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許某1等與許某2遺囑繼承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2021-04-05 塵埃 評論0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21)京01民終2079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許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昌平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俊峰,北京市邦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許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昌平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雪飛,北京市明憲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許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昌平區(qū)。

原審被告:許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昌平區(qū)。

上訴人許某1因與被上訴人許某2,原審被告許某3、許某4遺囑繼承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4民初854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18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規(guī)定,合議庭經(jīng)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后,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許某1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14民初8543號判決,并依法改判;2、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許某2承擔。事實及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1、原審判決認定東城區(qū)某胡同某號院7、8號2間房屋系被繼承人董某一人承租是錯誤的。在法庭審理中已經(jīng)查清,董某名下承租的兩間公房,董某住一間、許某1一家住一間,并非董某一個人住兩間。此房承租人最初是許某1的父親許某5,當時許某1就與父母一起在此居住,許某5去世后承租人改成的董某,董某僅是家庭承租的代表,并非承租人僅董某一人。2、兩間房屋的拆遷補償款并非董某一人所有,某胡同某號院兩間房屋的拆遷補償款515812.8元,是補償給此房屋所有承租人的,并不是僅僅補償給董某一人。許某1一家三口均是此房的出資人,都有獲得拆遷補償款的資格和權利。原審判決認定補償給董某一人是錯誤的。3、購買承租公房的所有權有上訴人家庭出資,在承租的兩間公房拆遷時,同時進行房改,即購買公有房屋的產(chǎn)權,而當時并未交納購房款。購買公房的購房款11631.72元是從拆遷補償款中扣除的,購買公房所有權的購房款中有許某1一家的資金。4、涉案房屋的購房款中有許某1家庭的房屋拆遷款。某胡同兩間平房的拆遷補償款,只有人許某2拿走了自己的份額,其余補償款沒有分割,用于購買涉案房屋。因此,涉案房屋并非全是被繼承人董某的遺產(chǎn)。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1、應先析產(chǎn),后繼承。原審判決由于認定事實錯誤,未進行析產(chǎn),便將涉案房屋作為遺產(chǎn)繼承,侵犯了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權益,適用法律錯誤。2、第二份遺囑沒有錄像,不能證明其合法。被繼承人董某在一年的時間內立了兩份遺囑,內容互相矛盾。由于董某年事很高,在立遺囑時,應進行錄像,以證明立遺囑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所立遺囑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但第二份遺囑雖經(jīng)律師見證,但沒有立遺囑時的現(xiàn)場錄像,使他人無法判斷董某在立遺囑時是否具有行為能力,及是否受到脅迫等情況,原審判決認定第二份遺囑有效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侵犯了許某1的合法權益。請上級法院查清本案事實,依法改判,以維護許某1的合法權益。

許某2辯稱,一、許某1已經(jīng)單獨立戶,與董某屬于兩個家庭,某胡同的承租人是董某。包括購買人也是董某。某拆遷時是貨幣補償款,沒有房屋在冊戶口的利益,涉案301房屋是董某用個人所得拆遷款購買所得,許某1并未對房屋購買出資。許某1認可董某2011年7月30日立的代書遺囑,涉案301房屋是董某個人財產(chǎn)。許某1已經(jīng)跟拆遷單位單獨簽署了一個拆遷協(xié)議,取得拆遷補償款等30萬元,用該款購買了經(jīng)濟適用房。關于董某2012年9月1日所立的代書遺囑,符合形式要件,遺囑處分301房屋是董某的個人財產(chǎn)。遺囑合法有效,立遺囑的時候董某精神狀態(tài)良好,可以清晰的表達,遺囑內容是董某的真實意思表示。包括董某多次錄像表示涉案房屋歸許某2一人所有,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許某1的上訴理由不成立,請求維持原判。

許某3辯稱,同意許某1的上訴請求和理由。

許某4未到庭,亦未發(fā)表書面答辯意見。

許某2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由許某2單獨繼承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某層1單元301房屋(X京房權證昌字第XXXX號);2.本案訴訟費由對方承擔。

許某1在一審法院辯稱,不同意許某2的訴訟請求。1.本案所涉及的房屋原系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平房拆遷而來,包括人口和拆遷的款項全在涉案的房屋里,也就是說該套房屋并不是董某的個人財產(chǎn),該房屋尚未進行析產(chǎn)。遺囑處分的房屋不是被繼承人一人的財產(chǎn),其中涉及許某1的范圍,涉案房屋是東城平房拆遷,用拆遷款購買,居住人有四個人,莊某、許某6、許某1、被繼承人,戶口有六人,拆遷款共計504181.08元,許某2把他和自己的份額要走了12萬,剩余錢款買了涉案房屋,花費30余萬,其中有許某1一家三口人的25萬多,所以遺囑中處分他人財產(chǎn)的部分是無效的,具體比例請法院核查,先析產(chǎn)后繼承。2.遺囑的效力問題,被繼承人去世前有過兩份遺囑,本案涉及的是第二份,前一年還有一份遺囑,內容是四個子女基本均分,被繼承人去世前一個月和其他子女說過,原告要是要房子需要把錢給別人,現(xiàn)在這份遺囑寫的是房屋歸原告一人所有,與老人表述不一致。董某年歲已高,耳背且不識字,所以對她立遺囑的真實性有異議,原告沒有錄像,請法院核實遺囑真實性。尤其是其中見證人之一何一然的筆跡有重要疑問,請求法庭核實簽名的真實性,申請對何一然的簽名進行筆跡鑒定。

許某4、許某3在一審法院辯稱,由法院依法判決。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許某5與董某系夫妻關系,二人婚后生育三女一子,分別是長女許某4、二女許某3、三女許某2、兒子許某1。許某5于1988年5月7日去世,董某于2019年7月18日去世。

2000年4月26日,董某(承租方)與東城區(qū)景山房管所(出租方)簽訂《公有住宅租賃合同》,約定董某租賃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7、8號2間房屋,總使用面積31.8平方米,租期自2000年4月1日始至2002年12月31日止,月租金54.95元。2006年8月10日,北京市東城區(qū)房屋土地經(jīng)營管理中心出具《關于某19號董某租賃合同“面積涂改”的情況說明(35)》,載明:“經(jīng)查檔案,某19號董某原承租公房2間,使用面積30.7平方米。后2002年該房翻建,于2002年8月重新丈量計租,使用面積更改為31.8平方米。以上情況屬實。房屋翻建重新丈量后,未更換新的租賃合同,管理員在原合同上進行了更改,并加蓋了景山房管所租金收繳專用章。所以形成了‘面積涂改’?!币蛴窈託v史文化保護修繕項目建設需要,董某承租的某胡同19號房屋需要拆遷。2006年7月21日,買方董某(乙方)與賣方東城區(qū)房屋土地經(jīng)營管理中心(甲方)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書》,約定乙方承租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北房2間,建筑面積42.39平方米;該房產(chǎn)權系甲方所有,上述房屋已被列入拆遷范圍內?,F(xiàn)乙方提出購房申請,甲方按有關規(guī)定審核后,同意乙方購買上述房屋。乙方的購房款為11631.72元,付款方式為一次性付款。董某按照合同約定購買了上述承租公房。

2006年8月16日,董某出具書面《委托書》,委托許某1辦理簽訂協(xié)議、搬遷、拆遷、交房、領款等事宜。2006年8月16日,被拆遷人董某(乙方)與拆遷人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甲方)簽訂《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約定甲方需要拆遷乙方在某胡同19號的正式住宅房屋貳間,建筑面積42.39平方米,乙方在冊人口陸人,實際居住人口陸人,分別是戶主:董某、之女許某2、之(外)孫女龐某;戶主:許某1、之妻莊某、之女許某6。被拆遷房屋的區(qū)位補償房價373032元、重置成新價格為81198元、被拆遷房屋補償款454230元;甲方支付乙方拆遷補助費共計61582.8元,其中包括:搬家補助費847.8元、提前搬家獎勵費5000元、其他補助費735元(空調200元、電話235元、有線300元)、重點工程配合獎50000元、文保試點配合獎5000元。甲方應當在本協(xié)議簽訂交房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將拆遷補償款、補助費共計515812.8元,向乙方開具領款憑證。許某1作為董某的委托代理人在乙方簽字處有簽名。同日,許某1代董某在《房屋拆遷補償款、補助費領款憑證》上簽名,載明上述拆遷補償款、補助費共計515812.8元折抵公房銷售購房款11631.72元后,實際領取補償款數(shù)額為504181.08元。簽訂上述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的當日,董某提交申請書,因當?shù)匕徇w及經(jīng)濟條件有限,身體狀況不夠良好患有疾病,特申請向政府提出困難補助。經(jīng)審批后,拆遷部門決定給予董某困難補助5萬。2006年8月16日,許某1代董某(乙方)與拆遷人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甲方)簽訂另一份《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約定甲方支付乙方困難補助50000元。2006年8月26日,許某1代董某領取了上述房屋拆遷補償款504181.08元及困難補助費50000元。

2006年8月16日,許某1提交申請書,載明其居住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處于長期無房居住,與愛人屬于失業(yè)人員,女兒許某6現(xiàn)上中專學校,經(jīng)濟條件不佳,現(xiàn)當?shù)匕徇w向政府提出困難補助。2006年8月18日,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街道居民委員會向當時的拆遷部門出具《證明信》,載明許某1居住在某胡同某號院,該戶長期居住在該院自建房內,且單獨立戶。根據(jù)法院調取的拆遷資料,其中2006年8月20日的《玉河專項件審批表》中載明某胡同19號在冊人口6人,戶口結構為3個家庭;許某1一家長期居住在某胡同某號院自建房內,且單獨立戶;同意給予董某困難補助5萬元,許某2困難補助5萬元,許某1自建房補償13萬元和困難補助25萬元。2006年8月16日,拆遷人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甲方)與被拆遷人許某1(乙方)簽訂《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約定乙方在冊人口叁人,實際居住人口叁人,分別是戶主:許某1、之妻莊某、之女許某6,甲方支付乙方拆遷補助費(自建房補償)共計130000元。當日,許某1(乙方)與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甲方)另簽訂一份《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約定甲方支付乙方拆遷補助費(困難補助)共計250000元。2006年8月26日,許某1領取了上述自建房拆遷補償款130000元和困難補助費250000元。

2006年8月16日,許某2出具書面《委托書》,委托許某1辦理簽訂協(xié)議、搬遷、拆遷、交房、領款等事宜。同日,許某2提交申請書,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和母親董某同住,是下崗職工,女兒現(xiàn)上大二,因當?shù)匕徇w向政府提出困難補助。同日,許某1代被拆遷人許某2(乙方)與拆遷人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甲方)簽訂《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約定甲方支付乙方拆遷補助費(困難補助)共計50000元。2006年8月26日,許某1代許某2領取上述50000元補助費。

另查,2006年12月29日,董某(買受人)與出賣人順天通房地產(chǎn)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天啟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買受人購買昌平區(qū)東小口鎮(zhèn)某小區(qū)11CE1-(B)幢第3層1單元1號房屋,預測建筑面積共108.81平方米,總價款288346.5元;買受人采取一次性付款方式付款,出賣人應當在2007年10月25日前向買受人交付該商品房。合同附件五中,約定買受人于2006年12月29日前交付房款288346.5元。訴訟中,許某2、許某4、許某3、許某1均認可上述房屋的購房款來源于某胡同19號房屋的拆遷款。2007年10月21日,北京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fā)辦公室審核通過了董某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的申請。2008年10月13日,董某取得了上述房屋的所有權證(證號:X京房權證昌字第**),載明房屋所有權人為董某,單獨所有,房屋坐落于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以下簡稱301房屋),房屋性質為經(jīng)濟適用房,建筑面積為110.07平方米。

2011年7月30日,董某訂立代書遺囑,載明:“立遺囑人:董某,女,身份證號:×××,住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代書人:耿某,北京經(jīng)法咨詢服務事務所主任,身份證號:×××,電話130XX****XX。見證人:劉某,北海公園退休職工,身份證號:×××,電話136XX****XX。今天在耿某、劉某兩位見證人的見證下,我立下遺囑。我本人思想意識清楚,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遺囑內容是我真實意思的表達。遺囑內容如下:一、我本人是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的獨立產(chǎn)權人,房屋面積110.07平方米,產(chǎn)權證號:(房權證昌字第XXXX號)。二、我決定在我逝后,上述房屋由我的長女許某4、次女許某3、三女許某2、兒子許某1共同繼承。三、考慮到三女許某2的戶口曾在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號落過戶的實際情況,在已經(jīng)給付過12萬元人民幣的基礎上,我決定在我逝后將上述房屋變賣后,除去房產(chǎn)變更時以及房屋交易時產(chǎn)生的各項費用,四個繼承人的子女每人分得10萬后,分給三女許某213萬,(許某2如果不配合房屋變賣、不及時騰空房屋,則不享受13萬)剩余的賣房所得,由長女許某4、次女許某3、三女許某2、兒子許某1每人按四分之一繼承。四、在我生病住院喪失意識期間,除可報銷的醫(yī)療費用外,其余醫(yī)療費用由四個子女平均負擔,否則從其應繼承遺產(chǎn)份額中扣除10%,如果10%的遺產(chǎn)份額不足以抵付其應負擔的醫(yī)療費用,將從其所應繼承遺產(chǎn)的份額中繼續(xù)扣除,扣除部分由多交醫(yī)療費用的其他繼承人取得。五、為便于上述房產(chǎn)的買賣,在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室可以由經(jīng)濟適用房變更為商品房時,我決定在次女許某3向我作出承諾的前提下指定其為新的產(chǎn)權人,由其負責我逝后該房產(chǎn)的買賣,并按我的規(guī)定處理每人應得的份額。六、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室,由經(jīng)濟適用房變更為商品房時,產(chǎn)生的各項費用由長女許某4、次女許某3、兒子許某1每人墊付三分之一,在遺產(chǎn)分配前先行扣除。七、以上條款三女許某2如不同意則不享受多得13萬的遺產(chǎn)份額,由四個子女平均繼承。本遺囑一式兩份,由我及代書人各執(zhí)一份。”立遺囑人處有董某簽名及手印,代書人處有耿某簽名及手印,見證人處有劉某簽名及手印,遺囑注明了日期:“2011年7月30日”。

2012年9月1日,董某出具《遺囑見證授權委托書》,載明其委托夏德忠、何一然兩位律師為其訂立遺囑進行代書,并進行律師見證。同日,董某訂立另一份代書《遺囑》,載明:“立遺囑人:董某,女,漢,1926年10月25日,北京市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身份證號碼:×××。婚姻狀況:喪偶,配偶是許某5,1988年4月去世。我叫董某,本人經(jīng)過慎重考慮自愿在身體健康、精神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立本遺囑,同時委托北京市某律師事務所夏某、何某律師做我的遺囑見證人,該遺囑由夏某律師代書,本人聲明此遺囑為本人最后的遺囑,對該財產(chǎn)的處分若與其他遺囑沖突,以本遺囑中所述內容為準。遺囑內容如下:我自愿在我去世后,將我享有所有權的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室的房產(chǎn),作為遺產(chǎn)在我去世后由我的三女兒許某2繼承(女,漢,1956年12月3日,身份證號碼:×××),其他人無權繼承該遺產(chǎn)。本遺囑一式貳份,立遺囑人持有一份,北京市明憲律師事務所持有一份,本遺囑已由代書人夏德忠律師向我宣讀,和我口述內容一致,是我真實的意思表示。”立遺囑人簽字處有董某簽名及手印,立遺囑日期處注明“2012年9月1日”,代書人處有夏某的簽名,見證律師處有夏某、何某的簽名及日期“2012年9月1日”,并注明律師執(zhí)業(yè)證號。立遺囑地點為北京市朝陽區(qū)朝外大街26號朝外某中心B座804。同日,夏某、何某制作律師見證書,載明董某訂立代書遺囑和相關見證過程等事項。訴訟中,夏某、何某均出庭作證,證明當時訂立2012年9月1日代書遺囑是董某的真實意思表示,訂立遺囑時董某思維意識清晰。訴訟中,許某1曾提出對何某的簽名進行筆跡鑒定,后又撤回鑒定申請。

2019年11月14日,北京市昌平區(qū)天通苑北街道辦事處天通中苑第一社區(qū)居委會出具《居住證明》,載明:“茲證明董某(身份證號:×××),從2008年1月至2019年7月一直在我轄區(qū)天通中苑11號樓3層1單元301室居住,共同居住人有許某2、龐某、龐某2?!?020年10月17日,上述居委會再次出具《證明》一份,載明:“某社區(qū)11號樓1單元301室,許某2的家庭一直照顧老人董某20多年,事跡突出2018年被評為中一社區(qū)‘家庭文明戶’?!?/p>

以上事實,有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派出所證明信、戶口簿、房屋所有權證、北京市商品房預售合同、2012年9月1日代書遺囑、律師見證書、遺囑見證授權委托書、2011年7月30日代書遺囑、公有住宅租賃合同、情況說明、房屋買賣協(xié)議書、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申請書、委托書、補償款、補助費領款憑證、玉河專項件審批表、居委會證明、證人證言及許某1、許某2、許某3、許某4的當庭陳述在案佐證。

一審法院認為,遺產(chǎn)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本案爭議焦點有兩個:一是涉案301房屋的所有權問題;二是兩份代書遺囑的效力問題。

關于301房屋的所有權問題。自2000年4月起董某承租某胡同19號公房,后承租公房被列入拆遷范圍內,董某于2006年7月21日按照當時的政策購買了承租房屋。2006年8月16日,董某與北京市王府井地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簽訂《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xié)議》,董某共計領取拆遷補償款504181.08元(扣除公房銷售購房款11631.72元)。同時,董某還另行申請了困難補助5萬元。因承租公房拆遷,董某取得了經(jīng)濟適用房的購房資格。后用部分拆遷補償款購買了涉案301房屋,并于2008年10月取得了房屋所有權證,因此301房屋屬于董某個人財產(chǎn)。關于被告許某1辯稱拆遷補償款中有其份額及涉案301房屋中有其財產(chǎn)份額,首先,結合調取的拆遷資料和查明的事實,拆遷時許某1一家與董某單獨立戶,許某1一家居住在某胡同某號院自建房內,基于此,拆遷部門與其單獨簽訂拆遷補償協(xié)議,支付其自建房補償款和困難補助費共計38萬元,該款項也由許某1單獨領取。董某作為原公房承租人,取得的房屋重置成新價、區(qū)位補償款和相應的補助費、單獨申請的困難補助屬于董某個人財產(chǎn)。其次,董某取得了55萬余元的拆遷補償款和補助費,購買301房屋的總房價款才28萬余元,董某的拆遷補償款足以支付房屋價款;且301房屋的性質為經(jīng)濟適用房,許某1并未提供充足證據(jù)證明其對購買301房屋有出資行為。再次,結合董某生前訂立的兩份遺囑,尤其是第一份遺囑,許某1、許某2、許某3、許某4四人對301房屋屬于董某個人財產(chǎn),未均提出異議,且許某1也認可董某訂立的第一份遺囑的效力。故301房屋屬于董某個人財產(chǎn),許某1辯稱301房屋中有其份額,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法院不予采信。

關于兩份代書遺囑的效力問題。2011年7月30日和2012年9月1日兩份代書遺囑,從形式上看,均由兩名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遺囑注明了年、月、日,有代書人、見證人的簽名,以及遺囑人的簽名和手印。兩份遺囑均符合代書遺囑的形式要件。訴訟中,2011年7月30日代書遺囑的見證人耿建平出庭作證,陳述了遺囑見證的過程,訂立遺囑時被繼承人思維能力正常。2012年9月1日代書遺囑見證人夏某、何某出庭作證,陳述了遺囑見證的過程,訂立遺囑時被繼承人精神意識良好,能清楚表達意愿,遺囑系老人真實意思表示。從內容上看,兩份遺囑處分的均是北京市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室的房產(chǎn),該房產(chǎn)系被繼承人董某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因此兩份代書遺囑,均合法有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立有數(shù)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因2012年9月1日董某所立的代書《遺囑》是被繼承人最后訂立的遺囑,涉案301房屋依法應按照被繼承人董某在2012年9月1日所立的代書遺囑繼承。故訴爭301房屋依遺囑應由許某2繼承。綜上所述,一審法院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二十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登記在被繼承人董某名下的位于昌平區(qū)某號樓3層1單元301房屋由許某2繼承;二、駁回許某2的其他訴訟請求;三、駁回許某1的訴訟請求。

二審中,本案各方當事人均沒有提交新證據(jù)。

經(jīng)查,一審認定事實正確,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關于301房屋的權利來源。2000年4月26日,董某(承租方)與東城區(qū)景山房管所(出租方)簽訂《公有住宅租賃合同》,約定董某租賃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7、8號2間房屋。根據(jù)該租賃合同,董某是東城區(qū)某胡同19號7、8號2間房屋的唯一承租人。許某1主張此房承租人最初是許某1的父親許某5,許某5去世后承租人改成董某,董某僅是家庭承租的代表,并非承租人僅董某一人,對于此項主張,許某1并未向法庭提交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以上事實,因此本院對其該項主張不予采信。在承租房屋被列入拆遷范圍后,董某購買了承租房屋,并與相關單位簽訂了拆遷補償合同,在取得拆遷補償款后,用部分款項購買了本案訴爭301房屋,因拆遷補償款足夠支付301房屋價款,且許某1與拆遷部門單獨簽訂拆遷補償協(xié)議,應當認定301房屋屬于董某個人財產(chǎn),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關于301房屋的繼承。本案中,董某分別于2011年7月30日和2012年9月1日立有兩份代書遺囑,從一審查明的情況來看,兩份代書遺囑均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遺囑的內容也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應當認定兩份代書遺囑均合法有效。立有數(shù)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因此,按照被繼承人董某的意愿,應當按照2012年9月1日訂立的代書遺囑來處分301房屋,一審法院的判定正確,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所述,許某1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結果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8800元,由許某1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國慶

審 判 員 趙懿榮

審 判 員 何 銳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法官助理 鐘家正

書 記 員 閆文睿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