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人民檢察院
李某
王菁(四川法光律師事務所)
袁某某
繆潔(四川竹都律師事務所)
公訴機關(guān)四川省宜賓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四川省興文縣,漢族,小學文化,無業(yè),盲人。2013年2月5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4日被逮捕?,F(xiàn)羈押于興文縣看守所。
指定辯護人王菁,四川法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人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四川省興文縣,漢族,初中文化,無業(yè)。2002年7月因犯販賣毒品罪被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2013年2月5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14日被逮捕?,F(xiàn)羈押于興文縣看守所。
辯護人繆潔,四川竹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四川省宜賓市人民檢察院以宜檢刑訴(2013)54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某、袁某某、張某某犯販賣毒品罪,于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宜賓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楊軍、寇忠明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李某、袁某某及辯護人王菁、繆潔到庭參加訴訟(在審理期間,被告人張某某因受傷住院不能到庭,本院決定對其中止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四川省宜賓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13年以來,被告人李某在他人手中購得毒品后,先后兩次通過被告人袁某某、張某某向吸毒人員販賣毒品海洛因4克、甲基苯丙胺8克,并從中獲利。同年2月4日,被告人李某、袁某某、張某某再次共謀,準備向云南省威信縣舊城鎮(zhèn)的李某某、葉某某(另處)販賣600克毒品。三被告人通過事前共謀約定在此次交易中由被告人李某組織毒品貨源,交易成功后,被告人袁某某可獲得介紹費1.2萬元、被告人張某某可獲得介紹費1萬元。2月5日11時許,被告人李某、袁某某、張某某等人在興文縣古宋鎮(zhèn)溫水溪加油站正在進行毒品交易時,被興文縣公安局現(xiàn)場查獲毒品疑似物592克,隨后從被告人李某所居住的古宋鎮(zhèn)老兵阿龍按摩店寢室內(nèi)搜出毒品疑似物199.2克。經(jīng)宜賓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檢驗,現(xiàn)場從被告人李某身上及其寢室內(nèi)搜出的毒品疑似物中均檢出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成分。公訴機關(guān)指控依據(jù)的證據(jù)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視聽資料等。公訴機關(guān)認為,被告人李某、袁某某、張某某明知是毒品而販賣的行為,已構(gòu)成了販賣毒品罪,應按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李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被告人袁某某、張某某起輔助作用,是從犯,應分別依照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處罰。被告人李某系盲人,應依照刑法第十九條的規(guī)定處罰。被告人袁某某因毒品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五年以內(nèi)又再犯毒品犯罪,系累犯和毒品再犯,應依照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三百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處罰。
被告人李某對起訴指控的事實和罪名無異議,請求法庭對其從輕處罰。其辯護人提出,李某系被人利用販賣毒品,不是毒品老板,不屬主犯;李某系盲人犯罪,案發(fā)后主動交待,并帶領(lǐng)公安人員搜出了自己存放在按摩店里的毒品,本案由特情人員偵破案件,毒品沒有流入社會,請求法庭對其從輕、減輕處罰。
被告人袁某某辯稱,指控其幫助李某販賣毒品4克和8克以及在2月4日其與李某、張某某“再次共謀”販賣毒品不是事實;他是幫朋友“號禮”頂罪的,直到被抓時他才曉得他們交易的是毒品;其構(gòu)成了犯罪,希望法庭對其公平判處。其辯護人提出,本案屬于特情引誘犯罪,存在犯意引誘和數(shù)量引誘,可對其從輕、減輕處罰;袁某某系吸毒人員,為從犯,到案后如實供述,且毒品未流入社會造成危害,請求法庭考慮其家庭困難等情況對其從輕、減輕處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李某、袁某某明知是毒品,為牟取非法利益而予以販賣的行為,已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其中,被告人李某販賣毒品甲基苯丙胺798.5克(592+198.5+8)、海洛因4.7克(4+0.7);被告人袁某某販賣毒品甲基苯丙胺600克(592+8),數(shù)量均較大。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李某系毒品所有者,安排他人幫助交易毒品,起主要作用,為主犯,依法應按其組織、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被告人袁某某受人安排幫助販賣毒品,起次要、輔助作用,為從犯,依法可從輕處罰。被告人李某犯罪時系盲人,依法可從輕處罰。被告人袁某某曾因毒品犯罪被判處刑罰,系毒品再犯,依法應予從重處罰。被告人李某到案后能夠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帶領(lǐng)公安機關(guān)查獲剩余毒品,依法可從輕處罰。公訴機關(guān)指控被告人李某、袁某某運輸毒品罪的基本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予以支持。
被告人李某辯護人提出其不是毒品所有者和主犯的意見。經(jīng)查,被告人李某從他人處獲得毒品后,安排袁某某等尋找毒品買家并交易毒品,作用明顯大于其他同案人,故應為主犯。辯護人上列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辯護人提出其系盲人犯罪、案發(fā)后主動交待、毒品未流入社會、請求從輕處罰等合理意見,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人袁某某辯稱,其沒有受李某安排交易4克海洛因和8克冰毒。經(jīng)查,李某第一次向張某某販賣海洛因4克,與被告人袁某某無關(guān)。第二次交易8克冰毒,被告人李某、張某某及袁某某均曾對該次交易情況予以了供述,所供交易毒品的時間、地點、數(shù)量、價格等內(nèi)容相互印證,故該辯解不能成立。其辯稱在2月4日交易中沒有與李某、張某某“共謀”的意見。經(jīng)查,上述三同案人雖未就本次毒品交易當面共同商量,但毒品交易確系經(jīng)過張某某聯(lián)系袁某某、袁再聯(lián)系李某后完成的。上列辯解意見對認定其參與毒品販賣活動并無影響。其提出自己是幫朋友頂罪、被抓時才知道交易的是毒品的意見。經(jīng)查,其曾供稱他通過朋友“號禮”認識李某,幫助李某向張某某送過毒品8克,在第二次交易中帶買方到李某處驗貨、自己可以從中獲得1.2萬元的事實,與同案人李某、張某某的供述相吻合;其次,其曾因販賣毒品被判處刑罰,也系吸毒人員,對毒品有認知能力。因此,上列所提不知道交易的是毒品、自己幫人頂罪的意見,經(jīng)查不實,本院不予采納。其辯護人提出本案有特情犯意和數(shù)量引誘的意見。經(jīng)查,被告人李某在三個月前已備好800克左右毒品,并非是買方提出數(shù)量要求后再去組織的,且該毒品已向外出售,故上列所提存在犯意和數(shù)量引誘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辯護人提出袁某某系從犯、毒品被全部收繳等合理意見,本院予以采納。
根據(jù)本案事實、情節(jié)及被告人認罪悔罪情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 ?第二款 ?第(一)項 ?、第二十五條 ?第一款 ?、第二十六條 ?第一、四款、第二十七條 ?、第十九條 ?、第三百五十六條 ?、第五十七條 ?第一款 ?、第五十九條 ?第一款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李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二、被告人袁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人民幣五萬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nèi),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本院認為,被告人李某、袁某某明知是毒品,為牟取非法利益而予以販賣的行為,已構(gòu)成販賣毒品罪。其中,被告人李某販賣毒品甲基苯丙胺798.5克(592+198.5+8)、海洛因4.7克(4+0.7);被告人袁某某販賣毒品甲基苯丙胺600克(592+8),數(shù)量均較大。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李某系毒品所有者,安排他人幫助交易毒品,起主要作用,為主犯,依法應按其組織、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被告人袁某某受人安排幫助販賣毒品,起次要、輔助作用,為從犯,依法可從輕處罰。被告人李某犯罪時系盲人,依法可從輕處罰。被告人袁某某曾因毒品犯罪被判處刑罰,系毒品再犯,依法應予從重處罰。被告人李某到案后能夠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帶領(lǐng)公安機關(guān)查獲剩余毒品,依法可從輕處罰。公訴機關(guān)指控被告人李某、袁某某運輸毒品罪的基本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予以支持。
被告人李某辯護人提出其不是毒品所有者和主犯的意見。經(jīng)查,被告人李某從他人處獲得毒品后,安排袁某某等尋找毒品買家并交易毒品,作用明顯大于其他同案人,故應為主犯。辯護人上列辯護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辯護人提出其系盲人犯罪、案發(fā)后主動交待、毒品未流入社會、請求從輕處罰等合理意見,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人袁某某辯稱,其沒有受李某安排交易4克海洛因和8克冰毒。經(jīng)查,李某第一次向張某某販賣海洛因4克,與被告人袁某某無關(guān)。第二次交易8克冰毒,被告人李某、張某某及袁某某均曾對該次交易情況予以了供述,所供交易毒品的時間、地點、數(shù)量、價格等內(nèi)容相互印證,故該辯解不能成立。其辯稱在2月4日交易中沒有與李某、張某某“共謀”的意見。經(jīng)查,上述三同案人雖未就本次毒品交易當面共同商量,但毒品交易確系經(jīng)過張某某聯(lián)系袁某某、袁再聯(lián)系李某后完成的。上列辯解意見對認定其參與毒品販賣活動并無影響。其提出自己是幫朋友頂罪、被抓時才知道交易的是毒品的意見。經(jīng)查,其曾供稱他通過朋友“號禮”認識李某,幫助李某向張某某送過毒品8克,在第二次交易中帶買方到李某處驗貨、自己可以從中獲得1.2萬元的事實,與同案人李某、張某某的供述相吻合;其次,其曾因販賣毒品被判處刑罰,也系吸毒人員,對毒品有認知能力。因此,上列所提不知道交易的是毒品、自己幫人頂罪的意見,經(jīng)查不實,本院不予采納。其辯護人提出本案有特情犯意和數(shù)量引誘的意見。經(jīng)查,被告人李某在三個月前已備好800克左右毒品,并非是買方提出數(shù)量要求后再去組織的,且該毒品已向外出售,故上列所提存在犯意和數(shù)量引誘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辯護人提出袁某某系從犯、毒品被全部收繳等合理意見,本院予以采納。
根據(jù)本案事實、情節(jié)及被告人認罪悔罪情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 ?第二款 ?第(一)項 ?、第二十五條 ?第一款 ?、第二十六條 ?第一、四款、第二十七條 ?、第十九條 ?、第三百五十六條 ?、第五十七條 ?第一款 ?、第五十九條 ?第一款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李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二、被告人袁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人民幣五萬元。
審判長:唐冬斌
審判員:李小彬
審判員:袁林
書記員:萬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