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黑龍江省青岡縣林場。
法定代表人孫國玉,該場場長。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呂某某,漢族,無職業(yè)。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方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
二被上訴人共同委托代理人王紅葉,黑龍江竭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黑龍江省青岡縣林場(以下簡稱青岡林場)與被上訴人呂某某、方某某農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一審判決后,不服黑龍江省肇源縣人民法院(2013)源商初字第81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此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經(jīng)查,2008年2月25日,原告青岡林場與被告呂某某、方某某簽訂了《宜林荒地承包合同》,原告為甲方,被告為乙方。雙方約定:原告將位于青岡縣新村鄉(xiāng)西北的發(fā)包給內蒙古萬里大造林有限公司的宜林荒地發(fā)包給被告,期限自甲方與萬里大造林公司合同解除之日起30年。承包費1350萬元,每年45萬元,每兩年繳納一次。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包地用途為:“乙方承包宜林地保證用于栽植用材林,可間作農作物”。之后,原告與萬里大造林公司解除了承包合同,并于2010年4月10日與被告簽訂了《宜林荒地承包合同補充變更協(xié)議》,該變更協(xié)議約定:雙方于2008年2月25日簽訂的《宜林荒地承包合同》自2010年4月10日起至2040年4月10日止,共計三十年。承包費每兩年給付90萬元,至2038年付清1350萬元。補充協(xié)議第五條明確約定:為保證林木成活率,甲方要求乙方增加投入,通過種植農作物改良土壤,增加地力,當年造林地塊必須達到熟化土壤3年后方可植樹。合同簽訂后,被告按約定對承包的宜林荒地進行了經(jīng)營。其中植樹1萬多畝,存活6000-7000畝,為達到合同約定的熟化土壤的要求,被告自2011年起將剩余的土地種植農作物。2012年9月8日,青岡縣監(jiān)察局向原告下發(fā)青政監(jiān)建(2012)1號《監(jiān)察建議書》,在該監(jiān)察建議書中,以被告擅自開墾宜林地和挖溝修路為由,要求廢止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庭審過程中雙方一致認可,為森林防火所需,被告確實在宜林荒地中修了路,現(xiàn)在所種植的農作物也是根據(jù)造林所需進行的土壤熟化行為。
原審法院認為,雙方在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宜林荒地承包合同》和《宜林荒地承包合同補充變更協(xié)議》,在合同中明確要求被告進行土地熟化,在庭審過程中原告也認可被告的修路和種植農作物行為都是為造林所需。在庭審中,原告未舉證證明被告存在違約或合同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證據(jù),法院對原告的主張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黑龍江省青岡縣林場關于要求解除與被告呂某某、方某某簽訂的《宜林荒地承包合同》和《宜林荒地承包合同補充變更協(xié)議》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jù)一審庭審期間上訴人自認“修路存在,修路是為了森林防火。修路是被告投資的,但是經(jīng)過了我們的同意。開墾的3497畝土地種植農作物,是為了熟化土地,也是經(jīng)過我們同意的”,被上訴人進行的修路及種植農作物行為是經(jīng)過上訴人同意的,因此被上訴人在履行承包合同過程中并未違反雙方合同約定,上訴人亦未提供出被上訴人存在其它違法行為的證據(jù),因此對上訴人主張解除雙方承包合同及變更協(xié)議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郵寄費168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邊 坤 審 判 員 劉振影 代理審判員 趙丹暉
書記員:邢智超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jīng)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