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被告:威海海岸置業(yè)有限公司,住,住所地山東省威海市火炬路**號**層/div>
法定代表人:蔡軍民,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鯤,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張興文、劉某某因與被申請人上海大西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西洋公司)、一審被告威海海岸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岸公司)合資、合作開發(fā)房地產(chǎn)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山東高院)(2017)魯民終113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本案現(xiàn)已審查終結。
張興文、劉某某申請再審稱,(一)二審判決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jù)證明。二審判決關于主債務的認定錯誤,案涉主債務包括違約金。保證人大西洋公司擔保的范圍包括違約金。海岸公司違約后,主債務由提供開發(fā)建設資金變更為支付違約金。海岸公司不按期支付違約金后,保證期間才開始計算。二審判決認定主債務不包括違約金,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為合同解除之日是錯誤的。(二)二審判決適用法律不當。理由如下:1.合同解除之日并非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大西洋公司的保證期間應從違約金履行期屆滿之日起算。由于張興文、劉某某與海岸公司簽訂的《合作開發(fā)合同》未約定違約金履行期,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guī)定,張興文、劉某某可隨時主張海岸公司支付違約金。張興文、劉某某于2013年5月31日起訴海岸公司和大西洋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和連帶保證責任,則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最早也應是2013年5月31日。2.二審判決認定案涉《合作開發(fā)合同》解除的時間有誤。張興文、劉某某于2012年3月28日發(fā)函解除合同,海岸公司在合同解除異議期3個月內(nèi)于2012年6月11日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合同解除通知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山東高院于2013年2月20日作出(2012)魯民一終字第323號民事判決確認了解除合同的效力。案涉《合作開發(fā)合同》的解除時間應為2013年2月20日。即便將解除合同之日視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張興文、劉某某起訴海岸公司和大西洋公司支付違約金距離2013年2月20日未超過6個月保證期間。張興文、劉某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之規(guī)定申請再審。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一)關于案涉保證期間應否自張興文、劉某某起訴大西洋公司之日起算問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應起始于保證責任產(chǎn)生的時間。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債務人不履行主債務時,連帶保證人即應承擔擔保責任。違約責任并不存在履行期屆滿問題,以違約責任履行期屆滿作為保證責任承擔的起算日,缺乏依據(jù)。法律設定保證期間的目的在于敦促債權人盡快行使權利,穩(wěn)定法律關系。如果以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和保證人承擔違約責任之日作為保證期間的起算時間,將使保證人的責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不符合立法目的。
根據(jù)查明事實,案涉《合作開發(fā)合同》約定,海岸公司應于合同簽訂后3個月內(nèi)向張興文、劉某某提供借款1000萬元。大西洋公司對海岸公司履行合同義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雙方未明確約定保證期間,則根據(jù)《擔保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張興文、劉某某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要求大西洋公司承擔保證責任。在《合作開發(fā)合同》約定的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后,張興文、劉某某與海岸公司對合同能否繼續(xù)履行進行了交涉,涉及履行期是否寬限問題。張興文、劉某某于2013年3月28日發(fā)函確認《合作開發(fā)合同》已經(jīng)解除,此時,海岸公司的違約責任及大西洋公司的擔保責任均已經(jīng)產(chǎn)生,二審判決以該日作為保證期間起算之日,并無不當。
(二)關于案涉《合作開發(fā)合同》解除之日是否法院判決之日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苯獬龣嘞敌纬蓹啵獬龣嗳税l(fā)出的解除合同通知到達對方時即發(fā)生效力。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的效力,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認為解除的意思表示有效的,解除的時間是解除通知到達對方之時。山東高院作出的(2012)魯民一終字第323號民事判決確認張興文、劉某某發(fā)出的《關于解除合同的告知函》到達海岸公司時即發(fā)生解除合同的效力,亦說明法院作出判決時間并非《合作開發(fā)合同》解除的時間。張興文、劉某某主張山東高院作出(2012)魯民一終字第323號民事判決之日是合同解除之日,并應作為保證期間起算日,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張興文、劉某某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張興文、劉某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謝愛梅
審判員 吳曉芳
審判員 王 丹
二〇一九年四月八日
書記員 喬禹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