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6367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巴中市易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四川省巴中市江北望王路中段航都苑B3幢一樓。
法定代表人:張錫志,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政,四川和睿律師律師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曉曦,四川和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龔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遠,四川遠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宏,四川星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第三人):中核三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天府大道東方希望天祥廣場1棟4402號。
法定代表人:王永輝,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登峰,四川綏定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巴中市易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易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龔某、中核三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鑫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川民終79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jié)。
易某公司申請再審稱,本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之規(guī)定,應予再審。具體理由為:1.原判決在2013年8月6日易某公司與三鑫公司簽訂的《“魅力航都”項目工程施工補充合同》效力不明、參照理由缺失的情況下,直接將該合同中約定上浮調(diào)整的12518767.42元計入了工程總造價,屬于認定基本事實證據(jù)不足。原審法院認定三鑫公司和易某公司于2012年2月24日簽訂的《“魅力航都”項目工程項目工程施工合同》因雙方虛假意思表示而無效,三鑫公司不是案涉工程的實施主體,那么三鑫公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實施的任何行為也應當因虛假意思表示而無效。但原審法院一方面認為易某公司與龔某簽署的個人施工合同是真實意思表示和實際履行的合同,同時又援引虛假意思表示和未實際履行的與三鑫公司訂立的補充合同來上浮計價,顯然自相矛盾。2.原判決認定易某公司與龔某簽訂的合同是實際履行的合同,缺乏證據(jù)。本案大量證據(jù)證明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形成的往來函件、會議記錄、價款支付、發(fā)票開具、竣工驗收等事項都是易某公司和三鑫公司之間進行,證明實際履行的合同應為備案合同。龔某系三鑫公司的員工(龔某長期在三鑫公司購買社保),在個人施工合同和個人補充協(xié)議書中,龔某也是以項目負責人身份出現(xiàn),其施工行為是代表三鑫公司履行的職務行為。3.原判決認定已付款項中1650萬元系退還保證金、借款、利息等缺乏證據(jù)。實際借款本金只有291萬元,退回的保證金300萬元,在兩年多的時間內(nèi),龔某計算出了1059萬元的利息,顯然早已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上限,不應當予以支持。4.原判決錯誤認定600萬元包干利息的性質(zhì),導致錯誤將此筆600萬元包干利息的約定,按照獨立于合同之外的結(jié)算內(nèi)容來認定有效,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條第(一)項“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zhì)明顯不符”規(guī)定的情形,應認定為適用法律錯誤。5.原判決整體失衡,不加區(qū)分地僵化參照無效合同和補充協(xié)議等約定計價,不僅未考慮判決的社會效果,也未考慮龔某因過錯而應承擔的責任,不符合合同無效的處理原則和立法本意,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條第(六)項“明顯違背立法原意的”的規(guī)定,應認定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龔某提交意見稱,二審法院認定的工程總造價107593613.37元,是根據(jù)一審法院委托的司法鑒定結(jié)論得出。當事人之間簽訂了數(shù)份合同均無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當以實際履行合同作為結(jié)算依據(jù)?!丁镑攘蕉肌表椖抗こ淌┕ぱa充合同》中約定“建筑工程、裝飾工程、安裝工程人工費調(diào)整系數(shù)均按140%執(zhí)行”,該條款屬于結(jié)算條款,故應當作為結(jié)算依據(jù)。龔某通過三鑫公司交納社保費,該費用是龔某自己負擔,三鑫公司并未向龔某支付過工資。龔某不是三鑫公司的員工,是案涉工程的實際施工人。二審法院認定已付款中1650萬元系退還保證金、借款、利息正確,已經(jīng)有充分的證據(jù)予以佐證。600萬元屬于包干利息,且該利息標準沒有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上限,屬于結(jié)算內(nèi)容。至于易某公司所稱,原審判決導致各方當事人的權(quán)益失衡,也沒有法律依據(jù)。
三鑫公司提交意見稱,同意二審的判決意見,請求駁回易某公司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易某公司的再審申請事由及理由不成立。
(一)關(guān)于合同的主體及效力問題
易某公司與龔某于2012年2月20日簽訂施工合同,約定由龔某作為承建人墊資修建案涉工程,易某公司支付進度款,積極支持龔某作為建筑施工企業(yè)項目負責人,并完善招標程序。而后易某公司與三鑫公司于2012年2月24日簽訂施工合同用于備案,三鑫公司亦認可其沒有參與施工,實際履行的合同為易某公司與龔某簽訂的施工合同。且易某公司對于該事實在2014年11月24日的補充協(xié)議書中明確予以了確認。因此,二審法院認定前一份施工合同因龔某不具有施工資質(zhì),后一份施工合同系龔某借用三鑫公司資質(zhì)簽訂且“先定后招”違反招標投標法規(guī)定,均屬無效合同具有事實依據(jù)。相應地,2013年8月6日的施工補充合同,明確載明“與2012年2月20日的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因此該份補充合同仍然應定性為龔某借用三鑫公司資質(zhì)簽訂的施工補充協(xié)議,亦屬無效。至于2014年11月24日易某公司與龔某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書,因該協(xié)議書中明確說明簽訂的原因系易某公司未按合同約定撥付進度款,龔某無力繼續(xù)墊資導致工程停工。雙方對于停工后工程款結(jié)算的約定,并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二審法院確認為有效,并無不當。
(二)關(guān)于工程總價的認定問題
因易某公司與三鑫公司于2012年2月24日簽訂施工合同僅用于備案且為無效合同,易某公司與龔某實際履行的是2012年2月20日施工合同及2013年8月6日的補充合同,二審法院采用上述實際履行合同計價方式作為工程款認定的依據(jù),并不缺乏證據(jù)證明。二審法院據(jù)此采信鑒定機構(gòu)按照《四川省2000工程計價定額》及配套文件得出的工程總造價為107593613.37元的鑒定結(jié)論并無不當。
(三)關(guān)于已付工程款的認定問題
2014年10月雙方的往來函中對已付工程款為4766萬元還是3116萬元產(chǎn)生分歧,但隨后在2014年11月24日的補充協(xié)議書中易某公司確認其向龔某共計支付工程進度款3116萬元,其余轉(zhuǎn)款系返還龔某的保證金、借款及利息。易某公司稱該協(xié)議系被迫簽訂,并認為應當由龔某舉證證明借款交付情況。因易某公司未舉證證明其簽訂補充協(xié)議書的意思表示不真實,其原來對1650萬元元付款用途的說明應當予以確認。至于1650萬元中是否包含超過法律保護的利息,屬于另一法律關(guān)系,不屬于本案的審理范圍。
至于600萬元包干利息是否應當?shù)挚酃こ炭畹膯栴}。根據(jù)2014年11月24日的補充協(xié)議書約定,“對2013年9月8日的工程進度欠款概算確認為2900萬元,按照欠條上約定的利率計算資金利息,并從欠款之日起至本補充協(xié)議簽訂之日止的資金利息為6000000元包干,該筆資金利息易某公司需在本次復工前全額支付?!比缜八觯搮f(xié)議書系易某公司未按合同約定撥付進度款導致龔某無力繼續(xù)墊資而停工,雙方對于停工后工程款結(jié)算進行的單獨約定,為有效合同。雙方約定的600萬元包干利息,按欠付工程款2900萬元計算,未超出24%的利率上限,二審法院認定易某公司在已付款中已支付上述600萬元,不予抵扣工程款在適用法律上并無不當。
最后,在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參照合同約定計算工程價款,能夠反映當事人簽訂合同時的商業(yè)判斷和考量,并不會因此使得龔某獲得額外的利益。易某公司認為關(guān)于原判決整體失衡、有違立法本意,適用法律錯誤的理由亦不成立。
綜上,易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再審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巴中市易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司 偉
審判員 馬成波
審判員 葉 歡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法官助理余鑫
書記員隋艷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