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張?zhí)旄?,該公司總經理?/div>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亞爭,上海市建緯(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新安縣投資開發(fā)中心。住所地: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財政局辦公樓。
法定代表人:陳霞,該中心主任。
被申請人(一審第三人、二審被上訴人):河南興安線材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zhèn)羊義村城關鎮(zhèn)王莊村。
法定代表人:粟滿成,該公司經理。
被申請人(一審第三人):新安縣發(fā)達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新城區(qū)財政局**樓。
法定代表人:孫長征,該公司經理。
一審被告:洛陽銀行股份有限公。住所地:河南省洛陽市洛陽新區(qū)開元大道與通濟街交叉口口。
法定代表人:王建甫,該公司董事長。
再審申請人山西立某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新安縣投資開發(fā)中心(以下簡稱投資中心)、河南興安線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安公司)、新安縣發(fā)達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發(fā)達公司)、一審被告洛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陽銀行)委托貸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豫民終1103號民事判決(以下簡稱二審判決),向本院提出再審申請。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立某公司申請再審稱,立某公司對二審判決的判決結果無異議,對該判決認定的部分事實有異議。二審判決“本院認為”部分認定“《協(xié)議書》中所載發(fā)達建投公司3700萬元債務即為興安公司通過洛陽銀行所借投資中心4000萬元的下欠款項,投資中心所訴2500萬元為3700萬元償還1200萬元后的下欠款”沒有任何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投資中心與發(fā)達公司是相互獨立的民事主體,一二審法院將二者混同明顯錯誤。發(fā)達公司與《協(xié)議書》中記載的“發(fā)達建投公司”并非同一主體。截止《協(xié)議書》簽訂之日,興安公司欠付投資中心的款項共計3200萬元,與《協(xié)議書》中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即立某公司)承諾負責償還的興安公司在發(fā)達建投公司貸款3700萬元本息的債務不一致,因此投資中心所訴2500萬元,和興安公司通過洛陽銀行所借投資中心4000萬元款項,與《協(xié)議書》中所載發(fā)達建投公司3700萬元債務不是同一筆債務。綜上,立某公司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之規(guī)定向本院申請再審。
投資中心、發(fā)達公司提交書面意見稱:(一)發(fā)達公司是新安縣財政局下屬的投資中心、技改資金辦公室、國資局三個事業(yè)單位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由于發(fā)達公司股東隸屬新安縣財政局,發(fā)達公司也是新安縣財政局的下屬單位,與投資中心實質上是兩塊牌子一班人馬。對外經濟往來中二者存在主體混同,生效判決對此事實的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二)興安公司明確《協(xié)議書》中3700萬元債務系投資中心債務,《協(xié)議書》起草人原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的法律顧問段xx也表示該筆債務為欠投資中心的債務,立某公司作為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的承繼方,否認3700萬元的債權主體為投資中心,其有義務明示債權主體的身份,審理中立某公司拒不明確債權人主體為何公司。投資中心提交的證據(jù)中可以證實投資中心、發(fā)達公司與興安公司的委托貸款業(yè)務中,主體混同使用,且債權主體就是投資中心。(三)根據(jù)一二審認定的內容,2004年4月興安公司通過發(fā)達公司委托貸款的5000萬元借款,興安公司實際償還了500萬元,投資中心替興安公司償還的500萬元仍是興安公司的債務。剩余4000萬元于2006年7月投資中心辦理委托貸款手續(xù)借給興安公司,其后投資中心收到還款800萬元。因此《協(xié)議書》簽訂之日,興安公司欠投資中心的金額為3700萬元。綜上,生效判決對于本案2500萬元債務的債權主體,以及該筆債務與《協(xié)議書》中所載的3700萬元債務的關聯(lián)關系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立某公司申請不能成立,請求駁回其再審申請。
本院經審查認為,首先,本案中,二審判決并未判令立某公司承擔還款責任,立某公司在本案中為不承擔責任的第三人,該公司未對裁判結果申請再審,僅對二審判決“本院認為”部分中的認定持有異議。在此情況下,立某公司并不具有訴的利益。再者,二審判決的“本院認為”部分是法院在證據(jù)采信的基礎上,圍繞雙方爭議焦點,并結合法律適用,經過邏輯論證及推演所得出的結論性認定,立某公司并未提供充足的證據(jù)推翻上述認定。最后,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三條的規(guī)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五)已為人民法院發(fā)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第五項至第七項規(guī)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除外?!睆纳鲜鲆?guī)定可知,人民法院在先生效裁判認定的事實,能夠產生免除后訴當事人舉證責任的效果,但在后訴當事人具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的情況下除外。因此,二審判決的事實認定對在后裁判而言,產生的是相對的免除舉證責任的效力,并不會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產生不可改變的影響,更不會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產生確定、必然的損害。立某公司如對二審判決相關事實認定不予認可,可在另行訴訟中舉證予以推翻。綜上所述,立某公司的申請理由缺乏法律依據(jù)。
綜上,立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山西立某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朱燕
審判員 杜軍
審判員 謝勇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 法官助理陳其慶
????????????????????????? 書記員王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