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林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佳,北京睦湃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代丹霞,北京睦湃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機關服務中心(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機關服務局),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qū)西長安街**。
法定代表人:陳立東,中心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賀穎娜,女,該單位房地產處處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彭彥斌,北京市中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北京恒遠基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區(qū)安德路**
法定代表人:張輝,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湘,女,該公司職員。
上訴人林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機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工信部服務中心)、原審被告北京恒遠基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遠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8民撤1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林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工信部服務中心的訴訟請求或發(fā)回重審。事實和理由:一、工信部服務中心提起訴訟的時間已超過法定的六個月,法院應駁回其起訴。二、工信部服務中心并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所規(guī)定的民事權益遭受損害的權利人,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三、一審法院在缺乏法律前置程序的情況下,在本案中直接對工信部服務中心的實體權利進行認定,違反了法定程序。四、本案涉及的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而非“二手房”買賣糾紛,但一審法院未適用《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而適用的北京高院關于審理二手房合同糾紛案件的相關指導意見,屬于適用法律錯誤。
工信部服務中心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不同意林某某的上訴請求和理由。工信部服務中心于2020年1月7日得知調解書的存在,同月19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未超過法定期限,因調解書導致工信部服務中心合法權益受損,工信部服務中心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恒遠公司述稱,同意林某某的上訴請求。工信部服務中心提交的購房協議為無效的虛假協議,發(fā)票上加蓋的印章系偽造,非恒遠公司出具,恒遠公司未實際掌握購房款。
工信部服務中心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撤銷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工信部服務中心曾以要求恒遠公司履行雙方簽訂的協議書所約定的義務,為該單位辦理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307號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xù)為由訴至法院。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于2020年6月作出(2019)京0108民初58240號民事判決書,該判決查明如下事實:
2008年8月,原信息產業(yè)部機關第一服務中心和機關第二服務中心合并,設立工信部服務中心。
工信部服務中心主張原信息產業(yè)部機關第二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于2006年12月29日就購房簽訂協議書,主要內容如下:1.購買北京市海淀區(qū)207、307、404、513號房屋共四套,建筑面積195.09平方米、195.09平方米、198.71平方米、195.09平方米;2.每平方米8500元,房屋總價款共計6663830元;3.簽訂協議書后,甲方支付上述四套部分購房款165萬元,乙方提供正式發(fā)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并于當日辦理四套房屋入住手續(xù);4.待乙方出具符合辦理房屋產權證手續(xù)后,甲方支付上述四套購房款總額中的差額部分5013830元,乙方提供正式發(fā)票,并確保在一個月內,辦理房屋產權證手續(xù);5.若在2007年1月31日前不能完成辦證手續(xù),本協議書繼續(xù)履行,乙方于2007年2月1日開始每天支付房屋總價款的萬分之一違約金,直到辦證手續(xù)完備為止。
2006年12月31日,工信部服務中心向恒遠公司賬戶轉賬支付165萬元。2007年4月29日,工信部服務中心向恒遠公司賬戶轉賬支付8469500元。工信部服務中心主張上述款項中包含307、404、513、509、704號房屋款項,其中5013830元為207、307、404、513號房屋尾款。
該判決查明:2012年,工信部服務中心曾將恒遠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xù),審理中,恒遠公司申請對上述協議書中加蓋的“北京恒遠基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的真實性進行鑒定,鑒定結論為該協議書上的“北京恒遠基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合同專用章”印章印文與恒遠公司提交的樣本印章印文不是同一枚印章蓋印。據此,法院認為在房屋買賣過程中,存在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故將相關材料移交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審查處理,該案裁定駁回起訴,后工信部服務中心不服上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海淀分局經偵支隊以“端華亭涉嫌貸款詐騙案”立案審查,后認為不構成犯罪,于2014年9月撤案。
(2019)京0108民初58240號民事判決書認定:工信部服務中心提交的協議書落款日期為2006年12月29日,此時恒遠公司老股東仍持有公司合同章。2012年,恒遠公司使用其刻制的新章與協議書上公章進行比對鑒定,鑒定結論為兩枚公章不一致,但不能因此證明協議書上公章系偽造?,F恒遠公司主張其因與老股東存在股權轉讓協議,老股東無權以恒遠公司名義對外簽訂協議,故工信部服務中心與端華亭簽訂的協議書對其不發(fā)生效力。對此,法院認為,履行新老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協議系恒遠公司內部約定,不能對于協議以外的他人產生法律效力,購房人也不可能對于新老股東的行為及其所使用的印章進行區(qū)分,故對于恒遠公司的抗辯意見,法院不予采信。
恒遠公司就307房屋與工信部服務中心建立了商品房買賣合同關系,可以認定工信部服務中心已經向恒遠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辦理了房屋入住手續(xù)并實際居住使用至今,履行了買受人的合同義務。恒遠公司亦應當履行為工信部服務中心辦理房屋所有權證的合同義務。
該案最終判決:恒遠公司為工信部服務中心辦理307房屋的房屋所有權證登記手續(xù)。恒遠公司不服提出上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20年11月16日作出(2020)京01民終602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審理中查明,2007年4月,恒遠公司就上述協議書中約定的北京市海淀區(qū)513號房屋(以下簡稱513房屋)向工信部服務中心開具金額為1658265元的房款發(fā)票,2007年1月,工信部服務中心就513房屋向相關單位支付33165元專項維修資金,恒遠公司于2007年1月就513房屋向工信部服務中心開具入住通知書,工信部服務中心實際使用513房屋至今。工信部服務中心提交票據、專項維修資金交款通知、入住通知書、物業(yè)公司出具的證明以及物業(yè)費用交款票據佐證。恒遠公司稱未與工信部服務中心簽訂協議書,不確定該單位是否與恒遠公司老股東簽訂協議書,恒遠公司確認林某某的購房行為。恒遠公司提交鑒定意見書及檢舉稅收違法案件檢查情況書面告知書佐證。林某某提交商品房預售登記備案表、商品房買賣合同復印件、還清貸款證明、個人抵押商品住房保險單佐證。工信部服務中心稱林某某并非真實購房人,房屋貸款實際由恒遠公司償還,并提交會議紀要佐證。
2010年,林某某向法院起訴恒遠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要求該公司為其辦理513房屋的產權證,并開具全額購房發(fā)票,雙方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一、恒遠公司于2010年10月10日前為林某某開具513房屋購房款1439764元購房發(fā)票。二、恒遠公司于2010年10月10日前協助林某某辦理513房屋所有權證書。三、在辦理513房屋所有權證書期間的各項稅費均由林某某負擔。法院于2010年9月27日作出(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
2012年,工信部服務中心以要求恒遠公司繼續(xù)履行協議書,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為由訴至法院。法院以本案涉嫌違法犯罪行為,已將相關材料移交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審查處理為由,作出(2012)海民初字第9560號民事裁定書,駁回工信部服務中心的起訴。工信部服務中心不服提出上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一中民終字第05173號民事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根據查閱(2012)海民初字第9560號案件卷宗,恒遠公司曾提出513房屋已出售給林某某,但雙方當事人并未提交(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也未提及該份調解書,恒遠公司稱在該案審理中主要以虛假印章為由提出抗辯意見,未提出該份調解書。庭審后,林某某提交(2013)一中民終字第05173號卷宗材料,其中提到513房屋存在一房多賣的情況,但雙方并未提交(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也未提及該份調解書。工信部服務中心稱并不知曉該份調解書的存在。林某某稱工信部服務中心在此案中即應知曉該份調解書。
2019年,工信部服務中心以要求恒遠公司辦理513房屋所有權證為由訴至法院,2020年1月7日,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工信部服務中心稱在庭審中首次從恒遠公司處看到(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并于當月提起本案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經查,法院于2020年1月19日收到工信部服務中心提交的本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起訴材料。林某某稱工信部服務中心在此前即知道或應當知道該份調解書,工信部服務中心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已超過法定期限。
法院曾無法直接向林某某送達相關應訴材料,在此情況下通過公告方式向其送達,工信部服務中心預交公告費260元。
一審法院認為,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本案中,工信部服務中心在向法院起訴恒遠公司要求辦理513房屋產權證過程中,得知就該房屋辦理產權證問題,恒遠公司與林某某已達成民事調解書,根據法律規(guī)定,工信部服務中心有權就513房屋辦理房屋產權證的爭議向法院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林某某抗辯工信部服務中心早已知道或應當知道(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的存在,工信部服務中心已超過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定期限。根據查明,工信部服務中心在2012年以恒遠公司為被告提起辦理房屋所有權手續(xù)的訴訟,在該案件的兩審程序中,雖然當事人提出513房屋存在出售給林某某或一房多賣的情況,但恒遠公司并未提及(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也未作為證據提交該份調解書,工信部服務中心并不知曉該份調解書的存在,而在2019年工信部服務中心再次提起的訴訟中,恒遠公司方提交該份調解書作為證據,工信部服務中心并就此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F并無證據證明工信部服務中心在此前已知道或應當知道該份調解書,故工信部服務中心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并未超過法定期限,法院對于林某某的抗辯意見不予采信。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工信部服務中心、林某某與恒遠公司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以及上述合同的履行問題。
根據生效判決確認,工信部服務中心提交的協議書落款日期為2006年12月29日,此時恒遠公司老股東仍持有公司合同章,2012年,恒遠公司使用其刻制的新章與協議書上公章進行比對鑒定,鑒定結論為兩枚公章不一致,但不能因此證明協議書上公章系偽造,恒遠公司新老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協議系恒遠公司內部約定,不能對于協議以外的他人產生法律效力,購房人也不可能對于新老股東的行為及其所使用的印章進行區(qū)分,因此工信部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建立了商品房買賣合同關系,所簽訂的協議書系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合法有效,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根據本案查明事實及生效判決確認,工信部服務中心就513房屋已依約向恒遠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并實際入住使用房屋至今,履行了買房人的相關義務。
林某某雖提交相關證據證明其購房行為,但無法提交購房合同原件及支付購房款的相關憑證,僅依據預售登記及貸款等行為法院無法對其購房行為進行確認。退言之,即使林某某存在購房行為,但根據相關規(guī)定,出賣人就同一房屋分別簽訂數份買賣合同,在合同均為有效的前提下,買受人均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原則上應按照以下順序確定履行合同的買受人:(1)已經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2)均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已經實際合法占有房屋的;(3)均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又未合法占有房屋,應綜合考慮各買受人實際付款數額的多少及先后、是否辦理了網簽、合同成立的先后等因素,公平合理的予以確定。本案中,恒遠公司均未為林某某及工信部服務中心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xù),應從合法占有房屋的實際情況確定房屋買賣合同的履行順序。根據查明,林某某未在513房屋中實際居住,而工信部服務中心實際使用513房屋并為此交納物業(yè)費用。
綜上,法院認為,工信部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之間存在房屋買賣合同關系,其實際交納了購房款,并長期居住使用房屋,根據實際占有使用房屋情況,應履行工信部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的協議書。由此,工信部服務中心要求撤銷(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的訴訟請求,于法有據,法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撤銷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27日作出的(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首先,關于工信部服務中心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是否超過法定期限。因工信部服務中心在2020年1月7日庭審中首次看到(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并于2020年1月19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故未超出六個月的法定期限。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林某某上訴主張工信部服務中心早已知曉該民事調解書的存在,但并未提交相應證據,且根據相關庭審筆錄記載,工信部服務中心此前參加的歷次訴訟中當事人從未提及該民事調解書的存在,故本院對林某某的該項上訴主張不予采信。
其次,關于(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是否損害了工信部服務中心的民事權益。根據生效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原信息產業(yè)部機關第二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于2006年12月29日簽訂了包括513房屋在內的購房協議書,并已依約向恒遠公司支付了513房屋全部購房款,實際入住使用房屋至今,工信部服務中心作為原信息產業(yè)部機關第二服務中心的權利義務的承受人,享有主張辦理513房屋的所有權登記手續(xù)等合同權利。林某某雖與恒遠公司達成了為林某某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xù)的民事調解協議,但林某某就其購房行為未能提交合同原件及付款憑證,且即使林某某存在購房行為,因513房屋尚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xù),工信部服務中心合法占有房屋在先,故工信部服務中心的權利保護順位優(yōu)先于林某某,應當履行工信部服務中心與恒遠公司的協議書。因此,(2010)海民初字第23792號民事調解書存在錯誤,損害了工信部服務中心的民事權益,應當予以撤銷。
綜上所述,林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0元,由林某某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秋燕
審 判 員 劉 磊
審 判 員 趙 蕾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法官助理 王 夢
書 記 員 馬子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