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3日,三盛公司、興龍公司于同一天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逗献鲄f(xié)議書》的主要內容是:甲方為三盛公司,乙方為興龍公司。該協(xié)議主要內容為:“一、關于投資合作事項。1.本協(xié)議生效前,乙方已完成投資2300萬元,本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甲方支付乙方1000萬元,余款在1個月內付清。2.雙方合作經營該煤礦,并約定雙方的股份比例為:甲方占60%,乙方占40%。3.乙方所占煤礦占40%的股份不作經濟投資,負責協(xié)助甲方辦理煤礦的一切手續(xù)及協(xié)調煤礦與周邊的關系。4.甲、乙雙方合作該煤礦的探礦面積為27.9平方公里,范圍由以下幾點坐標圈定:(除該礦探礦證上標注緯度37°42′,往南10平方公里之外的所有范圍,共計27.9平方公里)。二、雙方權利義務。1.至本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乙方應將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及相關資料手續(xù)交付甲方,至本協(xié)議簽訂后起1個月內乙方應將探礦證原件及相關手續(xù)交付甲方。2.乙方與任何第三方發(fā)生的債權、債務與本合作協(xié)議無關,甲方不予承擔責任。3.雙方未獲得該煤礦采礦權之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將該煤礦已有權利與第三方合作。三、違約責任:任何一方違反本協(xié)議之約定均應向守約方支付協(xié)議總金額3%的違約金。四、協(xié)議經雙方協(xié)商一致可以修改補充,但須以書面形式,修改補充后的協(xié)議是本協(xié)議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修改補充事項與本協(xié)議有沖突的,應以補充協(xié)議為準。五、因本協(xié)議的履行或本協(xié)議相關事項發(fā)生爭議,雙方友好協(xié)商,協(xié)商不妥通過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訴訟解決。六、本協(xié)議一式四份,雙方各執(zhí)兩份,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薄堆a充協(xié)議》主要內容為:“經甲乙雙方友好協(xié)商,就雙方《合作協(xié)議書》項下簽訂如下補充協(xié)議。一、乙方同意將其擁有煤礦40%的股權作價6700萬元,并按此價格轉讓給甲方,甲方支付上述款項的方法為:1.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支付1000萬元;2.第一筆付款后1個月內支付3700萬元;3.余款在第一筆付款后2個月內付清。二、在甲方依照上述條款履行本協(xié)議的前提下,乙方于協(xié)議簽定10日起自動放棄對煤礦的一切權利,包括經營權、管理權、收益權等。三、本協(xié)議一式兩份,雙方蓋章簽字后生效?!?/div>
因三盛公司再未付款,2004年8月1日,興龍公司向三盛公司發(fā)出《通知》,內容為:“2004年3月3日貴司與我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約定,貴司應于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向我司交付2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1個月內支付5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2個月內付清剩余2000萬元,但貴司并未如期付款。對于貴司幾次向我公司解釋,我公司深表理解,但由于延遲付款的時間太久,已嚴重影響我公司對山懷南煤礦的投資、經營計劃,給我公司造成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貴公司的行為也妨礙了我公司就山懷南煤礦的其它合作計劃,為此特正式去函通知貴司:一、請貴司在三日內作出履約計劃,且全部款項的付清期限不得超過30日;二、如貴司不能在收到本函后30日內付清剩余款項,我公司將以我們認為任何合理的方式自行或與其它方合作投資,經營山懷南煤礦,并保留追究貴司不按期履行協(xié)議的違約責任的權利。三、如貴司在收到本函后三日內未向我公司作出履約計劃,或不實際履行作出的履約計劃,貴我雙方的《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將自動解除,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均由貴司承擔?!?/div>
2004年8月5日,三盛公司給興龍公司復函,內容為:“我司于2004年8月5日收到貴司《通知》,就貴司通知上所提及內容我司深表歉意,但因我公司上半年項目工程投資過大影響了貴司與我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付款條件?,F就貴我雙方合作的項目已進入正常運營,我司特對《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項下作如下承諾:1.2004年9月15日前付給貴司2000-3000萬元。2.2004年年底前付清所剩余款。如到時不能履行所做承諾,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公司承擔。希望能再次得到貴司的諒解?!比⒐驹谧鞒錾鲜龀兄Z函后,僅于2004年9月10日交付興龍公司500萬元匯票一支,余款未付。至此,興龍公司僅收到三盛公司付款共計3400萬元。
2009年8月20日,興龍公司為轉讓方(甲方)與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受讓方(乙方)簽訂《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井田探礦權轉讓協(xié)議》,主要內容為:甲方轉讓給乙方的探礦權名稱: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煤礦;探礦權的勘查許可證號:T01120081001015677;探礦權發(fā)證機關:國土資源部;探礦權所涉及的勘查區(qū)面積:39.12km2;經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備案的2號煤儲量7416.1萬噸;轉讓單價不超過3.7元/噸,總額不超過27439.6萬元人民幣。
經興龍公司與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09年9月12日填制并蓋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以下簡稱自然資源部)存檔的《探礦權轉讓登記書》載明:1.探礦權獲得時間及方式:初次設立時間為2003年7月3日,2004年9月28日第一次延續(xù),2006年9月16日第二次延續(xù),2008年7月18日第三次延續(xù);獲得方式:從國家直接獲得;2.探礦權轉讓原因及方式:轉讓原因:按國家政策兼并重組;轉讓方式:出售;3.勘查許可證有效期限:2008年7月19日至2010年7月18日;4.探礦權評估28647.15萬元,合同轉讓價格27439.6萬元;5.轉讓申請人興龍公司已完成勘查投入1500萬元,繳納探礦權使用費1.5648萬元,繳納探礦權價款2260.55萬元。項目勘查單位為山西地科勘查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11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原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向自然資源部開發(fā)司發(fā)出晉國土資函﹝2009﹞566號函,內容為:“‘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煤礦勘探’探礦權為山西省交城縣興龍鑄造有限公司于2003年取得,該探礦權評估總價款2260.55萬元,已全部繳納。該探礦權人完成了規(guī)定的最低勘查投入,該探礦權在我省管理期間的使用費已全部繳納,權屬無爭議,但與‘山西省古交區(qū)塊煤層氣勘查’重疊。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擬同意山西省交城縣興龍鑄造有限公司將‘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煤礦勘探’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三盛公司2004年7月與中煤進出口公司共同組建山西交城山懷南項目籌備組,該籌備組于2004年8月10日與山西煤田地質勘探144隊簽訂了《地質勘查合同》,于8月21日與陜西煤田地質監(jiān)理事務所簽訂了《地質勘查監(jiān)理合同》,并與山西微宇資源勘察院簽訂了《煤田鉆探施工合同》(無日期,無蓋章)。之后,山西煤田地質勘探144隊開始進行勘探工作,先后制作《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煤礦勘探地質設計》、《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煤礦詳查地質報告》及附表,并實際施工鉆孔6個,收取山懷南項目籌備組工程款607.41萬元。山西微宇資源勘察院實際施工鉆孔2個,收取工程款178萬元。興龍公司雖對三盛公司提交的證明成立項目籌備組及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勘探并支付費用的證據稱不清楚,但并未提供足以反駁上述事實的理由或證據,故一審法院對上述事實予以采信。三盛公司在訴訟請求中僅主張興龍公司賠償其勘探、鉆孔等損失785.41萬元(由三盛公司支付山西煤田地質勘探144隊607.41萬元勘查費和支付山西微宇資源勘察院勘查費178萬元合計得出),故對三盛公司提出的超出785.41萬元的設計、勘查、鉆探等費用損失的證據,因超出訴訟請求,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2011年7月24日,三盛公司得知興龍公司將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后,即以興龍公司和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被告,向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依法確認二被告簽訂的“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井田探礦權轉讓協(xié)議”無效。2.判令二被告賠償給三盛公司造成的一切經濟損失。興龍公司在答辯期間提出管轄異議。山西省晉中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23日作出(2011)晉中中法商初字第26-1號民事裁定,認為本案訴訟標的額超過1億元,應由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故裁定興龍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成立,本案移送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處理。該案移送后,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10月27日作出(2011)晉立商初字第1號民事裁定。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該裁定中認為:從起訴狀內容及訴訟請求來看,本案案由應為探礦權糾紛,探礦權屬于特許物權的一種,在許可、轉讓和管理上有明顯的行政要求?!短降V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規(guī)定探礦權轉讓須經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批準。三盛公司認為山懷南煤礦探礦權屬于與興龍公司共有,進而主張興龍公司單方轉讓探礦權所造成的侵權損失,但其現在未提供證據證明已經依法取得了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故三盛公司依據探礦權共有關系提出的訴訟請求沒有具體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故裁定駁回三盛公司的起訴。該裁定送達雙方當事人后,當事方均未在法定期限內上訴,該裁定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
對于三盛公司稱興龍公司竊取三盛公司勘探成果,未實際投入資金,據此主張應由興龍公司承擔勘探費用的主張,興龍公司稱在2004年7月28日興龍公司委托太原市天地元礦產勘查有限公司進行過勘查工作,并不存在任何竊取的事實。一審法院認為,三盛公司為此提交的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國土資廳函﹝2012﹞429號和663號兩份函件,以及函件所附興龍公司與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山懷南井田探礦權的相關資料、《山西省西山煤田交城縣山懷南煤礦中間地質報告》無法證明興龍公司有竊取、縮編的行為,故對三盛公司提交的該份證據所欲證明的內容一審法院不予采信。
對于興龍公司提交的2004年11月29日合同解除函,三盛公司質證認為從未收到過該解除通知。經查,該解除函上并沒有三盛公司的簽章,興龍公司亦不能證明已向三盛公司送達解除函,故興龍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已通知三盛公司解除《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
2018年5月15日,興龍公司按照反訴標的額向一審法院補繳訴訟費用48390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一)本案法律關系是否為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二)合同當事方是否違約;(三)合同是否解除;(四)合同解除的后果;(五)第三人參加訴訟的問題。
(一)關于本案法律關系的性質,即《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是雙方對權利義務作出的整體約定,而非各自獨立履行的兩個合同,本案應為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
1.《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應被視為一個整體合同。
⑴從兩份協(xié)議文義解釋的角度進行分析?!逗献鲄f(xié)議書》第四條約定:“協(xié)議經雙方協(xié)商一致可以修改補充,但須以書面形式,修改補充后的協(xié)議是本協(xié)議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修改補充事項與本協(xié)議有沖突的,應以補充協(xié)議為準?!蓖惶旌炗喌摹堆a充協(xié)議》明確載明“經雙方友好協(xié)商,就雙方《合作協(xié)議書》項下簽訂如下補充協(xié)議……”,已明確《補充協(xié)議》是作為《合作協(xié)議書》項下的補充約定。
⑵從雙方當事人對兩份協(xié)議的實際履行行為進行分析?!逗献鲄f(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同一天簽訂,約定的第一筆付款時間都為合同簽訂后10日內,數額也均為1000萬元。三盛公司第一筆付款即為2000萬元。其后三盛公司陸續(xù)支付400萬元、500萬元和500萬元的三筆款項,均未說明是履行兩個合同中的哪一個合同。雙方在實際履行中對三盛公司的付款義務也從未進行區(qū)分。
⑶從雙方當事人對兩份協(xié)議理解和履行態(tài)度進行分析。2004年8月1日興龍公司給三盛公司的《通知》載明:“2004年3月3日,貴司與我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約定,貴司應于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向我司交付2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1個月內支付5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2個月內付清剩余2000萬元……”三盛公司對此通知并未表示異議,并且回函稱“因我公司上半年項目工程投資過大影響了貴司與我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付款條件?,F就貴我雙方合作的項目已進入正常運營,我司特對《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項下作如下承諾:1.2004年9月15日前付給貴司2000-3000萬元。2.2004年年底前付清所剩余款?!贝藭r三盛公司已經支付興龍公司2900萬元,但三盛公司并未主張其已經就《合作協(xié)議書》項下2300萬元履行完畢,而是就《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整體作出履約承諾。
⑷對兩份協(xié)議的約定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如《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不是對雙方權利義務的整體履行約定,而看作各自獨立的合同約定,則三盛公司依《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支付2300萬元作為60%股份的對價,而依據《補充協(xié)議》支付6700萬元卻僅購得40%股份與常理不符,三盛公司對此不能作出合理解釋。三盛公司在起訴狀中關于先行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在其付款2300萬元之后,再行簽訂《補充協(xié)議》,從而又投入1100萬元的陳述與本案所查明的案件事實不符,一審法院不予采信。綜上,《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是三盛公司和興龍公司對轉讓探礦權作出的整體約定,而非各自獨立履行的兩個合同關系。
2.《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的性質為探礦權轉讓合同,本案系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三盛公司主張雙方簽訂的是探礦合作協(xié)議,并據《合作協(xié)議書》主張股份收益的損失。興龍公司辯稱雙方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實質上是探礦權轉讓合同。一審法院認為,應將《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合同的性質。
⑴合同的標的是探礦權。2004年3月3日三盛公司和興龍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時,山懷南煤礦僅是一個勘查項目,興龍公司享有的是對煤礦的探礦權。協(xié)議中約定的對煤礦的權利實質是“山懷南煤礦勘探”的探礦權。
⑵合同的性質是探礦權轉讓合同。從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來看,兩份協(xié)議約定三盛公司支付2300萬元取得60%的份額,再支付6700萬元取得剩余40%的份額,并且在三盛公司履行協(xié)議的前提下,興龍公司放棄對煤礦的一切權利。因此,從兩份協(xié)議的整體內容看,雙方的真實意思是以9000萬元轉讓全部探礦權。從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履行方式來看,兩份協(xié)議并未區(qū)分40%與60%股份轉讓款履行的先后順序?!逗献鲄f(xié)議書》約定,在該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由三盛公司支付1000萬元,余款在1個月內付清?!堆a充協(xié)議》約定,在該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由三盛公司支付1000萬元,第一筆付款后1個月內支付3700萬元,余款在第一筆付款后2個月內付清。在實際履行過程中,雙方亦未對40%和60%股份轉讓區(qū)分履行,而是以整體履行和整體承諾的方式以實現探礦權轉讓。2004年3月16日,三盛公司向興龍公司付款2000萬元,4月24日付款400萬元,6月18日付款500萬元,9月10日付款500萬元,三盛公司累計付款3400萬元。三盛公司支付上述款項時并未區(qū)分所交款項是完成哪一部分股份轉讓。興龍公司于2004年8月1日向三盛公司發(fā)出的《通知》也未區(qū)分履行,具體內容為:“根據2004年3月3日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三盛公司應于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交付2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1個月內支付5000萬元,在支付第一筆款后2個月內付清剩余2000萬元……”。三盛公司對《通知》內容并無異議,并且回函確認其未按照《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付款條件付款,同時對《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項下作出整體的付款承諾。據此可知三盛公司在實際履行中,也從未對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以總計9000萬元價款受讓興龍公司的探礦權持有任何異議。
綜上所述,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及雙方的實際履行行為,均證明興龍公司與三盛公司雙方名為股份合作,實質是興龍公司將其所有的山懷南煤礦探礦權以9000萬元價款轉讓給三盛公司。雙方所簽《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應被視為一個整體,其性質為探礦權轉讓合同,本案的法律關系為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
(二)關于違約的問題。
⑴根據法律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違反合同約定應承擔違約責任。
礦業(yè)權系財產權下的用益物權,礦業(yè)權的取得和流轉受法律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礦藏、水流、海域屬于國家所有?!钡谝话俣龡l規(guī)定,“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涂從事養(yǎng)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礦業(yè)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礦業(yè)權司法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探礦權、采礦權等礦業(yè)權糾紛案件,應當依法保護礦業(yè)權流轉,維護市場秩序和交易安全,保障礦產資源合理開發(fā)利用,促進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境保護?!睆纳鲜鲆?guī)定可知,礦業(yè)權屬于財產權,是一種礦產資源用益物權。雖然因礦產資源具有稀缺性、耗竭性、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開發(fā)對環(huán)境具有負外部性等特殊屬性,礦業(yè)權同時具有行政許可特性,但礦業(yè)權作為財產權,其本質特征為可轉讓性。礦業(yè)權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礦業(yè)權轉讓亦經歷了從完全禁止到有限度放開以及正在逐步市場化的發(fā)展過程,礦業(yè)權司法解釋更明確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钡V業(yè)權司法解釋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起具有法律約束力。礦業(yè)權轉讓申請未經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受讓人請求轉讓人辦理礦業(yè)權變更登記手續(xù)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據上述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起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遵守“有約必守”的原則,依約履行自己的義務,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礦業(yè)權司法解釋第八條還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依法成立后,轉讓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報批義務,受讓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轉讓款及利息,并由轉讓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痹摋l雖是對拒不履行報批義務的規(guī)定,但明確了礦業(yè)權轉讓合同可以解除、以及解除的后果和違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礦業(yè)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三盛公司與興龍公司簽訂的探礦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時即產生法律約束力,三盛公司和興龍公司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若違反合同約定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⑵關于本案違約問題。
本案中,三盛公司起訴稱興龍公司瞞著三盛公司將山懷南煤礦探礦權擅自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違反合同約定,構成根本違約。興龍公司辯稱,因三盛公司違約在先,興龍公司行使解除權,雙方在2004年8月1日及2004年8月5日的往來通知,均明確了雙方之間的協(xié)議已經解除。興龍公司反訴稱三盛公司未依約付款,經催告并告知其不付款則解除合同的后果后,三盛公司仍未按照約定付款,構成合同履行不能的根本違約。三盛公司辯稱興龍公司違約在先,三盛公司享有先履行抗辯權,其不繼續(xù)履行協(xié)議約定的行為不構成違約,具體理由為:1.興龍公司未按照《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在簽約后10個工作日內將煤礦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及相關手續(xù)交給三盛公司,構成違約;2.興龍公司未在簽約后一個月內,將探礦權證原件及相關資料手續(xù)交付三盛公司,構成違約;3.2009年8月20日,興龍公司未告知三盛公司,將山懷南煤礦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構成根本違約。
關于本案違約問題,一審法院認為,在《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約定的付款期限屆至后,三盛公司未按期履行大部分付款義務,在興龍公司發(fā)出催告付款的《通知》并明確告知違約后果后,三盛公司仍未按期履行付款義務,對剩余5600萬元轉讓款未再支付,使興龍公司以9000萬元價款轉讓探礦權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興龍公司反訴主張三盛公司構成根本違約,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對三盛公司抗辯稱興龍公司未交付探礦權許可證原件、復印件及相關手續(xù)亦構成違約,三盛公司依法行使先履行抗辯權不應承擔違約責任的理由,一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guī)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备鶕嚷男锌罐q權的法律構成要件,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時,需向先履行一方表明因對方先履行行為不符合約定,后履行一方明確拒絕相應履行。本案中,對興龍公司未交付探礦權許可證及相關手續(xù)的行為,三盛公司未提出異議,亦未拒絕繼續(xù)履行合同,反而是在興龍公司發(fā)出要求三盛公司繼續(xù)履行約定的《通知》后,作出新的履約計劃并承諾繼續(xù)履行。故三盛公司提出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辯解,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一審法院不予采納。對三盛公司訴稱興龍公司將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構成根本違約的主張,一審法院認為,三盛公司在履行期屆滿后,經興龍公司催告仍未履行大部分付款義務,興龍公司在催告《通知》中明確告知三盛公司違約將導致興龍公司與其他方合作投資經營山懷南煤礦的后果,但三盛公司仍未履行合同主要義務,在此情形下,興龍公司向他方轉讓煤礦,是對合同不能履行采取的防止損失擴大的補救行為,不構成對合同的根本違約。故對三盛公司訴稱興龍公司因此構成根本違約的主張,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三)合同是否解除。
三盛公司起訴請求解除《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興龍公司辯稱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早在2004年就已經解除。理由為:因三盛公司未按合同約定付款,興龍公司2004年8月1日發(fā)出《通知》要求三盛公司履約,否則協(xié)議自動解除;三盛公司回復稱將在2004年年底前付清余款,否則一切后果由三盛公司承擔,故綜合協(xié)議簽訂及履行過程,因三盛公司違約在先,興龍公司已行使了解除權。一審法院認為,2004年8月1日興龍公司給三盛公司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如三盛公司在收到本函后三日內未向興龍公司作出履約計劃,或不實際履行作出的履約計劃,則雙方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將自動解除,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均由三盛公司承擔。三盛公司回函對其付款數額及付款期限均作出承諾,明確表示:“如到時不能履行所做承諾,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公司承擔”,上述事實證明雙方約定了解除合同的條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本案中,對于三盛公司是否收到興龍公司2004年11月29日的合同解除函一事,雙方發(fā)生爭議。興龍公司稱2004年11月29日,該公司向三盛公司發(fā)出通知,主要內容為:因三盛公司既未按興龍公司的《通知》要求履行付款,也未按其自己所做承諾履行付款,故通知三盛公司雙方合作投資經營山懷南煤礦的《合作協(xié)議書》及其《補充協(xié)議》已于2004年9月5日解除,請盡快協(xié)商解除后事宜。但三盛公司稱從未收到過該解除函。一審法院認為,合同解除函上沒有三盛公司的簽章,興龍公司亦不能證明已向三盛公司送達解除通知,故興龍公司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已通知三盛公司解除《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對興龍公司稱兩份協(xié)議已解除的抗辯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因《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客觀上已不能履行,故對三盛公司請求解除該兩份協(xié)議的訴求予以支持。因三盛公司存在根本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四)合同解除的后果。
本案《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應予解除。對于合同解除的后果,三盛公司主張應按照兩份合同為獨立的合同,分別計算股份收益損失和應返還的價款。對此,一審法院在(2014)晉商初字第3號民事案件審理時已向三盛公司釋明是否變更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終690號民事裁定中亦明確《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為整體約定,本案應定性為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本次審理前,一審法院亦向當事人釋明本案法律關系并詢問三盛公司是否變更訴訟請求,三盛公司未變更其主張。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為一個整體,系探礦權轉讓合同。本案應按探礦權整體轉讓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處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中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钡V業(yè)權司法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礦業(yè)權轉讓合同依法成立后,轉讓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報批義務,受讓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轉讓款及利息,并由轉讓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备鶕鲜鲆?guī)定,本案合同解除后,三盛公司不再承擔支付5600萬元余款的義務,興龍公司不再承擔向三盛公司轉讓山懷南煤礦探礦權的義務。興龍公司應同時退還三盛公司已付款3400萬元及3400萬元的法定孳息,即利息。三盛公司因根本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逗献鲄f(xié)議書》中對違約責任的約定為:任何一方違反本協(xié)議之約定均應向守約方支付協(xié)議總金額3%的違約金。興龍公司在反訴中提出《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的違約金過低,要求三盛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的金額為:支付2004年6月13日至2009年8月20日期間應付款項5600萬元的利息1723萬元。三盛公司認為《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的違約責任合法合理,興龍公司要求提高違約金的主張不應予以支持。一審法院認為,興龍公司主張違約責任的基礎為實際利息損失。興龍公司與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山西省交城縣山懷南井田探礦權轉讓協(xié)議》中,約定案涉探礦權轉讓總額不超過27439.6萬元人民幣。在自然資源部存檔的《探礦權轉讓登記書》載明:探礦權評估28647.15萬元,合同轉讓價格27439.6萬元。即使按照興龍公司計算的轉讓價款19569.6534萬元(27.9平方公里÷39.12平方公里×27439.6萬元),該轉讓價款也遠遠超過興龍公司與三盛公司約定的9000萬元探礦權轉讓價款,興龍公司就兩份合同差價的獲益已超過其主張的利息損失1723萬元。因此,對于興龍公司要求提高損失賠償數額的訴請,一審法院不予支持。三盛公司認為《合作協(xié)議書》中約定的3%的違約金合法合理,故三盛公司應承擔違約責任的金額為270萬元(9000萬元×3%)。
三盛公司訴請判令興龍公司賠償三盛公司對山懷南煤礦的勘探、鉆孔等投入損失785.41萬元及利息損失,并提供了證明成立項目籌備組及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勘探并支付費用的相關證據。對此,興龍公司辯稱,鉆孔等投入損失系由三盛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理應由其自行承擔。一審法院認為,三盛公司對山懷南煤礦煤田地質進行設計、勘探與監(jiān)理,對煤礦增值具有一定貢獻,在雙方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的情況下,對三盛公司的探礦投入應予以考慮。鑒于本案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系三盛公司違約造成,酌情由三盛公司與興龍公司各承擔探礦投入費用785.41萬元的50%,即392.705萬元,由興龍公司向三盛公司支付392.705萬元。對于三盛公司主張的利息損失,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五)第三人參加訴訟問題。
在本案原一審訴訟中,案外人王繩旺及三盛公司共同申請追加王繩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興龍公司也同意王繩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一審法院依法追加王繩旺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本次訴訟中,王繩旺以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身份申請參加訴訟,并提出訴訟請求:請求興龍公司在支付三盛公司債權款中,將300萬元本金及自2009年9月29日起至實際償還日止的利息(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計算)支付給第三人王繩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一審法院依法追加王繩旺為本案第三人參加本次訴訟。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09年9月29日,三盛公司向王繩旺借款300萬元,約定借期一年,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息。2013年9月29日,三盛公司與王繩旺簽訂《債權轉讓協(xié)議》,將三盛公司對興龍公司擁有的債權中的300萬元及從2009年9月29日起至實際還款日的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轉讓給王繩旺。同日,三盛公司向興龍公司發(fā)出《債權轉讓通知書》,告知興龍公司,興龍公司予以簽收確認。一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之規(guī)定,三盛公司將其對興龍公司擁有的債權中的300萬元及300萬元的相應利息轉讓給王繩旺,并通知興龍公司,符合法律規(guī)定,興龍公司應對《債權轉讓通知書》中確定的王繩旺債權予以清償,該款從興龍公司給付三盛公司的款項中扣除。
綜上所述,三盛公司與興龍公司所簽《合作協(xié)議書》及《補充協(xié)議》是對雙方權利義務作出的整體約定,而非各自獨立履行的兩個合同,其性質為探礦權轉讓合同。探礦權轉讓合同自依法成立時起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三盛公司和興龍公司應按照合同約定享有權利并履行各自的義務。但三盛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履行大部分付款義務,經興龍公司催告后仍長期未支付轉讓余款構成根本違約?,F因合同實際無法履行,經三盛公司申請予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三盛公司已經支付的探礦權轉讓價款及利息應由興龍公司返還,三盛公司應對合同解除承擔違約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九十三條、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礦業(yè)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解除三盛公司與興龍公司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二、興龍公司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返還三盛公司3400萬元及相應利息(其中2000萬元的利息從2004年3月16日起算,400萬元的利息從2004年4月24日起算,500萬元的利息從2004年6月18日起算,500萬元的利息從2004年9月10日起算,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三、興龍公司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給付三盛公司勘探、鉆孔等探礦投入費用392.705萬元;四、三盛公司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興龍公司違約金270萬元;五、在本判決第二項和第三項確定的興龍公司應返還三盛公司的3400萬元款項和相應利息,以及探礦投入費用392.705萬元的總金額內,由興龍公司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王繩旺300萬元并支付相應利息(從2009年9月29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4倍計算,利息金額不得超過按年利率24%計算的利息總額),該款從本判決第二項、第三項確定的應返還的3400萬元及相應利息,以及探礦投入費用392.705萬元總金額中扣除;六、駁回三盛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七、駁回興龍公司的其他反訴請求。一審本訴受理費979058.5元、保全費5000元,共計984058.5元,由三盛公司負擔784983.5元,興龍公司負擔199075元;反訴費62590元,由興龍公司負擔52782元,三盛公司負擔9808元。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支付案件受理費35139.67元,由興龍公司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三盛公司提交了新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三盛公司二審期間提交的新證據為《關于解除王繩旺債權通知書的告知函》,擬證明王繩旺無權參加本案訴訟。興龍公司、王繩旺均對該份新證據表示認可,本院予以采信。
二審過程中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一致,本院予以確認。
二審另查明:本案二審期間,王繩旺于2018年12月11日向本院提交《民事撤訴狀》,稱其與三盛公司就債權轉讓事宜重新達成和解,撤回參加本案訴訟申請。三盛公司、興龍公司二審當庭同意王繩旺撤訴。三盛公司在庭審過程中確認其不再主張關于“取消與本案無關的原審第三人王繩旺的參與,并駁回其經濟賠償要求”的上訴請求,亦不再主張其有關王繩旺的上訴理由。鑒于王繩旺在本案審理期間撤回其原審訴訟主張和參加訴訟的請求,已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本院予以準許。
本院認為,綜合各方訴辯主張,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為:(一)案涉《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的性質;(二)三盛公司、興龍公司是否構成違約以及違約責任如何承擔。
(一)關于案涉《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的性質問題
2004年3月3日,三盛公司與興龍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約定三盛公司支付興龍公司2300萬元取得山懷南煤礦60%的股份,再支付6700萬元取得剩余40%的股份。《補充協(xié)議》另約定,在三盛公司履行合同義務的前提下,興龍公司放棄對煤礦的一切權利,包括經營權、管理權、收益權等。綜合兩份協(xié)議的約定內容以及雙方當事人的履行行為來看,雙方雖名為股份合作,實質上是興龍公司將其所有的山懷南煤礦探礦權以9000萬元總價款轉讓給三盛公司,本案應定性為探礦權轉讓合同糾紛。兩份協(xié)議是雙方對相關權利義務的整體約定,并不是各自獨立履行的兩個合同,自依法成立之日起具有法律約束力。三盛公司認為兩份協(xié)議系一個整體的探礦權合作合同的兩個方面,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二)關于三盛公司、興龍公司是否構成違約以及違約責任如何承擔的問題
三盛公司、興龍公司均認可興龍公司已將山懷南煤礦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客觀上已不能履行。一審法院判決解除兩份協(xié)議,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
根據《合作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的約定,三盛公司應向興龍公司支付款項9000萬元。協(xié)議簽訂后,三盛公司付款2900萬元。經興龍公司催告后,三盛公司作出履約承諾明確付款安排。但其后三盛公司僅支付500萬元,其余付款義務一直未履行。一審法院據此認定三盛公司構成根本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并無不當?!逗献鲄f(xié)議書》第三條約定“任何一方違反本協(xié)議之約定均應向守約方支付協(xié)議總金額3%的違約金”。三盛公司上訴主張《合作協(xié)議書》與《補充協(xié)議》相互獨立,不應按照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價款總額計算違約金。但一審判決書載明,其在一審過程中認可《合作協(xié)議書》約定的違約責任,且其關于《合作協(xié)議書》與《補充協(xié)議》相互獨立的主張不能成立,故一審法院判決三盛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的金額為270萬元(9000萬元×3%),亦無不當。
三盛公司主張興龍公司未將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原件及相關手續(xù)交付給三盛公司構成違約,后將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行為構成根本違約,其未付款系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根據《合作協(xié)議書》第二條的約定,至本協(xié)議簽訂后10個工作日內,興龍公司應將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及相關資料手續(xù)交付三盛公司,至本協(xié)議簽訂后起1個月內興龍公司應將探礦證原件及相關手續(xù)交付三盛公司。雙方未獲得該煤礦采礦權之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將該煤礦已有權利與第三方合作。據此,興龍公司應向三盛公司交付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原件及相關手續(xù)。根據原審查明的事實,三盛公司在2004年8月5日的《復函》中對興龍公司交付案涉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原件及相關手續(xù)一節(jié)并未提出異議,并認可雙方合作項目已經正常運營,就付款具體安排作出了承諾。且在原審訴訟過程中,三盛公司認可收到了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亦認可已經開展勘探工作。故三盛公司認為興龍公司未將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許可證復印件、原件及相關手續(xù)交付給三盛公司構成違約,其未付款系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主張不能成立,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逗献鲄f(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于2004年簽訂,因三盛公司長期未付款項,興龍公司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于2009年將山懷南煤礦的探礦權轉讓給山西汾西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對合同不能履行采取的防止損失擴大的補救行為。鑒于案涉兩份協(xié)議解除,一審法院判決興龍公司返還三盛公司已經支付的3400萬元本金及相應利息,并無不當。三盛公司對煤礦增值具有一定貢獻,在雙方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下,一審法院考慮三盛公司的探礦投入,酌定雙方各自承擔50%,亦無不當。
綜上,三盛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八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晉民初65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六項、第七項;
二、撤銷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晉民初65號民事判決第五項。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本訴受理費979058.5元、保全費5000元,共計984058.5元,由山西介休三盛焦化有限公司負擔784983.5元,山西省交城縣興龍鑄造有限公司負擔199075元;反訴費62590元,由山西省交城縣興龍鑄造有限公司負擔52782元,山西介休三盛焦化有限公司負擔9808元。第三人支付案件受理費35139.67元,減半收取17569.84元,由王繩旺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783124.25元,由山西介休三盛焦化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展飛
審判員 李 濤
審判員 楊 迪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官助理????劉亞男
??????????????????????????????????????????????????? 書記員??? 李? 逸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