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費縣人民檢察院
張某
冉穎(山東信譽永恒律師事務所)
公訴機關山東省費縣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張某,中共黨員,原任費縣物價局副主任科員(副科級)。2007年8月23日因犯受賄罪被我院判處免予刑事處罰。2014年3月29日因涉嫌受賄罪、挪用公款罪被費縣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同年4月12日經(jīng)臨沂市人民檢察院決定后被執(zhí)行逮捕。現(xiàn)羈押費縣看守所。
辯護人冉穎,山東信譽永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山東省費縣人民檢察院以費檢刑訴(2014)320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于2014年7月28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費縣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孫玉叢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張某及辯護人冉穎到庭參加訴訟?,F(xiàn)已審理終結。期間,退回補充偵查一次。
費縣人民檢察院指控:
一、受賄罪
2012年1月,被告人張某在擔任費縣溫涼河、護城河治理改造工程指揮部(以下簡稱“兩河改造指揮部”)上店子片區(qū)會計、出納期間,利用職務之便,伙同該片區(qū)組長王某飚(另案處理)挪用公款130萬元,供費縣叢成新型建材廠王某如用于經(jīng)營建材廠。2012年8月,被告人張某非法收受王某如為表示感謝送給的現(xiàn)金6000元。
二、貪污罪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被告人張某伙同費縣兩河改造指揮部上店子片區(qū)組長王某飚,采取虛報冒領等手段,貪污公款共計52504元。具體犯罪事實如下:
1、2012年4月,被告人張某伙同王某飚,以上店子社區(qū)自來水改造的名義向兩河改造指揮部申請資金38000元,在實際支付給上店子村30000元后,被告人張某讓該社區(qū)辦理了38000元的領款手續(xù)并據(jù)此處理賬務,從中虛報冒領8000元。2014年3月,被告人張某伙同王某飚向兩河指揮部交接賬務時,將該8000元隱匿占為己有。
2、2012年12月,被告人張某伙同王某飚,以支付費縣費城街道辦事處上店子社區(qū)居民王某某補償款的名義,向兩河改造指揮部申請資金294504元,在實際陸續(xù)支付給王某某25萬元后,被告人張某讓王某某辦理了294504元的領款手續(xù)并據(jù)此處理賬務,從中虛報冒領44504元。2014年3月,被告人張某伙同王某飚向兩河指揮部交接賬務時,將該44504元隱匿占為己有。
三、挪用公款罪
2010年10月至2014年4月,被告人張某在擔任費縣兩河改造上店子片區(qū)會計、出納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款共計1267萬元,供本人及費縣叢成新型建材廠使用。具體犯罪事實如下:
1.2012年1月9日,被告人張某伙同王某飚挪用公款130萬元,借給費縣叢成新型建材廠王某如用于經(jīng)營建材廠。
2.2011年8月至同年12月,被告人張某先后三次挪用公款69萬元,用于歸還個人貸款。
3.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被告人張某先后十次挪用公款共計1068萬元,用于個人購買理財產(chǎn)品,共收益19251.19元。
四、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
2012年下半年,被告人張某為了在費縣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南張莊分行申請貸款,偽造了編號為費房私字第S00008902號的房屋所有權證和注冊號為371325600279016的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各一本。
2013年,被告人張某為了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私刻了國網(wǎng)山東費縣供電公司公章、財務專用章和法人郭某成私章各一枚。
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jù)有:物證;張某的個人日記、銀行交易記錄等書證;證人王某如、陳茂桐、王某某、王京勇等人的證言;同案犯王某飚的供述,被告人張某的供述等。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張某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貪污公款;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情節(jié)嚴重;偽造國家機關證件、公司印章,應當分別以受賄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被告人張某辯稱,對指控的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無異議,自愿認罪,但應認定為自首,請求從輕處罰。對指控的貪污罪有異議,認為沒有占有兩筆款的故意,不構成貪污。
辯護人冉穎提出的辯護意見是:第一、對指控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無異議,但受賄數(shù)額較小,情節(jié)輕微,并全部退繳了贓款、且被告人自愿認罪,故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第二、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貪污罪不成立。因為被告人張某主觀上沒有將指控的款項據(jù)為己有的故意,是其聽從王某飚的安排暫時保管該筆款項,用以支付王某飚的招待費和片區(qū)生活費,王某飚也認可是其安排張某冒領并暫時保管該款,用以結算其在銀都酒店的招待費,被告人張某并沒有將該款據(jù)為己有;第三、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挪用公款罪無異議,但其中指控的第一項挪用數(shù)額130萬元,是被告人張某在王某飚安排下挪用給王某如使用的,起主要作用的是王某飚,被告人張某系從犯,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起訴書指控的第三項指控挪用的352萬元,不應認定為公款,被告人張某對該筆款構不成挪用公款罪;第四、對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無異議,但該犯罪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程度較小,且被告人自愿認罪,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多次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情節(jié)嚴重;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其行為已分別構成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及事實成立,本院予以確認。被告人張某所犯的受賄罪,認罪態(tài)度較好,有自首情節(jié),所犯受賄罪贓款已收繳;所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有自首情節(jié)、未造成嚴重后果、犯罪情節(jié)輕微,均可以免予刑事處罰。辯護人冉穎關于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罰”的辯護意見,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人張某所犯挪用公款罪,認罪態(tài)度較好,有自首情節(jié),且起訴書中的第一項指控應認定其為從犯、非法所得已收繳,故應對其減輕處罰。辯護人冉穎關于“被告人張某挪用公款罪指控中的第一項系從犯,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辯護意見,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采納;其關于“起訴書第三項指控挪用的352萬元,不應認定為公款,被告人張某對該筆款構不成挪用公款罪”的辯護意見,與事實不符和法律規(guī)定相悖,本院不予采納。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貪污罪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理由是: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成立犯罪必備的要件,屬于區(qū)分罪與非罪的一個關鍵標準。只有具備了犯罪主觀方面要素的危害行為,方可成立犯罪。否則,即使其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也無法構成犯罪。本案中,雖存在兩筆款項非法套取、未予交接、存放在被告人張某手中的事實,但從公訴機關提交的證據(jù)看,該兩筆款項自始至終均是被告人張某在王某飚安排下所為,被告人張某無占有該兩筆款的故意,故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貪污罪構成的主觀方面并不具備,故其犯貪污罪不能成立。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 ?、第三百八十六條 ?、第三百八十三條 ?第一款 ?(三)項、第三百八十四條 ?第一款 ?、第二百八十條 ?第一款 ?、第二款 ?、第三十七條 ?、第二十七條 ?、第六十四條 ?、第六十七條 ?第一款 ?、第四十五條 ?、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張某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刑期從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4年3月29日起至2018年3月28日止。)
二、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免予刑事處罰。
三、對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的違法所得6000元、犯挪用公款罪的違法所得19251.19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三份。
本院認為,被告人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多次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情節(jié)嚴重;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其行為已分別構成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及事實成立,本院予以確認。被告人張某所犯的受賄罪,認罪態(tài)度較好,有自首情節(jié),所犯受賄罪贓款已收繳;所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有自首情節(jié)、未造成嚴重后果、犯罪情節(jié)輕微,均可以免予刑事處罰。辯護人冉穎關于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情節(jié)輕微、社會危害性較小,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罰”的辯護意見,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采納。
被告人張某所犯挪用公款罪,認罪態(tài)度較好,有自首情節(jié),且起訴書中的第一項指控應認定其為從犯、非法所得已收繳,故應對其減輕處罰。辯護人冉穎關于“被告人張某挪用公款罪指控中的第一項系從犯,應對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辯護意見,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采納;其關于“起訴書第三項指控挪用的352萬元,不應認定為公款,被告人張某對該筆款構不成挪用公款罪”的辯護意見,與事實不符和法律規(guī)定相悖,本院不予采納。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貪污罪證據(jù)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理由是: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成立犯罪必備的要件,屬于區(qū)分罪與非罪的一個關鍵標準。只有具備了犯罪主觀方面要素的危害行為,方可成立犯罪。否則,即使其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也無法構成犯罪。本案中,雖存在兩筆款項非法套取、未予交接、存放在被告人張某手中的事實,但從公訴機關提交的證據(jù)看,該兩筆款項自始至終均是被告人張某在王某飚安排下所為,被告人張某無占有該兩筆款的故意,故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犯貪污罪構成的主觀方面并不具備,故其犯貪污罪不能成立。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 ?、第三百八十六條 ?、第三百八十三條 ?第一款 ?(三)項、第三百八十四條 ?第一款 ?、第二百八十條 ?第一款 ?、第二款 ?、第三十七條 ?、第二十七條 ?、第六十四條 ?、第六十七條 ?第一款 ?、第四十五條 ?、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張某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刑期從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4年3月29日起至2018年3月28日止。)
二、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偽造公司印章罪,免予刑事處罰。
三、對被告人張某犯受賄罪的違法所得6000元、犯挪用公款罪的違法所得19251.19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審判長:姬金學
審判員:孫俠
審判員:高振孝
書記員:曹慶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