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涪陵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順風,重慶誠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鄧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居民,住重慶市涪陵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小強,重慶萬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重慶市杰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住所地重慶市涪陵區(qū)大順鄉(xiāng)明家街上(計生辦****),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500102556750894B。
法定代表人:尹友琴,該公司經理。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鄧某、原審被告重慶市杰某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某公司)建筑設備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重慶市涪陵區(qū)人民法院(2020)渝0102民初642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責任。理由為:1.上訴人張某某代表杰某公司簽訂了案涉租賃合同,屬職務行為,該合同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杰某公司承擔。在該合同成立后,杰某公司向鄧某支付了合同款項,證明了鄧某知道合同相對人為杰某公司,上訴人不承擔合同責任。2.上訴人與鄧某之間的結算協(xié)議,是就案涉合同履行事項所達成的協(xié)議,也屬職務行為,由此產生的責任亦應當由杰某公司負擔,而不應由張某某本人負擔。3.張某某代表杰某公司與鄧某完成結算,并沒有作出代杰某公司償還債務的意思表示,一審法院認定張某某簽訂結算協(xié)議,出具債務確認書構成債務加入,適用法律錯誤。
被上訴人鄧某答辯稱,張某某以個人名義與鄧某完成結算,并以個人名義出具債務確認書,符合債務加入的全部法律要件。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原審被告杰某公司未作答辯。
鄧某向一審起訴請求:判令鄧某、杰某公司共同支付鋼管、扣件租金166500元,并支付該款從2015年1月25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月利率1.5%計算的資金利息。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張某某系杰某公司的股東兼監(jiān)事。2011年4月20日,杰某公司(乙方)與鄧某妻子劉小芳(甲方)簽訂《工程鋼管、扣件租賃合同書》約定,乙方租用甲方的鋼管、扣件材料從2011年4月20日起,材料從出庫之日起按天數計算租金,最短租賃天數不少于三十天,如少于三十天,租金按三十天計算;乙方從收到材料起每滿一個月向甲方交付一次當月租金,逾期甲方向乙方按日收0.3%的滯納金等內容。該租賃合同上,張某某作為杰某公司的經辦人簽字確認。合同簽訂后,鄧某及其妻子劉小芳按約將杰某公司所需鋼管、扣件交付給杰某公司使用。2015年1月25日,鄧某與張某某簽訂《未支付費用計算清單》,載明“租金+鋼管扣件材料費+運費:68000+142000+6500=216500.00元”等內容。2018年2月6日,鄧某與張某某簽訂《協(xié)議》約定,張某某租用鄧某鋼管及扣件未支付租金,同時也未歸還該鋼管、扣件,雙方于2015年1月25日對上述情況進行了清理,將鄧某的鋼管、扣件及購進運輸費用折算成現金支付給鄧某,張某某不再歸還鄧某的鋼管、扣件;從2011年4月起租用至2015年1月25日未支付租金68000元;鄧某的鋼管、扣件及購進運輸費用折算成現金148500元;上述費用合計216500元,應于2015年1月25日支付給鄧某,但至2018年2月5日仍未支付,張某某承諾2018年2月14日前支付10萬元,余下116500元于2018年8月30日前支付,超過上述時間仍未支付,張某某應就未支付金額承擔利息,利息從2015年1月25日起至歸還之日止按月息1.5%計算等內容。協(xié)議簽訂后,張某某的兒子張杰(時任杰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于2018年2月14日通過銀行轉賬方式轉給鄧某5萬元。2019年8月30日,張某某出具《確認書》一份,載明“1.根據張某某、鄧某雙方于2018年2月6日簽訂的協(xié)議,張某某應于2018年2月14日前支付10萬元。實際支付情況:2018年2月14日僅支付了5萬元,余下的5萬元(大寫:伍萬元人民幣)至2019年8月30日仍未支付;2.根據張某某、鄧某雙方于2018年2月6日簽訂的協(xié)議,張某某應于2018年8月30日前支付116500.00元(大寫:壹拾壹萬陸仟伍佰元人民幣)。至2019年8月30日張某某仍未支付鄧某116500.00元(大寫:壹拾壹萬陸仟伍佰元人民幣);簽字確認:此款不計利息張某某?!痹谠摯_認書日期下方,鄧某簽署“利息按雙方合同約定計算”。事后,張某某、杰某公司仍未向鄧某支付款項,鄧某遂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中,雙方確認2011年4月20日簽訂的《工程鋼管、扣件租賃合同書》系鄧某以其妻子劉小芳的名義簽訂的,該合同的實際履行人系鄧某,且對于鄧某主張本案權利無異議。同時,杰某公司對于張某某與鄧某于2015年1月25日簽訂的《未支付費用計算清單》、于2018年2月6日簽訂的《協(xié)議》、于2019年8月30日簽訂的《確認書》均予以追認,并均認可張某某簽訂上述合同的行為系履行職務行為。雙方均認可張某某于2018年12月24日、12月25日分別向鄧某支付的49990元、49990元,系支付的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qū)勞務工程結算款2萬元(鄧某與被告張某某于2018年2月6日簽訂的《協(xié)議》)、葵花藥業(yè)“退城入園”搬遷擴建項目地下設備房土建工程款項3萬元(鄧某與被告張某某于2018年6月18日簽訂的《協(xié)議》)、涪陵區(qū)武陵山大裂谷重要節(jié)點項目(二標段)竣工結算款4萬元以及該工程案的竣工資料勞務費1萬元,共計10萬元,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
一審法院另查明:2011年7月28日、8月17日、9月27日,鄧某分別出具收條,確認其收到杰某公司的租金等內容。
一審法院認為,鄧某以其妻子名義劉小芳與杰某公司簽訂的《工程鋼管、扣件租賃合同書》、鄧某與張某某簽訂的《未支付費用計算清單》、《協(xié)議》、《確認書》均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因杰某公司對于張某某分別與鄧某于2015年1月25日簽訂的《未支付費用計算清單》、于2018年2月6日簽訂的《協(xié)議》,于2019年8月30日簽訂的《確認書》均予以追認為其系履行職務行為,故杰某公司的該追認行為對自己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又因張某某系本案租賃合同的經辦人,應當明知杰某公司才是支付本案租金的付款義務人,與其個人并無直接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但是其卻以個人名義簽訂了上述協(xié)議和確認書,并明確表示其個人向鄧某支付本案租金,張某某的上述行為,應視為債的加入,因此杰某公司和張某某對本案租金應承擔連帶支付的民事責任。按照《協(xié)議》約定,張某某與杰某公司應于2018年2月14日支付10萬元,于2018年8月30日支付116500元,如果逾期不付,則還應支付以未付金額為基數從2015年1月25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月利率1.5%計算的資金利息,但實際上張某某、杰某公司僅在2018年2月14日支付了5萬元后就未再向鄧某支付租金,已構成違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鄧某據此要求張某某、杰某公司連帶支付租金166500元,于法有據,予以支持。至于資金利息的問題,雖然張某某、杰某公司未提供相關證據佐證鄧某主張的資金利息計算標準過高,但是結合鄧某因違約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一審法院認為本案資金利息應按照以166500元為基數從2015年1月25日起至2019年8月19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1.5倍計算以及從2019年8月20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1.5倍計算為宜,因此對于鄧某主張資金利息超過部分,不予支持。張某某辯稱本案不應當計付資金利息,該抗辯事實與本案查明事實不符,雖然被告張某某單方在該確認書上簽署了“此款不計利息”,但是其并未提供證據佐證鄧某對此予以同意,實際上鄧某在該確認書日期下方亦簽署了“利息按雙方合同約定計算”,這足以表明當時鄧某并未接受張某某不付利息的意思表示,因此張某某的該抗辯主張不成立,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二百一十二條、第二百二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一、張某某、杰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連帶支付鄧某租金166500元及資金利息(其中,從2015年1月25日起至2019年8月19日止以166500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1.5倍計算資金利息;從2019年8月20日起至付清之日止以166500元為基數按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1.5倍計算資金利息);二、駁回鄧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6308元,減半收取3154元,由鄧某負擔754元,由張某某、杰某公司連帶負擔2400元(鄧某已預交3154元)。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張某某以個人名義與鄧某簽訂的《協(xié)議》、《確認書》是否構成債務的加入。雖然張某某以杰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名義與鄧某簽訂了《工程鋼管、扣件租賃合同書》,但在該合同履行過程中,張某某卻以自己名義與鄧某就該合同所欠的租金達成結算《協(xié)議》,并明確表示自己對結算所確認的債務承擔分期償還責任,其后再次對應償還的債務進行書面確認,故根據《協(xié)議》、《確認書》的文義理解,張某某已經作出了自愿承擔合同債務的意思表示,構成了債務加入。張某某上訴認為其未對杰某公司債務作出自愿承擔意思表示,不構成債務加入的理由,與查明的事實不符,對其不承擔本案民事責任的理由,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6308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余云中
審判員 蔣家富
審判員 王 利
二〇二一年二月十八日
書記員 趙許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