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訴機關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某某,綽號喜哥、福喜,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石首市,小學文化程度,無業(yè)。2016年2月29日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被石首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3月10日被依法逮捕。現(xiàn)羈押于石首市看守所。
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肇事車輛所有人。
委托代理人張勇,湖北楚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被害人之妻。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付某甲,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被害人之女。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付某乙,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被害人之子。
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甲,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肇事車輛管理人。
石首市人民法院審理石首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張某某犯交通肇事罪暨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李某某、付某甲、付某乙以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甲、劉某某應負民事賠償責任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于2016年7月15日作出(2016)鄂1081刑初65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張某某、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經(jīng)過閱卷,訊問被告人,聽取上訴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認為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認定,2016年2月25日11時15時許,被告人張某某向李某甲借用鄂DPX39號普通二輪摩托車后,無證駕駛該摩托車沿本市城區(qū)建設路由西向東行駛,當車行至周大生珠寶店門前路段時,因觀察不力且未保持安全車速,將行人付某某撞倒,被告人張某某未停車便直接駕車逃離現(xiàn)場,付某某因顱腦損傷經(jīng)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歿年67歲)。經(jīng)公安交警部門認定,被告人張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2016年2月29日,被告人張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另認定,肇事車輛鄂DPX39車主為劉某某,該車由劉某某借給李某甲,李某甲在管理該摩托車期間將車借給被告人張某某使用而發(fā)生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時該車未投保交強險,被告人張某某未取得駕駛資格。還認定,被害人付某某生前系非農業(yè)戶口,其受傷后被送往醫(yī)院搶救,搶救費用為5453.86元。參照2016年度《湖北省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標準》計算損失,可以確定被害人付某某的損失如下:1、醫(yī)療費5453.86元;2、喪葬費按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即47320元/年÷2=23660元;3、死亡賠償金應按上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應按十三年計算,即27051元/年×13年=351663元。
上述事實,原判列舉了下列經(jīng)庭審舉證、質證的證據(jù)予以證實:(一)刑事部分的證據(jù):本案的發(fā)、破案及抓獲經(jīng)過,對鄂DPX939號二輪摩托車的痕跡檢驗記錄,駕駛人信息查詢結果單,證明被告人張某某未取得駕駛資格,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查筆錄、道路交通事故尸檢報告、事故現(xiàn)場圖、相關交通事故照片、監(jiān)控視頻截圖,石首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石公交認字(2016)第20160041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火化證明、死亡戶口注銷單,搜查筆錄、扣押清單,證人李某甲、田某某對被告人張某某的辨認筆錄,證人任某某、李某甲、田某某的證言,被告人的身份戶籍證明及供述。(二)附帶民事部分的證據(jù):1、身份戶籍證明,證明三原告人的主體身份及被害人生前系非農業(yè)戶口;2、診斷證明及醫(yī)療費收據(jù),證明醫(yī)療費用5453.86元;3、事故責任認定書;4、機動車信息結果查詢單,證明該車所有人為劉某某;5、證人李某甲于2016年2月25日在公安機關的證言,鄂DPX939號二輪摩托車是登記在侄女婿劉某某名下,他把二輪摩托車給我在騎,證明該車使用人為李某甲;5、死亡證明及火化證明,證明被害人的死亡時間及火化時間。
一審認為,被告人張某某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無證駕駛機動車,致一人死亡,且在事故發(fā)生后駕車逃逸,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歸案后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依法對其從輕處罰。被害人損失計算:醫(yī)療費5453.86元、喪葬費23660元、死亡賠償金351663元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共計380776.86元。本案中,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系車輛所有人且系投保義務人,其沒有為該肇事車輛投保交強險,應當與被告人張某某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承擔連帶責任。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甲作為肇事車輛管理人,未認真審核被告人張某某的駕駛資格,將車輛出借給未取得駕駛資格的被告人張某某使用,對被告人張某某駕車致人死亡存在過錯,應當承擔過錯責任,綜合全案將該責任劃分為由被告人張某某承擔70%的責任,李某甲承擔30%的過錯責任。綜上,應當由被告人張某某在交強險死亡賠償金項下賠償110000元,在交強險醫(yī)療費項下賠償5453.86元,共計115453.86元,由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在該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超出部分,由被告人張某某承擔70%的責任,李某甲承擔30%的責任。故被告人張某某的賠償責任應當計算為(380776.86元-115453.86元)×0.7=185726.1元+115453.86元=301179.96元。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甲的賠償責任應當計算為(380776.86元-115453.86元)×0.3=79596.9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六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十九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作出如下判決:一、被告人張某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二、被告人張某某應于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附帶民事訴訟三原告人支付賠償款共計301179.96元,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在115453.86元限額內與被告人張某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三、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李某甲應于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附帶民事訴訟三原告人支付賠償款共計79596.9元;四、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李某某、付某甲、付某乙的其他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判認定的事實、證據(jù)與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證據(jù)一致,應予確認。關于上訴人(原審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劉某某及其代理人提出“在事故發(fā)生前,已經(jīng)將車子賣給了李某甲”的上訴理由和代理意見,經(jīng)查,案發(fā)后,李某甲在接受公安機關詢問時證實車輛系劉某某所有,是劉某某借給他用的。一審庭審時劉某某雖提供了車輛轉讓協(xié)議,沒有其它證據(jù)予以佐證車輛已經(jīng)轉賣給李某甲的事實,故該上訴理由和代理意見不能成立。
本院認為,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張某某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無證駕駛機動車,致一人死亡,且在事故發(fā)生后駕車逃逸,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其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關于上訴人張某某提出“其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離開現(xiàn)場的,沒有逃逸的主觀故意,一審認定其逃逸不當”的上訴理由,經(jīng)查,案發(fā)現(xiàn)場監(jiān)控視頻截圖、證人證言及被告人張某某的供述等證據(jù)可以證實,張某某無證駕駛摩托車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時間是2016年2月25日11時許,事故發(fā)生時致摩托車的后視鏡被撞掉,張本人額頭也受了傷,在其交還摩托車時還要李某甲把摩托車趕快騎走,直到2016年2月29日張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以上證據(jù)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充分證實張某某主觀上明知發(fā)生了交通事故,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事實。其行為特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逃逸”的認定,一審認定其肇事后逃逸的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充分,故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關于張某某提出原判量刑過重的上訴理由,經(jīng)查,張某某交通肇事后逃逸,應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審根據(jù)其犯罪事實,考慮其具有坦白的法定從輕處罰情節(jié),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系法定刑幅度內適當量刑,不存在量刑過重的情形,故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關于上訴人劉某某及其代理人提出劉某某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上訴理由和代理意見,經(jīng)查,劉某某作為車輛所有人,具有應當購置交強險的法定義務。在沒有購置交強險的情況下,將車輛借給他人使用并釀成致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應當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民事責任,故該上訴理由和代理意見不能成立。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肖力博 審判員 陳 靜 審判員 曹 磊
書記員:聶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