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被告:蘇州太湖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住所。住所地:上海市目西路**號(西部)**-**室div>
負責人:劉鈞。
再審申請人蘇州太湖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太湖公司)因與被申請人渤海游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公司)、一審被告蘇州太湖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第一分公司(以下簡稱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船舶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魯民終9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jié)。
太湖公司申請再審稱:(一)原審對案涉0102、0227、0305、0317、0327航次取消時間的認定錯誤。2014年12月22日,太湖公司員工劉劍向渤海公司員工杜志傳發(fā)送電子郵件,告知其取消上述五個航次,同日,杜志傳回復(fù)稱“好的”。根據(jù)合同約定,取消航次是太湖公司單方權(quán)利,是形成權(quán),不需要對方同意,更何況該取消已經(jīng)得到了杜志傳的認可。故在2014年12月22日,上述航次應(yīng)已取消,無法撤回。而雙方之后就變更航次進行的溝通,應(yīng)當是在確認上述航次已取消的基礎(chǔ)上,為恢復(fù)原包船計劃而進行的商議,在協(xié)商未能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并不能變更原航次已于2014年12月22日取消的事實。因此,應(yīng)認定案涉0102、0227、0305、0317、0327航次均于2014年12月22日被取消,原審判決認定取消時間為2015年2月2日錯誤。(二)案涉0227航次已實際履行并未取消,原審判決對此認定錯誤。雖然0227航次已于2014年12月22日取消,但隨后雙方的往來郵件及實際行為應(yīng)當視為對原合同約定航次的繼續(xù)履行,渤海公司亦承認前后兩個航次就是同一個航次,根據(jù)原審判決,對于同一個航次,太湖公司不僅要支付包船費用,還要支付取消費,與事實不符且違背公平原則。因此,0227航次在2014年12月22日取消之后,經(jīng)雙方商議達成一致后又繼續(xù)履行,且太湖公司已經(jīng)支付該航次的包船費,無需再支付取消費。(三)渤海公司擅自將0317、0327及2015年4月14日之后的航次交由案外人包船屬于違約行為,應(yīng)當賠償由此給太湖公司造成的損失。(四)原審認定的逾期付款違約金利率過高,判令太湖公司支付取消費逾期違約金缺乏依據(jù)。首先,渤海公司的實際損失的確定標準應(yīng)為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不論是一審認定的年利率24%還是二審認定的年利率12%都顯然過高。其次,太湖公司已支付給渤海公司360萬元無息保證金,該保證金足以彌補可能產(chǎn)生的資金占用損失。況且,渤海公司擅自將0317、0327航次交由案外人包船屬于違約行為,太湖公司對此有先履行抗辯權(quán),無需承擔取消費及相應(yīng)的逾期違約金。(五)本案合同雙方為渤海公司與太湖公司,與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無涉,一審法院對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財產(chǎn)采取保全措施缺乏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對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財產(chǎn)進行訴訟保全顯然是與執(zhí)行中的查封凍結(jié)相混淆,嚴重損害了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正常經(jīng)營與合法權(quán)益,應(yīng)當予以解封。(六)一審程序違法。青島海事法院煙臺法庭法官曾向太湖公司推薦該院離職法官進行代理,太湖公司因此申請煙臺法庭整體回避而未回避;煙臺法庭對太湖公司的反訴申請遲遲沒有回復(fù);拖延向太湖公司寄送渤海公司證據(jù)材料影響太湖公司舉證答辯;在立案時并未對被告主體資格進行審查,導(dǎo)致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無故牽涉本案,影響正常經(jīng)營;煙臺法庭承辦法官多次拖延回避太湖公司的正常聯(lián)系;本案一審自2015年3月31日立案起至2017年1月23日才作出判決,明顯超審限。綜上,請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對本案進行再審,駁回渤海公司的訴訟請求,支持太湖公司的反訴請求。
渤海公司提交意見稱:(一)關(guān)于航次取消時間的認定。原審認定0102航次、0317航次取消時間為2014年12月22日,與太湖公司主張一致;杜志傳沒有同意太湖公司關(guān)于取消航次的要求,太湖公司主張取消航次是太湖公司的單方權(quán)利,將取消相應(yīng)航次的意思表示通知渤海公司時即被取消,缺乏依據(jù)。雙方于2015年2月2日就0227、0305、0327航次達成協(xié)議正式取消,二審判決認定的時間正確。(二)二審判決關(guān)于0227航次的認定正確,太湖公司主張“涉案0227航次已實際履行并未取消”,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三)0317、0327兩個航次已由雙方共同確認于2015年2月2日取消,案涉包船合同亦于2015年4月14日11時終止,且太湖公司沒有表明其有經(jīng)營隨后航次的意向。太湖公司主張渤海公司擅自將0317、0327及2015年4月14日之后航次交由案外人包船屬于違約行為,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四)二審判決認定的逾期付款違約金利率并無不妥。對于遲延支付包船費用,根據(jù)包船合同約定,應(yīng)以每日2‰標準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二審判決根據(jù)公平原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酌定為按年利率12%計算,并無不妥,符合相關(guān)法律精神;對于遲延支付取消費,二審判決認定按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審判實踐。(五)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系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財產(chǎn)屬于總公司太湖公司,且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賬戶系太湖公司在包船合同中預(yù)留的銀行結(jié)算賬戶,法院有權(quán)對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銀行賬戶采取保全措施。(六)原審程序合法,太湖公司提出的“一審審理超審限”等問題不影響案件的判決結(jié)果,二審判決的認定正確。請求駁回太湖公司的再審申請。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本案雙方因履行船舶租賃合同發(fā)生糾紛,渤海公司起訴請求判令太湖公司、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給付包船費、航次取消費及逾期付款違約金,太湖公司反訴請求判令渤海公司支付違約金。一審判決太湖公司給付渤海公司尚欠的包船費及逾期付款違約金,以及航次取消費及其利息,駁回太湖公司的反訴請求。太湖公司提起上訴后,二審法院根據(jù)雙方的訴辯意見,歸納二審爭議焦點為:1.一審判決對案涉0102、0227、0305、0317、0327航次取消時間的認定是否正確;2.太湖公司與渤海公司履行0227航次,是否是對原約定的0227航次的履行;3.太湖公司要求渤海公司賠償0317和0327航次損失的反訴請求是否應(yīng)當?shù)玫街С郑?.一審判決認定的包船費逾期付款違約金和取消費逾期付款違約金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5.一審法院是否違反法定程序。而根據(jù)太湖公司的再審申請理由和渤海公司的意見,本案需要審查的也是上述問題。本院認為,二審對案涉0102、0227、0305、0317、0327航次取消的時間,雙方對0227航次的履行是否為原約定航次的履行,一審判令太湖公司支付該航次取消費是否錯誤,一審未支持太湖公司關(guān)于判令渤海公司支付0317、0327航次及2015年4月14日之后的違約金的反訴請求是否錯誤,以及一審對太湖公司上海分公司采取財產(chǎn)保全措施是否錯誤的問題逐一進行審理并做出充分論述,并不存在認定案件基本事實缺乏證據(jù)證明,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
關(guān)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取消費違約金利率問題。二審法院認為渤海公司資金被占用的損失可以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gòu)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準計算,并綜合考慮雙方約定按每日2‰計算違約金過高,以及太湖公司在包船合同履行期間在渤海公司處存有360萬元不計息保證金且實際沖抵最后幾個航次包船費用等因素,將包船費逾期付款違約金從一審認定的年利率24%調(diào)整為12%,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并無不當。太湖公司申請再審主張應(yīng)按銀行貸款利率標準計算逾期付款違約金,缺乏依據(jù)。原審判令太湖公司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gòu)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取消費逾期支付利息,符合雙方約定,適用法律亦無不當。太湖公司的此項再審申請理由亦不能成立。
至于太湖公司所述一審法院程序違法的問題,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guī)定的因依法應(yīng)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或者違反法律規(guī)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quán)利等應(yīng)予再審的情形,其此項再審申請事由也不能成立。
綜上,太湖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蘇州太湖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李桂順
審判員 郭載宇
審判員 黃西武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法官助理申蕾
書記員王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