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310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陜西通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長安北路**。
法定代表人:郭明耀,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昕苗,陜西靜遠新言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樊鑫娟,陜西靜遠新言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西安市。
原審被告:郭明耀,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
原審被告:楊改玲,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
原審被告:薛國琴,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
再審申請人陜西通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王某及原審被告郭明耀、楊改玲、薛國琴借款糾紛一案,不服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陜民終45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通某公司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1、撤銷一、二審民事判決;2、對本案進行再審,并判決駁回被申請人王某一審訴訟請求;3、本案原一、二審案件受理費由被申請人負擔。
主要事實與理由:1.原一、二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本案中,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應為樓花買賣合同關系,原一、二審法院就此認定本案為借款關系,系法律關系認定錯位。2016年12月3日,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訂《樓花買賣協(xié)議書》,約定被申請人購買申請人名下“西安市電子大樓改擴建項目”樓花,同時,雙方將已存在的8000萬元借款轉化為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的樓花款。同時,被申請人分別與本案一審三位被告簽訂《股權質押協(xié)議》,由三位一審被告將各自持有的申請人股權質押給被申請人。隨后,至2016年12月8日及12月21日。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簽訂《借款協(xié)議》,被申請人以借款形式向申請人支付樓花款8300萬元。之后,又于2015年1月22日、8月31日及2016年1月27日,合計支付樓花款1000萬元,合計9300萬元。后被申請人怠于履行股權質押登記,并以此拒不繼續(xù)支付樓花款。一、二審法院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以借款糾紛為由,判決申請人償還全部樓花款及高額利息明顯錯誤?!稑腔ㄙI賣協(xié)議書》并非商品房買賣性質的合同,《樓花買賣協(xié)議書》依法成立并生效,雙方均應按照協(xié)議約定,履行各自義務。故一、二審判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的情形,且其利息部分無論是24%還是6%均是錯誤的。2.即便雙方存在借款關系,原一、二審法院亦應就所涉的巨額款項來源等問題作以審查,否則無法確認該款項的合法性。本案所涉“借款”金額高達9300萬元,且其中3300萬元系通過案外人陜西瑞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柯公司)支付,而被申請人僅在后期出具瑞柯公司委托付款《情況說明》。同時,就涉案9300萬元的來源問題,被申請人亦未作出任何合理有效的答復,鑒于被申請人兒子與涉案款項相關的長安銀行之間存在職務關系,申請人在一審中,亦向法庭提交了書面的《申請書》,請求一審法院查明被申請人主張款項的資金來源問題(即其實際控制的關聯(lián)公司西安藍溪科技企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貸款銀行長安銀行之間簽訂的《貸款合同》及貸款資金往來流水明細等),但一審法院對此關鍵性調查取證申請,并未作任何處理,并直接判決借貸關系成立,故本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五項,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jù),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應當由貴院予以再審并查明以上所涉問題。3.本案所涉《借款協(xié)議》屬無效協(xié)議,被申請人無權基于該協(xié)議獲得巨額利息收益。未經(jīng)有權機關依法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fā)放貸款業(yè)務的機構或以發(fā)放貸款為日常業(yè)務活動。申請人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及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等途徑調查,目前,被申請人擔任法人的公司有8家,擔任股東的公司有9家,擔任高管的公司有10家,實際控股的公司更高達14家。被申請人符合銀保監(jiān)發(fā)【2018】10號所列情形,即以發(fā)放貸款為主要經(jīng)營業(yè)務,并獲取高額利息,其所涉及的《借款合同》應屬無效。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通某公司二審主張案涉款8300萬元為購買樓花款,不是借款,1000萬元為委托貸款項下借款的利息,并非實際發(fā)生的借款。一審法院認為,各方未辦理股權出質登記,《樓花買賣協(xié)議書》并未生效,通某公司也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該協(xié)議未實際履行,當事人之間實際為借款關系,一審法院的認定并無不當。一、二審法院認定當事人各方簽訂了兩份共計8300萬元的借款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借款數(shù)額、期限、利息等,王某實際支付款項,通某公司出具收款收據(jù),借款協(xié)議系各方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為有效合同正確。
一審認為,1000萬元借款實際發(fā)生,即使部分款項用于歸還委托貸款合同項下的利息,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一審的認定并無不妥。
申請人對王某資金來源是否合法、發(fā)放貸款為主要經(jīng)營業(yè)務,并獲取高額利息的主張,因無證據(jù)證明,應不予采信。
綜上,通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五、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陜西通某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王東敏
審判員 曾朝暉
審判員 丁廣宇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法官助理康建軍
書記員張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