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3087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馬鞍山市河道管理處,住所地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qū)花園路599號。
法定代表人:汪學偉,該處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尹冰花,安徽凈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抒發(fā),安徽凈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qū)湖東三村8棟105室。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李仁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qū)葛羊路342號305室。
上述兩再審申請人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琦,安徽浩謙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兩再審申請人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杜浩瀚,安徽浩謙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馬鞍山市河道管理處(以下簡稱河道管理處),再審申請人李仁福、李某某因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皖民終55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河道管理處申請再審稱,(一)一審法院不能僅僅依據(jù)馬鞍山市港口管理局的會議紀要和情況匯報就認定“案涉地塊”在權屬上已確權給恒興村,進而否定案涉地塊屬于國家所有、河道管理處享有管理權利的抗辯,并據(jù)此認定“案涉地塊”在權利上存在一定瑕疵。河道管理處出租的案涉土地無任何權利瑕疵,無須對李仁福、李某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二)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案涉土地有四塊,分別是嘉華圍墻外護堤地,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恒興外灘地、老電廠外灘地。恒興外灘地(安置濱江新區(qū)碼頭用地協(xié)調會會議紀要和情況匯報所指的“人工磯頭上游至薛家洼江灘地”)只是其中的一塊。即使案涉恒興外灘地的權屬存在爭議,權利存在瑕疵,且李仁福、李某某栽種的林木遭人毀損,那也只能針對此塊土地,其他三塊地的林木收益并未受到影響。(三)原審法院以李仁福、李某某承租的土地總面積500畝作為計算“林木收益”的基數(shù),并以現(xiàn)存林木的價值推定李仁福、李某某損失錯誤。(四)河道管理處提交了視頻錄像、谷歌地圖、協(xié)議和收條等證據(jù),進一步證明2012年3月案涉恒興外灘地未見有栽種樹木,且其他承包地因第三人利用部分租賃土地,李仁福、李某某獲得了相應補償。
河道管理處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六)規(guī)定申請再審。
李某某、李仁福申請再審稱,(一)我方找到兩位證人,一認識案涉楊樹苗的供應者,可以證明在2004年初,李某某曾向其購買過楊樹苗。另一人是樹苗繁育所用土地的出租人,能夠證明李某某曾在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間,租用其位于馬鞍山市小黃洲的土地繁育樹苗9萬余顆。另外,經(jīng)向安徽省測繪局調取的案涉地塊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的航拍圖,可以證明李某某、李仁福實際種植的面積不是500畝,而是1840畝。(二)原審的證據(jù)材料中,并無任何證據(jù)材料可以證明申請人于2011年就已經(jīng)知道其樹木將要被砍伐。申請人是在2012年4月份才發(fā)現(xiàn)有人將其樹木毀壞,而且當時立即報警,采取了防止損失擴大的手段。原審法院在申請人無力阻止的情況下,最終要求申請人承擔30%的責任,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立法本意。屬于認定事實缺乏證據(jù)證明,適用法律錯誤。
李某某、李仁福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二)、(六)規(guī)定申請再審。
本院依據(jù)河道管理處及李某某、李仁福提交的材料進行了審查,并對一審、二審查明事實予以確認。李某某、李仁福在再審申請中提交了從安徽省測繪局調取的案涉地塊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的航拍圖,擬證明李某某、李仁福實際種植的面積不是500畝,而是1840畝。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本案有以下爭議焦點,一是河道管理處對案涉地塊權利有無瑕疵,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二是李某某、李仁福實際占用土地的面積是否為500畝;三是李某某、李仁福在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恒興外灘地實際種植的面積是否為1840畝;四是原判決認定的損失計算依據(jù)及責任分擔是否恰當。
關于河道管理處對案涉地塊權利有無瑕疵,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2011年12月2日,馬鞍山市港口管理局牽頭召開安置濱江新區(qū)拆遷碼頭用地協(xié)調會,參加會議的有馬鞍山市濱江新區(qū)建設指揮部、金家莊區(qū)政府、馬鞍山市國土資源局、河道管理處、金家莊區(qū)慈湖鄉(xiāng)政府、恒興村委會和安置單位石溪野水泥有限公司、長安物流公司、宏峰倉儲有限公司。關于人工磯頭上游江灘地的權屬問題,慈湖鄉(xiāng)政府提出“按照既定的土地確權政策,實際管理二十年即可判定土地歸其所有。恒興村委會幾十年來一直在該片江灘地上部分耕種,結合歷史情況可認定江灘地歸恒興村所有”。金家莊區(qū)政府、濱江新區(qū)建設指揮部、馬鞍山市港口管理局,表示照此執(zhí)行可簡化繁瑣的確權程序,便于安置碼頭建設工作的開展;河道管理處認為“長江大堤退建后,江灘地依法應當歸國家所有,歸河道部門管理,但最終結論尊重國土局確權意見”。各單位認為“考慮到該片灘地發(fā)證難,且按照有關河道法律的規(guī)定不準填高,灘地經(jīng)常受淹只能季節(jié)性使用的特點,在土地確定屬恒興村后,可由拆遷碼頭業(yè)主與恒興村委會直接簽訂江灘使用協(xié)議,直接向恒興村付費,省略土地確權和征用手續(xù)”。經(jīng)本院核實,協(xié)調會召開后,河道管理處未將協(xié)調會把江灘地確權給恒興村告知李某某、李仁福,也未向有關部門主張過其對江灘地擁有管理權責。協(xié)調會后,恒興村實際占有了案涉江灘地。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義務或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承擔責任。本案中河道管理處在協(xié)調會后其已不再對案涉江灘地擁有權利,且未將該情況告知李某某、李仁福,在客觀上已無法繼續(xù)履行其與李某某、李仁福的土地承包合同。原審認定河道管理處出租的土地因第三方主張權利,導致承租人李某某、李仁福利益受損,李某某、李仁福有權要求河道管理處承擔相應責任并無不妥。故河道管理處再審稱其出租的案涉土地無任何權利瑕疵,無需對李某某、李仁福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理由不成立。
關于李某某、李仁福實際占用土地的面積是否為500畝。2010年6月26日的《協(xié)議書》載明,“占用范圍:土地面積約500畝(以實際種植面積為準),分四塊,第一塊為嘉華圍墻外護堤地;第二塊為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第三塊為恒興外灘地;第四塊為老電廠外灘地”。這四塊地中,雙方均認可嘉華圍墻外護堤地及老電廠外灘地不存在樹木毀損。河道管理處認可另外兩塊地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恒興外灘地的測繪面積是1840畝。故本院認定李某某、李仁福實際占用土地的面積遠大于500畝。因此河道管理處主張李仁福、李某某承租土地的總面積為500畝的再審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
關于李某某、李仁福在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恒興外灘地實際種植的面積是否為1840畝。李某某、李仁福在再審申請中提交了從安徽省測繪局調取的案涉地塊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的航拍圖,擬證明李某某、李仁福實際種植的面積不是500畝,而是1840畝。在對航拍圖進行說明時,李某某、李仁福指認其租用土地之外的其他綠植覆蓋區(qū)域均系其種植樹木。經(jīng)本院現(xiàn)場勘查,與航拍圖進行比對,航拍圖顯示租用期間的花水埂至熱電廠護堤地及恒興外灘地大片空白,該結論與李某某、李仁福擬證明事項結論不符,因此李某某、李仁福稱其在案涉爭議土地種滿樹木,實際種植面積達1840畝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
關于原判決認定的損失計算依據(jù)及責任分擔是否恰當。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因河道管理處及李某某、李仁福均未完成案涉土地實際種植面積、實際毀損的范圍、毀損林木生長狀況的舉證責任,應各自承擔不能舉證的法律后果。對于損失的認定,還需要綜合考量合同的履行情況及相關事實有:1.本院要求李某某、李仁福在2019年11月7日后7日內提交已支付40000元租金的憑據(jù),但一直未向本院提交,應視為其未足額支付租金,存在違約情形;2.嘉華圍墻外護堤地、老電廠外灘地林木未遭到毀損;3.在涉案地塊之外,李某某、李仁福自認沒有租賃其他土地,因此李某某、李仁福獲得的馬鞍山石溪野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4.5萬元補償是針對案涉地塊樹木的賠償款,河道管理處再審主張李某某、李仁福的部分租賃土地獲得相應補償符合客觀情況。
本案林木毀損為客觀事實,毀損林木的面積低于1840畝亦是事實,故對于損失的認定,應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對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因素綜合考量。對于毀損林木面積的認定,在雙方都無證據(jù)證明的前提下,原審法院以雙方在《協(xié)議書》中約定的“約500畝(以實際種植面積為準)”作為基本的認定標準具有合同依據(jù),原審法院以2018年1月份作為基準日的評估結果作為每畝收益的依據(jù),亦是考慮到李某某、李仁福實際種植面積大于500畝等因素?;诤贤穆男星闆r、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李某某、李仁福已獲得相應補償?shù)纫蛩兀瓕彿ㄔ阂?018年1月作為基準日的評估結果作為依據(jù)酌定李某某、李仁福承擔30%、河道管理處承擔70%的責任亦無不當。
綜上,馬鞍山市河道管理處及李某某、李仁福的再審申請均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應當再審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馬鞍山市河道管理處及李某某、李仁福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萬會峰
審判員 李相波
審判員 方 芳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法官助理丁勇虎
書記員賀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