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原告:高某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兆國,上海九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志娟,上海九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高金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高金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振榮,上海市瑞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酈詩遠,上海市瑞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趙玉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高亞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黃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祁長宇,上海祁長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蔡修滸,上海地球人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與被告高金富、被告高某某、被告高金鳳、被告趙玉英、被告高亞琳、被告黃艷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2019年1月21日,根據(jù)原告的申請,本院依法對被告高金富名下的4,000,000元財產(chǎn)進行訴前保全。本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3月2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及兩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兆國,被告高金富、被告高某某、被告趙玉英及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祁長宇、蔡修滸,被告高金鳳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酈詩遠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高某某、高某蘋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分割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宋彩英(戶)房屋征收補償款,征收補償款總金額為6,255,561.92元,原告高某某應獲得1,880,049.44元,原告高某蘋應獲得1,264,635.84元,其他當事人的應分款項由其自行主張。訴訟中,原告高某某明確訴求為其應獲得2,055,049.44元征收補償款,原告高某蘋明確訴求為其應獲得1,339,635.84元征收補償款。事實和理由:系爭房屋是高子才和宋彩英夫婦共有的私房,2018年該房屋被征收,系爭房屋有兩本戶口簿,分別由高子才和宋彩英擔任戶主。高子才死亡后變更戶主為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為同住人。宋彩英死亡后沒有作變更,高金富、高某某、高某蘋為同住人。高金鳳的戶籍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征收中,按高子才(戶)和宋彩英(戶)分別計算補償費,二戶均選擇貨幣補償,高某某居住的高子才(戶)房屋獲得總補償款合計4,573,033.40元,宋彩英(戶)房屋獲得總補償款合計6,255,561.92元。因被征收的系爭房屋為高子才和宋彩英的遺產(chǎn),征收補償款中有遺產(chǎn)繼承的情況,且二戶分開計算補償款。原告認為,在兩份補償方案告知單中的房屋評估價應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由四個繼承人繼承,然后按戶分別分割補償方案告知單所列的其余款項。在具體分割征收補償款時原、被告發(fā)生爭議,無法協(xié)商一致,故提起訴訟。
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共同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兩原告不應當獲得其稱的1,880,049.44元和1,264,635.84元的征收補償款,確認兩原告應當共獲得征收補償款1,491,787.42元,計算公式為:12平方米/50.32平方米*6,255,561.92元=1,491,787.42元。本案系爭房屋是由宋彩英的三個兒子即原告高某某和被告高金富、高某某三人各自實際出資出力建造,故該被征收房屋應當歸被告高金富、高某某和原告高某某各自所有,系爭房屋在2005年父親高子才去世多年后被告高金富、高某某先將原來的老房子推倒重新造了自己的房屋,2005年的時候母親宋彩英已經(jīng)80多歲,每月領(lǐng)取救濟款,母親宋彩英是沒有能力建造被征收房屋的,且2006年就去世了。2007年11月,被告高金富、高某某兩家一起找了案外人鄭某某來造房子,分別建造了各自的房屋部位,被告高某某并加建了二樓,被告高金富將此前倒塌的房屋翻新了,被告高某某房屋方位是在東邊兩層房屋,被告高金富房屋方位位于西邊的兩層房屋,原告高某某房屋位于西邊兩層房屋的南側(cè)房屋。因為戶口本的問題和土地證上登記的是宋彩英的名字,所以該戶的簽約成兩份動遷協(xié)議,且在動遷協(xié)議上出現(xiàn)了高子才(戶)和宋彩英(戶),被告高某某的房屋是被告高某某一家四口居住的,被告高金富是其一人居住的,因為被告高金富離婚只有其一人居住使用,原告高某某是一直將自己的房屋出租,兩原告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原告高某蘋也不負責系爭房屋出租事宜,被告高金鳳也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認為本次被動遷房屋中沒有父母的遺產(chǎn)房屋,系爭房屋與高子才和宋彩英無關(guān),系爭房屋是私房而非公房,屬于產(chǎn)權(quán)人所有,就是宋彩英的三個兒子即原告高某某和被告高金富、高某某所有,原告高某蘋是因為讀書才將戶籍遷入系爭房屋,其不享有補償利益。
被告高金鳳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應當按照法定繼承由4個繼承人平均分配系爭房屋被征收的利益,我方確認原告高某某在被征收房屋內(nèi)享有相應的征收補償利益,按照法定繼承計算,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全部都包含,我方要求確認被告高金鳳在系爭房屋內(nèi)按照法定繼承應當享有的繼承份額。原告關(guān)于人員身份信息情況陳述均正確,被告高金鳳戶籍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也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高某某與被告高金富、高某某、高金鳳系兄弟、兄妹關(guān)系,均系高子才、宋彩英夫婦的子女,高子才于1991年11月16日報死亡,宋彩英于2006年12月31日報死亡。原告高某某與原告高某蘋系父女關(guān)系,被告高某某與被告趙玉英系夫妻關(guān)系,被告高亞琳系高某某與趙玉英之子,被告高亞琳與被告黃艷系夫妻關(guān)系。
原告高某某、高某蘋與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7人戶籍均在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本案系爭房屋內(nèi)。系爭房屋內(nèi)有兩本戶口簿,高某某、高某蘋及高金富戶籍在戶主為宋彩英的戶口簿內(nèi),高某某戶籍于1965年11月8日遷入,后遷出,又于1979年4月6日遷回系爭房屋;高某蘋戶籍于1992年11月17日遷入系爭房屋;高金富戶籍于1965年11月8日遷入,后遷出,又因父母子女相互投靠于2005年5月2日遷回系爭房屋;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戶籍登記在系爭房屋內(nèi)的另一本戶口簿中,戶主高某某戶籍于1965年11月8日遷入系爭房屋;妻趙玉英戶籍于1976年9月9日遷入系爭房屋;子高亞琳的戶籍于1977年3月29日在系爭房屋報出生;兒媳黃艷戶籍于2013年1月22日因結(jié)婚遷入系爭房屋。
2018年11月23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上海市楊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房屋征收實施單位)與宋彩英(戶)、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等(乙方、被征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代理人高金富簽訂一份《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征收編號:J-115-03-076),載明:因楊浦區(qū)115街坊項目(征收類別舊改項目),楊浦區(qū)人民政府于2018年10月24日作出楊府房征[2018]6號《房屋征收決定》;乙方的房屋坐落于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屬于上述征收決定的征收范圍,房屋類型為舊里,房屋性質(zhì)為私房,房屋用途為居??;認定建筑面積全幢:50.32平方米,未認定建筑面積為24.26平方米;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定及本基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為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及套型面積補貼的總和,計3,933,950.72元,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計算公式為2,461,654.40+738,496.32+733,800.00,其中評估價格為2,461,654.40元、價格補貼為738,496.32元、套型面積補貼為733,800.00元;經(jīng)認定,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經(jīng)評估被征收房屋裝潢補償款為8,051.20元;補償方式為乙方選擇貨幣補償,補償款為3,933,950.72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包含搬家補助費1,0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2,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1,006,4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402,560元、放棄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一次性補貼100,00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50,000元、按期搬遷獎50,000元、集體簽約獎150,000元、按期簽約獎551,600元,獎勵補貼合計2,313,560元;本協(xié)議生效后,乙方搬離原址30日內(nèi),甲方應向乙方支付約定的款項共計6,255,562元。高金富在乙方(蓋章)處簽名、按指印。
日期為2018年11月23日的《居民安置及各類費用確認表(一)》中載明:件袋編號:J-115-03-076,產(chǎn)權(quán)人為宋彩英(戶)、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等,代理人為高金富,地址為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全幢,有證建筑面積為50.32平方米,其中居住面積50.32平方米,在冊人口3人,評估價格為2,461,654.40元,價格補貼為738,496.32元,套型面積補貼為733,800.00元,搬家補助費為1,0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為2,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為1,006,4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為402,560元,放棄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一次性補貼為100,000元,裝飾裝修補償為8,051.2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為50,000元,按期搬遷獎為50,000元,集體簽約獎為150,000元,按期簽約獎為551,600元,總計金額為6,255,561.92元。受托人處有高金富的簽名和指印。
另查,2018年11月23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上海市楊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房屋征收實施單位)與高子才(戶)、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等(乙方、被征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代理人高某某簽訂一份《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征收編號:J-115-03-078)載明:因楊浦區(qū)115街坊項目(征收類別舊改項目),楊浦區(qū)人民政府于2018年10月24日作出楊府房征[2018]6號《房屋征收決定》;乙方的房屋坐落于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屬于征收范圍,房屋類型為舊里,房屋性質(zhì)為私房,房屋用途為居??;認定建筑面積全幢:32.9平方米,未認定建筑面積為30.76平方米;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定及本基地征收補償安置方案,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為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及套型面積補貼的總和,計2,826,108.40元,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計算公式為1,609,468.00+482,840.40+733,800.00,其中評估價格為1,609,468.00元、價格補貼為482,840.40元、套型面積補貼為733,800.00元;經(jīng)認定,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經(jīng)評估被征收房屋裝潢補償款為8,225.00元;補償方式為乙方選擇貨幣補償,補償款為2,826,108.40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包含搬家補助費1,0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2,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658,000元、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263,200元、放棄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一次性補貼100,00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50,000元、按期搬遷獎50,000元、集體簽約獎150,000元、按期簽約獎464,500元,獎勵補貼合計1,738,700元;本協(xié)議生效后,乙方搬離原址30日內(nèi),甲方應向乙方支付約定的款項共計4,573,034元。高某某在乙方(蓋章)處簽名、按指印。
日期為1991年5月9日的一張《上海市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專用收據(jù)》上載明:繳費單位為宋彩英,收費項目為撥地訂樁費、土地證工本費,金額為15元。
繳納限期分別為1992年7月25日、1993年6月10日、1994年7月30日的1992年全年度、1993年全年度、1994年全年度的《上海市土地管理局地租收據(jù)》上載明:戶名為宋彩英,土地座落在嚴家木橋49號。
繳納限期為2002年7月31日的2002年全年度《上海市城鎮(zhèn)個人使用國有土地地租專用收據(jù)》上載明:繳費人為宋彩英,座落為嚴家木橋49號。
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楊浦區(qū)大橋街道申新村居民委員會出具三份《證明》,證明高某某、趙玉英、高金富、高亞琳、黃艷居住于系爭房屋內(nèi),屬本轄區(qū)長期居住的戶籍居民。
2019年1月16日,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具狀來院,作如上訴請。2019年2月15日,高金鳳作為原告具狀來院,要求對征收編號為J-115-03-078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征收補償利益進行分割,本院已以(2019)滬0110民初7815號案件對高金鳳提起的訴訟立案審理。
本案在審理中,被告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向本院提交了1996年7月15日高某某書寫的《申請翻造房屋》的申請書、1996年7月15日與鄰居間協(xié)商翻造房屋的《協(xié)議書》、高某某、高某某與案外人鄭某某簽訂的造房《協(xié)議書》、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期間的收據(jù)、收條、房屋照片,用于證明系爭房屋由原告高某某和被告高金富、高某某各自出資出力建造,應歸高某某和高金富、高某某所有,高某某和高金富、高某某也是實際居住在各自建造的房屋中。系爭房屋應當按照高某某和高金富、高某某各自建造及居住使用面積部位歸各自所有。高金富的房屋位置位于西邊二層房屋,高某某房屋位置位于西邊二層房屋的南側(cè)房屋,與高金富房屋相鄰,面積為12平方米,屬于征收編號J-115-03-076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認定建筑面積50.32平方米、未認定建筑面積24.26平方米范圍內(nèi)。高某某房屋位于東邊二層房屋,屬于征收編號J-115-03-078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認定建筑面積32.9平方米、未認定建筑面積30.76平方米范圍內(nèi)。原告高某某認為存在房屋翻建事實,但申請翻建房屋的證據(jù)不具有合法性和真實性。被告高金鳳稱其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故不了解情況。
審理中,原、被告均確認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和征收編號為J-115-03-078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真實合法有效。原告當庭確認,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原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的2間一層平房內(nèi),后將其居住的房屋部位對外出租至房屋征收,未認定建筑面積24.26平方米非兩原告所建。被告高金富、被告高某某、被告趙玉英、被告高亞琳、被告黃艷確認居住系爭房屋直至征收。被告高金鳳確認征收前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
訴訟中,被告高金富明確表示:本案涉及的宋彩英(戶)征收補償款分割事宜,被告高金富愿意給付兩原告征收補償款200萬元,另向被告高金鳳支付征收補償款60萬元。被告高某某明確表示:就(2019)滬0110民初7815號案件中高子才(戶)的征收補償款分割事宜,被告高某某愿意支付高某某、高某蘋20萬元,另支付高金鳳20萬元。高某某、高某蘋表示不同意高金富200萬元的補償款給付金額,要求獲得320萬元補償款,同意高某某就高子才(戶)所涉征收補償款項給予高某某、高某蘋補償款20萬元的分割方案。高金鳳明確表示不同意高金富、高某某的補償款支付方案。
以上事實,由戶口簿、戶籍摘抄資料、楊浦區(qū)115街坊補償方案告知單、《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居民安置及各類費用表(一)》、申請、協(xié)議書、地租收據(jù)、居委證明、照片及各方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佐證,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證據(jù)效力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quán)利、財產(chǎn)權(quán)利以及其他合法權(quán)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被征收的系爭房屋性質(zhì)系私房,房屋征收單位于2018年11月23日就征收系爭房屋后的征收補償事宜,簽訂的征收編號分別為J-115-03-076和J-115-03-078的兩份《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將系爭房屋被征收人確定為宋彩英(戶)、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和高子才(戶)、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高子才已于1991年11月16日報死亡,宋彩英也于2006年12月31日報死亡,系爭房屋所在地的地租證明材料明確顯示戶名為宋彩英,由此房屋征收部門將高子才、宋彩英作為被征收的系爭房屋私房權(quán)利人予以認定,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作為繼承人被確定為被征收人,確定了私房被征收人員的范圍。高某某、高金富認為系爭房屋中其自住部分為其個人搭建,不屬于父母遺產(chǎn),因其并未提供可認定的合法的房屋權(quán)屬證明,故本院對該抗辯不予采信。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私房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應歸產(chǎn)權(quán)人所有,因高子才、宋彩英已于房屋征收前死亡,其所獲得的房屋價值補償利益應由其法定繼承人享有,故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是房屋價值征收補償款的合法取得人。
根據(jù)查明的被征收房屋情況和原、被告當庭確認的居住使用事實可知,系爭房屋內(nèi)共有高某某、高某蘋、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7人戶籍,分兩本戶口簿,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宋彩英(戶)中的戶籍人員為高某某、高某蘋、高金富3人,協(xié)議認定建筑面積50.32平方米由高某某和高金富兩兄弟以各自家庭方式分別居住使用,高某某、高某蘋并確認未認定建筑面積24.56平方米非其搭建;征收編號為J-115-03-078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高子才(戶)中的戶籍人員為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4人,協(xié)議認定建筑面積32.9平方米和未認定建筑面積30.76平方米由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4人居住使用。高金鳳戶籍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也不實際居住。
根據(jù)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xié)議的約定,系爭房屋被征收所獲得的征收補償安置款包括被征收房屋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套型面積補貼、裝潢補償款、搬家補助費、家用設施移裝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放棄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一次性補貼、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按期搬遷獎、集體簽約獎、按期簽約獎。本院認為,上述費用均為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安置利益,應由原、被告各方按規(guī)定享有。
系爭房屋被征收人、被安置人在具體分配征收補償利益時需考慮被征收房屋的性質(zhì)和來源,以及被征收人、被安置人在征收安置時的不同身份、實際居住情況、對取得房屋的貢獻等具體因素予以確定。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系基于繼承關(guān)系被列為被征收人,故應按照繼承關(guān)系分割被征收房屋相應房屋價值補償部分的利益。作為繼承人的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高金鳳可對評估價格部分的補償利益進行平均分割,價格補貼和套型面積補貼在補償實質(zhì)上是為了保障實際居住共有產(chǎn)權(quán)人的居住權(quán)利,在價值補償上適當予以增加,使其在購買安置商品房時,獲得足夠保障,故這兩分部利益應由實際居住的共有產(chǎn)權(quán)人獲得。被征收房屋的裝潢補償款、搬家補助費、家用設施移裝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放棄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一次性補貼、按期搬遷獎應由被征收房屋的居住產(chǎn)權(quán)人和應被安置的實際居住使用人享有。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應歸實際搭建人所有。集體簽約獎、按期簽約獎應由享有簽約權(quán)的被征收人共享。
因高某某、高某某、高金富三兄弟在系爭房屋內(nèi)均有各自獨立的居住使用部位,且均按各自家庭居住使用各自部位房屋,故在分配安置補償份額時應以三戶家庭為單位予以確定。高某某、高某蘋、高金富、高某某、趙玉英、高亞琳、黃艷戶籍均在系爭房屋內(nèi),且在系爭房屋內(nèi)擁有實際居住部位的房屋,高某某、高金富、高某某作為繼承人已被確認為被征收人,高某蘋、趙玉英、高亞琳、黃艷亦應作為被安置人,因被征收人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故高某蘋、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的征收安置補償利益應在各自家庭范圍內(nèi)予以考慮。高某某、高金富家庭實際居住部位在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宋彩英(戶)房屋范圍內(nèi),高某某家庭實際居住部位在征收編號為J-115-03-078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高子才(戶)房屋范圍內(nèi),因本案分割的是征收編號為J-115-03-076宋彩英(戶)的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確定的補償利益,故高某某家庭成員趙玉英、高亞琳、黃艷的安置補償份額應在高子才(戶)的補償范圍內(nèi)確定。本院酌定高某某、高某蘋共應獲宋彩英(戶)房屋征收補償款2,280,000元;高某某應獲宋彩英(戶)房屋征收補償款790,000元;因高金鳳戶籍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且不在系爭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高金鳳僅應獲得被征收房屋的價值補償款部分中的評估價格的利益分配及集體簽約獎、按期簽約獎的共享部分,本院酌定高金鳳可得宋彩英(戶)房屋征收補償款790,000元;扣除上述款項后的宋彩英(戶)征收補償款剩余金額應屬于高金富的安置補償份額。
因高金富作為代理人簽訂了征收補償協(xié)議并可領(lǐng)取各類補償款項,故高某某、高某蘋、高某某、高金鳳應得的征收安置補償款應由高金富予以支付。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第六條、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高金富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確定的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房屋征收補償款2,280,000元;
二、被告高金富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被告高某某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確定的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房屋征收補償款790,000元;
三、被告高金富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一次性給付被告高金鳳征收編號為J-115-03-076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確定的上海市楊浦區(qū)眉州路嚴家木橋49號房屋征收補償款790,000元;
四、原告高某某、原告高某蘋的其余訴請不予支持。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55,588元,減半收取計27,794元,由原告高某某、高某蘋負擔6,948.5元,由被告高金富負擔6,948.5元,由被告高某某負擔6,948.5元,由被告高金鳳負擔6,948.5元;本案訴訟保全費5,000元,由原告高某某、高某蘋負擔2,500元,由被告高金富負擔2,5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揚
書記員:袁甄乙 李瑋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