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6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曉聰,廣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寧峰,廣東佑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東莞市東城力鑫包裝機械廠。經營場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主山振興路48號E區(qū)一樓。
經營者:劉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曉聰,廣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寧峰,廣東佑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曹臣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西省南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春,廣東大術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曉萍,廣東大術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再審申請人劉某、東莞市東城力鑫包裝機械廠(以下簡稱東城力鑫廠)因與被申請人曹臣明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粵民終183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劉某、東城力鑫廠申請再審稱,(一)被訴侵權產品中的“氣缸頂板”與涉案專利限定的“彈簧托盤”不構成等同技術特征。1.被訴侵權產品中氣缸頂板中使用的氣缸是推動裝置,頂板的運行完全通過氣缸活塞桿的伸縮完成,下模無需對頂板施加壓力,減少了電機的負荷。涉案專利限定的“彈簧托盤”中彈簧是彈性裝置,在下行過程中為了克服彈簧彈性將托盤下壓到指定的位置,需要持續(xù)施加向下的力,增大了電機的負荷,二者的技術手段、技術效果均不相同也不等同。二審法院認定彈簧托盤與氣缸頂板都是彈性裝置屬于事實認定錯誤。2.涉案專利中通過下模持續(xù)對頂板施加向下的壓力實現紙盒的固定,被訴侵權產品中由于采用了氣缸,下模不需要持續(xù)對頂板施加向下的壓力,而是采用抽真空的方式實現對紙盒的固定。3.現有案例和材料表明彈簧結構和氣缸不屬于等同的技術特征。(二)被訴侵權產品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與機架的連接關系與涉案專利不相同也不等同。涉案專利中限定了長邊糊盒工位總成與短邊糊盒工位總成均固定在機架上面,而被訴侵權產品長邊糊盒工位總成、短邊糊盒工位總成與機架之間是可調節(jié)的滑動連接,采用滑動連接與涉案專利限定的固定連接相比,能夠更容易的適應多種產品規(guī)格,二者的手段、功能、效果既不相同也不等同。(三)涉案專利中限定了采用折耳板,并且限定了折耳板固定在毛刷立柱兩側,被訴侵權產品中采用的不是折耳板而是折耳毛刷,并且被訴侵權產品的折耳毛刷可以彈性伸縮,防止由于紙盒的誤差出現折耳不平整或者刮破紙張。二者的手段、功能、效果既不相同也不等同。二審法院對該特征未予評述,違背了全面覆蓋原則。綜上,請求本院再審本案,撤銷二審判決,駁回曹臣明全部訴訟請求。
曹臣明提交意見稱,(一)涉案專利中限定的“彈簧托盤”功能是托起紙盒,在糊盒操作的過程中使得擱置在托盤上的紙盒下行兩次,上行一次,達到對應的工位位置,至于上行和下行具體是通過彈簧下壓實現還是通過氣缸活塞桿伸縮實現,這不是涉案專利的發(fā)明點,也不是涉案專利關心的問題。彈簧裝置和氣缸裝置對于實現上下運動而言都是很常見的裝置,效果上也沒有差別。至于被訴侵權產品采用真空吸附固定紙盒,這個特征涉案專利并沒有限定,是被訴侵權產品多出來的特征,在判斷是否侵權時不應當考慮。(二)涉案專利中限定的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固定在機架上面,是限定的二者的位置關系,而不是限定連接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個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并不是說工位總成和機架的位置不能調整,涉案專利說明書中明確記載了涉案專利可以適應多種產品規(guī)格的特點,至于具體怎么調整工位總成在機架上的固定位置,涉案專利沒有進行限定,如被訴侵權產品中采用滑軌的方式調整位置也是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三)被訴侵權產品的折耳毛刷在實際使用時與紙盒的接觸也僅是一個平面,折耳毛刷和折耳板只是名稱不同。涉案專利限定折耳板氣缸固定在毛刷立柱兩側,同樣是限定的位置關系而不是連接關系,折耳板氣缸能夠根據紙盒的誤差做伸縮的位置微調同樣屬于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
本院再審審查階段,劉某、東城力鑫廠提交如下證據:
1.《淺析工程機械用彈簧的設計選型》論文,用于證明氣彈簧與氣缸的原理不同,屬于不同的技術手段;
2.百度百科氣彈簧介紹,用于證明氣彈簧與氣缸原理不同,屬于不同的技術手段;
3.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7)滬民終23號民事判決,用于證明司法實踐中對固定連接的理解。
對于上述證據,曹臣明不認可證據2的真實性,認可證據1和證據3的真實性但不認可其關聯性。
本院經審查認為,證據1和證據2記載氣彈簧的原理,本案被訴侵權產品及涉案專利均未涉及氣彈簧,本院對證據1、2不予采信。證據3涉及的技術方案與本案并不相同,相關認定并不能當然的適用于本案,證據3與本案待證事實并無直接關系,本院對證據3不予采信。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具體涉及以下問題:
(一)被訴侵權產品中的“氣缸頂板”與涉案專利限定的“彈簧托盤”是否構成等同技術特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第五十九條規(guī)定:“發(fā)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判斷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解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等同特征,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被訴侵權行為發(fā)生時無需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技術特征?!?/div>
技術特征是否等同的判斷應當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為依據,不能夠脫離專利發(fā)明目的和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抽象的評價技術特征的“手段”“功能”“效果”是否基本相同以及是否無需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被訴侵權產品技術特征與涉案專利對應的技術特征相比起到了與發(fā)明目的和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的功能,產生了與發(fā)明目的和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無關的效果,不影響等同判定。涉案專利的“彈簧托盤”和被訴侵權產品的“氣缸頂板”的主要功能都是承載紙盒,并將紙盒送達指定工位位置進行糊盒操作,二者功能相同。涉案專利“彈簧托盤”與被訴侵權產品“氣缸頂板”實現該功能的手段都是通過控制托盤(頂板)支撐物的伸縮實現的,雖然實現伸縮的具體原理有所差別但是都是利用壓力與阻力之間的變化控制伸縮,只不過氣缸頂板壓力和阻力之間的變化來自于氣缸兩腔之間的壓差,彈簧頂板壓力和阻力之間的變化來自于下模施壓和彈簧阻力,二者屬于基本相同的手段,并且“氣缸頂板”和“彈簧托盤”都是機械領域常見的支撐方式,用氣缸頂板代替彈簧托盤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想到的替換方式。從技術效果上看,涉案專利下模向“彈簧托盤”施壓,紙盒的固定效果更好,被訴侵權產品下模雖也與“氣缸頂板”接觸也能起到固定紙盒的作用,但未向氣缸頂板施壓,對紙盒的固定效果略差,但相對于發(fā)明整體目的提供一種更為高效、便捷的氣缸驅動紙盒機而言,效果差別不大,仍屬于基本相同的效果。劉某、東莞力鑫廠主張的“氣缸頂板”與“彈簧托盤”相比,能夠減少電機的負荷,這一效果與涉案專利所要實現的目的并無直接關系,不影響等同技術特征的判斷。劉某、東莞力鑫廠還主張被訴侵權產品通過真空吸附能夠更好的實現紙盒固定,但是真空吸附并不是“氣缸頂板”實現的,而是被訴侵權產品中增加了真空吸附裝置實現的,屬于涉案專利中未限定的技術特征,在判斷是否落入涉案專利保護范圍時不應予以考慮。綜上,被訴侵權產品中的“氣缸頂板”與涉案專利限定的“彈簧托盤”構成等同技術特征,劉某、東莞力鑫廠的相關再審申請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被訴侵權產品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與機架的連接關系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權利要求的記載,結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閱讀說明書及附圖后對權利要求的理解,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限定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固定在機架上面。同時,涉案專利說明書中也記載了“本發(fā)明可適應多種產品規(guī)格的特點”。結合涉案專利的工作原理,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分別用于紙盒的長邊糊盒和短邊糊盒,其在機架上的位置需要根據產品的規(guī)格進行調整,否則不能適應多種產品規(guī)格。涉案專利附圖2中也清楚的表示出了機架的底座上有卡槽,用于工位位置的調整,因此對于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限定的長邊糊盒工位總成和短邊糊盒工位總成固定在機架上,此處的“固定”應當理解為對位置關系的限定,而不是對連接關系的限定。涉案專利并未限定工位在機架上不能移動,被訴侵權產品的工位總成可以通過滑動連接在機架上進行位置的調整,但仍然沒有脫離機架,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劉某、東莞力鑫廠的相關再審申請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三)被訴侵權產品的折耳毛刷及折耳板氣缸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范圍
涉案專利限定的折耳板與被訴侵權產品的折耳毛刷之間在技術手段、功能、效果上基本相同,用折耳毛刷替代折耳板也屬于本領域的常規(guī)技術手段替換,折耳板與折耳毛刷構成等同技術特征。涉案專利要實現適應多種規(guī)格產品,折耳板的位置需要能夠進行調整,因此,涉案專利中限定的折耳板氣缸固定在毛刷立柱兩側,此處的固定同樣是用于限定位置關系,而不是指連接關系。被訴侵權產品折耳板氣缸通過彈簧連接在機架上,同樣屬于固定在機架上,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一審判決中未認定被訴侵權產品的該特征與涉案專利相應技術特征不同,對此,劉某、東城力鑫廠亦未提起上訴,因此,二審法院未對此進行審理并無不當。劉某、東莞力鑫廠的相關再審申請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劉某、東莞市東城力鑫包裝機械廠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杜微科
審判員 吳 蓉
審判員 李 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高瞳輝
書記員蘆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