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被告:貴州長隆擔保有限公司,住所地,住所地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桔山街道辦事處金水路邊(長隆樓)**iv>
法定代表人:劉永安。
再審申請人張某因與被申請人貴陽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明支行(以下簡稱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及一審被告清鎮(zhèn)市豐達物流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達物流公司)、梁曄、趙賢林、劉永安、閔萍、貴州長隆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隆擔保公司)同業(yè)拆借糾紛一案,不服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黔民終77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張某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六項之規(guī)定申請再審。其所持具體理由:1、二審判決僅因《授權委托書》系申請人簽訂,即認定申請人應對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缺乏事實依據(jù)。首先,本案涉嫌套路貸。2013年至2015年9月期間,申請人、劉永安及閔萍均是長隆擔保公司實際控制人郭志堅、劉華的股權代持人,申請人對長隆擔保公司的包括本案在內(nèi)的所有擔保業(yè)務均不知情。案涉《授權委托書》是在郭志堅、劉永安等人欺騙下簽署的,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存在欺騙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行為。其次,案涉《最高額保證合同》的簽訂并非申請人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最高額保證合同》簽訂在作為預約的《授權委托書》之后,且簽訂時未征求申請人的意見。再次,申請人未在《授權委托書》中明確任何保證限額,案涉《最高額保證合同》缺乏最高限額的構成要件而不成立。最后,案涉借款屬于“借新還舊”。2、二審判決申請人應對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適用法律錯誤。本案借款實際用途并非購買貨物,而是借新還舊。但申請人對該借新還舊的事實并不知情,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申請人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二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
其他各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書面意見。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張某的再審申請理由均不能成立。具體評析如下:
關于授權的問題。張某已在一審中承認《授權委托書(個人)》的真實性?,F(xiàn)張某認為授權委托書的簽署存在欺詐,但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相關理由缺乏事實依據(jù)。
關于保證合同的問題。首先,《授權委托書(個人)》中未明確擔保限額不能等同于《最高額保證合同》中沒有最高限額。案涉《最高額保證合同》已明確約定保證擔保的最高限額為1000萬元,張某主張《最高額保證合同》缺乏最高限額無事實依據(jù)。其次,張某向劉永安出具的《授權委托書(個人)》已載明,張某自愿為長隆擔保公司擔保的借款人(即債務人)的債務向貴陽農(nóng)商行及其各支行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及劉永安代其在擔保合同上簽字。該意思表示清楚、明確、具體,并無張某只提供意向保證,待辦理具體業(yè)務時再另行委托簽訂相關保證合同的意思,不符合預約的性質。故二審法院認定《授權委托書(個人)》非預約,并無不當。再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薄⒌谝话倭l規(guī)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nèi),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fā)生效力?!北景钢?,劉永安作為張某的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nèi)簽署了《最高額保證合同》,且劉永安對其代張某以保證人身份簽字的事實并無異議,故除非張某另行向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作出相反的意思表示,否則劉永安簽署的《最高額保證合同》對張某發(fā)生法律效力。故張某關于《最高額保證合同》的簽訂并非其真實意思表示,只有在獲得其明確意思表示下,《最高額保證合同》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理由無法律依據(jù)。最后,本案并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合同無效情形。故《最高額保證合同》依法成立并對張某發(fā)生法律效力。
關于以新還舊的問題。張某認為,因豐達物流公司2015年3月5日和2015年4月3日進行銀行還貸的款項均來自于xxxx0×××賬戶,而案涉貸款1000萬元在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轉賬給豐達物流公司后,又由豐達物流公司轉賬給了xxxx0×××賬戶;且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支付至貴州申潤貿(mào)易有限公司的1000萬元與案涉貸款1000萬元不具有關聯(lián)性,故不能排除案涉貸款1000萬元系以新還舊。但本案中,豐達物流公司償還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借款的時間發(fā)生在《流動資金借款合同》(編號為筑農(nóng)商[市府路支]行2015年流貸字04001號)簽訂及履行之前,故據(jù)此不能證明以新還舊的事實。而且,本案一審證據(jù)足以認定案涉1000萬元是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依《流動資金借款合同》(編號為筑農(nóng)商[市府路支]行2015年流貸字04001號)、及豐達物流公司的《提款申請》,支付至貴州申潤貿(mào)易有限公司的款項,而非與本案無關的農(nóng)商行南明支行支付給貴州申潤貿(mào)易有限公司其他款項。故張某的相關申請理由無事實依據(jù),不能成立。
既然案涉貸款1000萬元符合《流動資金借款合同》(編號為筑農(nóng)商[市府路支]行2015年流貸字04001號)的約定,也非以新還舊;且如前所述,張某自愿提供擔保的意思表示明確,那么本案就不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條:“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擔保,保證合同無效?!薄⒁约啊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主合同雙方當事人協(xié)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钡囊?guī)定。故二審判決適用法律并無不當。
綜上,本案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六項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張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馬成波
審判員 司 偉
審判員 葉 歡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一日
書記員 劉洪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