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6771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廣西三聚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住所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zhèn)雅桂路1號。
法定代表人:李顯明,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譚春燕,廣西中司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炫儒,廣西中司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山東黃河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山東省濟南市青后小區(qū)4區(qū)1號。
法定代表人:馬向陽,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夢真,山東盡善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廣西三聚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聚電力公司)因與被申請人程某某、山東黃河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工程公司)通海水域財產損害責任糾紛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2018)桂民終64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三聚電力公司申請再審稱:(一)一、二審判決對本案事故發(fā)生的真正原因認定錯誤。1.三聚電力公司不存在過錯。根據(jù)2015年5月12日三防辦〔2015〕3號《關于<草頭坪水電站2015年水庫洪水調度方案>的批復》(以下簡稱《洪水調度批復》)及2015年7月20日三防指〔2015〕6號《關于<草頭坪水電廠2015年防洪應急預案>的批復》(以下簡稱《防洪預案批復》)可知,政府批復應當提前發(fā)出預警告知的情形有兩種:一是水庫水位在150.8米以下降低水位運行時須提前三個小時告知;二是汛期泄洪流量達500m3/s時(僅指汛期,而本案事故是在非汛期)須提前告知。三聚電力公司按照文件要求執(zhí)行,相關工作人員嚴格規(guī)范上崗,并無不當。2.在2015年11月8日20:30之后上游洪水突漲才是本案事故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并非三聚電力公司的判斷失誤,亦非操作不當(遲延發(fā)出預警通知)所致。本案一系列的證據(jù)均已證實黃河工程公司圍堰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該行為造成洪水突然上漲,導致三聚電力公司對泄洪結果的預測和預判與實際結果出現(xiàn)偏差,故與本案損害事故的發(fā)生具有因果關系。無論圍堰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都不能免除其應當做好的防洪、防汛和對群眾撤離工作的應對準備義務。且三聚電力公司對該原因不知情,對結果不可預測,因此屬于不可抗力。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三聚電力公司對本案事故損失不應當承擔責任。(二)一、二審判決對三聚電力公司在本案事故發(fā)生前及發(fā)生時的防汛防洪操作行為是否規(guī)范、適當,所作出的認定和判定,缺乏證據(jù)證明。該專業(yè)問題應由相關專業(yè)機構作出判斷,而非由法院判斷。原審法院僅依據(jù)政府部門調查報告、會議紀要等相關文件作出判決缺乏專業(yè)性、權威性和公信力。(三)原審判決對本案事故損失賠償數(shù)額的確定缺乏事實依據(jù),適用法律錯誤。程某某本身存在重大過錯,其船舶不論存在與否,其未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在禁止采砂作業(yè)區(qū)域的河段??炕虿缮皩龠`法。且一、二審判決均認定案涉船舶為“三無船舶”,依據(jù)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關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的規(guī)定,程某某采砂行為所導致的船舶被沖沉損失不應獲得保護。程某某沒有證據(jù)證實其損失金額。購船協(xié)議和付款手續(xù)無法證實其已支付相應款項,無法證實其所主張的“被沉船舶”就是案涉“船舶”,且其明知船舶被沖沉卻未進行打撈,以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印證其虛報損失。依據(jù)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六條關于“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的規(guī)定,一、二審判決否定程某某的責任適用法律錯誤。綜上,請求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再審本案。
黃河工程公司提交意見稱,其對事故發(fā)生不存在過錯,圍堰屬于合法工程,且2015年11月8日之前已經(jīng)拆除,與本案損害結果不存在因果關系。三聚電力公司未在規(guī)定時間采取適當預警措施,存在過錯,其主張存在不可抗力與事實不符。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三聚電力公司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本案為通海水域財產損害責任糾紛申請再審案。根據(jù)三聚電力公司的再審申請,本案審查的主要問題為:原審判決判令三聚電力公司對案涉事故的發(fā)生承擔責任,黃河工程公司、程某某不承擔責任,以及對賠償數(shù)額的認定是否缺證據(jù)證明,適用法律是否錯誤。
首先,根據(jù)原審查明的事實,三聚電力公司所屬的厘金灘水電站在2015年11月8日約16時20分及約17時16分先后兩次接到上游思隴水電站開閘泄洪的通知時,并沒有及時通知下游同屬三聚電力公司的草頭坪水電站,未對下游地區(qū)政府和群眾進行預警,而是僅根據(jù)該時段并非汛期及往常汛期的入庫流量經(jīng)驗認為尚達不到需要預警的級別,消極等待,直到約19時20分才通知草頭坪水電站準備開閘。由于上游流量激增,草頭坪水電站在約19時33分被動開閘泄洪,泄洪后約20時25分至20時35分期間才向縣防汛部門電話匯報開閘泄洪情況,由此造成了下游群眾的財產損失。三聚電力公司主張根據(jù)《洪水調度批復》《防洪預案批復》,只有水庫水位在150.8米以下降低水位運行時或者汛期泄洪流量達500m3/s時才需要提前發(fā)出預警。但從頒布在后的《防洪預案批復》內容看,并未明確只有在前述兩種情況下才需要提前三小時發(fā)出泄洪預警信息。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防汛抗旱指揮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水利廳桂防指〔2014〕5號《加強水庫水電站泄洪預警決策及下游群眾轉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水利廳意見》)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泄洪預警信息須提前三小時以上由水庫(水電站)防洪搶險指揮機構通過電話、短信、公共廣播、電視、電臺等方式向受影響區(qū)人民政府及群眾發(fā)布。三江縣水利局、三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對案涉事故作出的調查結論載明,三聚電力公司所屬的厘金灘水電站在已被告知上游開閘泄洪的情況下,沒有及時通知同屬該公司的草頭坪水電站,三聚電力公司和草頭坪水電站隱瞞實情,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不按防洪應急預案處置,草頭坪水電站沒有按照《水利廳意見》《洪水調度批復》《防洪預案批復》關于泄洪預警信息須提前三小時以上發(fā)布的要求安排泄洪預警。草頭坪水電站明知開閘泄洪可能會給下游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損失,應當嚴格遵循有關防汛抗旱工作的規(guī)范要求,提前采取必要的適當?shù)念A警和通知措施再開閘泄洪,而該站未按照上述規(guī)定要求操作,導致程某某的船舶被洪水沖走。基于上述事實,原審判決認定三聚電力公司無論是在收到上游開閘泄洪通知還是在開閘泄洪前均未提前發(fā)出預警通知,存在過錯,與程某某損害結果的發(fā)生具有因果關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其次,三聚電力公司主張其對泄洪結果的預判出現(xiàn)偏差是黃河工程公司圍堰行為所致,但未能提供證實案涉事故發(fā)生時圍堰是否存在、圍堰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充分證據(jù),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三聚電力公司還主張對該原因不知情,對結果不可預測,因此屬于不可抗力?!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條規(guī)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從原審查明的事實看,三聚電力公司對上游突發(fā)洪水是知情的,并非不可預見、不可抗拒,若其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案涉損害并非不可避免。故三聚電力公司該項主張亦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原審判決認定黃河工程公司對案涉事故的發(fā)生不存在過錯,并無不當。
第三,程某某所屬船舶是否為“三無船舶”,以及是否取得采砂相關行政許可,與造成本案財產損害結果之間并無因果關系。程某某船舶損害結果系因三聚電力公司未提前預警即進行開閘泄洪所致,該公司亦認可豐水期按規(guī)范預警及泄洪時并未出現(xiàn)任何事故。故三聚電力公司關于程某某本身存在重大過失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原審判決認定程某某不承擔責任亦無不妥。
原審法院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船舶碰撞和觸碰案件財產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第八條關于“船舶價值損失的計算,以船舶碰撞發(fā)生地當時類似船舶的市價確定;碰撞發(fā)生地無類似船舶市價的,以船舶船籍港類似船舶的市價確定,或者以其他地區(qū)類似船舶市價的平均價確定;沒有市價的,以原船舶的造價或者購置價,扣除折舊(折舊率按年4-10%)計算;折舊后沒有價值的按殘值計算。船舶被打撈后尚有殘值的,船舶價值應扣除殘值”的規(guī)定,以事故發(fā)生時的市場價格并綜合考慮船舶折舊比例、船舶的市場流通性、是否具有殘值等因素計算賠償數(shù)額,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三聚電力公司關于原審判決對賠償數(shù)額認定錯誤的主張也不能成立。
綜上,三聚電力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廣西三聚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奚向陽
審判員 李桂順
審判員 馬東旭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法官助理馮哲元
書記員肖伯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