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訴機關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
原審被告人韋某,無職業(yè)。因本案于2014年6月4日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18日被逮捕?,F羈押于武漢市第二看守所。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韋某甲。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住所地: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新華路92號。
法定代表人高磊,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靖,該公司員工。特別授權。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鄆城支公司,住所地: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臨城路西段84號。
負責人徐德玉,該公司總經理。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系被害人張某乙的父親。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曹某。系被害人張某乙的母親。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葉某。系被害人張某乙的兒子。
上述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委托代理人黃躍飛,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
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法院審理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韋某犯交通肇事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葉某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于2014年12月4日作出(2014)鄂漢南刑初字第00063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內,武漢市漢南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提出抗訴、被告人韋某未提出上訴,本案刑事部分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通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辯護人、其他當事人的意見,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F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14年4月9日上午10時許,被告人韋某無證駕駛車牌號為魯R×××××大型專項作業(yè)車,沿武漢市漢南區(qū)紗帽正街由西向東行駛,在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附近交叉路口處右轉時,遇被害人張某乙(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駕駛電動自行車沿興城大道由北向南行駛,兩車發(fā)生碰撞,致被害人張某乙受傷,被告人韋某和韋某甲等人將張某乙送往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后逃離事故現場,同年4月13日被害人張某乙經搶救無效死亡。武漢市公安局漢南區(qū)分局交通巡警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人韋某負此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被告人韋某于2014年6月4日在北京順義區(qū)被公安民警抓獲歸案。
另查明,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是被害人張某乙的父母,共有五個子女,且長期在城鎮(zhèn)生活。被害人張某乙戶口性質為非農業(yè)家庭戶口。被害人因事故所受的經濟損失有:搶救費人民幣89721元,有搶救單據及相關病歷證實,應予以認定;被害人張某乙死亡賠償金,按照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計算,根據被害人的年齡,計算為22906元/年×20年=458120元;喪葬費按湖北省2014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標準(38720元/年),以六個月計算為19360元;被扶養(yǎng)人張某甲、曹某的生活費按湖北省2014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計算,有五個子女共同扶養(yǎng),分別為15750元/年×10÷5=31500元、15750元/年×12÷5=3780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共計人民幣69300元;交通費、誤工費屬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為辦理喪葬活動必然發(fā)生的支出及損失,雖無證據支持,亦酌情認定為交通費2000元、誤工費5000元。綜上三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損失共計人民幣643501元。案發(fā)后,被告人韋某的親屬已賠償被害人損失人民幣10萬元。
肇事車輛魯R×××××大型專項作業(yè)車的所有人是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該公司為魯R×××××車投保交強險(死亡賠償金項下限額11萬元、醫(yī)療費項下限額1萬元)和第三者商業(yè)責任險(責任限額為50萬元,不計免賠)。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韋某甲因無駕駛證,便以具有駕駛執(zhí)照的李某的名義與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16日簽訂了承包協議,由韋某甲上交承包費給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車輛的實際承包和管理人是韋某甲。
原審認定上述事實,有被害人的身份證明材料、武公南交認字(2014)第0409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受案登記表、抓獲經過、破案經過、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照片、醫(yī)院門診視頻截圖、武漢荊楚法醫(yī)司法鑒定所武荊楚尸檢字(2014)第0115號法醫(yī)鑒定意見書、湖北軍安(2014)交鑒字第1264號司法鑒定意見書、122接處警記錄表、李某的駕駛證、韋某甲、韋某乙的基本信息、被告人韋某的身份證明材料、駕駛員信息查詢記錄、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的情況說明、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與李某簽訂的承包協議書、肇事車輛的行駛證和拓印單、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的二份保險合同;關于案發(fā)后肇事車輛中駕駛人及乘坐人的衣著及其下車將傷者送往醫(yī)院的情況及對被告人韋某訊問過程的二個視聽資料;證人李某、韋某甲、韋某乙、彭某的證言;被害人張某乙的戶口本、死亡證明、離婚證、親屬關系證明;張某乙搶救單據、葉某、張某乙的收入證明、曹某收入證明、收條;被告人韋某的供述等證據證實。
原審認為,被告人韋某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無證駕駛機動車輛,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且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因被告人韋某的犯罪行為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應予以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因被告人交通肇事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人民幣640501元,應由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鄆城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三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死亡賠償金項下11萬元、醫(yī)療費用項下1萬元;超出交強險限額范圍的人民幣520501元,由被告人韋某、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李某、韋某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三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第十八條第(一)項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條、第十四條、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認定被告人韋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鄆城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葉某各項損失人民幣120000元;被告人韋某、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李某、韋某甲連帶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葉某各項損失人民幣520501元,被告人韋某的親屬已支付人民幣100000元。余款人民幣420501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經審理查明,2014年4月9日上午10時許,原審被告人韋某無證駕駛車牌號為魯R×××××大型專項作業(yè)車,沿武漢市漢南區(qū)紗帽正街由西向東行駛,至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附近交叉路口處右轉時,遇被害人張某乙(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駕駛電動自行車沿興城大道由北向南行駛,兩車發(fā)生碰撞,致被害人張某乙受傷,韋某和同車韋某甲等人將張某乙送往漢南區(qū)人民醫(yī)院后逃離事故現場,同月13日張某乙經搶救無效死亡。武漢市公安局漢南區(qū)分局交通巡警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韋某負此次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案發(fā)后,公安機關經偵查將原審被告人韋某抓獲歸案。
原審被告人韋某的犯罪行為給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葉某造成的經濟損失有:搶救費人民幣89721元,被害人張某乙死亡賠償金人民幣458120元,喪葬費人民幣19360元,被扶養(yǎng)人張某甲、曹某的生活費人民幣69300元,交通費人民幣2000元、誤工費人民幣5000元,共計人民幣643501元。案發(fā)后,原審被告人韋某的親屬已賠償被害人損失人民幣10萬元。
肇事車輛魯R×××××大型專項作業(yè)車的所有人是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該公司為魯R×××××車投保交強險(死亡賠償金項下限額11萬元、醫(yī)療費項下限額1萬元)和第三者商業(yè)責任險(責任限額為50萬元,不計免賠)。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韋某甲以上訴人李某的名義與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16日簽訂承包協議,韋某甲系車輛的實際承包和管理人,并向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上交承包費。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抓獲經過、破案經過、相關書證、鑒定意見書、保險合同、視聽資料、證人證言、身份證明材料、原審被告人韋某的供述等證據證實。以上證據均吻合一致,并經一審庭審舉證、質證,查證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李某上訴稱,保險公司應在商業(yè)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經查,原審被告人韋某無證駕駛,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屬法定的免責條款,亦屬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的合同免責條款。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鄆城支公司不應在商業(yè)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故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本院認為,原審被告人韋某的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原審被告人韋某對因其犯罪行為給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甲、曹某、葉某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640501元,應承擔賠償責任;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鄆城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上訴人李某、原審被告人韋某、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巨野縣鑫昌運輸有限公司及韋某甲均應對超出交強險限額范圍的人民幣520501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原審認定附帶民事部分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責任劃分適當。李某作為肇事車輛的承租人,明知韋某沒有駕駛證,而將車輛交其使用,其對損害結果發(fā)生有過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法》第四十九條、第十條、第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的規(guī)定,其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故其訴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三百一十三條、第三百一十四條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袁 銳 審判員 黃毅平 審判員 張 勇
書記員:施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