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浩,北京通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豐臺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青松,北京宴清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豐臺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6民初20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7日立案后,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授權(quán)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依法適用第二審程序,由審判員獨任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楊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者依法改判我償還張某某借款本金23.8萬元,利息11.493萬元,兩項合計35.293萬元;2.本案的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張某某承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我出具借條前償還的63萬元性質(zhì)為利息,存在嚴重錯誤。2014年10月20日我從張某某處借款100萬元,當時并未出具借條也未約定利息。我從2014年12月22日首次還款是其標注還款字樣,該標注明顯不是支付利息的意思表示,因雙方多年朋友關(guān)系,故我為了感謝張某某借款而主動在2015年的3次還款中自愿標注為付利息(金額為9萬元),其余轉(zhuǎn)賬仍然備注被還款,一審法院將我2014年12月22日至2016年10月6日期間的還款行為均認定為是付利息屬于嚴重的事實認定有誤。二、張某某提供的借條所寫的100萬元屬于初借金額,并非剩余欠款本金金額,一審判決認定100萬元為未償還的本金金額存在嚴重錯誤。2016年11月1日我給張某某補寫借條,在借條中明確表述“2014年10月20日向張某某借款100萬元”并未表述應還借款本金100萬元,因此一審法院應將補寫借條的還款性質(zhì)進行區(qū)分并在本金中相應扣減,以實際剩余借款本金作為我償還的欠款基數(shù)。三、一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存在脅迫代理律師認可對我不利事實的情形,該事實認定行為應屬無效。我的代理律師在第一次開庭時的答辯意見明確表述已經(jīng)償還了借款本金76.2萬元,但后來開庭卻推翻之前所持的意見,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十分反常,我的一審代理律師口述,系因一審法官以言語脅迫等方式脅迫其認可了上述對我不利的事實。
張某某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楊某某的上訴請求。
張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楊某某償還借款100萬元并支付利息(以10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7年8月1日起至實際付清之日止,按照年利率18%計算);2.訴訟費由楊某某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10月20日,張某某向楊某某尾號為3337的銀行賬戶轉(zhuǎn)賬100萬元。2016年11月1日,楊某某向張某某出具借條,載明:我于2014年10月20日向張某某借款人民幣100萬元整,截止2016年10月30日利息已付清,從2016年11月1日起按月利息壹分(1%)按月付息。如出借人需要或借款人還款,雙方應提前兩個月通知對方,借款方應及時歸還。2014年12月22日至2016年10月6日,楊某某通過其個人名下銀行賬戶向張某某還款21次,每次還款金額均為3萬元,共計63萬元。出具借條之后,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2月13日,楊某某通過其本人及趙巧玲、劉艷瑞的銀行賬戶共向張某某還款20.2萬元。
庭審中,楊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變更答辯意見,認可本案借款方為楊某某,同時認可出具借條前還款的性質(zhì)均為償還利息。
一審法院認為,張某某與楊某某之間系民間借貸關(guān)系。該關(guān)系的建立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約履行各自義務。張某某向楊某某出借款項,楊某某應按約償還本息,其未按時足額還款行為系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庭審中,雙方均認可楊某某于出具借條前償還的63萬元款項性質(zhì)系利息,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法院予以確認。對于出具借條之后的還款,因雙方并未約定還款順序,法院按照先扣除利息后扣除本金的方式進行計算,具體金額以法院認定為準。雙方在借條約定,從2016年11月1日起的利率標準為月利率1%,張某某要求楊某某按照年利率18%的標準支付利息并無依據(jù),法院不予采信。故對于張某某要求楊某某償還借款本息的訴訟請求中,合理部分法院予以支持,不合理部分法院予以駁回。據(jù)此,一審法院于2020年10月判決如下:一、楊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張某某借款本金904421.48元;二、楊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張某某借款利息(截至2018年2月13日利息金額為37934.34元;自2018年2月14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以904421.48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利率1%計算);三、駁回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一致,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根據(jù)楊某某向張某某出具的借條以及銀行轉(zhuǎn)賬證明,可以認定楊某某與張某某之間成立民間借貸法律關(guān)系,該民間借貸法律關(guān)系的成立系基于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依約履行各自的義務。一審中楊某某認可出具借條前所償還的63萬元中的性質(zhì)系利息,現(xiàn)楊某某上訴又對此予以否認,主張該63萬元中的9萬元為本金性質(zhì),剩余54萬元為本金性質(zhì),并稱其一審代理律師系受脅迫作出的承認,但并未提交相應證據(jù)予以證明。經(jīng)核實,楊某某向其一審法院所出具的授權(quán)委托書上載明其代理律師系特別授權(quán),授權(quán)事項包括代為承認、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故其一審代理律師在庭審中所作陳述的法律效力及于楊某某本人。此外,根據(jù)2014年12月22日至2016年10月6日期間雙方銀行賬戶的轉(zhuǎn)賬明細,楊某某共計還款21次,每次還款金額均為3萬元,結(jié)合楊某某所出具借條中所載明的“截止2016年10月30日的利息已付清”的字樣,應當認定該63萬元款項的性質(zhì)為利息性質(zhì),楊某某未能提交其他證據(jù)證明該63萬元的性質(zhì)為償還本金,故對其上訴主張其中的54萬元為本金性質(zhì),本院不予采信。對于楊某某出具借條之后償還的款項性質(zhì),根據(jù)楊某某所出具的借條,借條中僅約定了利息標準而未約定還款順序,故一審法院按照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先扣除利息后余款認定為本金的方式計算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所述,楊某某的上訴請求缺乏充分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楊某某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員 李蔚林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法官助理 朱鑫壤
書 記 員 弓梓瑄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