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北京市延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某(王某1之子),住北京市延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杜超,北京延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北京市延慶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樂祥立,北京京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北京市延慶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北京市延慶區(qū)。
上訴人王某1、上訴人王某2因與被上訴人王某3、王某4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均不服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9民初72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13日立案后,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依法適用第二審程序,由審判員范磊獨任審理,于2021年1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某、杜超,上訴人王某2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樂祥立,被上訴人王某3、王某4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王某1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第四項;2.將本案發(fā)回重審。事實和理由:1.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以下簡稱20號院)宅基地的使用權登記在父親王某5名下。宅基地上房屋的拆遷安置利益系父親王某5與母親張某1遺產(chǎn)的轉化。一審法院僅對房屋結構裝修、設備及附屬物補償進行分割,而沒有分割安置房屋,是錯誤的。2.另外一處宅院系20號院的后園。該后園的房屋的拆遷安置利益也系父親王某5與母親張某1遺產(chǎn)的轉化,一審法院應予分割。
王某2辯稱,不同意王某1的上訴請求和理由。
王某3、王某4辯稱,不同意王某1的上訴請求和理由。
王某2上訴請求: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改判王某2支付王某1、王某3、王某4每人33005元。事實和理由:1.王某2在20號院內(nèi)新建房屋七間,該新建房屋對應的房屋結構裝修、設備及附屬物補償(數(shù)額為合同金額756056元的二分之一)不應當作為遺產(chǎn)進行分割。該補償款的其余的二分之一共378028元可以作為遺產(chǎn)進行分割。2.王某2與王某5、張某1共同生活,且承擔了照顧二人的義務,應當多分遺產(chǎn)。對于378028元的遺產(chǎn),王某2應分50%。其余部分才可由王某3、王某4、王某1分割。
王某1辯稱,不同意王某2的上訴請求和理由。
王某3、王某4辯稱,應得部分聽從法院判決。
王某1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對父親王某5、母親張某1生前遺留的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某村二處宅院及房屋的拆遷補償進行分割,要求分得六套樓房中的二套,分別為安置的601號樓房及103號樓房并獲得補償款中分割282666元。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王某5與張某1系夫妻關系,二人生育四個子女,分別為兒子王某6,女兒王某1、王某3、王某4。王某2為王某6之子。1999年,王某5去世;2011年1月30日,張某1去世,王某6也已去世。王某5、張某1生前在20號院留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王某2在該院內(nèi)居住并于2011年至2013年間將上述房屋翻建成北房四間、南房四間、西房三間、陽光房三間,王某1結婚后戶口已從**院遷出。因修建京張高鐵,2017年1月1日,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作為甲方與乙方王某2、丙方北京市延慶區(qū)康莊鎮(zhèn)人民政府簽訂《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延慶段宅基地補償協(xié)議書(房屋安置)》,主要內(nèi)容包括:根據(jù)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改基礎[2014]2548號)文件批復,為保障冬奧會順利舉辦,加快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據(jù)北京市相關規(guī)定、《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延慶段(八達嶺鎮(zhèn)××村及康莊鎮(zhèn)××村)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及其實施細則,甲、乙、丙三方經(jīng)協(xié)商,丙方負責轄區(qū)范圍內(nèi)的具體拆遷工作,并達成協(xié)議如下:一、補償范圍:被拆遷宅基地坐落于延慶區(qū)20號,認定宅基地面積399.65㎡、認定建筑面積285.43㎡。二、補償金額:1.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費756056元。2.獎勵費:200000元,包括(1)提前搬遷獎50000元;(2)工程配合獎150000元。3.各項補償費:支付乙方的各項補償費共計426212元。其中包括:(1)臨時安置費(租房周轉費):根據(jù)《新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延慶段(八達嶺鎮(zhèn)××村及康莊鎮(zhèn)××村)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及實施細則》,先行發(fā)放24個月臨時安置費,按預選安置面積279.76㎡、20元/平方米/月計算,臨時安置費共計134285元。(2)搬遷費(搬家費):按被拆遷房屋認定建筑面積285.43㎡、40元/平方米計算,搬遷費共計人民幣11417元。(3)設備移機費:750元,其中電話移機費230元,有線電視移機費120元;寬帶移機費400元。(4)停產(chǎn)停業(yè)綜合補償費:無。(5)特困人員補助費:無。(6)裝修補助費:279760元。綜上,乙方應得的拆遷補償、獎勵費及各項補償費合計1382268元。三、乙方安置房預留款:乙方的預選安置面積279.76㎡,乙方需支付的安置房預留款為643448元。四、預結算款項:甲方將本協(xié)議約定向乙方支付的拆遷補償、補助及獎勵費之和,扣除本協(xié)議第三條約定的乙方應支付的安置房預留款后,應向乙方支付738820元,大寫柒拾叁萬捌仟捌佰貳拾元整。五、京張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委托延慶區(qū)人民政府負責征拆資金撥付,征拆資金已下?lián)苤帘剑杀酵瓿芍Ц丁,F(xiàn)上述院落已拆除,王某2已取得相應拆遷補償款。2017年5月,王某2向王某1、王某4、王某3每人支付30000元拆遷補償款。2020年6月15日,王某2簽訂選房確認單(線內(nèi)),實際選房建筑面積合計294.88㎡,超出安置面積15.12㎡,購買單價為2300元/平方米,購買總價34776元。確認的安置房具體信息為:401號,預測建筑面積98.36㎡;402號,預測建筑面積98.36㎡;501號,預測建筑面積98.16㎡。
王某2在北京市延慶區(qū)某村另一處宅院建有北房四間,東房兩間,西房兩間,南房三間,該宅院沒有門牌號。因某村新農(nóng)村建設項目,北京市延慶區(qū)康莊鎮(zhèn)某村股份經(jīng)濟合作社(甲方)與王某2(乙方)簽訂《康莊鎮(zhèn)某村新農(nóng)村建設項目宅基地補償協(xié)議書(房屋安置)》,主要內(nèi)容包括:一、補償范圍:被騰退宅基地坐落于康莊鎮(zhèn)某村。認定宅基地面積366.12㎡、認定建筑面積222.67㎡。二、補償金額:1.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騰退補償費680121元。2.獎勵費200000元。3.各項補償費共計101168元,其中臨時安置費(租房周轉費)92261元,搬遷費8907元。綜上,乙方應得的騰退補償、獎勵費及各項補償費合計981289元。三、乙方的預選安置面積256.28㎡,乙方需支付的安置房預留款為589444元。四、預結算款項:甲方將本協(xié)議約定向乙方支付的騰退補償、補助及獎勵費之和,扣除本協(xié)議第三條約定的乙方應支付的安置房預留款后,應向乙方支付391845元,大寫:叁拾玖萬壹仟捌佰肆拾伍元整。2020年6月24日,王某2簽訂選房確認單(線外),實際選房建筑面積合計265.47㎡,超出安置面積9.19㎡,購買單價為2300元/平方米,購買總價21137元。確認的安置房具體信息為:701號,預測建筑面積107.99㎡;601號,預測建筑面積77.57㎡;103號,預測建筑面積79.91㎡。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經(jīng)調解,雙方當事人對于安置房的分割及補償款的分配爭議較大,未能協(xié)商解決糾紛。
一審法院認為,王某1要求對父親王某5、母親張某1生前遺留的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康莊鎮(zhèn)某村二處宅院及房屋的拆遷補償進行分割,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王某5、張某1所留遺產(chǎn)的范圍問題;2.如何對遺產(chǎn)轉化的拆遷補償利益進行分割的問題。接下來一審法院以庭審查明的相關事實為依據(jù),以我國現(xiàn)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為準繩,對上述兩個爭議焦點進行闡釋和論證。
1.王某5、張某1所留遺產(chǎn)的范圍問題。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本案中,因20號院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登記在王某5名下,且王某2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院落內(nèi)原有房屋為其父親王某6所建,故法院認定20號院原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為王某5、張某1所留遺產(chǎn)。王某1認為北京市延慶區(qū)康莊鎮(zhèn)某村另一處宅院也是父母遺留的財產(chǎn),但王某2、王某3、王某4均認為該院落已經(jīng)賣給他人,現(xiàn)王某1沒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的主張,法院不予認定。王某5、張某1去世后,其遺產(chǎn)并未實際分割,訴爭遺產(chǎn)一直處于共有狀態(tài)。被繼承人死亡后,未經(jīng)繼承人同意,擅自對被繼承人生前所有的宅基地上房屋進行翻擴建的,不影響已確定的該宅基地上房屋遺產(chǎn)份額劃分。王某2雖于2011年至2013年間將20號院房屋進行翻建,但不影響已確定的該宅基地上房屋遺產(chǎn)份額劃分。
2.如何對遺產(chǎn)轉化的拆遷補償利益進行分割的問題。前已述及,20號院原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為王某5、張某1所留遺產(chǎn),現(xiàn)該房屋經(jīng)過翻建,拆遷,故其對應的拆遷利益應視為遺產(chǎn)的轉化,由繼承人共有。在宅基地及地上房屋進行拆遷之后,應該合理區(qū)分地上房屋的利益以及宅基地使用權的利益,并根據(jù)子女的具體情況依據(jù)繼承法予以處理。本案中,20號院的拆遷利益中,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款756056元應視為遺產(chǎn)的轉化,在繼承人之間分割。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chǎn)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現(xiàn)王某2已取得20號院的拆遷利益,且已向王某1、王某4、王某3各支付30000元拆遷補償款,故王某2還需向王某1、王某4、王某3各支付159014元(756056元÷4-30000元=159014元),王某1訴訟請求中超出的部分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因獎勵費、臨時安置費、搬遷費、設備移機費是給予被安置人的特定費用,故不屬于遺產(chǎn)的轉化。而安置房利益是為了保障被安置人戶有所居,應屬于宅基地使用權人,由共同生活居住于該院的家庭成員所享有,王某1戶戶口并不在**院,其在該院內(nèi)無任何房屋,亦未生活居住于此,故其不應享有相應的安置房利益。另外,王某1主張分割的6045地塊2號樓4單元6層601號樓房及6045地塊2號樓2單元1層103號樓房并非20號院的拆遷利益,因此王某1要求分割安置房屋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1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159014元;二、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4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159014元;三、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3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159014元;四、駁回王某1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各方在二審庭審有如下陳述。1.審判員詢問,20號院內(nèi)有無沒有翻建的房屋?王某2回答,原有北房四間土坯房和西房三間磚房全部拆除翻新,其余的房是我新建的。王某3回答:北房四間、西房三間都拆除翻建了,南房和陽光棚是他自己新建的。王某4的意見與王某3一致。王某1表示其對翻建情況不了解。審判員再次詢問,對另外三個當事人所說的情況是否認可?王某1回答:我不了解。2.王某3表示蓋老房的時候其戶口戶口在**院,口一戶口一直在這個村里,是本村人,嫁人之后隨夫家生活,其丈夫在本村有宅基地。王某4表示,其結婚之后將戶口遷戶口遷走,張山營鄉(xiāng)姚家營村,其夫家父輩在姚家營村有宅基地。王某1陳述其戶口不戶口不在**院所在的集體經(jīng)濟組織。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王某2因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而取得的利益中,如有屬于王某1、王某3、王某4的應得部分時,王某2應將該利益予以返還。1.關于安置房?!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九條規(guī)定,農(nóng)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除由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nóng)民集體所有。本案中,20號院及另外某村另一處宅院在拆遷前屬于農(nóng)村土地,應屬農(nóng)民集體所有。王某5、張某1對該宅基地不享有所有權。王某5、張某1不享有物權時,其繼承人自然不能基于繼承而獲得宅基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屬于成員權,應屬共同居住生活在該院內(nèi)的家庭成員。安置房屬于對宅基地使用權人的補償,而王某3、王某4、王某1均不在該院內(nèi)居住,王某1主張安置房利益,于法無據(jù),應不予支持。2.兩份宅基地補償協(xié)議書中的獎勵費、各項補償費均針對的是實際居住人,而王某3、王某4、王某1均不在該兩處宅院內(nèi)居住,王某1主張該利益,于法無據(jù),應不予支持。3.關于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費。王某3、王某4、王某2均認可20號院原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已經(jīng)由王某2拆除后重建。二審中法官對此進行了兩次詢問時,王某1亦未予以否定??紤]到王某3、王某4在對其利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上作出了不利于己方的自認,而王某1亦未予以否定,王某2亦提交了自己建房的證據(jù),應認定王某2對原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拆除后重建一事具有高度可能性,應認定原有北房四間、西房三間由王某2拆除后重建。20號院的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費針對的是拆遷時房屋的現(xiàn)狀補償。王某1要求分得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費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考慮到王某1亦未能證明另外一塊宅基地中有其父母建設的房屋,王某1無權主張兩份宅基地補償協(xié)議書中的房屋結構、裝修及設備附屬物拆遷補償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第一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紤]到王某2二審訴訟請求是支付王某1、王某3、王某4每人33005元,本院將一審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根據(jù)王某2的訴訟請求進行調整。
綜上所述,王某1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王某2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9民初7203號民事判決第四項;
二、變更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9民初7203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1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33005元;
三、變更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9民初7203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4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33005元;
四、變更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9民初7203號民事判決第三項為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向王某3支付北京市延慶區(qū)20號院拆遷補償款33005元;
五、駁回王某1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5124元,由王某1負擔4337元(已交納);王某2負擔787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8588元由王某1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員 范 磊
二〇二一年二月一日
法官助理 李昊婷
書 記 員 李佳星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