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9)最高法民再84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上海順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真陳路200號。
法定代表人:郭翥,該公司總裁。
委托訴訟代理人:魏琳博,男,該公司員工。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毛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華浩,廣東環(huán)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沈紅章,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華浩,廣東環(huán)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上海順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灝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毛某某、沈紅章證券虛假陳某責任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7)滬民終43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于2018年6月22日作出(2018)最高法民申2033號民事裁定提審本案。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順灝公司再審請求:一、撤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7)滬民終432號民事判決;二、駁回毛某某、沈紅章的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一、原審判決重要事實認定錯誤。(一)2016年4月28日,順灝公司收到證監(jiān)會《調查通知書》,當天即在新媒體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網(wǎng)站進行公告。如果以調查日為揭露日,也應該以2016年4月28日為準,而不應將2016年4月29日認定為揭露日。(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某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若干規(guī)定》),如果認定構成虛假陳某,揭露日應該以《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告的日期為準,即2016年7月26日,相對應的,基準價應為7.89元。二、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一)就本案的法律適用而言,1.原審判決對證券虛假陳某概念理解錯誤,本案所涉關聯(lián)自然人的財務往來行為和意向書延遲披露行為均不具有重大性,不構成民事賠償責任上的證券虛假陳某;2.投資者的損失與不當公告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3.順灝公司股票下跌及股民的損失系熔斷等系統(tǒng)風險因素造成。(二)重大性問題應該是本案審查的重點問題之一。順灝公司遭受的處罰是最低限度的處罰,而且2017年8月,順灝公司獲得證監(jiān)會定向增發(fā)申請的批準,足以證明順灝公司的不當公告行為不構成重大性。(三)同期股市的大跌是多樣因素導致的,與兩起一般性處罰沒有關聯(lián),投資者的損失是由系統(tǒng)風險引起的。1.系統(tǒng)性風險的損失不應由上市公司承擔;2.2015年6月的股災和2016年1月初的股市熔斷政策導致災難性下跌,系統(tǒng)風險因素充分體現(xiàn);3.就順灝股份的具體交易情況看,2016年7月26日,順灝公司就證監(jiān)會預處罰的具體行為進行了完整的公告后,順灝股份的股價不跌反升,可見證監(jiān)會處罰行為與投資者損失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四)原審判決違背公平原則,判定順灝公司責任畸重。(五)《若干規(guī)定》實施十六年,部分規(guī)定已經不適合現(xiàn)實需要。原審判決簡單地將行政處罰與民事賠償混同,違背了《若干規(guī)定》的立法本意。綜上,原審判決不僅結果錯誤,而且反將導致股市波動,造成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不利于目前公司所有股民利益。
本院認為:原審判決認定案件基本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一、原審判決對案件基本事實未予查明。案涉《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順灝公司存在兩項違法事實,第一項為未依規(guī)披露時任公司董事長的王某與公司之間的關聯(lián)交易,第二項為未及時披露順灝公司與云南中云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意向協(xié)議》事項,原審判決未全面考量順灝公司實施的兩項虛假陳某行為與投資者交易決定之間的因果關系,屬于認定基本事實不清。二、原審判決沒有根據(jù)投資者交易的實際情況對證券市場風險因素作出合理認定,一概將市場風險因素酌定為20%,屬于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根據(jù)《若干規(guī)定》第十九條第四項規(guī)定,被告舉證證明原告的損失或者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等其他因素所導致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某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自2015年6月中旬至2015年8月中旬期間,因證券市場去杠桿等多重因素影響,滬深股市發(fā)生大幅波動,出現(xiàn)千股跌停等異常情況,各市場指數(shù)均大幅度下跌。2016年1月份,由于監(jiān)管機構實施指數(shù)熔斷機制,市場再次出現(xiàn)大幅下跌。從順灝公司所涉系列案件中投資者交易順灝股份的時間節(jié)點來看,部分投資者經歷了2015年年中的股市異常波動和2016年1月份的熔斷事件,也有部分投資者僅經歷了2016年的熔斷事件。但原審法院在順灝公司系列案件中,未區(qū)分不同投資者的交易情況,將市場風險因素全部酌定為買賣價差的20%,認定案件基本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嚴格依法適用指令再審和發(fā)回重審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四條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7)滬民終432號民事判決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7)滬02民初78號民事判決;
二、本案發(fā)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重審。
審判長 張愛珍
審判員 賈清林
審判員 張 穎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法官助理潘琳
書記員張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