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湯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韋林,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湯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霍永波,北京市新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湯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湯某4,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海淀區(qū)。
湯某3、湯某4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苗曉博,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湯某1因與被上訴人湯某2、湯某3、湯某4分家析產(chǎn)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2020)京0108民初4056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21年2月5日立案后,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依法適用第二審程序,由審判員獨任審理,于2021年3月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湯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韋林、被上訴人湯某2之委托訴訟代理人霍永波、被上訴人湯某3及湯某4之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苗曉博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湯某1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駁回湯某2的全部訴訟請求或?qū)⒈景赴l(fā)回重審。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存在錯誤。湯某2不在X1號西院居住,其本人及家屬實際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區(qū)X鄉(xiāng)的房屋內(nèi)。2、X1號西院的1間廁所不在申請建設范圍內(nèi),故該廁所所有權也與湯某2無關。3、湯某2起訴的案由為“分家析產(chǎn)”糾紛,一審法院也以此案由進行審理,可在本案中并不存在可以進行“分家析產(chǎn)”的法律事實。X1號西院的北房4間、西房3間不是與湯某2有關的家庭共有財產(chǎn),這些財產(chǎn)是與湯某1及其家庭成員有關的共有財產(chǎn),根據(jù)湯某1在一審提交的證據(jù)可知,案涉7間房屋是1999年7月15日由湯某1作為戶主代表全家五口人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申請建房。湯某1向湯某2借款7萬元,加上自己所有的資金1萬元投入,完成了建房。4、北京市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X1號院西院7間房屋不是湯某5、宋某死亡時遺留的遺產(chǎn)。湯某5、宋某在世時,已對其家庭所有的財產(chǎn)進行分家析產(chǎn),1983年1月5日在當時村書記湯某6的主持并執(zhí)筆之下達成分家析產(chǎn)協(xié)議,對湯某5、宋某當時所有的北房5間、南房4間及老人贍養(yǎng)等問題進行分配,該次分家析產(chǎn)合法有效,湯某5、宋某也未反悔或表示無效,故二人已無遺產(chǎn)可供繼承。湯某1的申請建房行為合法有效,農(nóng)村宅基地所有權歸全體村民集體所有,村民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根據(jù)1999年7月15日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可知,湯某1在自己享有使用權的宅基地范圍內(nèi)申請建房,故建設完成的7間房屋不是湯某5、宋某遺產(chǎn),不存在湯某1、湯某2等人對7間房屋產(chǎn)權共有的法律事實。5、湯某2、湯某1于1999年簽訂的協(xié)議書性質(zhì)是關于借款建房的民間借貸協(xié)議,協(xié)議內(nèi)容、還款方式、期限等約定符合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基本條件。該借款協(xié)議中含有抵押擔保條款,根據(jù)規(guī)定,含有抵押房屋直接償還給出借人的內(nèi)容是無效的。協(xié)議中關于借款7萬元建房的內(nèi)容真實存在,湯某1愿意償還該部分借款。6、湯某2、湯某1于2014年3月12日簽訂協(xié)議書無效。原宅基地使用者未經(jīng)依法批準通過他人出資翻建房屋,給出資者使用,并從中牟利或獲取房屋產(chǎn)權,是屬“以其他形式非法轉(zhuǎn)讓土地”的違法行為之一。7、湯某2及家庭成員并非集體組織成員,是“非農(nóng)業(yè)家庭戶”,其無權在X村區(qū)域內(nèi)申請、使用宅基地建設房屋。2014年3月7日村委會出具的證明、2014年3月12日湯某1出具的證明,均為無效。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政府行政機關,故村委會無權對上述違法行為出具房屋歸屬的證明材料。
湯某2辯稱,不同意湯某1的上訴請求與理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駁回湯某1的上訴請求。
湯某3、湯某4辯稱,同意一審判決,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關于居住問題,一審陳述過,湯某2雖然沒有在X1號院長期居住,但是周六日都在這居住。關于出資問題,認可蓋房出資,且在父母組織下蓋房,承諾百年后房屋歸湯某2所有,1998年建房時占用了湯某3、湯某4的宅基地,這個房屋應判歸湯某2。
湯某2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依法分割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X1號院西院北房4間、西房3間、西側(cè)廁所1個。案件受理費由湯某3、湯某4、湯某1負擔。事實和理由:湯某5(2000年1月25日去世)與宋某(2007年12月31日去世)系夫妻,育有湯某3、湯某2、湯某4、湯某1。湯某5與宋某在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原有北房5間,1980年新建南房4間,1983年元月訂立分家協(xié)議,將老房5間分給湯某4,新建南房4間分給湯某1,以南房4間后沿為齊,東西拉直分為南北兩院。1987年至1997年期間,湯某5、宋某一直與湯某2共同生活,由湯某2承擔主要贍養(yǎng)義務。1997上半年因身體原因父母返回老宅居住,居住在湯某4院內(nèi)。1998年上半年,父母提出要隨湯某2一起生活,為方便照顧父母,全家協(xié)商好后,讓湯某2在老宅基地西側(cè)空地建房。1998年下半年,湯某2新建北房4間、西房3間,因其當時是居民戶口,無法辦理規(guī)劃許可證,故以湯某7的名義申請建房。房屋建成后,一直由湯某2居住至今。訴爭房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應歸湯某2,為了不給子孫后代遺留房產(chǎn)糾紛,故向法院提起訴訟。
湯某3、湯某4在一審法院辯稱,訴爭宅院及房屋應該屬于湯某2,現(xiàn)湯某3、湯某4同意進行分割,如果有湯某3、湯某4的份額的話,湯某3、湯某4將其二人的份額贈予給湯某2。
湯某1在一審法院辯稱,不同意湯某2的訴訟請求,訴爭的房屋不是湯某5、宋某的遺產(chǎn)。湯某5、宋某在去世前,已經(jīng)對家庭財產(chǎn)進行了分家析產(chǎn),本案所涉的北房4間、西房3間是湯某1出資所建,全部財產(chǎn)所有權當然歸湯某1所有。湯某1與湯某22000年10月15日簽訂的協(xié)議時關于用途為建房的民間借貸協(xié)議,為了建設這7間房屋,湯某1也出資1萬元。湯某1和湯某22014年3月12日簽訂的協(xié)議書關于房屋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及宅基地歸屬權的約定是無效的。湯某2無權在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申請建設(包含買賣)房屋,村委會當然更加無權為這種違法行為出具房屋所有權歸屬的證明材料。湯某2所述與事實不符。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湯某5(2000年1月25日去世,無遺囑)與宋某(2007年12月31日去世,無遺囑)系夫妻,生育二女二子,即湯某3、湯某2、湯某4、湯某1。海淀區(qū)X鎮(zhèn)X原有湯某5老宅院。1983年元月5日,湯某5、湯某1、湯某4簽署分家單,內(nèi)容為“立字人湯某5因為兒子湯某8次子湯某1分家另過,家產(chǎn)所有權如下:湯某5其長子湯某8及妻張某次子湯某1各方同意方案,湯某8及妻張某居住后邊(北邊)北屋五間,自行翻蓋稱新房五間,其中有二老居住權兩間,當二老九泉后歸湯某8所有,與湯某1無干,次子湯某1居住前院四間,宅界以前四間后沿為齊,東西拉直,分前后兩院……”上述分家單簽訂后,湯某5老宅院分為南北兩院,北院由湯某4居住,門牌號為X2號,南院由湯某1居住,門牌號為X1號。
1999年9月,湯某1獲批在X1號院西側(cè)建北房4間、東西房各3間。庭審中,湯某2稱1998年其在湯某5的主持下,在X2號院和X1號院西側(cè)建北房4間、西房3間、廁所1個,因湯某2是居民戶口,故以湯某1的名義辦理建房審批。湯某1對湯某2的上述主張不予認可,稱1998年所建北房4間、西房3間、廁所1個是湯某1所建。1999年10月1日,湯某1(甲方)與湯某2(乙方)簽訂《協(xié)議書》,載明1999年7月,甲方因與父母、兄長分家另過日子,經(jīng)向北京市海淀區(qū)X鄉(xiāng)政府土地規(guī)劃科申請同意后,在父親湯某5名下所屬原宅基地上蓋新平房北屋4間(105平方米)、西屋3間(50平方米);甲方為蓋上述平房,支出現(xiàn)金5000元,拆舊平房2小間,折合5000元,甲方共出資1萬元,甲方因資金有限特向乙方借款7萬元;乙方同意甲方要求,3年內(nèi)(2002年9月30日為期限)甲方分期只還給乙方7萬元,甲方每期還款,乙方需開出字據(jù)為證;甲方承諾,若3年后此項借款無力償還,自愿將所蓋平房北屋4間(105平方米)、西屋3間(50平方米)全部(包括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抵押給乙方;乙方同意上述抵押實施后,可以將甲方為蓋房所出資本金1萬元全部還與甲方;甲方同意若今后因遇不可抗力(如國家建設征用此宅基地等),其房屋的處理權由乙方?jīng)Q定,他人不得干涉。北京市西郊農(nóng)場X村農(nóng)工商合作社在上述協(xié)議書上加蓋公章。
2008年6月15日,湯某4、張某夫婦出具《申請證明材料》,載明二人自愿同意將自家園林范圍內(nèi)宅基地一部分提供給湯某2建自住養(yǎng)老房屋4間,且無償使用至終身。
2014年3月7日,北京市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村民委員會出具《房屋歸屬證明》,載明在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X1號院內(nèi),1998年7月建蓋新房,其中北屋4間(105平方米居住用房、院內(nèi)西北側(cè))、西屋3間(50平方米輔助用房),歸屬X村村民湯某2所有,X村村民湯某2的院落尺寸為東西長17米,南北長19米。2014年3月12日,湯某1(甲方)與湯某2(乙方)簽訂《協(xié)議書》,載明1998年7月,由湯某1出面牽頭,向X村委會提出蓋房申請,并報X鎮(zhèn)規(guī)劃部門批準,新房坐落在X鎮(zhèn)X村X1院內(nèi),按批示已建北屋4間(居住用房)、西屋3間(輔助用房),新建房屋院落尺寸東西長17米,南北長19米;甲方同意乙方要求,在父親湯某5(在世時)名下所屬原宅基地上建蓋的,上述全部房屋的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歸屬于乙方;乙方同意甲方條件,若今后遇有不可抗力(如國家征用宅基地、農(nóng)村城鎮(zhèn)房屋建設拆遷等),上述全部房屋所占用湯某1家的宅基地歸屬權于甲方,與乙方湯某2家所有人無關,乙方暫時有宅基地的使用權;本協(xié)議經(jīng)甲乙雙方及證明人(村級政府)簽字后生效。北京市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村民委員會在上述《協(xié)議書》上加蓋公章。同日,湯某1出具《房屋歸屬證明》,載明1998年7月,由湯某1出面牽頭,經(jīng)申報并得到X鎮(zhèn)規(guī)劃部門批準,在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X1院內(nèi)建蓋新房,其中北屋4間(105平方米居住用房、院內(nèi)西北側(cè))、西屋3間(50平方米輔助用房),應歸屬湯某2所有,湯某2的院落尺寸為東西長17米,南北長19米。
2019年12月31日,湯某1作為被騰退人與北京上城永泰置業(yè)有限公司就X村X1號院簽訂《X鎮(zhèn)X村騰退安置補償協(xié)議書》,載明宅基地面積為469.8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159.99平方米,未建房屋的空地面積309.90平方米,安置人口為湯某1、之妻湯某9、之女湯某10。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確認本案訴爭X1號院西院北房4間、西房3間、廁所1個為騰退補償材料中《北京市房屋估價表(表二)院落及房屋示意圖》中標號為1、2、3的房屋,除上述3處房屋外,X1號院內(nèi)其他房屋均已被拆除。根據(jù)《X鎮(zhèn)X村騰退搬遷項目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價估價結果通知單》,湯某1簽署的《X鎮(zhèn)X村騰退安置補償協(xié)議書》中159.99平方米房屋為標號為6、7、8的房屋,上述《X鎮(zhèn)X村騰退安置補償協(xié)議書》中未包含本案訴爭房屋。湯某2、湯某4、湯某3均明確表示,對湯某1簽訂的《X鎮(zhèn)X村騰退安置補償協(xié)議書》所涉利益不提出權利主張。
另查明,湯某2出生時戶籍地為X村,后將戶口遷出,2001年,湯某2將戶口遷回X村**至今。
一審法院認為: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本案中,訴爭X村X1號院原系湯某5老宅院的一部分,湯某51983年主持分家時,將南院及房屋4間分給湯某1,形成X村X1號院。1998年,X村X1號院西側(cè)建北房4間、西房3間、廁所1個,就上述房屋建設情況,湯某2稱系在湯某5主持下,由湯某2出資所建;湯某1稱系由湯某1出資所建。根據(jù)1999年10月1日《協(xié)議書》,湯某1及湯某2均認可建房共花費8萬元,其中湯某1支出1萬元,湯某2支出7萬元。上述《協(xié)議書》雖載明湯某2出資為借款,但亦載明湯某13年內(nèi)未歸還,將X村X1號院西院北房4間、西房3間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抵押給湯某2,今后遇有國家建設征用此宅基地的,房屋處理權由湯某2決定。2014年3月12日的《協(xié)議書》明確約定X村X1號院北房4間、西房3間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屬于湯某2,X村村民委員會亦對此進行了確認。湯某2雖為居民戶口,但其戶戶籍地為X村**,湯某2為湯某5家庭成員,湯某2對訴爭X1號院西院內(nèi)房屋的權利亦得到X村村民委員會的確認,湯某2以分家析產(chǎn)為由要求分割訴爭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房屋,具備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法院予以支持。根據(jù)2014年3月12日的《協(xié)議書》,湯某1認可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北房4間、西房3間產(chǎn)權屬于湯某2,湯某4、湯某3庭審中亦認可上述房屋屬于湯某2,故湯某2要求取得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北房4間、西房3間所有權,具備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法院予以支持。湯某2稱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廁所為湯某21998年建房時一并搭建,湯某4、湯某3予以認可,湯某1雖予以否認,但湯某1的主張與法院已查明事實不符,故就湯某2的上述主張,法院予以采信。
綜上所述,一審法院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四條,判決:北京市海淀區(qū)X鎮(zhèn)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北房4間、西房3間、廁所1個歸湯某2所有。
本院審理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供新的證據(jù)。本院認定的事實與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本案中,根據(jù)1999年10月1日《協(xié)議書》,雖載明湯某2出資為借款,但亦載明湯某13年內(nèi)未歸還,將X村X1號院西院北房4間、西房3間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抵押給湯某2,今后遇有國家建設征用此宅基地的,房屋處理權由湯某2決定。在2014年3月12日湯某1與湯某2簽訂的《協(xié)議書》中亦明確約定X村X1號院北房4間、西房3間產(chǎn)權、居住權、使用權歸屬于湯某2,X村村民委員會亦對此進行了確認。雖然湯某2是居民戶口,但其戶籍戶籍地為X村**,某2為湯某5家庭成員,湯某2對訴爭X1號院西院內(nèi)房屋的權利亦得到X村村民委員會的確認,故一審法院確認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北房4間、西房3間歸湯某2所有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關于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廁所,湯某2稱系其1998年建房時一并搭建,湯某4、湯某3予以確認,湯某1雖不予認可,但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確認X村X1號院西院內(nèi)廁所1個歸湯某2所有。對湯某1要求改判駁回湯某2的全部訴訟請求或?qū)⒈景赴l(fā)回重審的上訴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湯某1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結果正確,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50元,由湯某1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員 何 銳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張馨藝
書 記 員 朱雅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