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249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曹國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池州市東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堅剛,上海正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峰,上海正源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東某某供銷合作社,住所地安徽省池州市東某某堯渡鎮(zhèn)堯城路83號。
法定代表人:章宜勝,該社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盛斌,安徽安泰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曹夢淳,安徽安泰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一審第三人:東某某昭潭軋花廠,住所地安徽省池州市東某某昭潭鎮(zhèn)昭潭街。
法定代表人:曹國華,該廠經理。
一審第三人:鄭四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池州市東某某。
再審申請人曹國華因與被申請人東某某供銷合作社(以下簡稱東某某供銷社)、一審第三人東某某昭潭軋花廠(以下簡稱昭潭軋花廠)、鄭四毛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皖民終50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曹國華申請再審稱,(一)案涉《合同》明確約定了曹國華墊資對昭潭軋花廠進行技術改造,按照“墊資”的含義及合同解釋原則,東某某供銷社作為被墊付人,當然負有返還該墊資的義務。1.案涉《合同》未約定“墊資的還款期限和利息”,可以參照借款合同的規(guī)定確定,不能以此否認存在返還“墊資”的義務。2.案涉《合同》中“年租金8萬元”的約定符合正常的市場行情,同時與墊資的約定位列不同條款,分屬不同的意思表示內容,不存在意思表示上的牽連或履行義務上的替代關系,不能以此否定“墊資”的事實。3.案涉《合同》關于“東某某供銷社為曹國華融資提供方便”的約定系供銷社的輔助義務,不存在依此義務否定東某某供銷社返還墊資義務的約定。4.案涉《合同》關于“承租期滿無償交還軋花廠”的約定不包含免除東某某供銷社返還墊資義務的意思,不能以此否定“墊資”事實。東某某供銷社接收技改后的軋花廠,理應支付此前的技改費用。5.案涉《合同》中不存在“曹國華的墊資回報通過減少租金、提供融資便利、獲得經營收益等予以體現,東某某供銷社不需要返還墊資”的約定。(二)案涉《合同》有關“掛靠經營”的約定違反了國務院制定的《棉花質量監(jiān)督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guī)定,該規(guī)定屬于行政法規(guī)的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故該約定無效。該約定還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亦應認定無效。該“掛靠經營”的約定屬于案涉《合同》目的條款,其無效必然導致案涉《合同》整體無效。(三)即使案涉《合同》有效,東某某供銷社亦存在違約事實。東某某供銷社在與曹國華簽訂案涉《合同》時就應該知道2008年3月前東某某已完成了規(guī)劃登記工作,案涉《合同》的內容、目的、東某某供銷社的性質及相關文件證明,東某某供銷社對曹國華申報加工資格不可能被批準、曹國華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亦是明知的,東某某供銷社卻隱瞞上述事實,繼續(xù)與曹國華簽訂并履行合同,在曹國華上報的申請書上簽字蓋章,致使曹國華繼續(xù)投入經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東某某供銷社的上述行為屬于加害履行,已構成根本違約,應該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曹國華損失。(四)東某某供銷社承擔責任的范圍應包括返還墊資款、賠償曹國華利息損失、經營損失和罰款等。曹國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申請再審。
東某某供銷社提交意見稱,(一)曹國華為技改投入資金是其投資行為,不是為東某某供銷社墊資的行為。案涉《合同》雖約定技改投入資金全部由鄭四毛、曹國華墊資,但同時還約定年租金為8萬元,承租期滿后,昭潭軋花廠技改投入的所有設備、設施(含土建項目)無償交還給東某某供銷社,東某某供銷社為曹國華提供融資方便等。案涉《合同》并未約定東某某供銷社負有償還曹國華技改資金的義務,如果東某某供銷社承擔技改資金,就不會約定年租金僅為8萬元,遠低于技改前承包人應支付的年租金15萬元。東某某供銷社已通過減少租金、提供融資便利等方式協(xié)助曹國華,履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曹國華主張其投入技改的資金是為東某某供銷社墊資,不符合事實。(二)案涉《合同》關于掛靠經營的約定是對未來可能發(fā)生之事的一種假定,不能以此認定合同無效。(三)東某某供銷社不存在“明知昭潭軋花廠技改申請不能被批準”的過錯。1.案涉《合同》約定,技改項目由曹國華進行申報,東某某供銷社的義務是為項目申報提供必要的協(xié)助。案涉技改項目最終未被批準,是曹國華對政策把控失誤造成的,東某某供銷社沒有過錯。2.東某某供銷社沒有案涉技改項目的審批權限,是在東某某發(fā)改委接受昭潭軋花廠的申請并上報池州市發(fā)改委的前提下,簽訂案涉《合同》的,并不存在“明知”的過錯。(四)曹國華主張返還墊資、賠償利息損失、經營損失、罰款等,不應當被支持。曹國華主張的技改投資金額及損失金額亦缺乏事實依據。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曹國華的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應予以駁回。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主要有以下爭議焦點,一是曹國華與東某某供銷社于2009年4月1日簽訂的《合同》效力問題;二是東某某供銷社是否違約;三是東某某供銷社應否返還曹國華的“墊資款”并賠償損失。
關于案涉《合同》效力問題。曹國華申請再審稱案涉《合同》關于“如果乙方(曹國華、鄭四毛)申報的技改立項未獲批準,企業(yè)應自主選擇有資質的企業(yè)掛靠解決生產經營問題”的約定,違反了行政法規(guī)關于禁止掛靠經營的規(guī)定并損害了公共利益,該約定無效,案涉《合同》亦因而無效。但案涉《合同》的主要內容是關于昭潭軋花廠技術改造和經營權租賃的約定,而上述約定是合同雙方對“申報的技改立項未獲批準”時由誰負責解決及如何解決生產經營問題的約定,該約定并不能影響案涉《合同》其他部分的效力,曹國華主張案涉《合同》整體無效,不能成立。
關于東某某供銷社是否違約問題。曹國華主張東某某供銷社在明知東某某規(guī)劃安排了5個棉花加工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項目,且2008年3月前該縣已有5家企業(yè)完成了生產設備更新改造規(guī)劃登記工作,曹國華申報技改項目不可能被批準的情況下,隱瞞事實與曹國華簽訂、履行案涉《合同》,構成違約。首先,案涉《合同》簽訂前,昭潭軋花廠原承包人鄭四毛于2009年3月6日向東某某供銷社提交《關于昭潭軋花廠技改的申請報告》,請求東某某供銷社爭取技改立項。2009年3月9日,曹國華以其任法定代表人的華晨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公司)的名義向東某某發(fā)改委報送了《關于對東某某華晨工貿有限公司棉花加工企業(yè)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項目進行規(guī)劃登記的請示》,請求對昭潭軋花廠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項目予以規(guī)劃登記。東某某發(fā)改委于2009年3月10日向池州市發(fā)改委報送《關于要求對昭潭軋花廠進行生產設備更新改造規(guī)劃登記的請示》,懇請市發(fā)改委轉報省發(fā)改委,將昭潭軋花廠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項目予以規(guī)劃登記。東某某發(fā)改委還于2010年5月17日、2013年3月21日兩次向安徽省發(fā)改委報送請示,請求將案涉技改項目予以規(guī)劃登記。東某某供銷社于2009年3月29日發(fā)布《公告》,對昭潭軋花廠的技術改造進行招資,并于2009年4月1日與曹國華、鄭四毛簽訂案涉《合同》。從上述事實來看,在案涉《合同》簽訂時和履行過程中,負責辦理案涉技改項目規(guī)劃登記審批事項的東某某發(fā)改委一直在向上級部門請示,案涉技改項目能否獲批尚處于未知狀態(tài),曹國華主張東某某供銷社在簽訂合同和履行過程中即已明知案涉技改項目不能獲得審批,依據不足。其次,案涉《合同》約定案涉技改項目由曹國華、鄭四毛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東某某供銷社為申報提供必要協(xié)助。而東某某供銷社在合同簽訂后,多次向東某某發(fā)改委報送有關對昭潭軋花廠技改項目進行規(guī)劃登記的請示,且盡可能為昭潭軋花廠的融資提供方便,其已按約履行了必要的協(xié)助義務,曹國華主張東某某供銷社構成違約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關于東某某供銷社應否返還曹國華“墊資款”并賠償損失問題。曹國華主張案涉《合同》約定技改項目投入資金由曹國華、鄭四毛“墊資”,包含了東某某供銷社應當返還該“墊資款”的意思,東某某供銷社負有返還墊資款的合同義務。但一方面,案涉《合同》并未明確約定東某某供銷社負有償還曹國華技改資金的義務。另一方面,東某某供銷社將昭潭軋花廠承包給曹國華經營,年租金為8萬元,低于前期承包人每年15萬元的租金。同時約定,曹國華承租期滿后,昭潭軋花廠技改投入的所有設備、設施(含土建項目)無償交還給東某某供銷社。如果“墊資款”應由東某某供銷社償還,則技改后形成的資產當然為東某某供銷社所有,就不存在曹國華“無償”交還之說。同時,若東某某供銷社支付技改資金,其租賃給曹國華經營的就應當是技改后的昭潭軋花廠,從常理分析,租金金額至少不應低于改造前,而非如案涉《合同》約定的低于前期租金。故二審法院結合案涉《合同》約定及履行情況認定合同中關于墊資的約定實為曹國華的先行投資行為,并無不當。曹國華主張東某某供銷社應返還其墊資款的理由,不能成立。因曹國華提交的證據并不能證明東某某供銷社存在違約情形,其要求東某某供銷社賠償損失的主張,亦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綜上,曹國華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應當再審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曹國華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萬會峰
審判員 李相波
審判員 寧 晟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日
法官助理賈亞奇
書記員賀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