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訴訟代理人:魏新,北京市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黃**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宇驍,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張英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原審被告:張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黃**偉、原審被告張英德、張偉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5民初3688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李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將本案發(fā)回重審或依法改判;2.改判李某某無需向黃**偉償還借款本金467478.9元;3.改判李某某無需向黃**偉支付以467478.9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6%的標準自2019年11月4日起至實際付款之日止的利息。事實和理由:1.一審查明事實錯誤,本案中有兩個法律關系,一是張英德與黃**偉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二是黃**偉與李某某及張偉之間的贈與或無因管理法律關系。對于借條的性質(zhì),借條明確是張英德向黃**偉借款50萬元,還款義務主體是張英德,不是張偉和李某某。當時張英德處于被采取強制措施階段,對于借款內(nèi)容李某某不清楚,李某某也不知道張英德對于李某某愿意承擔該筆債務是否同意,被迫簽署了自己的名字。2.一審適用法律錯誤。借條內(nèi)容不能構成李某某對黃**偉還款的法定義務,僅是道德義務。李某某愿意代張英德還款,法律上屬于無因管理或贈與行為,不是民間借貸行為,李某某沒有從黃**偉處借款。作為無因管理,李某某僅以自己支付的10000元作為自己無因管理行為的標的,黃**偉不能因為該行為要求李某某繼續(xù)償還張英德的后續(xù)債務。作為贈與行為,李某某是否繼續(xù)履行贈與合同要看張英德是否愿意接受以及李某某是否愿意繼續(xù)履行,李某某有撤銷權,黃**偉無權以訴訟形式要求李某某履行尚未履行的贈與合同。
黃**偉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李某某的上訴請求。
張英德提交書面意見稱,由張英德承擔全部責任,不需要李某某和張偉償還。
張偉述稱,張偉不認識黃**偉,與本案借貸沒有任何關系,是張英德向黃**偉借錢。張英德當時被羈押,黃**偉說只讓張偉簽字不會起訴,張偉沒有想那么多就簽了。
黃**偉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要求張英德、李某某、張偉共同向黃**偉償還本金467478.9元;2.要求張英德、李某某、張偉共同以467478.9元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6%的標準向黃**偉支付自2019年11月4日起至實際償還本金之日止的利息。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黃**偉分別于2017年7月17日、2017年7月31日、2017年8月7日向張英德轉賬15萬元、5萬元、30萬元,共計50萬元。黃**偉主張上述款項的性質(zhì)系其提供給張英德的借款,張英德、李某某、張偉對此不持異議,表示張英德借款用于承包工程。
2018年9月18日,李某某、張偉共同向黃**偉出具借條,內(nèi)容為:“張英德(身份證:×××)于2017年7月7日,2017年7月31日,2017年8月7日分三次向黃**偉(身份證:×××)借款共計50萬元整(伍拾萬元整)至今未償還,如至2018年10月31日,張英德仍未償還債務,則由張英德兒子張偉(身份證:×××)及李桂蘭(身份證:×××)代為償還債務,還款期限至2018年11月30日。11月30日盡量還10萬后期40萬2019年3月底前還清全部金額”。李某某、張偉分別在承諾人處簽字并按手印。各方均表示李某某系張英德之妻,張偉系張英德之子。
關于借條,張英德、李某某、張偉主張借條形式有瑕疵,上面沒有張英德的簽字,李某某和張偉系在受脅迫的情況下簽的字,故李某某和張偉不應承擔還款責任。
關于還款情況,各方均確認李某某于2019年1月16日、2019年1月24日分別向黃**偉支付5000元、5000元,張偉于2019年11月4日向黃**偉支付4萬元。黃**偉主張,李某某的1萬元系在借期內(nèi)支付,視為對本金的償還;張偉的4萬元系在借期外支付,應先用于抵扣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1月3日期間的利息17478.9元(按年利率6%計算),剩余部分視為對本金的償還。張英德、李某某、張偉主張,李某某、張偉支付的5萬元及張英德為黃**偉墊付的裝修款5.9萬元均系對借款本金的償還,故未還本金數(shù)額為39.1萬元。關于裝修款,黃**偉不認可張英德為其墊付過裝修款,表示張英德和黃**偉共同出資經(jīng)營食堂,即使張英德有過出資,也不屬于對黃**偉的還款。
一審法院認為,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
本案中,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及各方陳述,可以認定張英德向黃**偉借款50萬元的事實真實存在。張英德作為借款人,應承擔還款責任。李某某、張偉出具借條,同意代張德英償還債務,無證據(jù)證明借條系二人受脅迫所簽,借條內(nèi)容系二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故二人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雖黃**偉與張英德并未約定還款期限,但黃**偉作為出借人可以催告張英德在合理期限內(nèi)還款。黃**偉向張英德催告還款后,張英德之妻李某某、之子張偉向黃**偉出具借條,承諾2019年3月底前還款,故張英德、李某某、張偉的還款期限應為2019年3月31日。黃**偉主張自逾期還款之日即2019年4月1日起計算利息于法有據(jù),利率標準并無不當,一審法院予以支持。對于李某某支付的1萬元,各方均認可系對本金的償還,一審法院不持異議,故至2019年1月24日未還本金數(shù)額為49萬元。對于張偉于2019年11月4日支付的4萬元,因自2019年4月1日起開始產(chǎn)生利息,張偉支付的該筆款項應優(yōu)先抵充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1月3日的利息,數(shù)額經(jīng)一審法院核算為17478.9元,剩余部分系對本金的償還,故至2019年11月4日未還本金數(shù)額為467478.9元。關于張英德、李某某、張偉主張的裝修款5.9萬元,現(xiàn)無證據(jù)證明張德英墊付過裝修款及墊付款性質(zhì)系對本案借款的還款,故張英德、李某某、張偉要求在本金中扣除該5.9萬元的主張缺乏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采信。自2019年11月4日起,張英德、李某某、張偉應以467478.9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6%的標準向黃**偉支付利息至實際還款之日止。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張英德、李某某、張偉于判決生效后7日內(nèi)共同向黃**偉償還借款本金467478.9元;二、張英德、李某某、張偉于判決生效后7日內(nèi),以467478.9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6%的標準共同向黃**偉支付自2019年11月4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二審期間,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本案經(jīng)一審法院判決張英德、李某某、張偉共同向黃**偉償還本金及利息。該判決作出后,張英德、張偉均未提起上訴,李某某上訴請求改判其無需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故本案二審僅圍繞李某某關于其還款責任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本案中,李某某在借條上簽字,未有證據(jù)證明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故該借條系李某某真實意思表示,對李某某具有約束力。該借條載明如至2018年10月31日張英德仍未償還債務,則由張偉及李某某代為償還債務,且寫明還款期限至2018年11月30日。故該借條中李某某有明確的同意就張英德所借黃**偉的50萬元承擔償還責任的意思表示,而黃**偉并未對此表示拒絕,亦實際上接受李某某對涉案款項的償還,故李某某出具涉案借條的行為構成其對張英德所負債務的加入,李某某所稱未經(jīng)張英德同意并不影響李某某因加入債務所負責任,故黃**偉有權要求李某某就欠付款項進行償還。李某某關于贈與關系及無因管理的主張,均缺乏法律依據(jù),本院無法采納。
綜上所述,李某某的上訴請求均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并無不當,應當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312元,由李某某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鄭吉喆
審 判 員 尚曉茜
審 判 員 胡新華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法官助理 武 菁
書 記 員 馬夢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