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9)最高法知民終57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住所地: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寧津鎮(zhèn)西雒村。
經營者:王寶貴,男,1971年8月10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寧津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苗慧敏,北京市易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住所地: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桑村鎮(zhèn)艾湖村。
經營者:吳洪寅,男,1979年6月22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棗莊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志帥,山東瀛岱(濰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以下簡稱鑫偉廠)因與被上訴人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以下簡稱鑫盛廠)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29日作出的(2018)魯01民初26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10月12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11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鑫偉廠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苗慧敏,鑫盛廠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黃志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鑫偉廠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改判駁回鑫盛廠全部訴訟請求。主要事實和理由:一、涉案專利不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規(guī)定的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不應當受到保護。鑫偉廠已經針對涉案專利權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二、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侵權。三、鑫偉廠既未從被訴侵權產品中獲益,也未給鑫盛廠造成損失,而且涉案專利產品在市場中因被普遍使用已不再具有競爭力,原審認定的賠償數額偏高。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鑫盛廠辯稱:一、國家知識產權局針對鑫偉廠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已經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僅是宣告涉案專利權部分無效。二、原審庭審階段已經進行技術特征的比對,鑫偉廠當庭認可鑫盛廠發(fā)表的比對意見。即使鑫盛廠在無效宣告審查階段對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進行了修改,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仍然落入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以下簡稱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三、鑫偉廠的產品生產線完全按照鑫盛廠的涉案專利技術實施,而且被訴侵權產品的單價達十余萬元,原審認定的賠償數額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鑫盛廠向原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鑫偉廠立即停止制造、銷售侵犯鑫盛廠涉案專利權的產品;2.判令鑫偉廠賠償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30萬元;3.案件訴訟費用由鑫偉廠承擔。事實與理由:鑫盛廠發(fā)現鑫偉廠生產、銷售的紙塑分離機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給鑫盛廠造成巨大損失,構成專利侵權。
鑫偉廠原審辯稱:鑫偉廠的被訴侵權產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侵權。即使構成侵權,鑫盛廠主張的賠償數額亦過高。
原審法院認定如下事實:2015年9月25日,鑫盛廠就“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于2016年2月3日獲得授權,專利號為ZL20152074xxxx.1。涉案專利權利要求共計10項,鑫盛廠主張保護權利要求1。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一種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包括長條形狀的箱體,其特征是,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箱體上還開設有進風口;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紙出口連通有風機。
2018年10月30日,原審法院根據鑫盛廠的申請,依法作出(2018)魯01證保23號民事裁定書,對鑫偉廠生產、銷售的涉嫌侵犯涉案專利權的設備采取了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
原審庭審中,鑫偉廠認可原審法院證據保全過程中拍攝的被訴侵權產品系其生產。原審法院將證據保全過程中拍攝的被訴侵權產品照片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進行比對,被訴侵權產品具有下列特征:長條形狀的箱體,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箱體上還開設有進風口,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紙出口連通有風機。鑫盛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一致,鑫偉廠對此無異議。
2018年10月19日,鑫盛廠的員工劉偉(甲方)與鑫偉廠(乙方)的經營者王寶貴簽訂一份設備加工合同,約定甲方向乙方購買8米分離機、雙面切邊機、轉篩、4米破碎機各1件,合同總價款14.5萬元,其中8米分離機價格為3萬元,被訴侵權產品包括在8米分離機中。鑫偉廠原審述稱被訴侵權產品的利潤不足20%,但鑫盛廠認為利潤在40%~50%之間。
鑫盛廠為本案訴訟支付律師代理費1萬元。
鑫偉廠系個體工商戶,成立于2014年9月29日,經營范圍包括雞舍保溫設備、門芯板設備加工銷售。
原審法院認為,涉案專利權合法有效,依法應受保護。經比對,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各個技術特征一一對應相同,落入其保護范圍。鑫偉廠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技術,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鑫盛廠要求鑫偉廠停止制造、銷售侵犯其專利權產品的請求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支持。關于賠償數額,因雙方均未能舉證證明鑫盛廠因侵權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鑫偉廠因侵權獲利的具體數額,原審法院綜合考量涉案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性質與情節(jié)、被訴侵權產品的銷售價格及利潤、鑫盛廠為提起訴訟而支付的律師代理費等因素予以酌定。
綜上,原審法院判決:一、鑫偉廠立即停止侵犯涉案專利權的行為;二、鑫偉廠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鑫盛廠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0萬元;三、駁回鑫盛廠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鑫盛廠負擔1800元,鑫偉廠負擔4000元。
本案二審期間,鑫偉廠為證明其上訴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一份新證據:第4xxx6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以下簡稱涉案無效審查決定),用以證明:1.鑫盛廠在無效宣告審查階段修改了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2.被訴侵權產品所實施的技術方案,既未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修改前的保護范圍,也未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修改后的保護范圍。
針對鑫偉廠二審提交的新證據,鑫盛廠認可其真實性,但不認可其證明目的。鑫盛廠認為,其在無效宣告審查程序中對涉案專利原權利要求1進行了修改,無效宣告審查決定在鑫盛廠修改后的新的權利要求基礎上維持了涉案專利權有效。經鑫盛廠比對,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仍然落入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構成侵權。
對于鑫偉廠二審提交的證據,結合鑫盛廠的質證意見,本院認證如下:首先,該證據系在原審庭審結束后新發(fā)現的證據,屬于二審新證據,本院予以接受;其次,鑫盛廠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不持異議,故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本院予以認可;最后,該證據涉及鑫盛廠涉案專利權有效性的評價,并關涉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故與本案的待證事實具有關聯(lián)性,對該證據的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認可。綜上,本院對鑫偉廠二審提交的新證據予以采納。
本案二審期間,鑫盛廠未提交證據。
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另查明:
(一)關于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修改前的內容和說明書記載的相關內容
涉案專利授權公告文本的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權利要求共計10項,相關權利要求的內容為:
1.一種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包括長條形狀的箱體(4),其特征是,箱體(4)一端開設有入料口(10),箱體(4)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6)和紙出口(19),箱體(4)上還開設有進風口(15);箱體(4)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紙出口(19)連通有風機(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4)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7),轉軸(7)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8),攪拌板(8)沿箱體(4)的長度方向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入料口(10)所在側所述攪拌板(8)的密度大于所述塑料出口(6)和紙出口(19)所在側攪拌板(8)的密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箱體(4)的下端部為圓弧形狀,所述塑料出口(6)開設在箱體(4)的圓弧形側壁上,所述紙出口(19)開設在圓弧形側壁上方的箱體(4)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紙出口(19)為沿所述箱體(4)長度方向設置的長條形狀,紙出口(19)與所述風機(13)之間通過連接風道(14)相連通,風機(13)又通過出風筒(2)連通有風箱(11)。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箱體(4)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17)。
……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進風口(15)位于所述入料口(10)和塑料出口(6)之間的所述箱體(4)上;所述紙出口(19)位于入料口(10)和塑料出口(6)之間;進風口(15)與紙出口(19)上下對應設置;塑料出口(6)和紙出口(19)分別位于箱體(4)相對的側壁上。
涉案專利說明書第[0041]段載明:“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生產需要橫向開設多個紙出口。”
涉案專利說明書第[0042]段載明:“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多塊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攪拌板以轉軸的軸線為中心呈放射狀均勻分布……”
涉案專利說明書對于“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的含義沒有進行特別說明。
(二)關于涉案專利權在無效宣告審查階段權利要求修改的情況和無效審查決定的相關內容
2019年3月30日,鑫偉廠針對涉案專利權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在無效宣告審查階段,鑫盛廠對涉案專利權利要求進行了修改,即將授權公告文本中的權利要求2和6的附加技術特征補充到權利要求1中,對其余權利要求的內容未作修改,但相應調整了權利要求的序號。
2019年5月16日,鑫盛廠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權利要求書的修改替換頁,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本次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的合議組對鑫盛廠提交的權利要求修改替換內容予以接受,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審查。
涉案專利修改后的權利要求共計8項,新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一種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包括長條形狀的箱體(4),其特征是,箱體(4)一端開設有入料口(10),箱體(4)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6)和紙出口(19),箱體(4)上還開設有進風口(15);箱體(4)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紙出口(19)連通有風機(13);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4)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7),轉軸(7)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8),攪拌板(8)沿箱體(4)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箱體(4)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17)。
2019年9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針對涉案專利權作出涉案無效審查決定,決定:在專利權人于2019年5月16日提交的權利要求1-8的基礎上維持涉案專利權有效。
(三)關于原審技術特征比對的相關事實
根據原審庭審筆錄記載的內容,鑫盛廠發(fā)表了如下比對意見:“經與保全的照片進行技術比對,照片顯示整個箱體為長條形狀,在設備的上端有入料口,設備的下端有紙出口、塑料出口,其中紙出口與風機相連接,在設備的側面有進風口,且通過塑料出口觀察可看到沿箱體方向有攪拌器,故被告的上述設備的技術方案落入了原告上述專利獨立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主張完全相同?!痹瓕彿ㄔ涸儐桍蝹S對鑫盛廠的技術比對意見是否有異議,鑫偉廠回應稱:“比對意見本身沒有異議,但風機是現有技術?!痹瓕彿ㄔ哼M而詢問鑫偉廠:“主張現有技術是否有證據?”鑫偉廠回應稱:“沒有證據?!痹瓕彿ㄔ哼€詢問鑫偉廠在侵權比對環(huán)節(jié)有無證據提交,鑫偉廠回應稱:“沒有不侵權的證據?!?/div>
(四)關于二審技術特征比對的相關事實
二審庭審階段,鑫盛廠請求以新權利要求1作為主張權利的依據,鑫偉廠當庭表示無異議,并表示對涉案專利修改后的權利要求的有效性不再堅持上訴理由中提出的質疑。
庭審過程中,本院當庭播放原審法院在鑫偉廠處進行證據保全所拍攝的三段視頻,三段視頻對應的編號分別為“VID-20181105-xxx48”“VID-20181105-xx23”和“VID-20181105-xxx06”。根據視頻播放的內容,鑫盛廠和鑫偉廠均確認被訴侵權產品具備如下技術特征:1.產品為紙塑分離機。2.箱體為長條形狀。3.在位于箱體一端的上部開設有入料口,在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部的左側壁開設有紙出口,紙出口連通有風機,在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部的右側壁開設有一塑料出口,塑料出口內壁呈圓弧形狀。4.從塑料出口處朝內觀察,箱體內部設置有一沿箱體長度方向的轉軸,轉軸上等距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沿轉軸長度方向設置的長條形攪拌板,攪拌板與轉軸之間通過相對較短的鋼筋連接固定。5.從塑料出口處朝內觀察,在位于轉軸下方的圓弧形狀內壁底部可以看到成排設置的螺紋狀筋條。6.在保全現場一臺尚未噴漆的紙塑分離機上,可以觀察到在與塑料出口同側的箱體中部分別設置有兩個上下相互平行的長條形開口,從長條形開口可以觀察到在箱體內部沿箱體長度方向上下平行各設置有一根轉軸,兩轉軸均可以在箱體內部相對箱體進行旋轉,轉軸上等距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沿轉軸長度方向設置的長條形攪拌板,攪拌板之間沿縱向傾斜方向設置有若干扇形鋼片。7.在保全現場另一臺已經完成噴漆的紙塑分離機上,可以觀察到在前述兩個長條形開口位置處加蓋有鋼板,鋼板上有若干紅色扳手。
結合當庭播放的視頻內容,鑫偉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相對于新權利要求1存在如下區(qū)別:1.新權利要求1中的“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應當理解為“箱體左端和箱體右端”。被訴侵權產品的入料口、紙出口和塑料出口均位于箱體的同一端,不同于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2.被訴侵權產品沒有進風口,缺少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上還開設有進風口”。3.被訴侵權產品箱體內部沿長度方向雖設置有攪拌器,但攪拌器在箱體高度方向分別上下各設置一個,而且攪拌器上不僅有攪拌板,還有打碎刀(對應視頻內容中出現的扇形鋼片),不同于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4.被訴侵權產品沒有攪拌筋,缺少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即“所述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鑫偉廠對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新權利要求1的其他技術特征不持異議。綜上,鑫偉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未落入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針對鑫偉廠發(fā)表的比對意見,鑫盛廠認為:1.關于新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此處所指的“一端和另一端”,既可以理解為“左端和右端”,也可以理解為“上端和下端”。被訴侵權產品的入料口、紙出口和塑料出口雖然均位于箱體的同一側,但入料口位于箱體上端,紙出口和塑料出口位于箱體下端,而且紙出口和塑料出口分別開設于箱體下端的左、右兩側壁。因此,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2.關于新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被訴侵權產品在箱體中部設置了上下兩個相互平行的長條形開口,該長條形開口就是進風口。之所以在該兩進風口處加設蓋板,原因是進風口在設備不工作時無需打開,只有在入料口處入料較多導致箱體內部風量不足時才需要通過擰開蓋板上的紅色扳手來打開進風口。被訴侵權產品屬于紙塑分離機,在工作狀態(tài)下風機將箱體內經攪拌分離后的紙片從紙出口處吸出去,此時箱體內為負壓狀態(tài)。于此情況下,如果入料口處進入箱體的原料過多就容易堵住入料口,導致外界空氣不能充分從入料口處進入箱體內部,箱體內部通風環(huán)境隨之轉劣,此時就需要在箱體上設置進風口以讓外界有更多氣流可以進入箱體內部,從而彌補因入料太多堵住入料口,箱體內部風量不足,進料未被充分攪拌,較大片狀的碎紙即從紙出口處被風機抽走的問題。雖然原審法院進行證據保全時,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上的兩長條形開口被蓋板所封閉,但結合上述原理分析,可以確定該長條形開口起到的就是進風的作用。因此,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3.關于新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即“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新權利要求1并未對轉軸的數量加以限定。被訴侵權產品箱體內部亦沿箱體長度方向設置有轉軸(鑫偉廠稱之為“攪拌器”),只是在箱體高度方向上下分別平行設置一條轉軸,該兩轉軸均可以在箱體內部相對箱體進行旋轉。而且,被訴侵權產品的兩條轉軸上亦等距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沿轉軸長度方向設置的攪拌板。因此,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至于被訴侵權產品在轉軸上還加設有鑫偉廠所主張的所謂“打碎刀”,僅是在新權利要求1技術特征的基礎上新增加的技術特征,不影響此處技術特征的比對結論。4.關于新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征即“所述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從被訴侵權產品塑料出口處朝箱體內部觀察,位于轉軸下方的圓弧形狀內壁底部成排設置有多個螺紋狀筋條。該筋條之所以設計成螺紋狀,目的就是為了配合轉軸上的攪拌板共同推動物料前進,進而經過多次攪拌實現紙塑較好地分離。因此,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所述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綜上,鑫盛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落入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針對鑫盛廠的比對意見,鑫偉廠當庭發(fā)表如下回應意見:1.被訴侵權產品在箱體中部設置的上下兩個相互平行的長條形開口不是進風口,而是檢查口,用于在產品出現運轉故障時通過檢查口排查內部故障原因。2.被訴侵權產品確實需要進風,但風是從入料口處進入,而非從長條口處進入。入料口的設計為前端呈扇形、末端呈方形,開口寬度約五六十厘米。尺寸為入料類似牛皮紙袋,一面是紙質,另一面是塑料,入料尺寸約三四十厘米,厚度不到1厘米。3.在塑料出口處的圓弧形箱體內壁底部成排設置的螺紋狀筋條不是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中的“攪拌筋”,螺紋狀筋條僅是起到防滑的作用,即防止塑料從箱體內出來過快。而且,螺紋狀筋條僅是設置在塑料出口處的圓弧形箱體內壁底部,在箱體內壁底部的其他位置并無設置。
圍繞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上開設的兩個長條形開口的作用,鑫偉廠先是主張每個開口的高度為50厘米,繼而又改稱開口高度為30厘米。鑫盛廠對此不予認可,認為兩個長條形開口非常小,完全不符合檢修口的設置用途。針對本院的詢問,鑫偉廠述稱:其屬于小作坊,被訴侵權產品系由其法定代表人自行設計,既沒有設計圖紙,也沒有相應配套的使用說明書和維修手冊。其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出被訴侵權產品,采用的設計原理屬于業(yè)內通用技術。
本院認為,根據本案當事人的上訴請求、答辯情況及案件事實,本案在二審階段的爭議焦點問題是:一、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二、原審認定的賠償數額是否過高。
一、關于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問題
本案二審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就鑫偉廠針對涉案專利權提出的無效宣告請求作出涉案無效審查決定,決定在鑫盛廠修改后的權利要求1-8的基礎上維持涉案專利權有效。鑫盛廠在二審庭審過程中請求以修改后的新權利要求1作為主張權利的依據,鑫偉廠對此表示沒有異議。因此,本案二審階段應當根據鑫盛廠選擇的新的權利要求為基礎進行技術特征的比對,即判斷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是否落入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
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本案中,鑫盛廠和鑫偉廠在侵權比對環(huán)節(jié),主要圍繞新權利要求1的四項技術特征產生爭議,具體而言:(1)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該項技術特征;(2)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該項技術特征;(3)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該項技術特征;(4)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該項技術特征。對此,本院分別評述如下:
(一)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該項技術特征
鑫盛廠和鑫偉廠均確認被訴侵權產品具有如下技術特征,即“在箱體一端的上部開設有入料口,在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部的左側壁開設有紙出口,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部的右側壁開設有一塑料出口”。鑫偉廠認為,新權利要求1中的“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應當理解為“箱體的左、右兩端”;鑫盛廠則認為,新權利要求1中的“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既可以理解為“箱體的左、右兩端”,也可以理解為“箱體的上、下兩端”。因此,對新權利要求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之含義的理解,是判斷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該項技術特征的前提和關鍵。
首先,對權利要求內容的解釋,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為依據。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權利要求相關表述的含義可以清楚確定,且說明書又未對權利要求的術語含義作出特別界定時,應當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權利要求自身內容的理解為準,而不應當以說明書記載的內容否定權利要求的記載,否則即造成在專利侵權程序中實質修改權利要求的結果。涉案專利說明書對于新權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的含義沒有加以特別界定。雖然,說明書的實施例附圖1顯示入料口和塑料出口分別位于箱體沿長度方向的左端和右端,但實施例附圖通常僅是教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采取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示意圖,其可以作為對權利要求相關內容加以理解的輔助手段,但不能用于對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加以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附圖后,無法得出“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的含義可以直接、毫無疑義地理解為僅是指“箱體的左端和右端”。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中的“箱體”為立體三維結構,在判斷箱體一端和另一端的空間位置關系時,應當參照箱體本身的具體維度方向來理解。立足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當箱體的具體維度方向是指沿箱體長度方向時,“箱體一端和另一端”通常應理解為“箱體的左端和右端”;當箱體的具體維度方向是指沿箱體高度方向時,“箱體一端和另一端”通常應理解為“箱體的上端和下端”。
其次,權利要求書作為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專利文件,對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具有劃定權利邊界的公示效應。權利要求書的作用在于以公開換取保護,具體而言,一方面,要使專利權人通過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公開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獲得其對現有技術作出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相匹配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要確保社會公眾基于對授權公告的專利權利要求書所記載內容的信賴,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行動自由。權利要求書對于專利權邊界的劃定和公示,主要通過記載于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特征來實現。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相關規(guī)定,權利要求書應當有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有從屬權利要求。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征。從屬權利要求應當用附加的技術特征,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限定。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應當寫明要求保護的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主題名稱和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主題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征,特征部分應當寫明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區(qū)別于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征。特征部分和前序部分寫明的特征共同限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從屬權利要求應當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引用部分應當寫明引用的權利要求的編號及其主題名稱,限定部分應當寫明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附加的技術特征。從屬權利要求只能引用在前的權利要求。上述關于權利要求撰寫的規(guī)則表明,一份權利要求書其內部的各項權利要求之間應當是上下連貫且邏輯自洽的,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為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所涵蓋。因此,當對權利要求的相關技術術語出現理解上的分歧時,可以利用體系解釋和權利要求區(qū)別解釋的方法對爭議術語的含義作出合理解釋。盡管我國現行的法律及司法解釋尚未對權利要求的區(qū)別解釋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對不同權利要求進行區(qū)別解釋,將不同的權利要求解釋為具有不同的保護范圍,在通常情形下是必要和合理的。一方面,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每一項權利要求都是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另一方面,前已述及,從屬權利要求是在包含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征的基礎上,通過附加相應的技術特征對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的限定。這就意味著被引用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包含但不限于從屬權利要求所確定的技術方案。涉案專利修改后的權利要求3(對應修改前的權利要求4,以下簡稱新權利要求3)的內容為“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箱體(4)的下端部為圓弧形狀,所述塑料出口(6)開設在箱體(4)的圓弧形側壁上,所述紙出口(19)開設在圓弧形側壁上方的箱體(4)側壁上?!鄙姘笇@薷暮蟮臋嗬?(對應修改前的權利要求3,以下簡稱新權利要求2)的內容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其特征是,所述入料口(10)所在側所述攪拌板(8)的密度大于所述塑料出口(6)和紙出口(19)所在側攪拌板(8)的密度?!睋丝芍?,新權利要求2是在新權利要求1保護范圍的基礎上對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所作的進一步限定,新權利要求3則是在新權利要求2的基礎上對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所作的進一步限定。故,新權利要求3的保護范圍應當為新權利要求1及新權利要求2的保護范圍所涵蓋。亦即作為獨立權利要求的新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特征部分,以及作為從屬權利要求的新權利要求2、新權利要求3的引用部分、限定部分記載的技術特征,在確定新權利要求3的保護范圍時均有限定作用。新權利要求3對于塑料出口和紙出口在箱體上的位置關系,通過附加技術特征予以進一步限定,即限定塑料出口的位置開設在箱體下端部的圓弧形側壁上,紙出口開設在圓弧形側壁上方的箱體側壁上。在新權利要求3已經給出塑料出口開設于箱體下端部的限定,且新權利要求1明確限定“入料口”和“塑料出口”分別位于“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的情況下,新權利要求3中的“入料口”應當解釋為開設于箱體的上端部。前已述及,新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與新權利要求3的保護范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這就意味著新權利要求3中入料口和塑料出口在箱體上的位置關系,應當為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方案所涵蓋。如果按照鑫偉廠關于新權利要求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的含義只能理解為“箱體左、右兩端”,就會出現新權利要求1關于“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的位置關系,無法涵蓋新權利要求3中“入料口”和“塑料出口”分別位于箱體上端部和下端部這一位置關系的矛盾情形,進而違背了前述關于權利要求書內部各項權利要求之間應當上下連貫且邏輯自洽,從屬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應當為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所涵蓋之體系解釋和權利要求區(qū)別解釋的解釋規(guī)則。
最后,根據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第四款的規(guī)定,說明書應當對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的相關規(guī)定,專利說明書一般由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fā)明內容、附圖說明、具體實施方式組成。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還應當有表示要求保護的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的附圖。實施例可以使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具體化,附圖可以使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直觀化。如果說權利要求書是專利制度的基石,說明書則是權利要求書之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探求權利要求書中相關技術術語的含義,不是在真空環(huán)境中進行,而是必須結合說明書、專利審查檔案來解釋。當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技術用語出現解釋爭議時,說明書是理解權利要求爭議術語的最佳內部證據。實施例及附圖作為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涉案專利說明書第[0041]段載明:“在本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生產需要橫向開設多個紙出口”,而實施例附圖11清楚給出了在箱體中部偏下方沿箱體長度方向橫向開設兩個長條形紙出口的示意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結合上述說明書文字描述和實施例附圖記載的內容,有合理理由認為紙出口的開設位置可以是沿著箱體長度方向開設,而不限于是在箱體的左端或右端。如果按照鑫偉廠的理解,新權利要求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只能理解為“箱體左端和右端”,則當入料口位于箱體的左端或右端,而涉案專利產品為了生產需要,沿箱體長度方向橫向布設多個位于箱體左端和右端之間的長條形紙出口時,將會出現與鑫偉廠關于新權利要求1的“紙出口”只能相對于“入料口”位于箱體右端或左端的解釋相矛盾的情形??梢?,鑫偉廠的解釋導致對新權利要求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該技術術語含義的不當限縮,且這種解釋無法得到說明書中相關優(yōu)選實施例及附圖的支持。
根據上述分析,涉案專利新權利要求1中“箱體一端和箱體另一端”應當解釋為包括“箱體左、右兩端”和“箱體上、下兩端”兩種情形。被訴侵權產品的區(qū)別技術特征即“在箱體一端的上端部開設有入料口,在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端部的左側壁開設有紙出口,與入料口同一側的箱體下端部的右側壁開設有塑料出口”,與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構成相同特征。因此,應當認定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箱體一端開設有入料口,箱體另一端開設有塑料出口和紙出口”該項技術特征。
(二)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該項技術特征
鑫偉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箱體上沒有開設進風口,鑫盛廠認為在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中部設置的上下兩個相互平行的長條形開口即為進風口。鑫偉廠對此不予認可,認為前述長條形開口并非進風口,而是用于在被訴侵權產品出現運轉故障時排查內部故障原因的檢查口。結合原審及二審查明的事實,本院認為被訴侵權產品的箱體上存在進風口,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關于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中部設置的上下兩個相互平行的長條形開口是否屬于進風口的問題。鑫偉廠認為,長條形開口并非進風口,而是在被訴侵權產品出現運轉故障時用于排查內部故障原因的檢查口。鑫偉廠既主張長條形開口屬于檢查口,其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但是,針對本院的詢問,鑫偉廠當庭表示其屬于小作坊,被訴侵權產品系由其法定代表人自行設計,采用的設計原理為業(yè)內通用技術,既沒有設計圖紙,也沒有配套的使用說明書或維修手冊。被訴侵權產品屬于大型機械設備,且屬于紙塑分離生產流水線的核心設備之一,鑫偉廠關于被訴侵權產品缺乏相應的設計圖紙、說明書和維修手冊的陳述,有違常理。尤其要指出的是,一方面,鑫偉廠堅稱被訴侵權產品的箱體上開設長條形開口是用于排查故障的檢查口;另一方面,鑫偉廠作為被訴侵權產品的制造者,卻連長條形開口的具體口徑都無法給出清晰的陳述,其在二審庭審中先是主張長條形開口的高度約為50厘米,繼而又改稱開口高度僅為30厘米,說法明顯前后不一。鑒此,鑫偉廠關于開設于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上的長條形開口屬于檢查口的主張,缺乏充分的事實依據,本院不予采納。
其次,結合被訴侵權產品工作方式對被訴侵權產品箱體上是否設置進風口進行分析。被訴侵權產品系攪拌紙塑分離機,在工作時需要通過風機將與塑料攪拌分離后的紙片吸附排出,故被訴侵權產品在運轉過程中箱體內部處于負壓狀態(tài)。被訴侵權產品開機運行后,隨著箱體內部的入料增多,箱體內部可能會出現空氣進、出流道不暢的情況,而風機正常運轉過程中需要完整的空氣進、出流道,否則將無法很好地將箱體內部的紙片吸附排出。因此,分離機的箱體上必然要求具備引入空氣進入箱體的進風口。二審庭審過程中,鑫偉廠一方面自認被訴侵權產品工作過程中需要進風,另一方面述稱風是從入料口處進入,被訴侵權產品不存在進風口。根據鑫偉廠的當庭陳述,被訴侵權產品入料口的開口寬度僅為五、六十厘米,而入料尺寸的寬度約為三、四十厘米。鑫偉廠的陳述如屬實,在入料口主要起投料作用,且入料寬度幾乎占據入料口寬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情況下,僅依靠進料口就可以實現將外界氣流導引進入箱體內部,進而在箱體內部形成風機正常運轉所需的暢順、完整的空氣流道,不足以令本院信服。相反,鑫盛廠在二審庭審就紙塑分離機產品需要在箱體上開設進風口所給出的原因分析較具合理性,可予以采納。因此,綜合考量被訴侵權產品的工作方式、鑫偉廠和鑫盛廠二審庭審各自所發(fā)表的意見陳述,應當認定被訴侵權產品的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
最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在法庭審理中,或者在起訴狀、答辯狀、代理詞等書面材料中,對于己不利的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涉案專利修改前的權利要求1中明確記載有“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該項技術特征。原審庭審過程中,針對鑫盛廠就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具備修改前權利要求1的全部技術特征所發(fā)表的技術特征比對意見,鑫偉廠當庭表示無異議。本案二審雖然是以鑫盛廠主張的新權利要求1作為侵權判定的比對基礎,但不能因此便將雙方當事人在原審庭審過程中圍繞相關技術特征比對所發(fā)表的意見,包括對于己不利的事實所作的自認置之不顧,與本案二審階段的技術比對機械割裂開來。在鑫偉廠于原審明確自認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該項技術特征的情況下,作為涉案專利侵權指控方的鑫盛廠對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這一待證事實無需舉證證明。同時,鑫偉廠在原審階段明確自認被訴侵權產品具有“箱體上開設有進風口”該項技術特征,在二審階段又否認被訴侵權產品具備前述特征,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一款關于“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guī)定精神相悖。
(三)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該項技術特征
鑫盛廠和鑫偉廠均確認被訴侵權產品具有如下技術特征,即“箱體內部沿箱體長度方向的上下平行各設置有一轉軸,兩轉軸均可以在箱體內部相對箱體進行旋轉,轉軸上等距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沿轉軸長度方向設置的長條形攪拌板,攪拌板之間沿縱向傾斜方向設置有若干扇形鋼片組成的打碎刀。”鑫偉廠認為,被訴侵權產品不僅在箱體內部沿高度方向上下各設置有一個轉軸,而且轉軸上除了有攪拌板外,還有打碎刀(即原審證據保全視頻中出現的扇形鋼片),故被訴侵權產品上述區(qū)別特征與新權利要求1前述對應特征不相同。對此本院認為,專利侵權技術特征比對,主要是審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具備與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至于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技術特征,不會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判斷產生實質影響,故被訴侵權產品上新增加的技術特征即“攪拌板之間沿縱向傾斜方向設置有若干扇形鋼片組成的打碎刀”,在進行技術特征比對時無需予以考慮。因此,根據現已查明的事實,應當認定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箱體內沿其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包括沿所述箱體長度方向相對旋轉安裝的轉軸,轉軸外面固定連接有攪拌板,攪拌板沿箱體的長度方向設置”該項技術特征。
(四)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備“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該項技術特征
鑫盛廠和鑫偉廠均確認被訴侵權產品具有如下技術特征,即“從塑料出口處朝內觀察,在位于轉軸下方的圓弧形狀內壁底部成排設置有螺紋狀的筋條”。鑫偉廠認為,在塑料出口處的圓弧形箱體內壁底部成排設置的螺紋狀筋條不是新權利要求1所指的“攪拌筋”,該螺紋狀筋條僅是起到防滑的作用,即防止塑料從箱體內出來過快。而且,螺紋狀筋條僅是設置在塑料出口處的圓弧形箱體內壁底部,在箱體內壁底部的其他位置并無設置。對此本院認為,首先,在鑫偉廠并未提交被訴侵權產品設計圖紙、說明書和維修手冊的情況下,其關于螺紋狀筋條僅是起到防滑作用的說法屬當事人陳述,缺乏其他證據予以佐證;其次,根據原審證據保全視頻的內容,雖然原審法院在證據保全時被訴侵權產品處于未開機的靜止狀態(tài),但是根據證據保全視頻,可以合理推定當被訴侵權產品處于工作狀態(tài)下,箱體內部的轉軸沿著箱體長度方向相對箱體進行旋轉,進而帶動轉軸上的攪拌板旋轉。而無論是轉軸還是布設在轉軸上的攪拌板,均只能在其原位相對旋轉,故為了將從箱體一端入料口投放的物料在箱體內部向箱體另一端推動前進,進而獲得紙塑充分分離的技術效果,便要求借助位于箱體下端部內壁固定連接的成排固定設置的筋條,與旋轉狀態(tài)下的攪拌板共同形成對紙塑物料的相向擠壓力,并在擠壓攪拌物料的同時推動物料向前行進。相反,如果沒有位于箱體內壁底部的攪拌筋,僅憑原地相對旋轉的轉軸和位于轉軸上的攪拌板,則從入料口處投放的物料顯然難以被推動前行,進而無法實現紙塑經充分攪拌后相互分離的技術效果。而將攪拌筋設為螺紋狀,顯然是為了進一步增大物料與攪拌筋之間的接觸摩擦力,以便更好地達到紙塑在攪拌板和攪拌筋之間被相向擠壓的技術效果。因此,應當認定被訴侵權產品中的螺紋狀筋條相當于新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攪拌筋”。最后,鑒于新權利要求1沒有對攪拌筋在箱體下端部應當設置的區(qū)域范圍加以限定,即使被訴侵權產品的螺紋狀筋條僅是設置在塑料出口處的圓弧形箱體內壁底部,前述攪拌筋的布設情況仍然再現了新權利要求1的技術特征即“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因此,應當認定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箱體下端部圓弧形狀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成排設置的攪拌筋”該項技術特征。
綜上,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鑫偉廠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沒有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關于原審認定的賠償數額是否過高的問題
專利法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jié)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jié)、專利許可的性質、范圍、時間等因素,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jié)等因素,依照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確定賠償數額?!北景钢?,根據在案證據,鑫盛廠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鑫偉廠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均難以確定,也缺乏可以參照的專利許可使用費,故本案賠償數額可以適用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所規(guī)定的法定賠償方式予以確定。原審法院綜合考量涉案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性質與情節(jié)、鑫盛廠為制止侵權支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采用法定賠償的方式確定鑫偉廠賠償鑫盛廠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0萬元,該賠償數額并無明顯不當之處,本院予以維持。
綜上,鑫偉廠關于原審確定的賠償數額過高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鑫偉廠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朱 理
審判員 歐宏偉
審判員 張曉陽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日
法官助理彭佳妤
書記員尹明琦
裁判要點
案 號
|
(2019)最高法知民終575號
|
案 由
|
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
|
合議庭
|
審判長:朱 理
審判員:歐宏偉、張曉陽
|
?
|
法官助理:彭佳妤
|
書記員:尹明琦
|
裁判日期
|
2019年12月2日
|
涉案專利
|
“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實用新型專利(ZL20152074xxxx.1)
|
關鍵詞
|
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權利要求解釋;全面覆蓋;賠償
|
當事人
|
上訴人(原審被告):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
|
裁判結果
|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判決主文:一、被告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的“攪拌式紙塑分離機”(專利號:ZL20152074xxxx.1)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二、被告寧津縣鑫偉保溫設備廠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20萬元;三、駁回原告棗莊市山亭區(qū)鑫盛機械廠的其他訴訟請求。
|
涉案法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第一款。
|
法律問題
|
權利要求內容的解釋
|
?
?
?
?
?
?
?
?
裁判觀點
|
1.對權利要求內容的解釋,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通常理解為依據。
2.一份權利要求書其內部的各項權利要求之間應當是上下連貫且邏輯自洽的,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為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所涵蓋。因此,當對權利要求的相關技術術語出現理解上的分歧時,可以利用體系解釋和權利要求區(qū)別解釋的方法對爭議術語的含義作出合理解釋。盡管我國現行的法律及司法解釋尚未對權利要求的區(qū)別解釋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對不同權利要求進行區(qū)別解釋,將不同的權利要求解釋為具有不同的保護范圍,在通常情形下是必要和合理的。
3.實施例可以使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具體化,附圖可以使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直觀化。在權利要求書中的相關用語出現解釋爭議時,說明書是理解權利要求爭議術語的最佳內部證據。實施例及附圖作為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確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
4.專利侵權技術特征比對,主要是審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具備與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至于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在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技術特征,不對技術特征的比對結果造成實質影響。
|
注:本摘要并非判決書之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
?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