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20)最高法民申1007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歐陽炳字,男,1974年3月23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盧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裴海峰,北京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史珂,北京市金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世紀大道211號38層。
負責人:馬益民,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瞻,上海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舟,上海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粵海街道科技中二路深圳軟件園11號樓7、8層。
法定代表人:武可寧,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龍,北京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歐陽炳宇因與被申請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雷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滬民終6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歐陽炳宇申請再審稱,1.一、二審法院對舉證責任的分配適用法律錯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六項規(guī)定,本案應當再審。(1)歐陽炳宇的舉證責任在于證明迅雷公司基本侵權事實存在的高度可能性,迅雷公司的舉證責任在于舉出相反證據證明被訴侵權方法是通過不同于專利號為ZL20061011××××.0,名稱為“一種提高特定P2P嵌入式終端下載效率的方法和系統(tǒng)”的發(fā)明專利(以下簡稱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實現了與涉案專利同樣的技術效果,否則將承擔舉證不利的后果;(2)一、二審法院分配的舉證責任違反公平原則且完全未考慮當事人的合理舉證能力,提出的舉證方式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3)已有在先生效判決對計算機軟件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舉證責任作出具體認定,本案應當采納該觀點。2.一、二審法院對歐陽炳宇提出的調查取證申請未予準許,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五項規(guī)定,本案應當再審。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涉及的證據終端用戶無法直接得見,且無法通過合法取證方式予以取得,屬于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的證據,一、二審法院對歐陽炳宇提出的調查收集證據申請均未準許,且未書面答復,程序違法。3.一、二審判決認定歐陽炳宇未舉證證明迅雷公司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已落入涉案專利權相關保護范圍屬于對基本事實的認定缺乏證據證明,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規(guī)定,本案應當再審。(1)歐陽炳宇通過對迅雷軟件各下載任務部署的查詢動作,優(yōu)先級獲取比較、調度動作以及調度結果、執(zhí)行順序變化的實際操作結果與涉案專利的技術特征進行一一比對分析,能夠證明迅雷公司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已落入涉案專利相關保護范圍;(2)基于現有技術水平及行業(yè)一般性技術人員的公知,涉案專利的絕大多數技術特征屬于實現技術效果的必要條件,因此,但凡需要實現相同技術效果,必然是對必要技術特征的使用,所以對技術效果現象的舉證即是必要技術特征使用的證明。4.歐陽炳宇提交的新證據足以推翻二審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規(guī)定,本案應當再審。歐陽炳宇提交的新證據,能夠證明迅雷公司CEO鄒勝龍在中國互聯網高層年會2013論壇上的公開發(fā)言中談到迅雷云實現了三個制高點,根據現有計算機原理,涉案專利技術特征項A、B、C、D、E、I即權利要求1、2、9是實施迅雷云部署三大制高點的前提條件和無可回避的必要技術特征,故迅雷公司的侵權事實必然成立。綜上,歐陽炳宇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的規(guī)定,向本院申請再審。
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提交意見稱,1.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不存在銷售行為,不構成對涉案專利權的侵害;2.歐陽炳宇明知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不存在銷售行為,為獲利而隨意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列為被告,屬濫用訴權。綜上,請求駁回歐陽炳宇的再審申請。
迅雷公司提交意見稱,1.一、二審法院關于舉證責任的分配正確;2.二審判決認定被訴侵權軟件的技術特征未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3.一審法院綜合雙方證據及案件具體情況,以口頭形式告知對歐陽炳宇的調查取證申請不予準許,并不違反法定程序;4.歐陽炳宇提交的證據不屬于再審新證據,不認可該證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和關聯性。
再審審查階段,歐陽炳宇向本院提交了《迅雷:擁抱大數據發(fā)力云加速,構建商業(yè)模式》一文的互聯網打印件,欲證明迅雷CEO鄒勝龍在中國互聯網高層年會2013論壇上的公開發(fā)言中談到,迅雷云具備三個制高點,根據現有計算機原理,涉案專利技術特征項A、B、C、D、E、I即權利要求1、2、9是實施迅雷云部署三大制高點的前提條件和無可回避的必要技術特征。
對于上述證據,迅雷公司認為,上述證據在一審階段就已經存在,不屬于新證據,此外,該證據未經過公證,且內容不能證明歐陽炳宇的主張。故迅雷公司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和關聯性均不予認可。
上述證據系互聯網網頁打印件,雖然未經過公證,但是相關內容在互聯網上公開,能夠為一般公眾隨時查看。本院經核實,相關內容屬實,對其真實性予以認可。對于該份證據能否證明歐陽炳宇的主張,本院將在裁判理由部分予以評述。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二審法院對舉證責任的分配是否正確,對歐陽炳宇的調查取證申請未予準許是否違反法定程序;(二)二審判決認定迅雷公司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相關保護范圍是否正確。
(一)關于本案舉證責任分配及調查取證的程序問題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fā)明專利的,制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制造方法不同于專利方法的證明?!备鶕鲜鲆?guī)定,在涉及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fā)明專利侵權糾紛中,系由被訴侵權人承擔相應舉證責任,而對其他專利侵權糾紛的舉證責任,法律及司法解釋并未作特別規(guī)定,故而仍應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分配舉證責任。亦即,仍應由主張侵權事實存在的當事人就其主張承擔相應舉證責任。本案中,涉案專利并非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fā)明專利,故本案不屬于專利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的情形,亦不應適用該條規(guī)定的舉證責任分配方式,仍應由歐陽炳宇對其訴訟主張承擔相應舉證責任。
其次,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與待證事實無關聯、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或者其他無調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準許?!北景钢?,原審法院綜合雙方證據及案件具體情況,認為歐陽炳宇的調查收集證據申請不符合上述規(guī)定,并以口頭形式告知歐陽炳宇不予準許其申請,并不違反法定程序。歐陽炳宇的相應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關于迅雷公司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相關保護范圍的問題
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睋耍嗣穹ㄔ簩τ趯@謾啾葘斠詫@麢嗳酥鲝埖臋嗬笏d明的技術特征為準,而非以專利技術方案所達到的技術效果為依據。
經查,歐陽炳宇在原審訴訟及再審審查階段提交的證據,尚不能充分證明迅雷公司使用了涉案專利的技術方案,或被訴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覆蓋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所有技術特征等事實,其僅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能夠實現涉案專利所描述的技術效果及公知常識為據,主張被訴侵權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落入涉案專利權的相關保護范圍,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審判決據此認定迅雷公司下載軟件服務的技術特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相關保護范圍,并無不當。
綜上,歐陽炳宇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歐陽炳宇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王艷芳
審判員 晏 景
審判員 李 麗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
法官助理曹佳音
技術調查官劉文治
書記員張栗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