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19)最高法知民終31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鶴龍街鶴龍一路28號自編F101。
法定代表人:曾飛祥,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文華,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qū)玉塘街道田寮社區(qū)第五工業(yè)區(qū)第六棟二樓、三樓。
法定代表人:俞小飛,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建軍,廣東寶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隆毅,深圳市華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專利代理師。
上訴人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力泰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一案,不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于2019年2月28日作出的(2017)粵73民初283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5月6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9年6月1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拓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文華、被上訴人和力泰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建軍、隆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拓某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發(fā)回重審或依法改判駁回和力泰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由和力泰公司承擔全部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一)原審法院存在程序錯誤。和力泰公司一審庭后提交了《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但原審法院并沒有通知拓某公司對該證據(jù)發(fā)表質證意見,剝奪了對該證據(jù)質證的權利。原審法院遺漏拓某公司辯稱的“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技術特征與涉案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特征內容不同”相關事實,從而導致原審法院認定事實存在偏差,同時也導致了在判決書后續(xù)論述部分缺少對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的技術特征是否與涉案專利的支架的技術特征構成相同或等同的論述。(二)被訴侵權產品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1.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支架”“定位組件”為功能性特征,被訴侵權產品的相應結構與涉案專利說明書中的實施例既不相同也不等同。2.原審法院認定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與定位組件固定連接是錯誤的。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僅是與定位組件其中的一個部件固定連接而不是所有部件固定連接,只有當支架與定位組件的所有部件固定連接,才能稱之為“與定位組件固定連接”。3.原審法院認定被訴侵權產品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連接并調節(jié)了定位組件的高度是錯誤的。被訴侵權產品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僅僅與支架連接,并沒有與定位組件連接,支架也僅僅是與定位組件中部分部件連接,而原審法院卻認為涉案專利權利要求限定的保護范圍的“連接”為上位概念,包括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第三調節(jié)組件通過支架間接連接了定位組件,第三調節(jié)組件調節(jié)了支架的高度就間接調節(jié)了定位組件的高度,這是錯誤的。(三)原審判決確定的賠償金額過高。
和力泰公司辯稱: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和力泰公司向原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拓某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產品,銷毀用于制造該侵權產品專用設備、模具及庫存侵權產品。拓某公司賠償和力泰公司經(jīng)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共1000000元,并承擔訴訟費。
原審法院認定事實:
涉案專利為ZL20142044××××.ד包裝機”,專利權人為和力泰公司,專利申請日為2014年8月7日,授權公告日為2015年1月21日。2017年6月15日專利登記簿副本記載該專利權恢復登記日期為2016年4月29日,該專利第三年度年費已繳納。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顯示,全部權利要求1-10未發(fā)現(xiàn)存在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的缺陷。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18年11月30日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維持專利權有效。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一種包裝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同一工作平臺的至少一組裝裝置,所述組裝裝置包括用于儲存包裝袋的儲袋槽、與所述儲袋槽的出袋口對接的過渡槽、與所述過渡槽對接的導槽、用于將所述儲袋槽中的包裝袋取出并放入所述過渡槽中的取袋組件、用于從所述過渡槽滑落至所述導槽內的包裝袋進行定位的定位組件、用于對定位后的包裝袋進行開袋的開袋組件、用于對將待包裝物裝入所述包裝袋內的填充組件、用于對所述包裝袋進行封口的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支架和第三調節(jié)組件;其中,所述第一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儲袋槽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儲袋槽的寬度;所述第二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導槽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導槽的寬度;所述支架與所述定位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定位組件的高度。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穗云知法字[2017]8號專利執(zhí)法案件現(xiàn)場勘驗檢查登記表,載明該局于2017年7月7日在廣州市白云區(qū)鶴龍街鶴龍一路28號自編F101就拓某公司銷售涉嫌侵犯涉案專利產品進行現(xiàn)場勘驗檢查,取得產品宣傳冊一本。調查筆錄記載,拓某公司確認和力泰公司所指的面膜灌裝一體機由其于2013年自主研發(fā)并生產,于2014年正式銷售,共銷售了8臺,產品型號為jx6,銷售價格為每臺8萬元,銷售區(qū)域主要為國內,現(xiàn)庫存一臺,半成品5臺;且拓某公司確認和力泰公司提交作為證據(jù)的照片場景為拓某公司,并已執(zhí)行其與和力泰公司(2015)粵知法專民初字第742號民事調解書。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穗云知法字[2017]11號專利執(zhí)法案件現(xiàn)場勘驗檢查登記表,載明該局于2017年8月21日在廣州市白云區(qū)大朗村大塘橫路3號就廣州市茗妍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茗妍公司)生產和銷售涉嫌侵權產品進行現(xiàn)場勘驗檢查,勘驗檢查對象為一臺面膜包裝機。茗妍公司就該次勘驗檢查提交了答辯狀和相關證據(jù)材料。答辯狀載明,面膜包裝機是通過合法途徑購買,并有相關購買憑證。其提供作為證據(jù)的單據(jù)載明,單據(jù)抬頭是拓某公司,并有拓某公司的標識,單據(jù)內容載明公司名稱茗妍公司,單號20170313,出貨日期2017年3月13日,項目為六頭檢點數(shù)裝置,數(shù)量1,單價98000,單據(jù)加蓋了茗妍公司的公章。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于2018年7月16日作出穗云知法字[2017]11號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處理決定,認定被請求人茗妍公司從拓某公司購進的涉嫌侵權產品“面膜灌封一體機”(型號為TX-X6)侵犯了請求人和力泰公司的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ZL20142044××××.×),但可以繼續(xù)使用。茗妍公司對該處理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案號為(2018)粵73行初11號,該案正在審理中。
2015年拓某公司侵犯和力泰公司涉案專利權一案,雙方達成和解,原審法院出具(2015)粵知法專民初字第742號民事調解書并已生效。調解書載明,拓某公司承諾自2015年8月19日起不再實施侵犯和力泰公司涉案專利權的行為。
和力泰公司明確以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現(xiàn)場勘驗的照片進行技術對比。經(jīng)審查,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勘驗的照片清楚的顯示被訴侵權產品的結構及其連接關系,故可以此為據(jù)判定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征。被訴侵權產品是一臺面膜包裝機,其技術方案包括設置于同一平臺上有四組組裝裝置,組裝裝置包括用于儲存包裝袋的下袋機,與下袋機的出袋口對接的過渡槽、與過渡槽對接的工作槽、用于將下袋機中的包裝袋取出并放入過渡槽中的取袋組件、用于承托工作槽中的包裝袋的承托組件、用于對定位后的包裝袋進行開袋的開袋組件、用于對將營養(yǎng)液灌裝入包裝袋的灌裝嘴、用于對包裝袋進行封口的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支架和第三調節(jié)組件;其中,第一調節(jié)組件與下袋機連接,以調節(jié)下袋機的寬度;第二調節(jié)組件與工作槽連接,以調節(jié)工作槽的寬度;支架與封口定位桿連接;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支架連接,以調節(jié)支架的寬度。
經(jīng)對比,和力泰公司認為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1記載的內容完全相同,拓某公司辯稱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儲袋槽、導槽、定位組件、開袋組件、填充組件、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第三調節(jié)組件和支架均為功能或者效果表述的技術特征,應當結合說明書和附圖中的具體實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實施方式來確定上述技術特征的內容。且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與專利權利要求1存在以下差異: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下袋機、工作槽、承托組件、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的技術特征內容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技術特征內容不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支架的連接對象、調節(jié)對象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不相同也不等同。除上述爭議特征外,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具備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其他技術特征。
另外,拓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13日,是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均為張政英(現(xiàn)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曾飛祥),注冊資本500000元,經(jīng)營范圍為專用設備制造業(yè)。
原審法院認為,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和力泰公司的專利權利要求1對比,根據(jù)證據(jù)保全照片展示的被訴侵權產品各角度視圖,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均具備涉案專利所限定的儲袋槽、過渡槽、導槽、取袋組件、定位組件、開袋組件、填充組件、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支架和第三調節(jié)組件。
關于拓某公司提出的若干異議。首先,針對拓某公司提出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儲袋槽、導槽、定位組件等技術特征為功能性表述,應結合說明書和附圖描述該功能或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確定該技術特征的內容。經(jīng)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八條的規(guī)定,功能性特征是指對于結構、組分、步驟、條件或其之間的關系,通過其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進行限定的技術特征,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僅通過閱讀權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上述功能或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除外。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儲袋槽、導槽、定位組件等技術特征雖為功能性表述,但權利要求1對上述技術特征的字面表述明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權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該項技術特征,故無需結合說明書和附圖的具體實施方式來確定上述技術特征的內容。
其次,針對拓某公司就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下袋機、工作槽、承托組件、封口組件、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提出的異議。經(jīng)查,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所述組裝裝置包括用于儲存包裝袋的儲袋槽”“與所述過渡槽對接的導槽”“用于從所述過渡槽滑落至所述導槽內的包裝袋進行定位的定位組件”“用于對所述包裝袋進行封口的封口組件”,該部分權利要求并未限定儲袋槽和導槽的具體連接方式,拓某公司辯稱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對應部件的下袋機、工作槽和承托組件僅為名稱用詞不同,非結構差異。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下袋機實為儲袋槽,工作槽實為導槽,承托組件對導槽(工作槽)內的包裝袋起定位作用,可認定為定位組件,封口組件亦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相應技術特征相同。
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第一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儲袋槽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儲袋槽的寬度;第二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導槽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導槽的寬度”,被訴侵權產品作為能夠正常運行的包裝機組裝裝置,雖然證據(jù)保全當時由于機械處于非作業(yè)狀態(tài),無法直接觀察該機械的作業(yè)狀態(tài),但因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第一調節(jié)組件與儲袋槽(下袋機)連接,第二調節(jié)組件與導槽(工作槽)連接,在本技術方案中,在具備該部分技術特征以外的其他技術特征的情況下,足以推導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兩個調節(jié)組件之間的配合關系:第一調節(jié)組件與儲袋槽(下袋機)連接,以調節(jié)儲袋槽(下袋機)的寬度,第二調節(jié)組件與導槽(工作槽)連接,以調節(jié)導槽(工作槽)的寬度,即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第一調節(jié)組件、第二調節(jié)組件均具備專利權利要求1的該項技術特征。
再次,針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拓某公司辯稱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與涉案專利支架的連接對象均不相同。經(jīng)查,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所述支架與所述定位組件固定連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與封口定位桿固定連接,而封口定位桿屬于定位組件的一部分,可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與定位組件固定連接,與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該項技術特征相同。
侵權技術方案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涉案專利第三調節(jié)組件的連接對象不相同。經(jīng)查,專利權利要求1記載的“所述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定位組件的高度”,該權利要求限定的內容為“連接”,“連接”一詞是上位概念,并未限定連接方式為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支架連接,調節(jié)支架的高度,因支架與定位組件(承托組件)連接,從而通過調節(jié)第三調節(jié)組件實現(xiàn)對定位組件(承托組件)的調節(jié),以適配不同尺寸的包裝袋,即第三調節(jié)組件通過與支架連接,從而間接連接定位組件(承托組件),并間接調節(jié)定位組件(承托組件)的高度,仍落入權利要求1限定的該項技術特征范圍。
綜上,拓某公司提出的異議均不成立,且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具備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其他技術特征,故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具備和力泰公司專利權利要求1的全部技術特征,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
和力泰公司指控拓某公司制造、銷售侵權產品。有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知識產權局穗云知法字[2017]8、11號專利執(zhí)法案件現(xiàn)場勘驗檢查登記表、調查筆錄及當事人陳述為據(jù),足以認定。
拓某公司未經(jīng)和力泰公司許可,為生產經(jīng)營目的,制造、銷售專利產品,侵害了和力泰公司享有的專利權,依法應承擔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關于賠償數(shù)額,鑒于因本案侵權行為導致的權利人損失或侵權人獲益均無充分證據(jù)證實,根據(jù)涉案專利的類別和產品的知名度、侵權行為的性質、規(guī)模,以及考慮拓某公司重復侵權行為,侵權情節(jié)較為嚴重,性質較為惡劣,且拓某公司在原審法院已曾經(jīng)參與訴訟的情況下仍提起管轄權異議并上訴等程序導致訴訟拖延的情形,經(jīng)綜合判斷,酌情確定拓某公司賠償和力泰公司經(jīng)濟損失400000元。關于合理費用,和力泰公司在本案中主張維權合理開支未提交相應單據(jù)予以證明,不予支持。和力泰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證據(jù)不足,均予以駁回。
原審法院判決:一、拓某公司自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停止制造、銷售侵害和力泰公司ZL20142044××××.ד包裝機”實用新型專利權產品的行為;二、拓某公司自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和力泰公司經(jīng)濟損失400000元;三、駁回和力泰公司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3800元,由和力泰公司負擔4140元,拓某公司負擔9660元。
二審中,各方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
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一、原審法院是否存在程序錯誤;二、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三、原審判決確定的賠償額是否過高。對此,本院逐一分析如下:
一、原審法院不存在程序錯誤
和力泰公司雖然在一審庭后提交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針對涉案專利作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但原審法院僅是描述了該決定書維持涉案專利權有效的客觀事實,在裁判理由部分并未援引該決定書的相關內容作為侵權認定的依據(jù),因此該決定書并不屬于原審定案的證據(jù)。拓某公司關于原審法院剝奪其質證權利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審法院是否遺漏“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技術特征與涉案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特征內容不同”的事實問題,因涉及權利要求的解釋,故本院將在以下裁判理由中一并予以評述。
二、被訴侵權產品落入了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拓某公司主張被訴侵權產品不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主要理由有: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支架”“定位組件”為功能性特征,被訴侵權產品的相應結構與涉案專利說明書中的實施例既不相同也不等同;被訴侵權產品“支架”與“定位組件”是活動連接,而非如權利要求1所限定的“固定連接”;專利權利要求限定“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之間應直接連接,而被訴侵權產品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之間系間接連接。本院認為拓某公司的上述理由均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一)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支架”“定位組件”不屬于功能性特征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功能性特征,是指對于結構、組分、步驟、條件或其之間的關系等,通過其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進行限定的技術特征,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僅通過閱讀權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實現(xiàn)上述功能或者效果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除外”。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如果技術特征中除了對功能或者效果的限定之外,同時也限定了與該功能或者效果相關的結構特征,本領域技術人員僅通過閱讀權利要求書,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該結構特征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并且該具體實現(xiàn)方式可以實現(xiàn)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則這種同時使用“結構”與“功能或者效果”限定的技術特征并不屬于前述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功能性特征”。還需注意的是,在認定權利要求中某一技術特征是否屬于“功能性特征”時,不僅需要考慮技術特征文字本身的含義,還需將該技術特征納入到權利要求限定的整體技術方案中進行理解。
其次,本案中,(1)對于“支架”,“支架”本身是對具有支撐、連接功能的框架結構的慣常用語,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再結合權利要求中關于“支架”與其他部件之間的連接關系,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該結構特征的具體實施方式,因而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支架”不屬于功能性特征。(2)對于“定位組件”,雖然“定位”系一種功能性描述,而“組件”也并未給出相關結構等實質性技術信息,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整體技術方案還可獲知該“定位組件”與其他技術特征之間的位置、步驟、連接及配合等關系。例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從“用于從所述過渡槽滑落至所述導槽內的包裝袋進行定位的定位組件”“所述支架與所述定位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以調節(jié)所述定位組件的高度”等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其他內容可以獲知,“定位組件”位于“過渡槽”對應的工序之后,系固定安裝在“支架”上,與“第三調節(jié)組件”之間存在連接關系并且屬于活動配合。因此,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定位組件”不屬于功能性特征。
最后,因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支架”“定位組件”不屬于功能性特征,故其限定范圍不以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及其等同方式為限。根據(jù)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知識產權局所拍攝的勘驗照片,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用于支撐定位組件的相應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原審法院認定被訴侵權產品具備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支架”技術特征,因此并未遺漏對拓某公司“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支架技術特征與涉案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特征內容不同”辯稱理由的審查,拓某公司關于應當將被訴侵權產品與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相比較的主張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二)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與“定位組件”之間是固定連接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知識產權局在對被訴侵權產品進行的勘驗過程中,雖然沒有啟動機器運轉,但根據(jù)勘驗照片所顯示的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結構,可以清楚顯示出屬于被訴侵權產品定位組件的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填充檢測器、封口檢測器分別固定安裝在屬于被訴侵權產品支架的上、下支撐板上。雖然屬于定位組件的填充定位桿、封口定位桿由于安裝在氣缸伸縮桿上,在工作時會與支架之間存在相對伸縮運動,但這是被訴侵權產品能夠實現(xiàn)正常工作(即能夠實現(xiàn)包裝袋在填充定位桿處定位、開袋、填充、在封口定位桿處定位、封口)的必然設計,且這并不會影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于被訴侵權產品的“支架”與“定位組件”屬于固定連接這一事實的判斷。拓某公司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支架”與“定位組件”是活動連接的辯解理由明顯不符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于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通常理解,本院不予支持。
(三)被訴侵權產品具備“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連接”的技術特征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并未限定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之間只能直接連接而不能通過固定連接的第三構件實現(xiàn)連接,而僅是限定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定位組件之間要存在連接關系,以便可以通過第三調節(jié)組件調節(jié)定位組件的高度。在前述勘驗照片中,同樣可以顯示被訴侵權產品的第三調節(jié)組件通過螺桿、齒輪組件、螺母等傳動組件與支架連接,而支架又與定位組件固定連接,故支架與定位組件可以實現(xiàn)同步運動,通過第三調節(jié)組件帶動支架運動即可調節(jié)定位組件的高度。由此可見,被訴侵權產品具備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所述第三調節(jié)組件與所述定位組件連接”這一技術特征。拓某公司關于被訴侵權產品第三調節(jié)組件系通過支架與定位組件間接連接,而非直接連接,故不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系對專利權利要求作出錯誤的限縮解釋,本院不予支持。
三、原審判決確定的賠償額適當
本案中,和力泰公司原審主張拓某公司賠償經(jīng)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共計100萬元,但并未提交侵權損失的證據(jù)或者可資參照的專利許可費標準,而拓某公司也并未提交相關獲利證據(jù),根據(jù)涉案專利的類別、專利產品的知名度、侵權行為的規(guī)模、拓某公司具有反復侵權行為和拖延訴訟的情形等,原審酌情確定拓某公司在本案中賠償40萬元,并無不當。
綜上所述,拓某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300元,由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朱 理
審??? 判??? 員????? 傅 蕾
審??? 判??? 員????? 張曉陽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法? 官? 助? 理????? 贠? 璇
??????????????????????????????????????????書????記??? 員????? 趙之瀾
裁判要點
案 號
|
(2019)最高法知民終31號
|
案 由
|
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
|
合 議 庭
|
審判長:朱理
審判員:傅蕾、張曉陽
|
?
|
法官助理:贠璇
|
書記員:趙之瀾
|
裁判日期
|
2019年9月26日
|
涉案專利
|
“包裝機”實用新型專利(ZL201420443XXX.X)
|
關 鍵 詞
|
實用新型;功能性特征
|
當 事 人
|
上訴人(原審被告):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
裁判結果
|
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判決主文:一、被告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自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停止制造、銷售侵害原告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ZL201420443947.5“包裝機”實用新型專利權產品的行為;二、被告廣州市拓某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自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經(jīng)濟損失400000元;三、駁回原告深圳市和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
涉案法條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八條第一款。
|
法律問題
|
功能性特征的認定
|
裁判觀點
|
1. 如果技術特征中除了功能或者效果的限定之外,同時也限定了與該功能或者效果相關的結構特征,本領域技術人員僅通過閱讀權利要求書,即可直接、明確地確定該結構特征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并且該具體實現(xiàn)方式可以實現(xiàn)該功能或者效果的,則這種同時使用“結構”與“功能或者效果”限定的技術特征并不屬于前述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功能性特征”。
2.在認定權利要求中某一技術特征是否屬于“功能性特征”時,不僅需要考慮技術特征文字本身的含義,還需將該技術特征納入到該權利要求限定的整體技術方案中進行理解。
|
注:本摘要并非判決書之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
|
?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