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
肇玥
譚瑤
譚守有
上訴人(原審被告)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烏商貿(mào)公司)。
法定代表人施仲謀,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肇玥,男,該單位行政人事部主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譚瑤,男,30歲。
委托代理人譚守有(系原告父親),男,雞西市雞冠區(qū)人大法治辦離養(yǎng)干部。
上訴人義烏商貿(mào)公司因經(jīng)濟補償金糾紛一案,不服雞西市雞冠區(qū)人民法院(2014)雞冠民初字第115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義烏商貿(mào)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肇玥、被上訴人譚瑤及委托代理人譚守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認定,2013年8月20日原告受聘到被告處從事企劃文案工作,口頭約定試用期一個月,工資2000元,一個月轉(zhuǎn)正后工資另議。但原告一直未轉(zhuǎn)正,雙方亦未簽訂勞動合同。2013年12月31日被告辭退原告。2014年1月1日起原告再未到被告處工作。2014年5月19日原告譚瑤向雞西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義烏商貿(mào)公司給付:一、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6846元;二、經(jīng)濟補償金2000元;三、法定節(jié)假日工資615元;四、拖欠2013年12月工資2000元;五、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2000元,合計12461元。2014年8月6日雞西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雞勞人仲裁字(2014)第349號仲裁裁決書,裁決:一、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于本裁決生效后10日內(nèi)給付譚瑤賠償金6827.59元;二、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于本裁決生效后10日內(nèi)給付譚瑤工資2000元;三、駁回譚瑤的其他仲裁申請。原告譚瑤不服訴訟來院。另查,原告學歷上出生日期為1982年10月24日,而參加工作的身份證上出生日期為1985年10月24日。庭審中,一、原告提供休假單(空白),證明原告農(nóng)歷八月十五及國慶節(jié)共4天法定假日未休息,被告應給付加班費。被告對休假單無異議,但稱法定假日被告未安排原告加班,原告此項主張應由原告提供證據(jù)證實。因原告無證據(jù)證實其在法定假日未休息,且此證據(jù)系空白表格,不能證實其是否加班,被告亦不認可,故原告此項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二、原告提供2014年9月13日原告與被告單位原行政辦主任謝龍江的錄音光碟1張,證明被告單位辭退原告,而且辦理了交接。被告稱未辭退過原告,錄音中不是謝龍江的口音,但未提供證據(jù)證實;經(jīng)法庭釋明后,被告在指定日期亦未申請鑒定,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確認。三、原告稱被告所述原告學歷造假一事不屬實,在學信網(wǎng)可以查到原告學歷,至于身份證不符問題是因為出生日期1982年的身份證是老身份證,原告實際系1985年出生;原告多次通過企劃部經(jīng)理于遠波和行政辦主任謝龍江要求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其二人始終以工作忙、活動多、領(lǐng)導不在家為由拒絕簽訂。被告則稱與原告同期入職的員工均簽訂了勞動合同,因原告向被告提供的身份證查不到原告學歷信息,原告身份信息不明,所以未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責任在原告。
本院認為,關(guān)于上訴人是否應向被上訴人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的問題。首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用人單位負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定責任。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能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因,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其次,上訴人稱因被上訴人身份證與畢業(yè)證日期不符,未查詢到被上訴人有效的學歷,導致上訴人公司未能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故認為未簽勞動合同的責任在被上訴人一方。最后,上訴人作為用人單位未能收集原告的身份信息,自身存在一定過失,如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實,可在試用期滿后不予錄用。另,勞動合同內(nèi)容有多個條款組成,勞動者的身份信息是勞動合同簽訂的眾多條款之一,被上訴人提供的身份信息并不足以導致上訴人無法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如被上訴人有充分證據(jù)證明上訴人存在惡意逃避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亦可以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終止勞動合同,而非事后以被上訴人未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進行抗辯。故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關(guān)于上訴人是否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向被上訴人支付經(jīng)濟賠償金的問題。原審庭審中,被上訴人提供其與上訴人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謝龍江的通話錄音及與行政助理李佳的QQ聊天記錄,證實上訴人公司口頭通知其解除勞動合同。二審庭審中,上訴人認可謝龍江系其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李佳系行政助理,并對謝龍江通話錄音事宜無異議,應認定上訴人無故自行解除其與被上訴人形成的勞動關(guān)系,上訴人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上訴人公司違法解除合同應向被上訴人支付經(jīng)濟賠償金。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上訴人已交納),由上訴人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關(guān)于上訴人是否應向被上訴人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的問題。首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用人單位負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定責任。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能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因,應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其次,上訴人稱因被上訴人身份證與畢業(yè)證日期不符,未查詢到被上訴人有效的學歷,導致上訴人公司未能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故認為未簽勞動合同的責任在被上訴人一方。最后,上訴人作為用人單位未能收集原告的身份信息,自身存在一定過失,如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實,可在試用期滿后不予錄用。另,勞動合同內(nèi)容有多個條款組成,勞動者的身份信息是勞動合同簽訂的眾多條款之一,被上訴人提供的身份信息并不足以導致上訴人無法與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如被上訴人有充分證據(jù)證明上訴人存在惡意逃避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亦可以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終止勞動合同,而非事后以被上訴人未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進行抗辯。故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關(guān)于上訴人是否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向被上訴人支付經(jīng)濟賠償金的問題。原審庭審中,被上訴人提供其與上訴人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謝龍江的通話錄音及與行政助理李佳的QQ聊天記錄,證實上訴人公司口頭通知其解除勞動合同。二審庭審中,上訴人認可謝龍江系其公司行政辦公室主任,李佳系行政助理,并對謝龍江通話錄音事宜無異議,應認定上訴人無故自行解除其與被上訴人形成的勞動關(guān)系,上訴人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上訴人公司違法解除合同應向被上訴人支付經(jīng)濟賠償金。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綜上,原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上訴人已交納),由上訴人雞西振某義烏國際商貿(mào)有限公司負擔。
審判長:季學平
審判員:高雪峰
審判員:于永強
書記員:遲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