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曹飛虎,山東金鑰匙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志超,山東金鑰匙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欣,北京更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因與被上訴人李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2018)京0108民初5179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張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曹飛虎、李志超、被上訴人李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梁欣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張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同意償還李某某4萬元本金,駁回李某某其他訴訟請求,訴訟費由李某某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一、一審法院認定張某尚欠借款本金500萬元,無任何依據(jù),且與事實不符,屬認定事實錯誤。1.根據(jù)李某某起訴的事實和理由,其主張的借款事實系基于2013年1月28日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書中約定的500萬元,通過當天李慧云向張某銀行賬戶匯款485萬元(備注為借款)來印證出借該筆款項的事實。根據(jù)張某提交的證據(jù)顯示其已經(jīng)償還了479萬元,僅僅剩余6萬元本金未償還。一審法院認定張某尚欠本金500萬元,既與李某某起訴的事實和理由不符,也與事實不符;2.關于2016年6月1日張某與李某某簽訂的借款合同書,明確載明了該合同書系續(xù)訂,根據(jù)李某某起訴狀載明的內容也可以證明李某某也認可該合同書系對2013年1月28日借款合同書的續(xù)訂,并非雙方之間的結算或者對賬。一審法院依據(jù)該合同書認定張某尚欠付本金500萬元沒有任何依據(jù);3.即使一審法院認為2016年6月1日的借款合同書系兩人對截止到該日雙方共同確定的借款金額,但該合同書也沒有生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如以銀行轉賬方式支付的,自資金達到對方賬戶之日起生效。本案中,根據(jù)一審法院審理查明的事實顯示,李某某妻子李慧云向張某轉賬的485萬元,系本案張某的借款,但該筆借款已經(jīng)償還完畢。在張某與李某某之間沒有任何借款合意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僅僅依據(jù)案外人李峰向案外人河北道思倉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思公司)的轉賬,便認定相關款項系張某向李某某的借款,明顯系認定事實錯誤;4.根據(jù)一審法院查明的雙方之間轉賬情況,自2013年1月28日起至2016年6月1日至,張某共向李某某轉款1277萬元,李某某委托其妻子李慧云向張某轉款485萬元,即使一審法院認定案外人李峰向案外人道思公司的轉賬800萬元為張某的借款,那兩者合計為1285萬元。通過兩人的轉賬情況來看,兩者之差也僅僅為8萬元。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也無法證明張某尚欠李某某借款本金500萬元。一審法院在查明上述事實且無其他證據(jù)顯示李某某向張某出借款項真實數(shù)額的情況下,便主觀認定張某尚欠李某某借款本金500萬元,屬于枉法裁判;5.關于李峰向道思公司轉款的800萬元,并非張某向李某某的借款,而是李某某、李峰、道思公司之間存在其他經(jīng)濟往來,與本案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雖然張某向李某某發(fā)送了道思公司的開戶銀行和銀行賬號,但是沒有任何內容顯示張某有向李某某借款的意思表示,李某某也并未回復,雙方之間根本不存在借款的合意。二、一審法院在無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認定張某認可欠款的500萬元本金的事實,明顯屬于認定事實錯誤。根據(jù)張某與李某某的短信聊天記錄可以看出,雖然張某認可欠款的事實,但是其一直也沒認可其尚欠李某某借款本金500萬元的事實。三、一審未對20116年6月1日合同性質作出認定,明顯不當;舉證責任分配不當,加重了張某舉證責任;一審將借款合同認定成諾成性合同,違反法律規(guī)定。
李某某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法律適用正確,請求維持原判,駁回張某上訴請求。
李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張某償還李某某借款500萬元及利息、違約金(以50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7年1月1日至實際給付之日止);2.判令張某承擔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1月28日,甲方(出借人)李某某與乙方(借款人)張某簽訂借款合同書,約定甲方自愿借給乙方500萬元,用于生意經(jīng)營,利率月息3%。借款期限自2013年1月28日至2013年4月27日,共三個月,實際出借日以借據(jù)或銀行支付單據(jù)等相關借款憑證為準,借據(jù)或銀行支付單據(jù)為本合同的組成部分;利息乙方按月支付給甲方;合同到期后,乙方一次性還清全部借款本金。乙方如到期不能償還應還借款,自逾期之日起由乙方按照欠款總額的千分之三按日向甲方支付違約金。
2013年1月28日,李某某的妻子李慧云向張某銀行賬戶匯款485萬元,備注為“借款”。
2013年3月1日,張某向李慧云轉款15萬元。
2013年3月29日,張某向李慧云轉款15萬元。
2013年4月24日,張某向李慧云電匯500萬元,附言為“匯款”。
2013年6月9日,張某向李慧云轉款427萬元,備注“張某還款”。
2014年8月28日,張某向李慧云轉款22萬元。
2014年5月15日,張某向李某某發(fā)送了道思公司開戶銀行和銀行賬號。2014年5月15日,李峰向道思公司該賬戶轉款800萬元。
一審訴訟中,李清字向一審法院出具證明:其系李峰(2016年6月7日去世)的妻子。李峰為李某某的妻弟。李峰在世時是李某某控股的北京中冶和坤天冕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公司)項目經(jīng)理。李清字證明李峰與張某無任何經(jīng)濟往來和債權債務關系。2014年5月15日匯入張某擔任法人的道思公司的800萬元是受李某某委托授意向張某匯出的。李清字出具了與李峰的結婚證和李峰的死亡殯葬證。
2014年6月29日,張某向李慧云轉賬200萬元,備注“借款”。
2014年9月23日,張某向李慧云轉賬96萬元,備注“轉賬”。
2016年6月1日,借款人(甲方)張某與出借人(乙方)李某某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借款金額500萬元,借款期限6個月,自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借款用途為公司經(jīng)營用款。本協(xié)議為續(xù)訂,乙方已向甲方發(fā)放借款。甲方須按本合同約定期限足額歸還乙方本金、利息。利息計算:甲方以借款金額為基數(shù),按年息20%(百分之二十)向乙方支付利息。利息支付:甲方須于借款期限屆滿時一次性向乙方支付本合同的借款本金和利息。為保證乙方順利實現(xiàn)債權,甲方以個人資產(chǎn)對借款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無限連帶擔保責任的擔保期限至乙方全部收回本合同借款本金和利息之日。甲乙雙方任何一方違反本合同條款,均應賠償守約方因此造成的全部損失。甲方未按約定期限向乙方付清本息的,除必須足額付清外,每逾期一日,須另支付欠款總額0.5%的違約金,該項違約金計算到付清所有應付款項為止。
張某與李某某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2017年5月18日,張某:“奇哥:今天給你回電話一直占線,抱歉。其實每次見到你我都很慚愧,但我又想讓你知道我在做什么,能不能成,人生總會有低谷,我目前沒有來源,洗浴每個月分紅支撐家里開銷,其他沒有多存一分錢,唐山的錢應該很快有結果了,另外我想在濟南做點事情,請再給我一段時間,弟的錢永遠都不會欠。抱歉哥哥?!?017年12月1日,李某某:“鵬弟啊,你原來說10月份還點利息,這都12月了,適當還部分利息吧。另:下步你列個計劃吧”。張某回復:“奇哥:人生總有起落,目前每個月分紅收益不足8萬,生活開銷以外微不足道,如果你感覺幾萬也要還,沒問題。咱們一起放款折了你1500,我馬上給你1000,我的港股400萬人民幣什么情況重來都沒有問過?甚至連照片都沒有讓你拍給我看?外邊朋友欠我的錢只要不是惡意的我都沒有窮追猛截。我現(xiàn)在沒有計劃,只能掙錢還錢,望奇哥三思后諒解”。李某某回復:“從咱們認識以來,我一直是很支持你的,……先還幾萬吧。港股一直沒有動,我也找新華社了,等新社長上來,看是否有方案。我也是四面楚歌,狼狽不堪……”。2017年12月7日,張某:“不知道怎么回你電話,哎。我想看看港股的持股照片可以嗎?生活的壓力很大,望理解。”張某向李某某微信轉款2萬元,李某某收款。李某某回復:“可以啊”。張某回復:“我每個月爭取轉你20000,這種感覺很難受,抱歉?!薄?/p>
李某某在一審訴訟中稱上述轉賬2萬元系張某支付的借款利息。
另查,2013年8月9日,中冶公司向道思公司轉款900萬元。2013年10月16日、11月26日,道思公司分別向中冶公司轉賬800萬元、100萬元。
再查,道思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15日,股東為賴光寧、高瑞浩,賴光寧為法定代表人,該公司于2019年5月30日注銷。
中冶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26日,法定代表人李某某,現(xiàn)公司股東包括國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21日,該公司現(xiàn)股東李某某)、北京中冶科華物資有限公司、李某某、宋桂霞。北京中冶科華物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5日,現(xiàn)股東為李某某、中冶公司、北京博奧華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2日,現(xiàn)股東李慧云、李志輝)。
一審法院認為,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jù)。李某某提交的借款合同、銀行轉賬憑證、手機短信、微信記錄、相關證明等能夠證明李某某與張某之間存在真實的借貸法律關系。訴訟中,張某雖然對李某某主張的借貸金額及己方尚欠借款本金數(shù)額等提出異議,但通過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有效證據(jù)可以證明,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長期且多筆款項往來,除了本案所涉借貸資金外,還有雙方當事人合作投資等其他事實和資金往來存在,2016年6月1日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應系截止到該日為止,雙方當事人共同確定的借款金額,并對還款期限、利息、違約金等事項達成真實意思表示的一致約定,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張某對該借款合同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其中載明的借款金額有異議,卻并未提交有效證據(jù)足以推翻該合同約定的事實。結合該合同簽訂后李某某的催款及張某的答復等內容,均可以確定張某對欠款事實的認可,故可以作為認定雙方當事人借貸關系權利義務的有效依據(jù)。
根據(jù)一審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現(xiàn)雙方2016年6月1日簽訂的借款合同約定的借款期限屆滿,張某除了在2017年12月7日償還2萬元外,未舉證證明按期償還了其他部分借款本息,顯然違反雙方合同的約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三十條規(guī)定,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李某某要求張某支付欠款本金并按照雙方約定及上述法律規(guī)定主張逾期利息及違約金的訴訟請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予以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并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一)實現(xiàn)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本案中,因雙方當事人未在2016年6月1日簽訂的借款合同中明確約定所還款項的順序是先還本金還是利息,李某某將張某于2017年12月7日償還的2萬元作為借款期間的利息計算,并不違反上述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九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15]18號)第二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張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李某某償還借款本金500萬元及利息、違約金(以50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7年1月1日至本金實際給付之日止)。
本院二審期間,張某向本院提交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道思公司交通銀行流水一份,證明張某向李某某通過短信發(fā)送道思公司賬戶只是介紹放貸業(yè)務,并非向李某某借款,同時證明李某某在一審中故意提交部分銀行流水,作虛假陳述以達到推翻起訴狀自認2016年6月1日借款合同為續(xù)簽合同的目的;
證據(jù)2.北京寶文順隆貿(mào)易有限公司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一份,證明北京寶文順隆貿(mào)易有限公司與張某沒有關聯(lián),證實李某某主張張某向李某某借款800萬與事實不符。
李某某認為上述證據(jù)沒有原件均為復印件,對上述證據(jù)真實性、關聯(lián)性和證明目的均不認可。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上述證據(jù)屬于張某逾期提供的證據(jù),且與本案關聯(lián)不大,不影響本案實際處理,本院對上述證據(jù)不予采信。
本院依法補充查明:一審查明的2013年4月24日張某匯給李慧云5**萬元,2013年8月9日中冶公司匯給道思公司900萬元及2013年10月16日道思公司匯給中冶公司的800萬、2013年11月26日道思公司匯給中冶公司的100萬,雙方均認可上述款項往來與本案無關。雙方均確認2017年12月7日張某匯給李某某2萬元用于償還本案欠款。
李某某確認其一審訴訟請求判令張某支付利息、違約金主張的是利息及違約金兩項之和以50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7年1月1日至實際給付之日止。
除上述事實外,本院對一審查明的其他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二審主要爭議焦點系張某是否應當向李某某償還500萬本金及利息、違約金。張某上訴主張2016年6月1日借款合同并未履行,張某與李某某之間并不存在500萬借款事實。李某某主張2016年6月1日的借款合同是雙方長期往來對賬折抵確定的數(shù)額,是雙方真實意思。
根據(jù)在案證據(jù)和一審查明的事實,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長期且多筆款項往來,除了本案所涉借貸資金外,還有雙方當事人合作投資等其他事實和資金往來存在,2016年6月1日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應系截止到該日為止,雙方當事人共同確定的借款金額,并對還款期限、利息、違約金等事項達成真實意思表示的一致約定,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一審對此認定正確,本院予以確認。2016年6月1日雙方簽訂的借款合同系張某與李志鵬之間的對賬協(xié)議,不存在李志鵬未實際借款的事實,張某的上訴主張和上訴理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張某向李某某償還借款本金500萬元及利息、違約金正確,本院予以確認,但一審判決遺漏張某于2017年12月7日償還的2萬元借款利息,處理不當,本院予以糾正。另,關于當事人其他訴辯主張,本院已經(jīng)關注,但不影響案件處理,在此不再一一評述。
綜上所述,張某的上訴請求部分成立。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2018)京0108民初51791號民事判決;
二、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李某某償還借款本金500萬元及利息、違約金(利息、違約金以500萬元為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7年1月1日至本金實際給付之日止,扣除張某已向李某某支付的2萬元利息);
三、駁回李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4680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由張某負擔,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交納。
二審案件受理費46480元,由張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p>
審 判 員 陰 虹
審 判 員 秦顧萍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一日
法官助理 竇 磊
書 記 員 朱 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