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570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香河縣龍盛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香河縣淑陽鎮(zhèn)康寧路。
法定代表人:薛軍,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春鳳,香河縣淑陽鎮(zhèn)光明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石某某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石某某市中華南大街517號。
法定代表人:劉洪杰,該公司董事長。
再審申請人香河縣龍盛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盛公司)因與被申請人石某某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建集團)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冀民終54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龍盛公司申請再審稱,(一)原判決認定稅款部分共2205021.87元包括1547147.6元,該1547147.6元與票據(jù)記載數(shù)額不符。龍盛公司持有的票據(jù)顯示代扣代繳稅金總額為1372744元,原判決認定的數(shù)額比票據(jù)記載數(shù)額多174403.60元(或?qū)儆谂袥Q筆誤)。故應在龍盛公司已付工程款62595518.31元基礎之上增加174403.60元。(二)2009年9月3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陜西西部分公司五處出具了50萬元收據(jù),并非借據(jù)。2009年11月30日,石建集團出具總收款收據(jù),確認收到包括該50萬元借款在內(nèi)的工程款600萬元,并加蓋石建集團財務專用章,且(2013)冀民一終字第340號民事判決認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陜西西部分公司與石建集團屬于內(nèi)部合作關系,因而十六冶的借款行為等同于石建集團借款,理應計入已付工程款。故龍盛公司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請求再審本案。
石建集團提交書面答辯意見稱,龍盛公司的再審請求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請求本院駁回龍盛公司的再審申請。
本院認為,(一)關于案涉工程款稅金負擔問題。2009年4月19日龍盛公司(甲方)、石建集團(乙方)簽訂的《燕都鑫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稅金部分由甲方代扣代繳當?shù)囟悇詹块T,甲方向乙方提供完稅票據(jù)。”龍盛公司據(jù)此主張其已代石建集團開具12899496.47元發(fā)票并扣繳了稅金,但龍盛公司提交的12899496.47元廊坊市建筑業(yè)專用發(fā)票記載的開票單位均系“香河縣龍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非石建集團,故原判決對龍盛公司提出的其已實際代繳稅金代開發(fā)票的主張不予支持并無不當。龍盛公司主張的已付66731181.36元工程款之中,包含有代扣代繳稅金2205021.87元(657874.27元+1547147.6元),因龍盛公司未能證明其在扣減石建集團稅金后為石建集團實際代開了發(fā)票,故原判決認定該2205021.87元均不應計入龍盛公司已付工程款并無不當。若龍盛公司持有的票據(jù)符合合同約定且原判決存在筆誤,可依法要求原審法院補正。(二)關于2009年9月3日的50萬元款項問題。龍盛公司提交的2009年9月3日50萬元付款憑證記載的收款單位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陜西西部分公司五處”,該付款憑證上無石建集團代理人鄭東偉簽字,龍盛公司提交的該50萬元對應的支票存根亦不顯示鄭東偉或石建集團實際收取了該款項。故雖石建集團于2009年11月30日向龍盛公司出具了600萬元的收款收據(jù),但龍盛公司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實際支付了該600萬元款項,石建集團對該50萬元付款亦不認可,故原判決支持石建集團提出的該50萬元不應計入已付工程款的主張并無不妥,而且原判決未支持將該50萬元計入龍盛公司已付石建集團工程款的主張,并未否認龍盛公司向“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陜西西部分公司五處”出借該50萬元依法應享有的民事權利。
綜上,龍盛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香河縣龍盛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汪治平
審判員 劉銀春
審判員 付少軍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書記員 趙 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