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石景山區(qū)時代花園南路****1401。
法定代表人:連繼民,副總編輯。
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峰,北京市易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北京市順義區(qū)。
上訴人《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法治》雜志)因與被上訴人葉某勞動爭議一案,不服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7民初15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人民法治》雜志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林峰,被上訴人葉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人民法治》雜志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葉某的全部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程序違法,適用法律錯誤。《人民法治》雜志變更工資并未低于最低工資,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且葉某從未提出異議,應當視為默認。葉某的請求也超過了仲裁時效。
葉某辯稱,同意一審判決,請求駁回《人民法治》雜志的上訴請求。
葉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撤銷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京石勞人仲字[2020]第3號裁決書;2.撤銷《人民法治》雜志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3.補發(fā)、賠償所有欠款(1.從2014年3月10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的雙倍工資67個月共計509200元;2.67個月應補發(fā)工資共計53600元;3.2019年9月、10月的工資,共計6000元);4.訴訟費用由《人民法治》雜志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
葉某于2014年3月10日入職《人民法治》雜志?!度嗣穹ㄖ巍冯s志每月支付葉某工資3000元。
2015年7月30日,《人民法治》雜志(甲方)與葉某(乙方)簽訂勞動合同,約定:“甲乙雙方同意按照有固定期限的方式來確定本合同期限為自2015年7月30日至2016年7月29日,合同期限一年,雙方就是否續(xù)簽事宜協(xié)商后另行確定。無試用期。勞動報酬:……乙方的崗位工資標準為3800元每月,如乙方的工作崗位調(diào)整,按新崗位所對應的工資標準執(zhí)行”。但《人民法治》雜志仍按照每月3000元支付葉某工資。
合同期滿后,雙方未續(xù)簽書面勞動合同。
2018年8月3日,葉某向李某1主任發(fā)送微信:“李主任,打擾了!問一下,我現(xiàn)每月工資是多少?葉某”?;貜停骸澳F(xiàn)在享受記者工資3000元/月”。8月10日,葉某發(fā)送“李主任,問一下,總部記者是否都是3000元工資標準?打擾了!”。回復:“都是月3000元工資,包括姚某、李某2”。
2018年8月9日,葉某向姜社長發(fā)送微信:“姜社,到北京總社工作工資沒加嗎?”回復:“沒有。”葉某:“不知是否應該加”。
2019年3月,《人民法治》雜志將葉某辭退。2019年5月,葉某向北京市豐臺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繼續(xù)與《人民法治》雜志履行勞動合同。2019年7月2日,北京市豐臺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京豐勞人仲字[2019]第3832號裁決書:《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與葉某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
2019年7月10日,《人民法治》雜志向葉某發(fā)送到崗通知,該通知載明:根據(jù)[2019]第3832號裁決書的裁決結果,雙方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F(xiàn)正式通知您,請您于2019年7月15日9:00到我司(社)專題部報到并開始投入工作。另,因您此前違反《勞動合同》《承諾書》及公司的相關新聞采訪制度,記者證已經(jīng)被注銷,無需執(zhí)行外出采訪任務。故自2019年7月15日起,您需要每日按時上、下班并分別打卡(早9:00和晚5:00各打卡一次),按時完成專題部分配給您的任務。如您逾期超過3天(含3天)不到公司報到,或者在報到后全年累計曠工10天以上的,視為嚴重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公司有權立即與您解除勞動關系。本通知后附《人民法治》雜志社(2019)社字(03)號《員工考勤制度》,請在報到前務必仔細閱讀并在到崗后遵照執(zhí)行。
2019年7月15日,葉某到崗上班,工作崗位調(diào)整至專題部工作,需通過指紋打卡方式記錄考勤。
葉某主張《人民法治》雜志2019年7月后未足額發(fā)放工資。根據(jù)葉某的工資條顯示:工資標準每月3000元。2019年7月,《人民法治》雜志扣葉某工資2570.61元,實發(fā)工資429.39元;8月扣工資893.59元,實發(fā)工資1696元;9月扣工資2589.59元,實發(fā)工資0元;10月扣工資2589.59元,實發(fā)工資0元。
《人民法治》雜志提供的考勤及打卡記錄證明,葉某自2019年7月15日至10月22日期間,7月正常出勤3天,請病假41天,曠工25天。
《人民法治》雜志自認葉某于7月15日至17日正常上班;7月18日休病假;自2019年7月23日至9月17日期間休病假。
葉某于7月17日填寫請假申請表,7月18日請病假1天,但未經(jīng)領導審批,考勤中記錄為曠工。葉某于7月18日晚上18:10向李某1主任發(fā)送微信“李主任,我的心臟、血壓、大腦存在病因,明天需再診斷復查。特再請假一天。特此報告!葉某”李某1:“收到”。葉某于7月19日下午14:01向李某1主任發(fā)送微信“今天經(jīng)醫(yī)生診斷心臟、腦梗、血糖、血壓等均出現(xiàn)異常特此告知!葉某”。葉某于7月21日下午14:40向李某1主任通過微信發(fā)送“報告”,內(nèi)容:“尊敬的領導:茲有本社專題部葉某,近日診斷心臟、大腦出現(xiàn)供血不足等多項病因,胸部出氣受阻……鑒于此,近日難以上班,需靜治一個月余便于藥物治療。特此報告,請批準”。李某1回復:“收到,天氣熱,注意用藥理療”。
葉某7月19日、22日未到崗,被記錄曠工。
7月23日,北京京順醫(yī)院向葉某出具診斷證明,因高血壓等疾病休一個月。
8月17日,北京京順醫(yī)院向葉某出具診斷證明,因高血壓等疾病休一個月。8月19日,葉某填寫請假申請表,8月17日至9月17日請病假共計30天,并經(jīng)分管部門領導審批。
9月18日后葉某未出勤。葉某表示7月22日寫了請假報告,請假2個月,但僅休了1個多月,應予延續(xù)。
《人民法治》雜志根據(jù)考勤記錄主張葉某10月份未打卡亦未到崗工作。葉某表示10月11日到崗,《人民法治》雜志不分配工作,有時打卡,有時未打卡。
2019年10月23日,《人民法治》雜志向葉某發(fā)送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您于2014年3月10日入職本公司,現(xiàn)因您自2019年7月18日至2019年10月22日期間無正當理由曠工,累計已達到25天,嚴重違反了勞動紀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本公司決定自2019年10月23日起與您解除勞動合同”。此后,葉某未再到崗。
本次訴訟前,葉某向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申請仲裁,要求《人民法治》雜志支付2014年3月10日至2019年10月23日工資53600元。2019年12月11日,仲裁委作出京石勞人仲字[2020]第3號裁決書:一、《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自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支付葉某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工資差三千零四十六元一角;二、駁回葉某之其他仲裁請求。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nèi)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一條應為對前述條款在形式要件方面的補充和完善,適用前提應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達成合意為條件。依據(jù)勞動合同約定2015年7月30日至2016年7月29日期間葉某的月工資為3800元,但《人民法治》雜志未按此標準履行,應予補足。勞動合同期滿后,雙方未續(xù)簽書面勞動合同,但葉某未停止向《人民法治》雜志提供勞動,雙方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人民法治》雜志不能舉證證明與葉某協(xié)商一致自2016年7月30日后月工資為3000元,雙方并未通過口頭形式變更勞動合同,且葉某也多次向上級詢問工資發(fā)放的標準,不應視為認可并同意月工資按3000元發(fā)放。仍應以月工資3800元標準發(fā)放工資,故《人民法治》雜志應對少發(fā)的工資予以補足。但葉某主張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間應當按照月3800元發(fā)放工資,無合同依據(jù),法院不予支持。
根據(jù)葉某的診斷證明書及請假休假申請表,7月18日已向上級領導請假并同意,視為休病假。葉某分別于7月18日及7月21日向上級領導報告病情并請假后獲批準,故7月19日、7月22日不應視為無故曠工。根據(jù)葉某提交的病假條及《人民法治》雜志相關領導的審批手續(xù),葉某自7月23日至9月17日休病假。葉某主張病假應按兩個月計算的意見不予采納。用人單位支付病假工資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未支付部分應予補足。根據(jù)在案的考勤記錄9月17日后葉某未到崗,葉某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到崗工作,故本院對葉某主張應發(fā)工資的意見不予支持。
葉某向《人民法治》雜志主張請求撤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以及補交社保費以及自2014年3月10日至2019年10月31日共67個月的雙倍工資等訴訟請求,均未經(jīng)過仲裁前置程序,法院對此不予處理。
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支付葉某2015年7月30日至2019年9月17日的工資差額40949.25元;二、駁回葉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人民法治》雜志與葉某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葉某的月工資為3800元,勞動合同期滿后,葉某仍向《人民法治》雜志提供勞動,且《人民法治》雜志無證據(jù)證明其已與葉某就工資標準協(xié)商一致進行了變更,故《人民法治》雜志在合同期內(nèi)及合同期滿后仍應按照月工資3800元的標準向葉某發(fā)放工資,實際發(fā)放不足的月份應當予以補足。
根據(jù)葉某的診斷證明書及請假休假申請,能夠認定葉某自2019年7月18日至2019年9月17日期間存在請休病假,不屬曠工。葉某病假期間應獲得用人單位支付的病假工資,《人民法治》雜志未支付的病假工資部分應予補足。綜上,一審法院判決《人民法治》雜志向葉某支付的工資差額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人民法治》雜志主張葉某的請求超過了仲裁時效,以及認為一審法院審判程序違法,均無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所述,《人民法治》雜志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十元,由《人民法治》雜志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趙 斌
審 判 員 姚 紅
審 判 員 劉佳潔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王 飛
書 記 員 苑要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