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釗,男,北京紫都置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經(jīng)理,由北京紫都置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推薦。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改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聶先亮,北京市開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常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上訴人劉某因與被上訴人李改明、被上訴人常某某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19)京0114民初145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劉某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李改明的全部訴訟請求;2.本案訴訟費由李改明承擔。事實和理由:劉某與常某某于2015年4月10日簽訂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時并未接到法院有關李改明起訴返還借款的通知,對其訴訟并不知情,劉某與常某某間的借款、抵押是真實意思表示,并非雙方主觀惡意串通。
李改明辯稱,同意一審判決,請求依法駁回劉某的上訴請求。
常某某未參加庭審,亦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李改明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確認劉某、常某某于2015年8月26日簽訂的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無效;2.案件受理費由劉某、常某某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3月17日,李改明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海淀法院)對劉某、北京中視聯(lián)國際數(shù)字產(chǎn)業(yè)園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視聯(lián)公司)提起訴訟,要求判令劉某、中視聯(lián)公司共同返還其借款480萬元并支付相應的資金使用費及違約金。2016年2月22日,海淀法院作出(2015)海民(商)初字第13735號民事判決書,查明的主要事實有,2013年11月25日,李改明與劉某、中視聯(lián)公司簽訂《借款協(xié)議》,李改明向劉某出借480萬元,借期為一年,中視聯(lián)公司承擔一般保證責任。海淀法院基于認定的事實,判令劉某于判決生效后償還李改明借款本金480萬元及其資金使用費96萬元;劉某支付李改明違約金(以480萬元為基數(shù),自2014年11月28日起至借款付清之日止,按日萬分之三計算);中視聯(lián)公司承擔一般保證責任。劉某對此提出上訴。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京01民終3886號民事判決書,對一審判決予以維持。判決生效后,李改明向海淀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2016年11月14日,海淀法院作出(2016)京0108執(zhí)10478號執(zhí)行裁定書。裁定書載明,依法輪候查封劉某名下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路**號院*區(qū)**號-*至*層全部房產(chǎn)的過戶、抵押、變更手續(xù)等,除上述財產(chǎn)外,海淀法院未發(fā)現(xiàn)其他被執(zhí)行人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chǎn),該案因不具備繼續(xù)執(zhí)行條件,故終結執(zhí)行程序。
另查,2015年4月10日,劉某、王一心(劉某之母)與常某某簽訂《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房屋登記專用)》,約定,主債權為1500萬元,債務履行期限2015年4月10日起至2016年4月9日止,抵押房屋坐落北京市昌平區(qū)**路**號院*區(qū)**號-*至*層全部,債務人為劉某。2015年7月22日,常某某出具《擔保主債權已消滅的證明》,載明:抵押人劉某、王一心向抵押權人常某某借款1500萬元,將坐落于昌平區(qū)**路**號院*區(qū)**號-*至*層全部房屋作為抵押物辦理的抵押登記,抵押人于2015年7月22日還清借款,被擔保的主債權已消滅,抵押權人同意注銷抵押權。該抵押權注銷后,劉某、王一心于2015年7月24日將涉案房屋變更至劉某個人名下,2015年8月26日,劉某再次與常某某簽訂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約定主債權金額1500萬元,債務履行期限2015年8月26日至2016年8月25日,抵押房屋坐落昌平區(qū)**路**號院*區(qū)**號-*至*層全部,債務人劉某。一審庭審中,劉某陳述就2015年8月26日簽訂的該份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常某某未實際向劉某提供借款。常某某是就2015年4月10日的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向劉某提供借款,該部分借款是常某某在2014年6月至2015年年底期間以銀行轉賬方式提供。借款提供后,為了辦抵押手續(xù)而事后簽訂了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故合同中約定的債務履行期限與實際不一致。后為了辦理銀行貸款,常某某出具了主債權消滅證明,但實際借款并未返還。雙方又在2015年8月26日重新簽訂了一份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就劉某與常某某的關系,李改明陳述常某某是劉某公司的會計,劉某陳述常某某與其母親王一心曾經(jīng)是同事關系。
一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惡意串通指行為人雙方共同希望通過訂立合同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構成惡意串通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件,一是行為人雙方通謀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二是通謀行為客觀上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惡意串通是行為人的主觀狀態(tài),可通過客觀事實推斷。本案中,劉某在2015年4月10日與常某某簽訂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劉某稱該合同項下的借款系陸續(xù)以銀行轉賬的方式提供,但并未提交轉賬記錄予以證明。即便常某某曾向劉某提供過借款,但其出具的《擔保的主債權已消滅的證明》足以證明該合同項下的借款已經(jīng)清償完畢。而就2015年8月26日的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項下的借款情況,劉某陳述常某某就該合同未向其提供借款。常某某經(jīng)一審法院多次傳喚始終未到庭參加訴訟,在沒有足以反駁劉某陳述的相反證據(jù)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對于劉某關于常某某未就2015年8月26日的借款合同向其提供借款的陳述予以采信。在常某某并未實際提供借款的情況下,劉某仍與常某某簽訂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擬將房屋抵押給常某某。劉某亦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在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xù)后,其曾要求常某某履行合同義務向其提供借款。而上述合同簽訂及辦理抵押期間,正值李改明向劉某提起訴訟要求其返還借款,且判決生效后經(jīng)法院查明,劉某除該套房屋外并無其他可供執(zhí)行財產(chǎn)。截止庭審結束時,李改明的債務仍未得到清償。劉某在身負債務且無其他財產(chǎn)可以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將唯一房產(chǎn)抵押而未實際取得借款,再結合劉某之母與常某某還存在同事關系的情形,綜合上述證據(jù)一審法院認定劉某與常某某簽訂的合同存在惡意逃避債務損害李改明利益的情形,故對李改明要求確認劉某與常某某簽訂的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常某某經(jīng)一審法院合法傳喚始終未到庭參加訴訟,應視為其放棄當庭答辯及舉證質證的權利,不影響一審法院依法開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確認劉某與常某某于2015年8月26日簽訂的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無效。
本院二審期間,各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的證據(jù)材料。
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本案中,劉某與常某某于2015年8月26日簽署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但據(jù)已查明事實可知,針對該份合同常某某并未實際提供借款,劉某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要求常某某支付合同借款。在合同簽訂及辦理抵押期間,正值李改明向劉某提起訴訟要求其返還借款。故劉某在身負債務且無其他財產(chǎn)可以償還債務的情況下,將唯一房產(chǎn)抵押而未實際取得借款,再結合劉某之母與常某某存在同事關系情形,常某某無正當理由未出庭參加訴訟等情形,可以認定劉某與常某某存在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惡意逃避債務損害李改明利益的情形,故本院認為主債權及房屋抵押合同應為無效,一審判決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所述,劉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處理結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0元,由劉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強剛華
審 判 員 甄潔瑩
審 判 員 王 晴
二〇二一年三月三日
法官助理 苑 珊
書 記 員 郭 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