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魏中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張輝,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楊海波,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李秀芬,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楊海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李秀芬、楊海濱委托代理人:楊海波。
原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申請再審人):劉曉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被申請再審人):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
法定代表人:張宏偉,任辦事處主任職務。
委托代理人:金守忠,男,1968年8月生,漢族,干部,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審第三人(二審被上訴人、申請再審人):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楊某某村委會。
法定代表人:楊德時,任村主任職務。
委托代理人:楊永學,河北春潮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趙寶臣,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退休干部,現(xiàn)住樂某某。
原告魏中田、張輝、楊海波、李秀芬、楊海濱、劉曉勇與被告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第三人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楊某某村委會承包地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0日作出(2008)樂民初字第386號民事判決書,原告上訴后,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9)唐民二終字第49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原告與第三人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10年4月26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2010)冀民申字第1396號民事裁定書,指定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后,以(2014)唐民二終字第113號裁定書,撤銷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唐民二終字第496號民事判決書和樂某某人民法院(2008)樂民初字第386號民事判決書,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被告、第三人及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無異。
二審認為,張輝等四人與樂某某樂亭鎮(zhèn)楊某某村民委員會簽訂的果園承包合同有效,該合同約定合同期滿后,四上訴人應將果園完好的交給村委會?,F(xiàn)合同即將期滿,土地被征用,致使果園不能完好的交付楊某某村委會,受損失既有四上訴人也有村委會原審法院判決終止合同,對果樹的補償款由四上訴人與村委會各分得一半并無不妥。上訴人上訴理由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張輝、楊德久、劉曉勇、魏中田和楊某某村民委員會不服終審判決,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張輝等四人主要申訴理由:根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果樹補償款應屬于承包人所有,被申請人楊某某村民委員會無權參與分配。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村土地承包法》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nóng)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承包方請求發(fā)包方給付已經(jīng)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的,應予以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也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歸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故一、二審法院判決被申請人楊某某村民委員會參與分配果樹補償款與法無據(jù)。因此,本案的果樹補償款應該歸承包人所有,楊某某村民委員會無權參與分配果樹補償款。
楊某某村民委員會主要申請理由:一、二審判決對合同期限是1993年3月10日至2008年3月10日還是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1月底未能確定。也就是說原告篡改合同期限的行為是否客觀存在而未能確定;一、二審判決對果樹的經(jīng)營權和所有權未能確認,判決原告與第三人對征地補償款各半的理據(jù)不清;政府征收果園時合同已履行完畢,一二審判決書中無表述:變更合同協(xié)議中原告在2009年12月是否向第三人交納承包費,一二審判決中無表述;果園中的樹苗由農(nóng)林局為第三人提供,本村學生在建果園義務勞動,一二審判決中無表述。請再審法院依法公正判決。
經(jīng)再審審查認為,原告法院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經(jīng)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唐民二終字第496號民事判決書和河北省樂某某人民法院(2008)樂民初字第386號民事判決。
二、發(fā)回河北省樂某某人民法院重審。
本院重審查明,1994年3月10日,原告楊德久、劉曉勇承包了第三人村里的37畝土地建設果園,雙方簽訂了一份建立并承包果園合同,合同約定:承包方必須于1994年內(nèi)栽種上紅富士和紅星生長枝蘋果樹,合同期滿歸發(fā)包方,承包期自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1月底止,計十五年,承包費每年3145元,十五年共計47175元,按年度每年3月31日前付清,建果園一切費用由承包方負擔;合同期滿前兩年,承包方不得搞掠奪性破壞生產(chǎn),合同期滿時承包方將完好的果園交還發(fā)包方。承包方不按時交納承包費時,發(fā)包方有權終止合同。2002年5月30日,原告與第三人簽訂一份變更合同協(xié)議書,承包人變更為四人,增加魏中田和楊德滿,該協(xié)議書約定:原在1994年3月10日承包方承包的土地,在1997年至1999年承包費變更為每畝280元,2000年至2009年12月底承包費由每年280元/畝變更為160元/畝,繳納時間為每年的10月30日前一次付清。原合同除第四條(承包費數(shù)額及交納時間)變更外,其他條款不變。2007年楊德滿將承包權轉(zhuǎn)讓給張輝。2008年初由于我縣西外環(huán)路工程占用了原告承包的部分果園,政府對果樹進行了補償,具體補償情況為:張輝350棵蘋果×580元=203000元、楊德久353棵蘋果×580元=204744元、劉曉勇308棵蘋果×580元=178640元、魏中田360棵蘋果×580元=208800元、28棵桃樹×160元=1180元,上述合計799660元,因原告及第三人對補償款的歸屬有爭議樂亭鎮(zhèn)政府未發(fā)放。本院于2009年2月20日作出(2008)樂民初字第38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樂亭鎮(zhèn)政府分別給付原告與第三人補償款399830元,原告上訴后,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9)唐民二終字第49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判決生效后,該款已履行完畢。
2014年11月5日原告楊德久去世,繼承人其妻李秀芬、其子楊海濱、楊海波參加訴訟。2010年5月,第三人劃歸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管轄,樂某某樂某街道辦事處承繼樂某某樂亭鎮(zhèn)政府作為被告參加訴訟。
庭審中雙方爭議較大的事實有二個方面:
一、承包合同起止時間:最初的承包合同原告和第三人各提供了一份,內(nèi)容一致,但每份合同均有四處改動,即三處“1993年”改為“1994年”、一處“2008年”改為“2009年”?!?993年”的“3”字有刀刮痕跡改為“4”、“2008年”的“8”字有刀刮痕跡改為“9”。
第三人認為原合同履行期限被原告修改,實際征地時合同已期滿。原合同約定承包期限為15年,但起止年度的最后一個數(shù)字被原告分別改為“4”和“9”,實際合同期滿時間應為2007年11月,原告也只將承包費交到了2007年,這也足以印證合同開始于1993年3月、結束于2007年11月。而征地開始于2008年,征地時果園承包合同已經(jīng)期滿。根據(jù)合同約定,果園承包合同期滿原告應當將完好的果園無償交付第三人,第三人是果園所有權人,因此補償款應歸第三人所有。
原告認為合同承包期應為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1月底止,原合同中更改承包時間的痕跡是由于執(zhí)筆者筆誤,當時發(fā)現(xiàn)后,及時進行了更改,合同改完后,雙方才簽的字,蓋的章。并提交了五組證據(jù):(1)合同執(zhí)筆人史錦海的證言,證實當時時間寫錯了,一式四份,全有改動,改完后雙方當面蓋的章。(2)2002年5月30日變更合同協(xié)議書,已明確承包期限為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2月底。(3)2008年10月22日交承包費票據(jù)。說明第三人村委會認可合同至2008年仍在履行。(4)1993年12月2日樂某某栽果園建園許可證、1994年買樹苗、運樹苗及挖樹坑的付款憑證,來證實果園是1993年審批,1994年由原告開始建園,樹苗是由原告購買。(5)原告提交了1993年10月29日樂某某新源液化氣站租用土地協(xié)議,并由該液化氣站的建設者姚新兵出庭作證,證實該液化氣站于1993年10月以后動工興建。原告認為栽果園建園許可證明確訴爭果園座落在新源液化氣站北,說明先有新源液化氣站后建果園,1993年10月后才建液化氣站,果園1993年3月還沒有建園,所以承包期應是從1994年3月10日開始。綜合以上證據(jù),原告認為果園承包期應為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1月底止,果園是由原告建立,樹苗由原告購買,果園所有權歸原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2008年在承包期內(nèi)該果園所有權為原告,故果樹補償款應歸原告所有。
二、原告張輝是否有訴權。
第三人認為原告張輝未與村里簽訂過案爭的承包果園合同,也未經(jīng)村里同意,其于2007年從楊德滿處轉(zhuǎn)包行為無效。張輝無權起訴第三人,其不是適格原告,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
原告張輝提交了2007年第三人收其承包費的票據(jù),第三人賬目記載2008年承包費張輝于2008年10月22日交清。原告認為第三人收承包費的行為說明第三人村委會已認可原告張輝轉(zhuǎn)包。
本院重審認為,原合同中雖有更改承包時間的痕跡,但原告與第三人提供的合同一致,且2002年5月30日變更合同已明確承包期限自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2月底,建園許可證顯示該栽果園為1993年12月2日審批,而且該果園座落在新源液化氣站北,液化氣站于1993年10月29日開始租地動工,故該果園承包合同應為1994年3月10日至2009年11月,而不是1993年3月10日至2008年11月。2008年10月22日第三人收取了原告(包括張輝)的承包費,說明第三人認可原告(包括張輝)一直承包該果園,合同實際履行至土地征用時。該補償款(799660元)是果樹被砍伐后遭受損失的補償,果樹為原告購買并栽種,其所有權為原告,但雙方約定合同期滿后原告將完好的果園交給第三人,合同即將到期,受損失者既有原告也有第三人,根據(jù)公平原則補償款應在原告及第三人之間合理分配,原告為果樹所有權人應分得80%(即639728元),第三人為期待利益應分得20%(即159932元)為宜。該補償款樂某某樂亭鎮(zhèn)人民政府已給付原告及第三人各399830元,故該款應在原告與第三人之間重新分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八條、第八十六條之規(guī)定,經(jīng)本院審判委員會研究判決如下:
審判長 李學福
審判員 李愛民
審判員 韓勇
書記員: 聶存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