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4488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山西榮某美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qū)桃園北路104號錦繡桃園8層811號。
法定代表人:潘麗娥,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潤發(fā),該公司員工。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偉楠,該公司員工。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清某某自然資源局(原清某某國土資源局),住所地清某某文源路東段48號。
負責人:牛建忠,該局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梁芳,山西弘韜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洪波,山西弘韜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任鵬,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彩虹,山西誠鴻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山西榮某美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某美地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清某某自然資源局(原清某某國土資源局)、原審第三人任鵬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晉民終90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榮某美地公司申請再審稱,(一)案涉土地是政府出讓的待開發(fā)建設用地,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第六條約定的土地交付條件為“凈地出讓”,清徐國土局卻擅自篡改為“現狀土地交地”。在篡改合同約定的基礎上,清徐國土局也未實際交付土地,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二)二審判決認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認定事實錯誤。二審法院認定清徐國土局已經完成案涉土地的征收工作,并依約將案涉土地交付給榮某美地公司,榮某美地公司已經實際占有本案土地,沒有證據證明。實際上,清徐國土局支持晉榮匯公司非法征收圈占土地,導致案涉土地大部分被晉榮匯公司霸占,小部分被清某某西關農民控制,清徐國土局未完成征地工作,更沒有實際交付榮某美地公司。二審法院認定任鵬、李月萍是榮某美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控制人,兩人已經代表榮某美地公司接受并實際占有本案土地,榮某美地公司已經在案涉土地上進行施工,沒有證據證明,實際上是晉榮匯公司實際霸占案涉土地并進行建設。(三)二審判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十七條、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七條,國務院國發(fā)〔2004〕28號決定、國務院國發(fā)〔2008〕3號通知、國土資源部國土資電發(fā)〔2007〕36號通知、國土資源部門國土資發(fā)〔2008〕86號通知、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fā)〔2010〕151號通知關于不得非法賣地征地占地、依法征地安置補償、凈地出讓交地、禁止毛地出讓交地等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適用法律錯誤。綜上,榮某美地公司的再審申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的規(guī)定,請求最高人民法院再審本案,依法撤銷一、二審民事判決;依法改判支持榮某美地公司的一審訴訟請求。
清某某自然資源局答辯稱,清某某人民政府已經于2013年12月完成案涉土地的征收工作,清徐國土局按照法定程序對案涉土地進行公開掛牌出讓,榮某美地公司競得案涉土地使用權。清徐國土局與榮某美地公司簽訂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在榮某美地公司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清徐國土局依約將案涉土地按現狀交付榮某美地公司,榮某美地公司已經在案涉土地上加蓋圍墻和項目展示中心,已經實際占有、使用該土地。張潤發(fā)與任鵬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后兩者發(fā)生糾紛,導致案涉土地不能開發(fā),本案糾紛實際是由榮某美地公司內部股權爭議引起的糾紛,與清徐國土局無關。清徐國土局也不存在“一地二賣”、“暴力強拆”等行為。榮某美地公司主張的違約金、可得利益損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應予駁回;榮某美地公司關于股權轉讓、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等訴請,與本案無關,應當予以駁回。綜上,榮某美地公司的再審申請缺乏事實與法律支持,請求最高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其再審申請。
任鵬述稱,任鵬認可清某某自然資源局有關本案事實的答辯意見。任鵬是榮某美地公司的設立人和原實際控制人,截至目前任鵬仍是后者的股東。案涉土地已經由任鵬代表榮某美地公司實際占有,不存在榮某美地公司再審申請中所稱的清徐國土局未依約交付土地等情形。榮某美地公司的再審申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懇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駁回其再審申請。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1.雙方當事人就案涉國有土地交付條件如何約定的;2.清徐國土局是否依約交付了案涉土地;3.原審法院適用法律是否存在錯誤。
關于清徐國土局與榮某美地公司就案涉國有土地交付條件如何約定的問題。案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采取的掛牌出讓方式,清徐國土局依法發(fā)布出讓公告,榮某美地公司按程序參與競拍競得案涉土地使用權。清徐國土局發(fā)布的出讓公告對不特定潛在競拍人而言是公開、平等的,出讓公告所列競拍條件一經公開發(fā)布不可更改,實質上構成土地使用權出讓邀約,榮某美地公司作為競拍人通過競拍程序以最高價舉牌,構成承諾,雙方達成以出讓公告所列條件為基礎的合意,形成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關系。在之后,雙方通過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對達成的土地出讓合同關系進行確認和完善。清徐國土局公開發(fā)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明確案涉土地為現狀交付,榮某美地公司在參與案涉土地競拍時對于土地現狀及出讓條件也是明確的,榮某美地公司競得案涉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是以接受“土地現狀交付”為前提的,而且雙方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第六條也明確載明土地交付條件為現狀土地條件,因此原審法院認定雙方當事人對于案涉土地使用權交付條件明確約定為現狀土地交付,有事實依據。榮某美地公司雖然稱雙方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第六條關于土地交付條件的約定內容被清徐國土局篡改,但該公司未舉證任何證據證明其主張,本院不予采信。
關于清徐國土局是否依約交付了案涉土地問題。原審時,清徐國土局舉證的案涉現場照片、項目展示圖片表明榮某美地公司已經在案涉土地上進行部分開發(fā)、建設,該公司已經實際占有案涉土地。清徐國土局舉證的張潤發(fā)(榮某美地公司法定代表人潘麗娥的丈夫)與任鵬簽訂的《合作協議》、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及當事人陳述表明本案第三人任鵬系榮某美地公司的股東和監(jiān)事,且任鵬實際參與榮某美地公司的經營管理;舉證的競買申請書、授權委托書、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競買報價單等證據表明榮某美地公司授權該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月萍代表該公司參與案涉土地使用權競拍等相關事宜?;谏鲜鍪聦崳逍靽辆钟欣碛上嘈湃矽i、李月萍有權代表榮某美地公司實施案涉國有建設用地接受等后續(xù)事宜。任鵬、李月萍共同出具的兩份報告、任鵬單獨出具的證明一份,也能夠表明榮某美地公司已經接受并占有案涉土地。因此,原審法院認定清徐國土局已經依約交付了案涉土地,有事實依據。至于案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未能依法辦理,責任也不應由清徐國土局承擔。案涉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明確載明規(guī)費、契稅由競得人依照有關規(guī)定另行交納,該公告事項構成雙方出讓合同的實質內容,當事人應當依約履行相關合同義務;《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也約定榮某美地公司付清相關價款后,持合同及相關證明材料,申請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因此榮某美地公司未依法、依約交納規(guī)費、契稅是導致其不能取得案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的原因,與清某某自然資源局無關。
關于原審法院適用法律是否存在錯誤的問題。榮某美地公司主張二審判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務院國發(fā)〔2004〕28號決定、國務院國發(fā)〔2008〕3號通知、國土資源部國土資電發(fā)〔2007〕36號通知、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fā)〔2008〕86號通知、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fā)〔2010〕151號通知關于不得非法賣地征地占地、依法征地安置補償、凈地出讓交地、禁止毛地出讓交地等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規(guī)定,適用法律錯誤,本院認為榮某美地公司該主張理由不成立:本案系榮某美地公司與清徐國土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原審法院根據榮某美地公司訴訟請求,即請求判令清徐國土局交付土地、給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依法從合同效力、合同履行情況等方面進行審理,未發(fā)現導致合同或合同部分條款無效的情形,適用法律并無不當;榮某美地公司主張本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關于土地交付條件的約定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但其所依據的是國土資源部國土資電發(fā)〔2007〕36號通知、國土資發(fā)〔2008〕86號通知、國土資發(fā)〔2010〕151號通知,上述通知性質上屬于國務院部委的規(guī)范性文件或內部通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的導致合同無效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在性質和法律后果上有所區(qū)別,不宜作為認定合同或合同條款無效的情形,榮某美地公司該主張缺乏法律依據。如案涉土地征收、補償中確實存在相關違法行為,可由案涉土地原所有集體或村集體組織成員依法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予以解決。
綜上,山西榮某美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再審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山西榮某美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包劍平
審判員 朱 燕
審判員 謝 勇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法官助理顏廷光
書記員袁正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