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某公司在招標文件中已明確“招標人將在資料表中寫明的地點和時間統(tǒng)一組織投標人對現(xiàn)場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一次考察,以便使投標人自行查明或核實有關編制投標文件和簽訂合同所需的一切資料。承包人應對他自己就上述資料的解釋、推論和應用負責?!?/div>
(5)根據(jù)招標文件的約定,黃某公司組織投標人進行了工程現(xiàn)場考察,攀峰公司沒有向招標人提出若路基標段不能按期交工、會造成路面標段待工、停工問題的澄清說明。
(1)攀峰公司“關于對二灰土基層試驗段的開工報告”日期是2005年7月16日,監(jiān)理工程師對開工報告批復日期是2005年7月18日。攀峰公司對二灰土底基層開工申請報告日期是2005年11月30日,監(jiān)理工程師同意攀峰公司二灰土基層大面積開工批復日期是2005年12月21日。所以,攀峰公司完成二灰土基層試驗段歷時5個月。
鑒定結果:攀峰公司由于前期準備工作不足,導致鋪筑“二灰土基層試驗段”歷時達5個月之久,所以待工、停工的責任在于攀峰公司,索賠費用不成立。黃某公司對待工、停工無責任。
(3)根據(jù)本工程的招標文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頒發(fā)的《公路工程國內(nèi)招標文件范本》(2003年版)的條款,對提前工期給予獎勵和補償沒有約定。
(1)按合同文件通用條款15.2條的規(guī)定:“承包人應按合同文件中投標書附表3所列的施工機械按時到達現(xiàn)場,不得拖延、短缺或任意更換,否則將按第63.1款視為承包人違約”。
(2)合同專用條款第70條70.3的規(guī)定:“如果承包人因自己原因未能在投標書附錄中寫明的工期內(nèi)完成本合同工程,業(yè)主將采用指令分包的辦法加快工程進度,同時對承包人進行違約處罰?!?/div>
(3)本工程招標文件和攀峰公司投標書的約定和承諾,擬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機械:瀝青混凝土拌合設備LB-4000(360T/h)為3套,穩(wěn)定土拌合設備WCBT/500(500T/h)為3套、WCBT/300(300T/h)為3套,瀝青脫桶設備3臺。
(4)2005年12月4日,監(jiān)理工程師批復的單項開工報告中攀峰公司現(xiàn)場投入1套LB-4000(360T/h)瀝青混凝土拌合設備。
所以攀峰公司投入瀝青混凝土拌合設備數(shù)量不滿足投標書所承諾的數(shù)量。
2、索賠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頒發(fā)的《公路工程國內(nèi)招標文件范本》(2003年版)的合同通用條款52.3款:如果合同價格的增加或減少總共超過“有效合同價”的15%(扣除暫定金后的合同價格),則監(jiān)理工程師與業(yè)主協(xié)商后確定一筆管理費,調(diào)整額從合同價格中扣除或加到合同價格上。黃某公司已核定攀峰公司的合同價為17029.4708萬元,審定后結算價為16002.0898萬元,占6.033%,并沒有減少15%。
(2)分割工程導致承包人剩余材料應補償。攀峰公司索賠材料款48.4321萬元(其中:生石灰2759.64噸、150元/噸、計41.3946萬元;機制砂125m3、200元/噸、計2.5萬元;上面層碎石165m3、275元/噸、計4.5375萬元)。根據(jù)黃某路面監(jiān)一組(2006)181號文和黃某項一發(fā)[2007]84號文的批復意見:“生石灰材料出現(xiàn)剩余情況是因為攀峰公司自身管理不當所致,不予以賠償”。
(3)鑒定認為:由于黃某公司分割工程,造成攀峰公司所備路面材料有剩余。機制砂125m3、200元/噸、計2.5萬元;上面層碎石165m3、275元/噸、計4.5375萬元,應予補償。
鑒定意見:攀峰公司違約在先,應承擔分割工程的責任,索賠金額1592.9625萬元不成立。黃某公司應支付攀峰公司所備路面材料剩余的機制砂和上面層碎石7.0375萬元。
四、對工程變更的事實及索賠變更增加的工程款3266.07萬元的鑒定意見。
1、工程變更的事實
(1)根據(jù)2006年7月23日,黃某高速總監(jiān)發(fā)(2006)68號“關于核減LM-1合同段攀峰公司變更工程量的通知”
(2)根據(jù)2006年5月3日,黃某高速發(fā)(2006)167號“關于LM-1標合同段路面底基層、基層分割通知”。
(3)根據(jù)2006年6月6日,黃某項一發(fā)(2006)237號“關于LM-1合同段瀝青路面施工任務分割的通知”。
(4)根據(jù)2006年6月11日,黃某項一發(fā)(2006)269號“關于調(diào)整路面基層、底基層施工段落的通知”。
2、索賠
(1)工程施工索賠就是承包商要求補償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實際經(jīng)濟損失。補償要以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合同協(xié)議書為基準,如果超出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合同協(xié)議書約定的費用,承包人才具有向發(fā)包人索賠的可能性;如果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合同協(xié)議書已包含該項費用,承包人就不能再次主張該項費用。
(2)對于工程現(xiàn)場管理者“駐地項目辦”和“監(jiān)理工程師”已批復、簽認(經(jīng)現(xiàn)場核實)的一些工程變更費用,具有法定效力。
(3)鑒定意見:詳見《工程變更索賠一覽表》,其中,增加瀝青脫桶設備鑒定索賠費用為24.981789萬元,特大橋上面層鋪筑瀝青砼時摻纖維增加的費用鑒定索賠費用為35.54604萬元,瀝青硂增加抗剝落劑及水泥的增加費用鑒定索賠費用為12.76萬元,其余攀峰公司主張的工程變更索賠項目均不成立,合計工程變更索賠費用為73.287829萬元。
對上述鑒定意見,攀峰公司質(zhì)證意見為:鑒定意見書所附鑒定組成員的資格證書屬無效證書,工程造價人員不具備法定資格條件。鑒定意見不客觀、不公正。為便于客觀公正的對鑒定問題給予鑒定,攀峰公司申請重新鑒定。并在重新鑒定時,為避免地方保護,確保公平、公正,希望屆時選擇雙方當事人所在地以外的第三方區(qū)域(比如北京、上海、廣東地區(qū))具有公路工程甲級資質(zhì)的鑒定機構進行重新鑒定。
黃某公司、高速集團質(zhì)證意見為:對“黃某公司應支付攀峰公司所備路面材料剩余的機制砂和上面層碎石共7.0375萬元”的鑒定意見不認可。對增加瀝青脫桶設備鑒定意見、特大橋上面層鋪筑瀝青砼時摻加纖維增加費用的鑒定意見、瀝青砼增加抗剝落劑及水泥增加費用的鑒定意見均不予認可。
另查明,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是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對外委托評估類、審計類、建筑工程質(zhì)量類及其他類鑒定機構名冊中的鑒定機構。
經(jīng)向陜西省建設廳了解,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于2005年取得工程造價甲級資質(zhì)。
經(jīng)向陜西省交通廳咨詢,交通部于1995年發(fā)布的交公路發(fā)[1995]1235號《公路工程造價人員資格認證管理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資格證書每二年復查檢驗一次,未經(jīng)復查檢驗的資格證書為無效證件。1995年規(guī)定資格證書每二年復查檢驗一次,但是1998年至2010年期間,交通部從來沒有進行過這項工作。陜西省于2008年、2010年、2013年進行了三次復查。2014年交通運輸部廳職字[2014]22號《關于開展公路工程造價人員繼續(xù)教育工作的通知》第五條規(guī)定,公路工程造價人員按規(guī)定完成繼續(xù)教育是進行注冊和資格證書復查檢驗的必要條件。該通知下發(fā)后,陜西省交通廳不再進行資格證書復查工作,各省將資料審查完后報交通部職業(yè)資格中心批準。繼續(xù)教育是交通部職業(yè)資格中心組織的,在繼續(xù)教育期間沒有參加課,但過后完成了該期間的課程,還是可以注冊的。
再查明,攀峰公司于2012年10月8日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黃某公司賠償其損失10873.45萬元,并由高速集團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在舉證期間,黃某公司提出級別管轄異議申請,請求將本案移送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又撤回管轄權異議申請。黃某公司于2012年11月19日向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攀峰公司,請求確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并由攀峰公司賠償損失。黃某公司向一審法院提出兩案由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合并審理的申請。攀峰公司在答辯期間向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級別管轄異議申請,延安市中級人法院于2012年12月28日作出(2012)延中民初字第00074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攀峰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成立,案件移送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該裁定生效后,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將該案移送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法院依法決定兩案合并審理。
以上事實,有經(jīng)質(zhì)證、認證的證據(jù)、鑒定意見書、庭審筆錄、談話筆錄等在卷佐證,足以認定。
一審法院認為:攀峰公司與黃某公司依法通過招投標程序于2005年4月28日簽訂的《合同協(xié)議書》,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有效合同。黃某公司認為合同應為無效,但根據(jù)本案查明的事實,其主張缺乏事實依據(jù),故其請求依法不予支持。
關于攀峰公司主張的待工、停工損失、趕工損失、分割工程損失、工程變更損失賠償問題。由于該問題涉及建設工程專業(yè)領域知識,為查明案件事實,一審法院根據(jù)攀峰公司的申請,并在征得攀峰公司、黃某公司、高速集團一致同意后,委托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進行了司法鑒定,以利于查清案件事實。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是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對外委托評估類、審計類、建筑工程質(zhì)量類及其他類鑒定機構名冊中的鑒定機構,具有合法的鑒定資質(zhì),且本案鑒定資料經(jīng)過當事人質(zhì)證,鑒定程序合法,故鑒定意見書應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jù)。攀峰公司申請重新鑒定,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的重新鑒定的法定條件,故其申請不予準許。一審法院根據(jù)各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jù)、法庭調(diào)查情況、鑒定意見書等綜合認定攀峰公司主張的各項損失賠償問題。
待工、停工損失賠償問題。由于黃某公司在招標文件中已明確:“招標人將在資料表中寫明的地點和時間統(tǒng)一組織投標人對現(xiàn)場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一次考察,以便使投標人自行查明或核實有關編制投標文件和簽訂合同所需的一切資料。承包人應對他自己就上述資料的解釋、推論和應用負責”;招標文件約定:“本項目路基工程不可能一次全面完成,由此引起的一切投標人應充分考慮,業(yè)主不承擔由此引起的索賠”;黃某公司的01補遺書明確路基工程將分段、分期交驗;根據(jù)招標文件的約定,黃某公司組織投標人進行了工程現(xiàn)場考察,攀峰公司沒有向招標人提出若路基標段不能按期交工、會造成路面標段待工、停工問題的澄清說明,故對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待工、停工問題,黃某公司不承擔責任。根據(jù)鑒定意見書,待工、停工的責任在于攀峰公司。綜上,攀峰公司主張的待工、停工損失賠償,依據(jù)不足,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趕工損失賠償問題。由于施工期間攀峰公司所投入的主要設備沒有按投標文件約定的數(shù)量投入,且合同文件對提前工期給予獎勵和補償沒有約定,故攀峰公司該項主張亦因依據(jù)不足而不予支持。
分割工程損失賠償問題。由于攀峰公司投入的瀝青混凝土拌合設備數(shù)量不滿足投標書所承諾的數(shù)量,在這種情況下,黃某公司為順利完工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施工,故攀峰公司因違約在先,應承擔工程分割的責任。但是,根據(jù)鑒定意見,在部分工程分割后,黃某公司應支付攀峰公司所備路面材料剩余的機制砂和上面層碎石7.0375萬元。
另,根據(jù)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黃某公司批復同意補償攀峰公司118.4868萬元瀝青砼摻加纖維費用,但該筆款項未納入黃某公司審計已認定的涉案工程價款16002.0898萬元之中,故黃某公司應向攀峰公司支付該筆款項。
綜上,黃某公司應向攀峰公司賠償損失款項數(shù)額為198.812129萬元(7.0375萬元+73.287829萬元+118.4868萬元)。
攀峰公司請求高速集團對黃某公司應承擔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攀峰公司與高速集團不存在合同法律關系,高速集團與黃某公司系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攀峰公司又不能舉證證明存在高速集團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定情形,故其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依法不予支持。
關于黃某公司反訴主張的賠償損失問題。黃某公司認為由于攀峰公司自身施工能力不足、進度緩慢,為確保工期,黃某公司根據(jù)合同約定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其他施工單位,造成額外支出,該損失應由攀峰公司賠償。但是,黃某公司不能證明其主張的額外支出與分割工程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故其請求由攀峰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依據(jù)不足。
綜上分析,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二百六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黃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給付攀峰公司198.812129萬元;二、駁回攀峰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三、駁回黃某公司的反訴請求。案件本訴部分受理費58.5473萬元,鑒定費90萬元,由攀峰公司負擔141.1199萬元,黃某公司負擔7.4274萬元;案件反訴部分受理費2.8599萬元,由黃某公司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二審查明的案件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相同。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一審法院委托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能否作為判定黃某公司賠償責任的依據(jù);2、高速集團對黃某公司應承擔的債務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一、關于一審法院委托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否作為判定黃某公司賠償責任依據(jù)的問題。
攀峰公司上訴稱,一審法院委托的鑒定人沒有鑒定資質(zhì),超范圍鑒定,故其作出的鑒定意見不能作為判定黃某公司賠償責任的依據(jù)。(一)攀峰公司請求對涉及的索賠款項金額、計算方式及計量爭議等事項進行司法評估鑒定,并選定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作為本案的鑒定單位,說明攀峰公司認可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的資質(zhì)和能力。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系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對外委托評估類、審計類、建筑工程質(zhì)量類及其他鑒定機構名冊中的鑒定機構,其在2005年已取得工程造價甲級資質(zhì),且鑒定人員證書經(jīng)一審法院調(diào)查,屬于有效證書,具備鑒定資格和條件。(二)由于待工、停工責任及數(shù)額、趕工費、分割工程責任及數(shù)額、變更工程項目事實及數(shù)額等問題屬于高速公路專業(yè)領域問題,根據(jù)《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鑒定委托書》(2014陜技委字第11號)記載:對攀峰公司訴黃某公司、高速集團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的“1、待工、停工的責任及索賠數(shù)額;2、趕工的責任及索賠數(shù)額;3、分割工程的責任及索賠數(shù)額;4、工程變更的事實及索賠數(shù)額”進行委托司法鑒定。故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并未超出一審法院委托書中的委托事項,屬合法有效。(三)鑒定人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3日作出鑒定意見書,經(jīng)一審法院組織質(zhì)證,各方當事人均提出異議。陜西新時代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26日作出陜新基建(2014)第175號《鑒定意見書》,該《鑒定意見書》是鑒定人在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作出的,并非不客觀、不公正,一審法院委托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可以作為判定黃某公司賠償責任的依據(jù)。對于已計量未付款508.17萬元,攀峰公司未能舉證證明屬于雙方已經(jīng)確認應付款中的部分而未支付的款項;因黃某公司沒有欠付工程款的事實,攀峰公司主張預期付款利息709.62萬元依據(jù)不足,本院對攀峰公司的上訴請求和理由不予支持。
二、高速集團對黃某公司應承擔的債務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問題。
因攀峰公司與高速集團不存在合同法律關系,不具有法律上的關聯(lián)性,且高速集團與黃某公司系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攀峰公司又不能舉證證明存在高速集團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故本院對攀峰公司的此項上訴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攀峰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75532萬元,由四川攀峰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賈勁松
審 判 員 李 春
代理審判員 高 櫸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書 記 員 武澤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