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齊某,男,****年**月**日出生,漢族,古冶區(qū)勞動監(jiān)察大隊工人,現(xiàn)住唐山市。
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邾城街龍騰大街48號。
法定代表人:吳凡,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和平,該公司職工。
原告齊某與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2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齊某、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和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齊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判決被告給付原告貨款人民幣48600元;2.所欠貨款48600元的利息2290.28元(2017年8月10日-2018年12月2日);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3年7月,原被告雙方建立水泥買賣合同關系,由原告供貨至被告承建的位于唐山市古冶區(qū)新野藍郡B區(qū)項目工程工地。至2017年8月10日,被告共計欠原告水泥款48600元。被告方項目工程工地負責人吳和平為原告出具了欠條一張。此款經(jīng)原告多次索要,被告均以資金緊張為由拖欠至今。綜上,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合法有效,被告欠原告貨款依法應積極償還,但被告卻找理由拖付,至今分文未付,其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辯稱:2011年我承接了唐山湖北××園兩個工程,齊某是在唐山市××區(qū)主管農民工工資及保證金,我的兩個工地也在齊某的管轄下,齊某找到我,要為我的兩個工程提供水泥。當時我沒答應。此后齊某以農民工工資沒兌現(xiàn),有人投訴為由、天天找我,造成我工程進度受影響,對此我也沒有辦法,只有采用他供應的小廠32.5水泥。但是齊某提供給我的水泥價格比市場行情高很多。在當時市場行情每噸水泥出廠價格為160元/噸,加上運輸及卸貨等費用每噸水泥實際價格為200元左/噸。我于2001年5月11日之前在別家水泥供應商(陳金娥)那里同樣是32.5水泥(陸玖廠),購買的價格為205元/噸(有當時購買水泥價格的收款記錄、附1)。之后齊某提供給我的32.5水泥價格為240元/噸(有在齊某手中購買水泥價格的收款記錄,附2),每噸多收了我35元,該價格遠遠超過市場價格,按當時齊某供應給我的水泥1800多噸,總價約43萬元,而我前后共計支付了39萬,沒辦法,為了今后工作生活與工程順利完成,被迫寫下欠條。如按照當時當?shù)厮嗍袌鰞r格,1800噸乘以205元/噸等于369000元,390000元減去369000元等于21000元。該水泥款我也早就付超了21000元,由于我的工程受齊某監(jiān)察管理,對該價格我也很無奈,而我接這兩個工程的價格本來就很低,按照這個水泥價格我甚至要虧本,我與齊某也就此事多次溝通,減免剩余欠款,而齊某也深知其中緣由,對此事也一直擱置不提。然而齊某在2015年,就此欠條之事在貴法院起訴我,收到法院的傳票后,我找到齊某單位領導反映此事前后經(jīng)過,按照2011年的水泥行情,我本就已多付了21000元的水泥款,而齊某在此次事件中利用職權便利謀取私人利益,高價向我工程供應水泥,既然后齊某認為是合理的訴求,為何又主動去法院撤訴。時至今日。齊某再次因此事在貴法院起訴我,對此我也深表無耐,而且齊某此等黑良心的行為,也讓我深感憤怒,齊某身為公職人員以權謀私、強買強賣,本人懇請尊敬的法官,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公正裁決,為我追回多付的21000元水泥款,否則,我會拿我的憑據(jù)到古冶區(qū)監(jiān)察委就此事舉報。當庭補充答辯如下:齊某開的票是小廠水泥,比大廠的便宜20元每噸;2012年把我兒子帶到湖北經(jīng)營水泥,承諾每噸給我兒子5元回扣,共2000多噸,也沒有給。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被告對原告提交的吳和平所簽欠條(加蓋被告單位項目部印章)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是被迫所寫。經(jīng)審查,本院對真實性予以采信;2.被告提交付款憑證兩頁,證明被告2011年5月11日購買陳金娥的水泥121噸,205元一噸,共24805元,而原告的水泥810噸,每噸240元,比別人高35元。原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認為2011年240元每噸的貨款已經(jīng)結清了,2012年以后的是220元一噸,現(xiàn)在起訴欠的是220元一噸的尾款。經(jīng)審查,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的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
唐山市新野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名稱為新野藍郡B區(qū)工程。吳和平系該工程項目負責人。2011年原告與吳和平代表的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水泥買賣合同關系,由原告供貨至被告承建的位于唐山市古冶區(qū)新野藍郡B區(qū)項目工程工地。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部負責人吳和平分批次支付水泥貨款,至2017年4月14日,被告尚欠原告水泥款68600元,2017年8月10日,被告方支付貨款2萬元,尚欠原告水泥款48600元。
本院認為: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新野藍郡B區(qū)項目工程,吳和平作為該項目負責人代表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自原告齊某處購買水泥,能夠認定原告齊某與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之間存在買賣合同法律關系,該買賣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關于被告主張原告系以權力壓迫其購買水泥,并請求撤銷吳和平所簽的欠條的抗辯意見,被告方出具欠條的時間為2017年4月14日,于2017年8月10日又支付2萬元貨款,即便自2017年8月10日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益受侵害的訴訟時效起點,也已超過一年除斥期間的時效期間,且被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實是在受脅迫情形下所簽欠條,故本院對其抗辯意見不予采納。吳和平代表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向原告齊某購買水泥、出具欠條等行為均系履行職務的行為,其法律后果應由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擔,故原告齊某要求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關于原告主張被告支付利息2290.28元(以48600元為基數(shù),自2017年8月10日-2018年12月2日并按照
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4.35%計算)的訴訟請求,根據(jù)上述標準計算利息應為2716.47元,該數(shù)額低于原告主張的利息2290.28元,故本院對原告的利息主張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十條、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百六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第四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齊某貨款48600元及利息2290.28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72元,減半收取計536元,由被告
湖北祥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冰
書記員: 歐陽麗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