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重慶市榮昌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賴華金,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重慶市榮昌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賴華書,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四川省隆昌縣。
三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曉慧,重慶宇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范富強,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重慶市榮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端偉,重慶榮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周興文,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重慶市榮昌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潘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重慶市榮昌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周小燕,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重慶市榮昌區(qū)。
上訴人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與被上訴人范富強、周興文、潘某某、周小燕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重慶市榮昌區(qū)人民法院(2020)渝0153民初427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范富強的一審訴訟請求或發(fā)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一審認定范富強與成都順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美公司”)的債務是重慶市友家衛(wèi)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家公司”)與順美公司的債務,系認定事實錯誤。一審判決僅以散伙協(xié)議書載明“但是彭龍飛的款項有誤”即推定各股東對順美公司的債務承擔了概括性約定,推定其同意按照確定后的債務分擔,系認定事實錯誤。散伙協(xié)議還明確了友家公司有關一切事項均由范富強負責,與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等無關,截止2017年12月20日為止所有收入支出經多方結算完畢,互不相欠。各股東間確認多方之間無任何糾紛,無債權債務,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請求多方再提此事。這些內容表明,范富強自愿對友家公司可能潛在的債務承擔責任,范富強要求李某某等承擔責任無任何依據。2018年4月2日李某某等上訴人已經以零對價將其股權進行轉讓,正是因為此次股權轉讓包含了債務,三上訴人才會同意分別以0元將股權轉讓給被上訴人,該行為也表明、印證了上訴人不再承擔公司任何債務、股東債務等任何一切責任。股權轉讓協(xié)議明確“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乙方(受讓方)即享受相應的股東權利并承擔義務,甲方(轉讓方)不再享受相應的股東權利和承擔義務。”幫股權轉讓后三上訴人即不再承擔公司債務以及股東債務,即使本案中根據散伙協(xié)議推定各股東同意按照確定后的債務分擔,也應由股權轉讓后受讓方股東承擔該債務。散伙協(xié)議約定“如一方不按照支付債務人款項,造成公司或另一方損失,違約方應向另一方支付違約金人民幣伍萬元,并承擔一切損失”就已知的順美公司貨款351790元,范富強依法支付307990元毫無爭議,但是范富強對已經明確其應當支付的該307990元遲遲不予支付,一直拖到2019年1月,導致產生大額利息、訴訟費、律師費等,系因其自身過錯所致,應由其自行承擔,不應由上訴人承擔、分擔。多出的219086元債務是友家公司對順美公司的債務,責任主體仍是友家公司,范富強應當向友家公司追償。
范富強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潘某某辯稱,分家是按照比例分割財產和債務,都有債務債權,應當各自承擔,對一審判決沒有異議。
其他被上訴人未答辯。
范富強向一審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共同承擔范富強因合伙事務而支付的虧損差額92016.12元。2.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承擔本案的案件受理費用。事實與理由:2017年5月10日,范富強代表友家公司與順美公司簽訂《銷售合同》,為友家公司購買公司所需的原材料。2017年7月26日李某某作為合伙人與順美公司簽訂《保證合同》,約定在上述貨款內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后由于友家公司資金困難,未能支付順美公司貨款。2018年2月12日,友家公司簽訂《散伙協(xié)議》并簽署結算清單,針對順美公司的欠款,結算清單上載明由范富強代表本案第三人潘某某、周小燕,周興文共同承擔307990元,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共同承擔43800元,并載明范富強及第三人共同分擔債務的比例為58%,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分擔債務的比例為42%。2018年7月23日,順美公司起訴范富強支付欠付貨款、利息、律師費等,李某某在欠付貨款范圍內承拒連帶保證責任。后范富強支付了上述費用合計419000元,李某某承擔了保證責任合計108076元,后李某某行使履行保證責任后的追償權,范富強又向其支付了108076元,以上范富強共計承擔527076元,根據之前的散伙后的結算清單可知,范富強及第三人應當承擔307990元,現(xiàn)范富強多承擔了219086元,該款項系范富強與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及第三人由于合伙事務而產生的虧損,根據相關規(guī)定,合伙人由于承擔責任后,清償數額超過其分擔比例的,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現(xiàn)散伙協(xié)議的結算清單明確載明由范富強代表第三人潘某某、周小燕、周興文承擔58%,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承擔42%,因此,范富強超出部分219086元其中的42%,即92016元應當由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共同承擔。
李某某辯稱,1.本案范富強反復多次就同一事實向法院起訴,其為惡意訴訟,本案李某某保留要求范富強承擔因其惡意訴訟給李某某造成的巨大的訴訟成本經濟損失,以及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對范富強的違法行為若人民法院不予制止,反而予以偏袒、縱容,范富強的行為將有損司法嚴肅,請求人民法院對范富強的惡意訴訟行為不予受理。2.經成都青白江區(qū)人民法院和成都中級人民法院的生效文書認定本案范富強所請求的金額系范富強的個人債務,與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無關。3.若本案范富強堅持認為訴爭款項系公司債務,范富強應通過獨立的司法訴訟程序依法確認其系因履行職務而產生公司債務,并向友家公司主張權利,而不是向本案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作為有限責任股東主張權利,請求法院依法駁回范富強全部訴訟請求。4.友家公司散伙協(xié)議書第二條明確約定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退出公司后,關于友家公司的一切事務均由范富強負責,與本案李某某無關。范富強請求李某某承擔責任,既無法律依據也無協(xié)議約定,不應得到法院的支持。
賴華金、賴華書的答辯意見同上述李某某答辯意見。
第三人潘某某陳述稱,做生意應該講誠信,雖然已經散伙了,但是債務應該按散伙協(xié)議該誰承擔就承擔,應當由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承擔。
第三人周小燕陳述稱,支持范富強要求友家衛(wèi)浴承擔的訴訟請求。
第三人周興文陳述稱,人民法院依法裁判。
307990元就其主張舉示了散伙協(xié)議書、民事判決書、轉賬電子回單等證據材料,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就其抗辯意見舉示友家公司工商登記信息、股東會決議、股權轉讓協(xié)議、民事裁定書等證據材料,經一審法院組織質證后,就友家公司基本信息及2017年5月10日范富強與順美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的履行查明事實如下:
一、就案涉企業(yè)友家公司的基本事實查明如下:
案外人友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注冊資本伍佰萬元,企業(yè)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銷售衛(wèi)浴、廚具及其配件,公司成立時股東范富強持股26%,李某某持股22%,賴華金持股10%,賴華書持股10%,潘紅軍持股20%,周興文持股6%,周小燕持股6%。2018年2月12日,七股東簽訂友家公司散伙協(xié)議書,主要約定:第一條…2017年12月20日,李某某、潘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周小燕、周興文多方退伙,而脫離與范富強的合伙關系…第二條…退伙后即2017年_12月20日起,關于有家公司有關一切事項均歸范富強負責,與李某某、潘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周小燕、周興文無關。第三條、合伙截止2012年1月20日為止的所有收入支出經李某某、潘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周小燕、周興文多方結算完畢,互不相欠,而范富強、李某某、潘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周小燕、周興文多方均確認,多方之間無任何糾紛,無債權、債務后,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請求多方再提此事…附加一條:友家公司原合伙人(7人)的一切債權債務以(已)協(xié)商處理完畢(以簽字明細表為準)如果有小額漏掉的(貳千以內)未付款經合伙人同意,方才可以付,但是彭龍飛的款項有誤。在散伙協(xié)議后附的分家協(xié)議中,主要載明:分攤代表人員:范富強、潘某某、周小燕、周興文為一組,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為一組,分攤人代表:范富強,911271,58%,528537.18,“應付款人”彭龍飛307990;分攤人代表:李某某,911271,42%,382733.82,彭龍飛43800。其中彭龍飛指順美公司的工作人員,記賬“彭龍飛”指對順美公司負的債務。
2018年4月2日,七股東召開股東會,并形成股東會決議,主要內容:一致同意李某某將持有公司22%的股份轉讓給范富強;一致同意賴華書將其持有公司10%的股份轉讓7%給范富強、轉讓3%給周小燕;一致同意賴華金將持有公司10%的股份轉讓給潘某某;李讓群、賴華書、賴華金三人退出公司,現(xiàn)有股東持股比例為:范富強55%、潘某某30%、周興文6%、周小燕9%。
2018年4月19日,賴華金與潘某某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主要約定:賴華金將其持有的友家公司10%的股權作價0元轉讓給潘某某。賴華書與周小燕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主要約定:賴華書將其持有的友家公司3%的股權作價0元轉讓給周小燕。賴華書與范富強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主要約定:賴華書將其持有的友家公司7%的股權作價0元轉讓給范富強。李某某與范富強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主要約定:李某某將其持有的友家公司22%的股權作價0元轉讓給范富強。
二、就2017年5月10日范富強與案外人順美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的履行,依據已生效法律文書,查明如下主要事實:
2017年5月10日,范富強作為需方與順美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主要約定:范富強向順美公司購買8085D、固化劑、催化劑,最終單價、數量、產品以交貨時需方簽字確認的記載為準,價格不含稅價。貨款結算方式及時間:現(xiàn)金或支票,需方在收到每批貨物后30天內付款。若需方未按照約定要求在收到每批貨物后30天內付款,則需方需按日息萬分之七支付供方資金占用利息。按月結算資金占用利息,結息日固定為每月25日。需方須于每一結息日后第五日前支付利息。需方支付貨款時,應先結清應付利息,再結清貨款本金。若需方未按約定支付供貨貨款及利息,則供方停止供貨,需方支付供方全部貨款、利息及供方實現(xiàn)債權發(fā)生的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p>
同日,李某某與順美公司簽訂保證合同,主要約定:胡建、李某某分別對順美公司與范富強簽訂合同編號為SMX20170510P的銷售合同項下的債務提供連帶清償責任保證,保證范圍為貨款本金、利息及供貨人實現(xiàn)債權發(fā)生的費用(包括不限于律師費),保證期限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項下的義務履行期限之日后兩年止。
范富強當庭陳述合同的簽訂過程為:2017年5月,順美公司找到其,彭龍飛過來簽的,其代表公司與順美公司的彭龍飛在友家公司的辦公室簽訂了合同,李某某當時也在場,于是簽訂了擔保。另查,友家公司工商登記檔案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10日,即范富強與順美公司簽訂合同當天。
2017年10月19日,范富強簽字確認順美公司出具的賬目核對函:截至日期2017年10月19日,最后一次交貨日期2017年10月16日,未付貨款總金額397972.79元,未付貨款資金占用利息截止日期2017年10月19日,未付貨款資金占用利息933.64元。范富強在該函的下方簽署確認:尚欠順美公司貨款397972元,未付款資金占用利息933元。2018年7月5日,范富強與順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熊相華確認往來賬目核對明細,載明:截止2018年7月5日,供方應收賬款增加金額613305元,供方應收賬款減少金額258690元,需方已付利息43357.79元,需方已付本金215332.21元,需方尚欠應付本金397972.79元,需方尚欠應付利息71948.88元。順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熊相華在該明細的下方書寫到:A613305元-258690=354615,307990+46541=351790元,差2825元,利息43357.79+71948.68=115306.47元;B.范富強應付利息115306.47元×58%-66877.75元,李某某應付利息115306.47元42%-48428.72元;截止2018年7月5日,范富強應付307990元+利息66877.75=374867.75元,李某某應付46541元+利息48428.72=94969.72元。
2018年7月23日,順美公司訴范富強、李某某、胡建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立案受理,順美公司訴請范富強支付貨款397972.79元,支付2018年7月23日前未付款項資金占用利息33163.14元,并從2018年7月24日起以397972.79元為基數,按照日息萬分之七支付資金占用利息到付清貨款時止,并支付律師代理費39600元,胡建與李某某承擔連帶責任。該案判決主文為:一、范富強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順美公司貨款397972.79元,范富強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順美公司2018年7月23日前的未付款項資金占用利息33163.14元,三、范富強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以397972.79元為計息本金從2018年7月24日起,按照日息萬分之七支付資金占用利息至付清該款之日止,四、范富強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順美公司律師代理費39600元,五、胡建、李某某對范富強上述給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上述事實有已生效(2018)川0113民初2344號民事判決書認定事實在卷為據。后范富強提起上訴,(2018)川01民終16608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判決書載明日期為2018年11月30日。
三、關于范富強主張的計算方式查明的相關事實:
2019年1月3日,范富強向彭龍飛轉賬219000元,同年1月11日,范富強又向彭龍飛轉賬100000元,同年1月18日,范富強再次向彭龍飛轉賬100000元,總計419000元。
2019年4月3日,因款項未足額給付,順美公司申請強制執(zhí)行李某某案款149433.63元及資金占用利息等。當月29日,李某某之妻賴華美名下賬戶向熊相華轉賬105772.80元,次日同一賬戶又向成都市青白江區(qū)人民法院支付執(zhí)行費2304元,2019年5月10日,后者出具執(zhí)行完畢通知書,載明:順美公司已收到李某某付執(zhí)行款105772.8元,執(zhí)行費2304元,據申請人申請,該案現(xiàn)執(zhí)行完畢。
2019年6月5日,李某某以追償為由,訴請范富強支付執(zhí)行案款105772.8元和執(zhí)行費2304元,合計108076.8元及利息。已生效(2019)渝0153民初3621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范富強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原告李某某108076.8元,并以108076.8元為基數,自2019年5月10日起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向原告支付資金占用利息至款項付清之日止。庭審中雙方均認可范富強已支付108076.8元。
現(xiàn)范富強稱其主張的虧損差額92016.12的計算方式為:總共一共支付了527076元(支付給彭龍飛的419000元+支付給李某某追償的108076.8),原告與第三人結算時是寫明了307990元,現(xiàn)原告多承擔了219086元,現(xiàn)按照散伙協(xié)議按比例承擔,原告多支付的219086元中的42%是被告應當承擔的,所以算出來92016元應當由被告承擔。
關于本案相關訴訟查明如下:
2019年7月26日,范富強訴李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在一審法院立案,后范富強于2019年9月20日提出撤訴申請并被準予。2020年8月13日,范富強訴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合同糾紛一案在一審法院立案,后范富強于2020年10月13日提出撤訴申請并被準予。
一審法院認為,綜合原告的起訴與被告的答辯,雙方爭議在于:基于2017年5月10日范富強與案外人順美公司簽訂的銷售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的債務是否應由友家公司的股東承擔?友家公司各股東之間就該筆對外債務進行分割時確定的債務金額,與該筆債務經判決執(zhí)行后實質支出的債務金額不一致,就后者多出的部分,是否應當由股東就分割該債務時確定的原則進行分割,如何分割?是否存在股東的過錯問題?
關于順美公司債務是否屬于友家公司債務的問題。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抗辯此債務系范富強的個人債務,與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無關。現(xiàn)一審法院就范富強與順美公司銷售合同的訂立、合同標的物、合同權利義務的享有及友家公司的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評判:銷售合同系友家公司核定成立當天簽訂的,結合原告庭審中陳述的該合同的簽訂過程,系順美公司的彭龍飛在友家公司的辦公室與范富強簽訂,即友家公司成立當天其法定代表人對外簽訂的合同。其次,合同標的物為8085D,固化劑、催化劑,且從2017年8月3日至2017年10月19日,貨款達613305元之多,合同標的物種類及數量不宜認定為個人所需。再者,友家公司各股東在分家協(xié)議中對順美公司的債務承擔進行具體約定,視為各股東追認認可公司的該筆債務。
綜上,足以認定順美公司債務是友家公司的債務,案外人順美公司基于合同相對性向范富強主張給付貨款等責任,僅是其訴訟策略的擇優(yōu)選擇,但并不能以此證明該筆債務系范富強的個人債務。在友家公司各股東認可公司對順美公司的債務的情況下,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認為“應通過獨立的司法訴訟程序依法確認其系因履行職務而產生公司債務,并向友家公司主張權利”于法無據,不予支持。
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以散伙協(xié)議中約定的“退伙后即2017年12月20日起,關于有家公司有關一切事項均歸范富強負責,與李某某、潘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周小燕、周興文無關”抗辯其系個人債務,但順美公司的債務發(fā)生在2017年12月20日前,被告該抗辯理由不成立。
友家公司各股東對該筆債務以分家協(xié)議的方式予以確認分割,系各股東真實意思表示,且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情形,對友家公司內部各股東具有法律約定力,各股東應依約對外承擔給付責任。2017年10月19日范富強與順美公司對賬時確定的債務為398906.43元(未付貨款397972.79元+利息933.64元),2018年2月12日簽訂分家協(xié)議時各股東確定的順美公司的債務為351790元(307990元+43800元),而自2017年10月19日后,因順美公司債務實際支付了570876.8元(419000元+108076.8元+43800元),導致不一致的原因有:一是友家公司內部記賬債務金額與順美公司的記賬金額不一致,且后者作為生效裁判文書認定事實的依據;二是即使按友家公司內部記賬債務金額,各股東也并未及時給付款項,導致產生逾期利息。一審法院認為,結合友家公司各股東簽訂散伙協(xié)議書、分家協(xié)議的書面內容,明確載明了“但是彭龍飛的款項有誤”,而其他債務卻未備注類似說明,也即各股東在簽訂協(xié)議時對順美公司的債務是明知不確定的,只是依據友家公司內部的記賬暫時確定的金額,那么各股東對于該筆債務的承擔進行了概括性約定,推定其同意按確定后的債務分擔。故一審法院綜合評定應以實際支付的債務金額作為分割基數。
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稱因范富強遲延履行義務致產生利息、訴訟費、律師代理費,原告因其過錯而擴大的損失部分應由其自行承擔。關于“擴大的損失部分”,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在庭審中明確為除分家協(xié)議確定的351790元以外的債務部分。一審法院認為,首先,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的主張無事實依據,友家公司各股東在簽訂協(xié)議時明確了款項有誤,視為各股東對該筆債務金額變化的默認。其次,分家協(xié)議對該筆債務各股東的履行期限并未約定,李某某作為對順美公司該筆債務負有連帶清償責任的保證人,同樣也負有積極付款的義務。最后,范富強鑒于友家公司記賬與順美公司記賬不一致,與友家公司內部股東分割該筆債務時的金額不一致,在未經過生效判決文書確定順美公司債權金額時,其通過應訴舉證提出抗辯,并非過錯擴大損失,而是通過訴訟方式確定該筆爭議債務金額支出的必要費用,應由各股東分擔。
對于超出分家協(xié)議約定的應由范富強承擔的307990元以外的部分219086.8元(570876.8元-307990元-43800元),如何分擔?庭審中各股東均認可就順美公司這筆債務并未按照范富強、李某某代表的股權比例承擔,且分家協(xié)議也能看出,是多筆債務合計后,按范富強、李某某代表的股權比例進行了分割,再確定的每筆債務范富強、李某某代表承擔的金額。但對于順美公司的這筆多出部分的債務,并未作為債務統(tǒng)計在合同中,也即超出部分并未參與分割。現(xiàn)原告主張就超出部分按照范富強、李某某代表代表的股權比例分擔,符合分家協(xié)議中各股東對債務分擔確定的原則,應予支持。現(xiàn)原告與李某某已向順美公司支付完畢,故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應承擔超出部分的42%,為92016.46元(219086.8元*42%),原告主張92016.12元,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
據此,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共同償還范富強92016.12元。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減半預收1050元,實際收取為1050元,由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負擔。
二審中,范富強陳述,其向順美公司支付的款項均系在基于順美公司糾紛二審法律文書生效之后支付。
對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從本案散伙協(xié)議等材料的內容來看,各方當事人散伙協(xié)議中的約定是對由原出資人對公司債務概括進行處理,該意思表示并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上訴人稱本案債務仍系友家公司債務,應當由友家公司承擔的上訴意見,與其在合伙協(xié)議中的約定不符,本院不予采納。
關于上訴人主張范富強不及時履行散伙協(xié)議中確定的支付307990元義務,導致?lián)p失擴大的上訴意見。本院認為,本案中多出的219086.8元中,2017年10月19日范富強與順美公司對賬時確定的債務為398906.43元(未付貨款397972.79元+利息933.64元),與散伙時確定的債務總額351790元相比較,多出47116.43元,該部分可以按58:42的比例進行分擔,上訴人一方應當承擔19788.90元。對于其他171970.37元,散伙協(xié)議約定“彭龍飛的債權”351790元(307990元+43800元)中,范富強一方應當負擔307990元,占87.55%,范富強本應按照散伙協(xié)議及時支付;但其遲至其與順美公司糾紛的法律文書生效后才支付,對損失的擴大具有較大的過錯。本院酌定范富強承擔80%的責任,上訴人一方承擔20%的責任,即34394.07元。兩項合計,上訴人一方應當承擔54182.97元。
上訴人的其他上訴意見,一審法院均予以回應,一審法院的理由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根據二審查明的新事實,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重慶市榮昌區(qū)人民法院(2020)渝0153民初4274號民事判決;
二、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共同償還范富強54182.97元;
三、駁回范富強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減半收取的案件受理費1050元,由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負擔550元,范富強負擔5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100元,由李某某、賴華金、賴華書負擔1100元,范富強負擔10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柳光洪
審 判 員 楊 瑾
審 判 員 黃 淳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日
法官助理 楊 曦
書 記 員 杜星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