對保證期間及保證方式作出約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保證方式的,保證人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鑒于各方當事人未對借款期限或還款日期作出約定,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借貸關系中借款人、出借人雙方基于信任,出借人先行支付借款,一定日期之后再行簽訂書面借款合同對雙方借貸關系予以確認的做法,符合情理,也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為有效合同。趙某某通過李坤安的賬戶先行支付米某起5萬元、15萬元兩筆款項,后由米某起出具借款20萬元的借條,結合米某起與李坤安的微信聊天(語音)摘錄中關于借款、還息的描述,可以證明米某起曾向趙某某借款20萬元,且已經支付了1.05萬元的利息。米某起辯稱李坤安轉給他的5萬元、15萬元款項是為操作鴻志公司業(yè)務而支付,首先,雙方有代理操作公司業(yè)務的轉賬關系并不必然排除雙方存在借貸關系,其次,米某起提供的王姣蘭出具的證明中的退股款金額、退款日期均與2015年6月23日李坤安向米某起轉賬的15萬元的金額、日期不相吻合,米某起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該款項用于公司業(yè)務,本院對米某起關于李坤安向其轉款5萬元、15萬元是操作公司業(yè)務款的辯稱不予采信。趙某某已經通過李坤安轉賬給米某起20萬元借款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2015年1月9日,被上訴人李某生通過銀行轉賬50萬元給上訴人孟長城,后于2015年3月6日補簽了一份借款合同。主要內容是:孟長城因資金困難,借李某生現(xiàn)金50萬元,約定好到2015年4月7日還清,如到時還不清借款,可延期5日。合同中未約定利息。上述事實雙方均無異議。本案爭執(zhí)的焦點是,2016年3月2日薛某2轉XXX40萬元的銀行轉賬,是否為孟長城償還李某生的借款。從本案查明事實來看,案外人薛某2與被上訴人李某生及其子XXX之間沒有經濟往來,雖然薛某2之子薛朝陽與李某生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薛朝陽欠孟長城借款53萬元,但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在孟長城未將到期債權轉讓給李某生的情況下,薛某2轉XXX40萬元轉賬款,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則,不能認定孟長城已經償還李某生的借款;結合薛朝陽的證人證言,除銀行轉賬的方式匯至被上訴人之子XXX的銀行賬戶40萬元外,剩余的10萬元,以現(xiàn)金的方式償還給XXX。在一審庭審中上訴人陳述,是李某生之妻黎桂芬收到10萬元現(xiàn)金并打收到條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2015年4月8日,田某某以借款人的身份與出借人阜泰公司、保證人盛寶群簽訂延期還款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協(xié)議內容表明田某某自認其是借款人并自愿承擔借款人的責任,因此田某某應承擔還款責任。該債務發(fā)生在田某某與張某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張某某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承擔責任。綜上,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對其上訴請求,本院予以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7075元,由上訴人田某某、張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陳海波要求福原公司償還其借款200000元及利息有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上訴人陳海波認為,雖然其持有福原公司的股份人員登記表,但是福原公司未將其登記為股東,其投資200000元名為入股實為借貸,福原公司應當償還200000元及利息。福原公司認可陳海波是福原公司的股東,否認與陳海波是借貸關系,認為股東不能撤回投資。經查,福原公司給陳海波核發(fā)的股份人員登記表載明:陳海波在阜城縣福(原)實業(yè)有限公司投資200000元。從陳海波的起訴內容看,陳海波在2003年參加過股東會,福原公司亦認可陳海波是股東,故應認定陳海波所主張200000元是股東出資。陳海波認為該登記表是名為入股實為借貸,但其所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主張,不予采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六條之規(guī)定,公司成立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據(jù)此,陳海波要求福原公司償還200000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綜上 ...
閱讀更多...本院認為,根據(jù)當事人所舉證據(jù)以及查明的本案事實,張定律向李鐵生借款事實清楚,雙方形成借貸關系且合法有效。被上訴人李鐵生通過訴訟向上訴人主張還款,依據(jù)充分,一審判決支持是正確的。上訴人上訴稱所借款項并未用于個人家庭,上訴人趙曉娟不應承擔還款責任等理由,因張定律向李鐵生的借款發(fā)生在二上訴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借款全部轉入張定律的個人銀行賬戶,由其支配使用,屬上訴人的夫妻共同債務,故應共同償還。上訴人還稱借李鐵生的款項是為他人所借,因借款已轉入張定律的銀行賬戶,其是借款人,借款是否由他人使用不屬本案的審理范圍。上訴人上訴稱從2013年至今共償還被上訴人本金360萬元,其未提供有效證據(jù)證實,本院不能支持。關于二審中已查實的上訴人張定律向張娜的銀行卡轉款46.5萬元問題,被上訴人認可并同意從借款利息中予以扣除,對于上訴人的該還款數(shù)額因雙方并未約定是償還的借款本金,故對該46.5萬元還款應從所欠利息中扣除。如上訴人仍有證據(jù)證實有還款存在,亦可從借款本息中扣除。綜上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