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廖某某因與被上訴人臺州市黃某景某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某公司)、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冶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一案,不服上海知識產(chǎn)權法院于2019年8月30日作出的(2018)滬73民初55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廖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上海知識產(chǎn)權法院(2018)滬73民初556號民事判決;改判景某公司、寶冶公司停止侵犯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改判景某公司、寶冶公司支付因其侵權行為而給廖某某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30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行為而發(fā)生的合理費用15萬元。事實和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蝶形螺帽與螺帽應系不同的技術手段,旨在實現(xiàn)不同的技術效果,被訴侵權產(chǎn)品并未采用蝶形螺帽結構,而是采用螺帽結構。鑒于涉案專利審查過程中,審查員就已指出‘將一定螺帽置換為蝶形螺帽,屬于所屬技術領域慣用的技術手段的直接置換’,專利權人對此認為兩者技術手段和技術效果均存在差異,在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又認為兩者系等同特征,本院對此不予支持”,這一認定存在重大錯誤。事實上,廖某某雖然在答復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兩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的意見陳述中對本專利采用蝶形螺帽相對于螺帽的優(yōu)點作了解釋和說明,但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在《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及駁回決定中對此解釋和說明已明確進行了否定,并未認可和采納專利權人的陳述意見,并最終駁回了本專利申請。正如原審判決所述的那樣。對此否定意見,專利權人不持異議,且在此后的復審請求書亦未再涉及此點,最終專利復審委員會核準授權本專利亦與此點無關。由于專利權人在本專利授權過程中對于蝶形螺帽相對于螺帽存在技術手段和技術效果上差異的意見已經(jīng)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明確否定,原審判決對此仍然適用禁止反悔原則而限制適用等同原則,顯然有誤。(二)原審判決關于第三圓槽的認定錯誤。本專利所稱的第三圓槽僅是與第四圓槽相對應的一個名稱,所指的是螺栓彎頭部分工作和移動的空間區(qū)域,并未限定其形狀和大小,只要螺栓的彎頭部分能在這個空間內上下滑動,前后左右調整,以使螺栓的彎頭部分能插入下方的定位孔即可。被訴侵權產(chǎn)品同樣具有一個兩側有邊板、下端有定位孔的相同構造,同樣是讓螺栓的彎頭部分能在此空間內上下滑動以及前后左右調整,并使螺栓的彎頭部分能插入下方的定位孔,兩者的技術手段、技術功能和技術效果基本相同,應屬等同技術特征。同時,專利權人在專利復審意見中對第三圓槽的說明,是針對與特定的對比文件1所做的說明,亦即就對比文件1中所用的以螺絲固定方式改為本專利以彎頭螺栓固定方式的變化而對第三圓槽進行的說明描述,以區(qū)別本專利與對比文件1兩者系不同的設計方式。而本案被訴侵權產(chǎn)品并非對比文件1的技術方案,而其恰恰也是將相鄰的兩個筒壁靠近,再以彎頭螺栓彎頭向下,穿過同樣的第四圓槽,使彎頭螺栓進入一個兩側有邊板的長方空間即第三圓槽,然后以相同的第四圓槽為導引,將彎頭螺栓向下滑落,使彎頭螺栓的彎頭插入下方的圓孔中,彎頭螺栓插入后,螺栓就完成定位,再以螺帽鎖緊,則兩個筒壁緊密結合,這與本專利第三圓槽的技術手段、技術功能和技術效果基本相同。由此可見,原審判決認為“被訴侵權產(chǎn)品亦不具有權利要求1中的第三圓槽的技術特征”這一認定明顯錯誤。
廖某某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原審法院于2018年7月3日立案受理,廖某某向原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景某公司停止制造、銷售、使用產(chǎn)品,寶冶公司停止銷售和使用侵權產(chǎn)品;2.判令景某公司、寶冶公司賠償因侵權行為而給廖某某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300萬元及廖某某為制止侵權行為而發(fā)生的合理費用15萬元。
原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4月13日,廖某某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申請名稱為“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塊”的實用新型專利,并于2018年6月8日獲得授權,專利號為ZL20172038××××.0,專利權人為廖某某。涉案專利目前處于有效狀態(tài)。
該專利權利要求1為:“一種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塊,包括至少一圓筒,其特征在于:該圓筒由多數(shù)第一組合部與多數(shù)第二組合部所組成,該第一組合部與該第二組合部間隔排列,該第一組合部與該第二組合部使用至少一結合組件彼此結合,且該第一組合部的表面積大于該第二組合部的表面積,其中:
該結合組件包括:一結合座,設置于與該第二部分及該第四部分的背面貼合;多數(shù)螺栓,用于將該結合座組裝于該第二部分及該第四部分的背面,且使用至少一蝶形螺帽與至少一螺帽將該螺栓固定;
其中,該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上方具有多個第一圓槽,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的下方具有多個第三圓槽;而該第二筒體壁的第二部分與第四部分的上方具有多個第二圓槽,該第二部分與該第四部分的下方具有多個第四圓槽;其中該第一圓槽與該第二圓槽結合,且位于該結合座上方的該螺栓的一端插入該第一圓槽中,另一端從該第二圓槽中穿出并用一蝶形螺帽固定;該第三圓槽與該第四圓槽結合,該第三圓槽內還具有一圓孔貫穿至底部,且位于該結合座下方的該螺栓的一端容置于該第三圓槽的圓孔中,另一端從該第四圓槽屮穿出并用一螺帽固定?!?/div>
專利說明書中記載,本實用新型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可達到的功效包括:本實用新型可組合或分解,重復使用,使用次數(shù)可以分攤成本。
寶冶公司網(wǎng)站2017年4月21日發(fā)布的信息中記載:4月21日,工業(yè)工程公司成功簽約中芯國際12英寸SN1&SN2廠房建設總承包工程,實現(xiàn)上海寶冶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發(fā)展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網(wǎng)站2017年4月24日發(fā)布的信息中同樣記載:4月21日,上海寶冶集團成功簽約中芯國際12英寸SN1&SN2廠房建設總承包工程,實現(xiàn)上海寶冶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發(fā)展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芯國際12英寸SN1&SN2廠房建設項目施工現(xiàn)場照片顯示,建設單位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照片中可見施工現(xiàn)場大量使用了華夫板產(chǎn)品。
廖某某向原審法院申請證據(jù)保全,并稱2018年7月4日寶冶公司已完成全部華夫板施工,并于1-2天內結束華夫板的拆除工作,原審法院根據(jù)廖某某的申請于2018年7月6日作出(2018)滬73民初556號民事裁定,裁定保全被申請人寶冶公司使用在“中芯國際12英寸SN1﹠SN2廠房建設總承包工程”中的華夫板產(chǎn)品一個。
該保全產(chǎn)品系一華夫筒,筒體周壁由兩塊一號板和兩塊二號板間隔排列組合而成;一號板左右對稱設置,其內壁左上方和右上方均設置有一圓槽,圓槽底部橫板有一圓孔,內壁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橫板上設有一圓孔;二號板亦系左右對稱設置,左右兩側板上下方分別設置有一長槽;一號板與二號板通過結合組件相連接,該結合組件包括一結合座,兩個螺栓,兩個螺母,螺栓一端插入一號板內側壁上的圓孔,另一端穿過二號板側壁上的長槽和結合座上的圓孔,用螺母予以固定。經(jīng)比對被訴侵權產(chǎn)品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廖某某認為蝶形螺帽和螺帽構成等同,其他相應技術特征均相同,寶冶公司則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差異:一是蝶形螺帽和螺帽不相同也不等同;二是被訴侵權產(chǎn)品不具有權利要求1中的第三圓槽;三是被訴侵權產(chǎn)品不具有權利要求1中的“第三圓槽內還具有一圓孔貫穿至底部”的技術特征。
另查明,2018年4月3日,中冶集團招標采購管理中心出具中標通知書,對中芯國際(上海)SN1&SN2廠房擴建項目進行公開招標,確定景某公司為該項目中標人。
2018年4月5日,寶冶公司(甲方)與景某公司(乙方)簽訂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約定工程名稱為中芯國際12英寸SN1&SN2廠房建設項目總包工程;勞務工作范圍為華夫板;勞務工作內容為SN1華夫板的施工,包括運輸、吊裝、安裝、拆除、修復等全部華夫板施工內容;分包方式為采用勞務分包,包含除甲方供應材料、設備、構配件外,完成本合同項下工程所需的人工、輔助材料、機械機具、措施等一切工作。開工日期2018年4月5日,竣工日期2018年8月5日;勞務報酬合同價暫定為7,139,513元;分包負責人吳士飛。合同附件3勞務分包工程量清單顯示,華夫板800mm,工程量62823個,不含增值稅綜合單價100元;華夫板600mm,工程量4892個,不含增值稅綜合單價98.12元;相應工作內容包括材料運輸、裝卸、吊運、組裝、劃線、定位、安裝、固定、拆除、材料回收、混凝土孔洞打磨、洞口邊混凝土修復、混凝土空鼓修復等所有工作。
2018年5月16日,廖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向寶冶公司發(fā)送律師函,其中記載,鑒于廖某某向本所提交以下文件:……4.吳士飛申請的“可拆卸華夫板”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一份,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7144481U;6.廖某某先生申請的“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塊”實用新型“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通知書”文書,申請日為2017年4月13日……。綜合以下證據(jù)材料,本律師受廖某某先生委托,特向貴司/您函告如下:……鑒于吳士飛以南通萬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種種虛假宣傳行為,貴司在廖某某先生多次反映相關情況后,依舊決定其中標并與其合作,廖某某先生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其公司的合法權益?!b于吳士飛公司運交貴公司工地之華夫板施工模組并未依其專利內容制造,而是涉嫌仿造廖某某先生公司之產(chǎn)品,貴公司是可拆卸華夫板的實際使用方,按照相關法律也不應使用侵權產(chǎn)品,希望貴司能在工程中停止使用侵權產(chǎn)品,保護廖某某先生的合法權益……”
2018年6月12日至2018年11月15日,寶冶公司向景某公司分四次轉賬共計5112924元,客戶專用回單用途部分記載工業(yè)工程付上海中芯項目工程款等。
廖某某和景某公司均曾通過案外人上海佳誠勞務派遣有限公司就SN1主廠房華夫板進行報價,景某公司的報價單同前述合同附件3,廖某某報價單顯示:華夫板800mm,工程量62823個,不含增值稅綜合單價155元;華夫板600mm,工程量4892個,不含增值稅綜合單價150元。廖某某原審庭審中確認其于2017年10月就涉案工程進行投標,2017年12月提交樣品,2018年2月2日提交前述報價單進行報價。
再查明,2017年11月6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就涉案專利申請出具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通知書認為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相對于對比文件不符合專利授權條件。
針對該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申請人提交了意見陳述書,將權利要求進行了修改,權2、3并入權1,即增加的技術特征系“其中:該第一組合部包括:一第一筒體壁,包含有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三部分;—第一內壁,設置于該第一筒體壁的內周緣;該第二組合部包括:一第二筒體壁,側邊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與一第四部分;一第二內壁,設置于該第二筒體壁的內周緣;該結合組件包括:一結合座,設置于與該第二部分及該第四部分的背面貼合;多數(shù)螺栓,用于將該結合座組裝于該第二部分及該第四部分的背面,且使用至少一蝶形螺帽與至少一螺帽將該螺栓固定”。申請人認為修改后的權1與對比文件相比較具備新穎性,涉案專利申請的結合組件結構與對比文件1完全不同,零件較為簡單,能節(jié)省組裝所花費的時間;另外,對比文件1下部結合元件拆解相當不易,甚至需要特殊工具才能夠將其拆解,因此會增加施工所需成本及時間,本申請為了改進此點,除了零件簡化外,組裝及拆解只需要一般工具就能使用,更能夠減少施工時間。
2017年12月14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就涉案專利申請出具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通知書認為,權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對比文件1的區(qū)別僅在于,將一定螺帽置換為蝶形螺帽,屬于所屬技術領域慣用的技術手段的直接置換,兩者屬于相同的技術領域,能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并能產(chǎn)生相同的技術效果,因此權1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明顯不具有新穎性;另外,權2中的“多數(shù)第一圓槽、多數(shù)第三圓槽、多數(shù)第二圓槽、多數(shù)第四圓槽”位置結構不清楚等。
針對該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申請人提交了意見陳述書,認為審查員對本專利申請技術與對比文件1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產(chǎn)生了錯誤認知,兩者結合座在結構、技術手段上根本完全不同,并不是審查意見上所稱僅是螺帽與蝶形螺帽的置換。本案申請是第二代產(chǎn)品,為了改進上一代零件數(shù)多以及組裝、拆解成本較高的問題。本案的拆解步驟,將位于結合組件上方的蝶形螺帽轉開,以將上方的螺栓移除,然而重點在于,不需要另外使用工具將下方的螺帽轉開就可直接將結合座移開,由于第二組合部下方的第四圓槽設計成長槽孔型式,因此只需要移動結合座讓下方螺栓離開第四圓槽,就能將結合座移除,以完成結合組件的拆解。對比文件1的拆解,需要仰賴工具將結合元件的螺帽轉開才能夠將其移除,甚至位于下方的結合元件需要用特殊工具才能夠將其轉開,增加拆解成本,并且零件數(shù)量多使得拆解相當費時。
2018年2月6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就涉案專利申請出具駁回決定,意見基本同前述第二次審查意見通知書。
申請人就該駁回決定提起復審請求,在意見陳述書中將權2并入權1,增加的技術特征系“其中,該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上方具有多個第一圓槽,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的下方具有多個第三圓槽;而該第二筒體壁的第二部分與第四部分的上方具有多個第二圓槽,該第二部分與該第四部分的下方具有多個第四圓槽;其中該第一圓槽與該第二圓槽結合,且位于該結合座上方的該螺栓的一端插入該第一圓槽中,另一端從該第二圓槽中穿出并用一蝶形螺帽固定;該第三圓槽與該第四圓槽結合,該第三圓槽內還具有一圓孔貫穿至底部,且位于該結合座下方的該螺栓的一端容置于該第三圓槽的圓孔中,另一端從該第四圓槽屮穿出并用一螺帽固定”。申請人認為,修改后的權1中有關第一圓槽-第四圓槽的位置與連接關系的描述足夠清楚,具有新穎性,與對比文件1相比較,權1具有區(qū)別技術特征,由于采用上述區(qū)別技術特征,可使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速度得以加快,只要將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相對直立放置,再將第二筒體壁的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置于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一側之間,再向下滑落,可使該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上的螺栓的尾端順勢插入第一圓槽、第三圓槽中實現(xiàn)定位連接,然后在螺栓的頭端上擰上螺帽以及蝶形螺帽,即完成整體施工模塊的連接工作。與之相比,對比文件1中并沒有與本申請相類似的圓槽,因此需要將鄰近的板塊上的螺孔對準再插入螺絲再擰緊連接,顯然其中的對準操作費時費力。
2018年5月4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就涉案專利出具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通知書和辦理登記手續(xù)通知書,申請人應于2018年7月19日之前繳納相應費用。申請人按期繳納上述費用的,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將在專利登記簿上登記專利權的授予,頒發(fā)專利證書,并予以公告,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申請人期滿未繳納或者未繳足上述費用的,視為放棄取得專利權的權利。
又查明,申請?zhí)枮?01721091291.5的實用新型專利,名稱為可拆卸華夫板,授權公告日為2018年3月27日,專利權人為吳士飛。2018年9月29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宣告前述專利權全部無效。
廖某某為本案支付律師費15萬元。
原審法院認為,廖某某是涉案ZL20172038××××.0號“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塊”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人,該專利目前處于有效狀態(tài),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jīng)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chǎn)經(jīng)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chǎn)品,否則屬于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根據(jù)我國專利法的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人民法院對于權利要求,可以運用說明書及附圖、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進行解釋,說明書對權利要求用語有特別界定的,從其特別界定。當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本案中,廖某某主張保護專利權利要求1。將被訴侵權產(chǎn)品技術方案與專利權利要求1進行對比,廖某某認為構成等同侵權,寶冶公司、景某公司則認為存在三個差異。
關于蝶形螺帽。原審法院認為,首先,蝶形螺帽與普通螺帽系兩種不同結構的螺帽,蝶形螺帽可人工用手旋轉堅固,而普通螺帽需借助專門工具旋轉堅固。其次,原審法院注意到,權利要求1中有兩處蝶形螺帽和螺帽的記載,并限定蝶形螺帽使用于第一圓槽和第二圓槽的結合處,即結合座上方,而螺帽使用于第三圓槽和第四圓槽的結合處,即結合座下方。從文義來看,同一權利要求中出現(xiàn)的不同技術術語應具有不同的內涵,蝶形螺帽應當區(qū)別于螺帽。再則,蝶形螺帽與螺帽亦具有不同的功能。為使專利申請獲得授權,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在專利申請過程中歷經(jīng)兩次修改,將部分從屬權利要求內容并入權利要求1,其中就包含蝶形螺帽部分。在意見陳述書中,申請人認為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拆解步驟為,將結合組件上方的蝶形螺帽轉開,將上方的螺栓移除,不需要另外使用工具將下方的螺帽轉開就可直接將結合座移開。而對比文件的拆解,需要仰賴工具將結合元件的螺帽轉開才能夠將其移除,甚至位于下方的結合元件需要用特殊工具才能夠將其轉開,增加拆解成本。綜合該意見陳述,可以理解權利要求1中的蝶形螺帽位于結合座上方,螺帽位于結合座下方,旨在實現(xiàn)的效果是在拆解過程中,無需借助工具即可實現(xiàn)拆解。如將蝶形螺帽替換為螺帽則無法實現(xiàn)拆解過程無需借助工具的效果。綜上,針對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蝶形螺帽與螺帽應系不同的技術手段,旨在實現(xiàn)不同的技術效果,被訴侵權產(chǎn)品并未采用蝶形螺帽結構,而是采用螺帽結構。鑒于涉案專利審查過程中,審查員就已指出“將一定螺帽置換為蝶形螺帽,屬于所屬技術領域慣用的技術手段的直接置換”,專利權人對此認為兩者技術手段和技術效果均存在差異,在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又認為兩者系等同特征,原審法院對此不予支持。
關于第三圓槽。涉案專利權利要求和說明書文字部分并未對第三圓槽的結構做具體描述,說明書附圖部分顯示,第三圓槽為兩側有邊板的長槽結構,其對螺栓的插入具有導向作用。專利權人在專利復審請求中的意見陳述書中記載:本實用新型的組裝速度得以加快,只要將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相對直立放置,再將第二筒體壁的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置于第一筒體壁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一側之間,再向下滑落,可使該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上的螺栓的尾端順勢插入第一圓槽、第三圓槽中實現(xiàn)定位連接,然后在螺栓的頭端上擰上螺帽以及蝶形螺帽,即完成整體施工模塊的連接工作;與之相比,對比文件1中并沒有與本申請相類似的圓槽,因此需要將鄰近的板塊上的螺孔對準再插入螺絲再擰緊連接,顯然其中的對準操作費時費力。被訴侵權產(chǎn)品相應部分并不存在縱向設置的長槽結構,且被訴侵權產(chǎn)品安裝時需將相鄰的一號板與二號板先固定放置,再將螺栓對準插入一號板下方的圓孔中,無法實現(xiàn)專利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上的螺栓的尾端順勢插入第三圓槽中實現(xiàn)定位連接的效果。綜上,被訴侵權產(chǎn)品亦不具有權利要求1中的第三圓槽的技術特征。
關于貫穿至底部的圓孔。被訴侵權產(chǎn)品一號板內壁左下方和右下方的橫板上設有一圓孔,圓孔下方與筒底之間系中空區(qū)域,可以理解為該圓孔貫穿至底部。寶冶公司、景某公司認為該技術特征不同的主張,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因被訴侵權產(chǎn)品技術方案與專利權利要求1相比,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被訴侵權產(chǎn)品技術方案未落入專利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原審法院亦無需對寶冶公司、景某公司實施何種侵權行為及應承擔的侵權責任問題進行評述。
據(jù)此,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廖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2000元,由廖某某負擔。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景某公司于2018年11月21日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出宣告涉案專利權無效的請求。2019年10月23日,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作出第42012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認定:附件1(授權公告日為2009年9月9日、授權公告號為CN201306000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與本專利均是使用螺栓來配合連接各部分上的連接孔的方式來實現(xiàn)筒部各組合部之間的連接,在此基礎上,為了使筒體軸向受力均勻、緊固效果好的同時更便于連接,引入結合座并采用其軸向上的上、下方的2個螺栓、蝶形螺帽和圓槽配合的方式來實現(xiàn)筒部各組合部之間的連接,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用技術手段,結合座、螺栓、蝶形螺帽和圓槽均為本領域連接固定的常用技術手段?!鶕?jù)現(xiàn)有技術內容和啟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附件1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該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板的牢固程序及連接便利性,有動機引入結合座并采用其軸向上的上、下方的2個螺栓、蝶形螺帽和圓槽配合的方式來實現(xiàn)筒部各組合部之間的連接,從而得到本專利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因此,權利要求1相對于附件1和本領域常用技術手段的結合,或相對于附件1-3(附件2:授權公告日為2004年5月26日、授權公告號為CN2617860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附件3:授權公告日為2014年8月6日、授權公告號為CN20375567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和常用技術手段的結合是顯而易見的,不具備專利法第22條第3款規(guī)定的創(chuàng)造性?!瓩嗬?、3的附加技術特征均被附件1公開。因此,在其引用的權利要求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的情況下,權利要求2-3也不具備創(chuàng)造性,不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3款的規(guī)定。綜上,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宣告第201720389382.0號實用新型專利權全部無效。廖某某就上述無效決定提起了行政訴訟。
因涉案專利權被宣告全部無效,兩被上訴人請求本院依法駁回廖某某的起訴。廖某某表示已經(jīng)就上述無效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同意依法駁回起訴,其等待行政訴訟判決后依法另行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因涉案專利權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宣告全部無效,景某公司、寶冶公司請求本院依法裁定駁回廖某某的起訴,廖某某對此亦不持異議,上述請求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鑒于廖某某已就無效宣告請求決定提起行政訴訟,如有證據(jù)證明上述無效宣告請求決定被生效的行政判決撤銷,廖某某可以另行起訴。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條第一、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條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上海知識產(chǎn)權法院(2018)滬73民初556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廖某某的起訴。
一審案件受理費32000元,退還廖某某;廖某某預交的二審案件受理費32000元予以退還。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徐卓斌
審判員 雷艷珍
審判員 鄧 卓
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七日
法官助理徐晨
書記員王文婷
裁判要點
案 號
|
(2020)最高法知民終44號
|
案 由
|
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
|
合 議 庭
|
審判長:徐卓斌
審判員:雷艷珍、鄧卓
|
?
|
法官助理:徐晨
|
書記員王文婷
|
裁判日期
|
2020年4月17日
|
涉案專利
|
“可拆式華夫板施工模塊”實用新型專利
(ZL201720389382.0)
|
關 鍵 詞
|
駁回起訴
|
當 事 人
|
上訴人(原審原告):廖某某;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臺州市黃某景某建設有限公司;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
裁判結果
|
一、撤銷上海知識產(chǎn)權法院(2018)滬73民初556判決;
二、駁回廖某某的起訴。
原判主文:駁回原告廖某某的訴訟請求。
|
涉案法條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條第一、二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條。
|
法律問題
|
專利侵權案件審理中,涉案專利權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宣告無效的處理。
|
裁判觀點
|
涉案專利權被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宣告全部無效,原審被告請求依法裁定駁回專利權人的起訴的,應予支持。如有證據(jù)證明無效宣告請求決定被生效的行政判決撤銷,專利權人可以另行起訴。
|
注:本摘要并非裁定書之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
?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