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18)最高法民申623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反訴原告,二審上訴人):棗莊市安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君山路君山豪苑**樓**。
法定代表人:吳敬軍,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路緒成,山東司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反訴被告,二審上訴人):平邑縣房地產(chǎn)綜合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山東省平邑縣石都大道中段。
法定代表人:姚芳營,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冰,山東至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棗莊市安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某公司)因與被申請人平邑縣房地產(chǎn)綜合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邑公司)合資、合作開發(fā)房地產(chǎn)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魯民終53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安某公司申請再審稱,(一)安某公司有新的證據(jù)證明原判決認定已付投資款時遺漏240.48萬元。2009年7月28日至2011年9月28日安某公司與平邑公司之間“資金往來”的12張《收據(jù)》(申請再審新證據(jù))和原審證據(jù)8張《收據(jù)》共同證明雙方在2012年7月16日對賬后,安某公司又于2012年10月12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分8次支付2404791.0元(240.48萬元)。一審法院對此未組織質證,二審期間,安某公司將遺漏質證作為上訴理由之一,仍未被采納,導致二審判決對于安某公司已付投資款認定錯誤,遺漏240.48萬元。(二)原判決合計已付投資款數(shù)額時出現(xiàn)計算錯誤,少計算2345056元,原判決認定的已付投資款項目共計6項,合計應為106907000元,原判決卻錯誤合計為104561944元。(三)燃氣增容費101.48萬元應認定為已付投資款。平邑公司系繳納燃氣增容費的法定義務人,安某公司以平邑公司的名義向工程所在地的薛城區(qū)財政局繳納該費用,該局為平邑公司出具發(fā)票,后平邑公司憑此票入賬。一審時,安某公司提交的單據(jù)證明安某公司為平邑公司墊付2458500元,2012年7月16日對賬時沖減上述1014756元(燃氣增容費)的墊付款,將沖減后的余額1443744元作為墊付款入賬。因此燃氣增容費應視為已付投資款。(四)原判決將車位款列入安某公司的投資款項目不符合當事人的合同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車位款不應該與投資款一并審理。首先,根據(jù)2009年5月31日簽訂的《聯(lián)合開發(fā)協(xié)議》,安某公司的投資范圍是住宅樓,車位由平邑公司建設,不屬于安某公司投資建設的項目和范圍,車位款不屬于投資款范圍。其次,2012年7月9日的《關于結算問題的議定書》第二條將先前約定的車位包銷明確改為代銷。再次,車位款不屬于投資款,雙方未約定延期支付車位款應付利息,所以車位款不能計付利息。綜上,安某公司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規(guī)定申請再審。
平邑公司提交意見稱,(一)安某公司主張原判決遺漏的240.48萬元并非投資款,而是因遲延交房向購房戶支付的違約金。涉案項目開發(fā)之初平邑公司已出售部分住宅,后轉為安某公司建設、出售,因安某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約定交房,購房戶向平邑公司主張違約金,雙方商定由安某公司負擔,該款由安某公司匯給平邑公司再向購房戶支付。安某公司提交的8張收據(jù)的會計科目是“資金往來”,而非“借款”或“投資款”,且安某公司在本案發(fā)回重審前的訴訟中并未主張該款項,在本案一審中亦未提及,上訴中才主張,二審法院不予審理符合規(guī)定,否則就剝奪了平邑公司的訴訟權利,安某公司可就該部分款項另行主張。(二)原判決未將101.48萬元認定為投資款正確。平邑公司請求駁回安某公司的再審申請。
再審審查期間,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5月23日作出補正裁定,對本案一審(2016)魯04民初84號民事判決中的筆誤進行更正:“安某公司已付投資款總額104561944元”更正為“安某公司已付投資款總額106907000元”;“安某公司尚欠平邑公司投資款13383841.60元”更正為“安某公司尚欠平邑公司投資款11038785.60元”。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一)關于原判決認定的安某公司已支付投資款數(shù)額是否正確問題。首先,對于投資款計算錯誤問題,一審法院已經(jīng)作出補正裁定,更正了安某公司投資款總額和欠付投資款總額,安某公司以原判決對投資款計算錯誤為由申請再審,本院不予采納。其次,關于原判決是否遺漏240.48萬元投資款問題,安某公司并未舉證證明其在一審訴訟中提出過該主張,二審法院未予審理并無不當。再次,關于燃氣增容費應否作為安某公司支付的投資款問題。平邑公司在二審答辯時主張,燃氣增容費實際是平邑公司向安某公司的借款,而不是投資款。根據(jù)查明事實,對于包括案涉款項1014756元在內的2458500元,平邑公司曾經(jīng)向安某公司出具過收據(jù)。雙方在2012年7月16日對賬時,確認墊付款1443744元備注欄注明“減1014756元”,并未標明款項用途及償還方式,不足以證明雙方確認該筆扣減款項1014756元應作為安某公司投資款。安某公司主張該款應認定為投資款,依據(jù)并不充分。平邑公司二審答辯認可1014756元是借款,雙方對此可以另行解決。
(二)關于原判決將車位款作為應付投資款是否正確問題。車位款系雙方在2009年5月31日《聯(lián)合開發(fā)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的事項。根據(jù)《聯(lián)合開發(fā)協(xié)議》中“如乙方不能把車庫、儲藏室與住宅搭配銷售,由乙方按以上價格購買”的約定,車庫由安某公司包銷。2012年7月9日補充協(xié)議約定,“二、乙方代售甲方車庫已售部分,對于雙方約定價格的增值部分,各按50%分配,乙方代售甲方儲藏室按實際售價結算”,只更改了雙方對約定價格增值部分的分配方式,并未約定未能銷售的車庫如何處理,不足以認定雙方將包銷改為代銷。原判決將車位款計入應付投資款,并無不當。
綜上,安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規(guī)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棗莊市安某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謝愛梅
審判員 吳曉芳
審判員 王 丹
二〇一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法官助理? 徐? 上
???????????????????????????????????書記員??? 趙? 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