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市人民檢察院
于某
曲偉(山東嘉程律師事務所)
公訴機關萊州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市,漢族,初中文化,無業(yè)。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于2013年6月5日被刑事拘留,同年7月10日被逮捕,現(xiàn)羈押于萊州市看守所。
辯護人曲偉,山東嘉程律師事務所律師。
萊州市人民檢察院以萊檢刑訴(2013)414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于某犯故意傷害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于2014年1月27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審查后于同日立案,并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萊州市人民檢察院以需要補充偵查為由建議本院對該案延期審理,本院作出延期審理決定?;謴蛯徖砗?,依法繼續(xù)審理了本案。萊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派代理檢察員盛巖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于某及辯護人曲偉到庭參加訴訟,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萊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
一、故意傷害罪
2012年6月22日19時許,在萊州市郭家店鎮(zhèn)某飯店附近,鄧某駕駛的皮卡貨車在倒車時與被告人于某駕駛的摩托車發(fā)生碰撞,兩人因此發(fā)生爭吵。后被告人于某的朋友宋某(另案處理)趕至現(xiàn)場,因于某肇事一事與鄧某相互爭執(zhí)。期間,被告人于某與宋某采取持磚頭打、刀捅等手段將鄧某打傷,致其胸腹部刀刺傷,膈肌破裂,結腸網(wǎng)膜損傷,左胸腔積液。經(jīng)萊州市公安局法醫(yī)鑒定,被害人鄧某的損傷構成重傷。
作案后,被告人于某和宋某逃離現(xiàn)場。2013年6月5日被告人于某被萊州市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2013年5月份,被告人于某為貪圖便宜,在無合法手續(xù)的情況下,以人民幣8000元的低價從他人手中購得一輛黑色桑塔納3000型轎車。經(jīng)查,該車系滕某某于2013年3月21日凌晨被盜車輛。經(jīng)鑒定,被盜車輛價值人民幣35091元。2013年9月11日,被告人于某朋友秦某某借用該車使用時,被公安機關查獲,后發(fā)還原主。
針對上述指控的事實,公訴機關向本院提供了相應的證據(jù)予以證實。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于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重傷;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而予以收購,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第一、二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第一款 ?之規(guī)定,分別構成故意傷害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提請本院依法懲處。
被告人辯稱,在故意傷害罪中,宋某不是其叫來的。在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中,其沒有看見過公安機關扣押的這輛車,不知道是不是其叫秦某某幫忙買的那輛。
辯護人的主要辯護意見是,對于故意傷害罪,被告人屬激情犯罪,主觀惡性較輕;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屬從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對于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指控不成立。
本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于某故意傷害、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事實及罪名均成立。被告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重傷,其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身體健康,構成故意傷害罪;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而予以收購,其行為侵犯了司法機關對刑事犯罪的追究,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告人犯數(shù)罪,應依法實行并罰。鑒于被告人到案后能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積極賠償,取得被害人諒解,且被盜車輛已被追繳,并發(fā)還原主,可依法從輕處罰。辯護人辯護被告人在故意傷害罪中屬從犯,本院認為,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積極參與,與宋某共同致被害人重傷,并非起次要或輔助作用,故不宜認定為從犯。辯護人辯護被告人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指控不成立,本院認為,該犯罪事實,有證人證言、書證、辨認筆錄等證據(jù)證實,且與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證,足以認定,故辯護人的上述辯護意見,本院均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第一、二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第一款 ?、第二十五條 ?第一款 ?、第六十七條 ?第三款 ?、第六十九條 ?第一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于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刑期自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刑期自2013年6月5日起至2016年8月4日止;罰金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本院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四份。
本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于某故意傷害、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事實及罪名均成立。被告人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重傷,其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身體健康,構成故意傷害罪;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而予以收購,其行為侵犯了司法機關對刑事犯罪的追究,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告人犯數(shù)罪,應依法實行并罰。鑒于被告人到案后能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積極賠償,取得被害人諒解,且被盜車輛已被追繳,并發(fā)還原主,可依法從輕處罰。辯護人辯護被告人在故意傷害罪中屬從犯,本院認為,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積極參與,與宋某共同致被害人重傷,并非起次要或輔助作用,故不宜認定為從犯。辯護人辯護被告人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指控不成立,本院認為,該犯罪事實,有證人證言、書證、辨認筆錄等證據(jù)證實,且與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證,足以認定,故辯護人的上述辯護意見,本院均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第一、二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第一款 ?、第二十五條 ?第一款 ?、第六十七條 ?第三款 ?、第六十九條 ?第一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于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刑期自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刑期自2013年6月5日起至2016年8月4日止;罰金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本院交納。)
審判長:曲曙光
審判員:徐建美
審判員:王云壽
書記員:張雙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