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訴機關(guān)海城市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男,62歲,漢族,無業(yè),住海城市,系被害人張某坤丈夫。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一,女,39歲,漢族,無業(yè),住海城市,系被害人張某坤長女。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二,女,40歲,漢族,農(nóng)民,住海城市,系被害人張某坤次女。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三,男,36歲,漢族,農(nóng)民,住海城市,系被害人張某坤長子。
四上訴人之訴訟代理人呂某洪,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海城市毛祁鎮(zhèn)。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姜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遼寧省海城市,漢族,初中文化,農(nóng)民,住海城市孤山鎮(zhèn)。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6年2月29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31日被逮捕?,F(xiàn)羈押于海城市看守所。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女,54歲,漢族,農(nóng)民,住海城市西柳鎮(zhèn)。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耿某東,男,39歲,漢族,個體戶,戶籍所在地河南省潢川縣,住海城市。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一,男,48歲,漢族,司機,住海城市。
原審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二,男,26歲,漢族,司機,住海城市。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某某農(nóng)業(y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住所地鞍山市鐵東區(qū)園林路162號-S7。
負責人陳某家,系支公司總經(jīng)理。
訴訟代理人劉某楠,男,漢族,32歲,系支公司職員,住海城市。
海城市人民法院審理海城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姜某犯交通肇事罪、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于2016年12月20日作出(2016)遼0381刑初312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宣判后,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陳某二、某某農(nóng)業(y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服判,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原審被告人姜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鞍山市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郭宏圖、代理檢察員智旭升出庭履行職務。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二、丁某三及其訴訟代理人呂某洪、上訴人姜某、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陳某二、某某農(nóng)業(y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之訴訟代理人劉某楠到庭參加訴訟?,F(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判決認定,被告人姜某于2016年2月29日4時許,酒后駕駛遼C0F077號捷達轎車,沿海城市鐵西地道橋北側(cè)非機動車道自西向東行駛至地道橋中間路段處,與騎自行車的張某坤(被害人,女,60歲)相撞,造成車輛損壞,張某坤當場死亡的交通事故,后姜某棄車逃逸并唆使湯某濤頂替其肇事者身份。經(jīng)海城市正骨醫(yī)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張某坤系交通事故致其開放性顱腦損傷,呼吸循環(huán)衰竭死亡。經(jīng)海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姜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張某坤無事故責任。經(jīng)遼陽襄平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送檢的姜某血液中檢出乙醇成份,含量為119.4mg/100m1。
另查,被害人張某坤與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系夫妻?;樯优?,兒子丁某三、長女丁某二、次女丁某一,均獨立生活。張某坤系城鎮(zhèn)戶口(卒年60歲)。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因此事故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損失包括:死亡賠償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均同)581460元(29082元×20年)、喪葬費24555元、死亡原因鑒定費1801元、辦理喪事的誤工費及交通費1000元,合計608816元。
又查,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是遼C0F077出租車的登記車主,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耿某東是該車的實際車主,該車在某某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及商業(yè)險,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為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20000元,第三者責任險限額1000000元。保險期限從2015年6月24日至2016年6月23日。肇事之前耿某東將遼C0F077號出租車包給陳某一和陳某二,白班每天120元,晚班每天80元。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一開白班車,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二開晚班車。2016年2月29日,陳某二與姜某等人在飯店飲酒后(陳某二沒有飲酒),其允許姜某酒后駕駛遼C0F077號出租車,事故發(fā)生時,陳某二坐在副駕駛位置。
原審法院經(jīng)公開開庭審理,對本案的涉案證據(jù)進行了庭審質(zhì)證。原審法院認為,被告人姜某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酒后駕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且肇事后逃逸,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關(guān)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要求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陳某二、某某保險公司及被告人姜某賠償經(jīng)濟損失的請求,因姜某駕駛的車輛在某某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姜某在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應由某某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承擔賠償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fā)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陳某二是肇事車輛的當班司機,其與姜某等人在飯店飲酒后,允許姜某酒后駕駛遼C0F077號出租車,發(fā)生了交通事故。故保險公司賠償后,不足部分由姜某承擔賠償責任,陳某二應負連帶責任。金某梅提出其只是肇事車輛的登記車主,該車盈虧與其無關(guān),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辯解予以采信。耿某東提出其是肇事車實際車主,將車包給陳某一和陳某二,其沒有讓姜某駕駛該車,也不知道姜某駕駛該車,自己沒有過錯,不應承擔賠償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的辯解予以采信。陳某一提出其是肇事車輛的白班司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辯解予以采信。某某保險公司提出姜某酒后駕駛車輛肇事且肇事后逃逸,公司不應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承擔責任的意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機動車駕駛?cè)税l(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故對該項意見不予采信。某某保險公司提出被害人張某坤系農(nóng)村戶口,應按農(nóng)村標準賠償?shù)囊庖姡?jīng)查,張某坤系城鎮(zhèn)戶口,應按城鎮(zhèn)標準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要求給付被害人精神撫慰金的請求,因沒有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四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認定被告人姜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某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經(jīng)濟損失人民幣110000元;被告人姜某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經(jīng)濟損失人民幣498816元;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二負連帶賠償責任(此款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其他訴訟請求。如果當事人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的上訴理由是,同意原審對某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的判決,已經(jīng)與姜某家屬、陳某二達成民事和解協(xié)議,對姜某表示諒解,希望法院判處姜某緩刑。
上訴人姜某的上訴理由是,其家屬已經(jīng)與對方當事人達成民事和解協(xié)議,其已取得對方諒解,請求在此基礎上對其從輕處罰并判處緩刑。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二表示愿意賠償被害人家屬2萬元,其他無糾葛。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某某農(nóng)業(y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均同意原審判決。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判認定上訴人姜某犯交通肇事罪的事實清楚,有證人湯某濤、丁某剛證言、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耿某東、陳某二陳述、上訴人姜某供述、遼陽襄平法醫(yī)司法鑒定所檢驗報告、海城市正骨醫(yī)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道路交通事故尸體檢驗報告、鞍山龍騰機動車事故司法鑒定所接觸部位勘驗書、海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查筆錄、現(xiàn)場圖及照片、駕駛證信息查詢、機動車信息查詢、保險單復印件、死亡證明書、當事人血樣提取登記表及照片、扣押物品清單、常住人口基本信息、案件來源及到案經(jīng)過等證據(jù)予以證明。
上述事實、證據(jù),均經(jīng)原審庭審質(zhì)證、認證,本院審理過程中未發(fā)生變化,依法予以確認。同時,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二、丁某三及其訴訟代理人呂興洪、上訴人姜某、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陳某二、某某農(nóng)業(y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之訴訟代理人劉雨楠在本院審理過程中均未提出新的證據(jù)。
關(guān)于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提出同意原審對某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鞍山中心支公司、金某梅、耿某東、陳某一的判決,已經(jīng)與姜某家屬、陳某二達成民事和解協(xié)議,對姜某表示諒解,希望法院判處姜某緩刑、上訴人姜某提出其家屬已經(jīng)與對方當事人達成民事和解協(xié)議,其已取得對方諒解,請求在此基礎上對其從輕處罰并判處緩刑的上訴理由,經(jīng)查,在二審審理期間,姜某母親與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陳某二達成民事和解協(xié)議,由姜某家屬一次性賠償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經(jīng)濟損失12萬元,陳某二一次性賠償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經(jīng)濟損失2萬元,此后三方無糾葛,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對姜某表示諒解,根據(jù)姜某的犯罪事實、情節(jié)及悔罪表現(xiàn)等,其符合判處緩刑的條件,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以對其判處緩刑,故對上訴人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的上訴理由予以支持,上訴人姜某的上訴理由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予以采納。
本院認為,上訴人姜某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酒后駕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且肇事后逃逸,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原判定罪準確,量刑適當,民事賠償合理,審判程序合法。鑒于二審期間姜某家屬、陳某二已經(jīng)賠償丁某剛、丁某一、丁某二、丁某三的經(jīng)濟損失,姜某取得了對方諒解,根據(jù)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可以對姜某從輕處罰并適用緩刑。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二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海城市人民法院(2016)遼0381刑初312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上訴人姜某的定罪部分及第二項、第四項;
二、撤銷海城市人民法院(2016)遼0381刑初312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第一項中對上訴人姜某的量刑部分及第三項;
三、上訴人姜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廖曉艷 代理審判員 何建宇 代理審判員 王柳丹
書記員:項云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