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訴機關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梅某,湖北省松滋市人,漢族,初中文化程度,農民。2013年9月13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宜都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月27日經宜都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當日由宜都市公安局執(zhí)行,10月15日宜都市公安局決定取保候審,2013年12月9日本院決定繼續(xù)取保候審。
宜都市人民檢察院以宜都檢刑訴(2013)153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梅某犯交通肇事罪一案,于2013年12月4日向本院提起公訴。在訴訟過程中,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廖某、唐某、辛某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在審理過程中,經本院主持調解,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廖某、唐某、辛某與被告人梅某達成調解協(xié)議。本案于2013年12月17日公開開庭審理。宜都市人民檢察院指派助理檢察員宋珂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梅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合議庭評議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3年9月12日晚,被告人梅某駕駛鄂D×××××尼桑小型貨車沿225省道由松滋市劉家場往宜都市枝城鎮(zhèn)方向行駛。20時30分許,被告人梅某駕車行至225省道28KM+50M九道河路段超車時,遇被害人唐某酒后駕駛無號牌摩托車相向而來,被告人梅某臨危采取措施不當,致使兩車相撞,造成被害人唐某當場死亡(歿年46歲)。經宜都市交警部門現(xiàn)場勘查后認定,被告人梅某負事故主要責任。案發(fā)后,被告人梅某在現(xiàn)場等候交警部門處理。
在審理過程中,被告人梅某與被害人家屬就附帶民事賠償達成協(xié)議,并按照協(xié)議已部分履行,取得了被害人家屬的諒解。
以上事實,有公訴機關提交并經當庭質證的如下證據(jù)證實:
1、宜都市公安局的報案材料,抓獲、破案經過,證實被告人梅某的歸案情況。
2、投案情況說明,證實被告人梅某在現(xiàn)場向民警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3、戶籍證明,證明被告人梅某的身份情況。
4、扣押物品清單,證明本案相關車輛予以扣押、發(fā)還的情況。
5、被告人梅某的供述,證實2013年9月12日晚,其駕駛小型貨車與被害人唐文某駕駛的摩托車發(fā)生碰撞,致使被害人唐某當場死亡的事實經過。
6、證人蘭某、丁某、劉某的證言,證實2013年9月12日晚8點多鐘,被告人梅某駕駛小型貨車將一個騎摩托車的人撞倒,被告人梅某當場打“120”救護車。
7、證人宋某的證言,證實被告人梅某駕駛小型貨車與一騎摩托車的男子發(fā)生交通事故現(xiàn)場情況。
8、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證明被告人梅某在本次事故中負主要責任。
9、道路交通事故車輛技術檢驗報告,證實鄂D×××××尼桑小型貨車在事故前技術狀況為不合格。
10、道路交通事故尸體檢驗報告,證實唐某系顱腦損傷致腦機能障礙及腹腔臟器破裂導致大出血死亡。
11、現(xiàn)場勘查筆錄、照片,證實本次事故現(xiàn)場情況。
12、民事賠償調解協(xié)議、收條、諒解書,證明被告人與被害人家屬就民事賠償達成調解協(xié)議,并賠償部分經濟損失,取得了被害人家屬的諒解。
本案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足以認定。
在審理中,本院委托松滋市社區(qū)矯正機構對被告人梅某的社會表現(xiàn)及能否適用非監(jiān)禁刑進行了調查。經調查,該社區(qū)矯正機構同意接受被告人梅某在社區(qū)矯正。
本院認為,被告人梅某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guī),造成死亡一人的重大交通事故,且對事故負主要責任,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及罪名成立。被告人梅某案發(fā)后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是自首,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梅某按照調解協(xié)議賠償了被害人親屬的部分經濟損失,取得了被害人親屬的諒解,可以酌情從輕處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梅某犯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
(緩刑考驗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審 判 長 袁昌桂 審 判 員 劉榮傳 人民陪審員 董昌耀
書記員:唐錦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