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申1130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漢中陜南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西環(huán)**路中段**號。
法定代表人:陳志強,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常敏安,陜西敏安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興平,陜西興振業(yè)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柯春艷,陜西興振業(yè)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魏云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咸陽市楊凌區(qū)。
再審申請人漢中陜南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南醫(yī)藥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李某及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魏云龍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陜民終7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jié)。
陜南醫(yī)藥公司申請再審稱,關(guān)于2012年5月29日訂立的《借款合同》一事,二審法院事實認定錯誤。1.該借款合同未生效。該合同第七條明確約定:“本合同由乙方保管、雙方簽字或蓋章生效”。同時,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但2012年5月29日訂立的合同,時至今日李某依然沒有簽字或蓋章,即表明合同雙方至今未達成合意,因此該合同至今未成立、生效。一、二審判決僅以“借款合同屬實踐性合同”為由,認定合同成立、生效具有片面性,且該份合同并沒有實際履行。2.該借款合同未實際履行。該合同簽訂之日的2012年5月29日僅有借款現(xiàn)金收條,且留有工行賬號,但至今沒有實際履行的記錄。雖有2012年6月7日的300萬元轉(zhuǎn)賬記錄,但是農(nóng)行的記錄。且2012年6月7日也有一張300萬元的借條相對應,所以一、二審法院將該筆300萬元轉(zhuǎn)賬記錄認定為對2012年5月29日合同的履行是錯誤的。另,該借款合同第三條約定李某將300萬元打入陜南醫(yī)藥公司賬戶,但一、二審均查明沒有這一事實,且魏云龍承認陜南醫(yī)藥公司的公章系其私刻,所以300萬元借款合同沒有履行。3.本案魏云龍向李某已還款285萬元應認定為2012年5月29日的300萬元借款合同到期后的還款。因為該合同期限4個月,自2012年5月24日至2012年9月24日。該285萬元的還款記錄如下:2012年11月28日還款10萬元、2013年2月7日還款40萬元、2013年2月8日還款60萬元、2013年3月15日還款20萬元、2013年3月16日還款10萬元、2013年3月22日還款80萬元、2013年5月15日還款20萬元、2013年5月19日還款30萬元、2013年6月10日還款10萬元、2013年6月14日還款5萬元,而600萬元的借款合同期限為三年,自2012年8月7日至2015年8月7日。第二份合同沒有到期,魏云龍已還的285萬元只能認定為是對300萬元到期借款的還款,這樣才合情、合理、合法。綜上,陜南醫(yī)藥公司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之規(guī)定申請再審。
本院認為,本案再審審查的焦點問題為:原審判決陜南醫(yī)藥公司對魏云龍262.05萬元的借款本息承擔連帶責任是否正確。
(一)關(guān)于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是否成立、生效的問題。陜南醫(yī)藥公司認為,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因李某未簽字或蓋章,雙方未達成合意,故未成立,也未生效。本院認為,雖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和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的約定,該合同應自雙方簽字或蓋章時成立并生效,而李某并未在合同上簽字或蓋章。但是,該合同只有一份,而該份合同就在李某處,由李某保管。且李某已依據(jù)該合同向魏云龍轉(zhuǎn)賬支付300萬元,履行了出借義務(wù),并依據(jù)該合同提起本案訴訟,要求魏云龍承擔還款責任。上述事實表明,李某對該合同已成立、已生效的事實是認可的。原審法院根據(jù)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情況,認定該合同已成立、已生效,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并無不當。
(二)關(guān)于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是否實際履行的問題。陜南醫(yī)藥公司認為,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簽訂后,沒有證據(jù)證明已實際履行。本院認為,原審已查明,該合同簽訂后,魏云龍向李某出具了現(xiàn)金收條一張,2012年6月7日李某向魏云龍轉(zhuǎn)賬300萬元。上述事實表明,該合同已實際履行。原審法院認定該份合同已實際履行具有事實依據(jù),并無不當。陜南醫(yī)藥公司雖主張2012年6月7日李某向魏云龍轉(zhuǎn)賬300萬元履行的不是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而是2012年6月7日《借條》,但并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而李某與魏云龍對2012年6月7日轉(zhuǎn)賬300萬元履行的是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的事實并無爭議,故陜南醫(yī)藥公司的該主張不能成立。至于李某是否依約將300萬元借款轉(zhuǎn)入陜南醫(yī)藥公司賬戶的問題。該問題與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是否實際履行無關(guān),不能因此否定該合同已實際履行的事實。至于陜南醫(yī)藥公司公章的真?zhèn)螁栴}。魏云龍雖然一再稱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上加蓋的陜南醫(yī)藥公司公章是其私刻的。但從原審法院依據(jù)陜南醫(yī)藥公司的申請委托鑒定的情況看,鑒定機構(gòu)經(jīng)鑒定認為該枚公章是陜南醫(yī)藥公司的真實印章。故陜南醫(yī)藥公司關(guān)于2012年5月29《借款合同》上加蓋的公章是魏云龍私刻的主張不能成立。
(三)關(guān)于魏云龍已還的285萬元履行的是哪份合同的問題。陜南醫(yī)藥公司認為,魏云龍已還的285萬元履行的是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本院認為,案涉借款共計1383.466萬元,其中約定利息的有900萬元,沒有約定利息的有483.466萬元。約定利息的900萬元借款涉及兩份合同,一份是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另一份是2012年8月7日《借款合同》。魏云龍已還利息共計285萬元,因魏云龍與李某均無法分清該285萬元履行的是哪份合同,故原審法院確定了以下原則:1.2012年5月29日300萬元借款和2012年8月7日600萬元借款,均從李某主張的2012年8月23日起計算利息;2.利息的計算標準為月息2%(即年息24%);3.上述300萬元借款和600萬元借款分別計算至魏云龍第一次還款即2012年11月28日時應付利息各是多少;4.減去利息后,剩余的還款視為還的本金;5.該部分本金按1∶2的比例進行分配,即300萬元的借款分配其中的三分之一,600萬元的借款分配其中的三分之二;6.以后的每次還款均按此原則辦理。該原則符合本案實際情況,并無不當。雖然2012年8月7日《借款合同》約定的借款期限為3年,至魏云龍還款時,該筆借款尚未到期,但借款未到期不代表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利息,借款人仍應依據(jù)合同約定履行支付利息的義務(wù)。故陜南醫(yī)藥公司關(guān)于魏云龍已還的285萬元履行的只能是2012年5月29日《借款合同》的主張不能成立。
綜上,陜南醫(yī)藥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漢中陜南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王 濤
審判員 楊弘磊
審判員 劉小飛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八日
書記員 韓 岐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