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高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新,湖北陳重名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授權代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筱帆,湖北陳重名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授權代理)。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閔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小河,湖北斯洋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代理)。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德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
上訴人高某某上訴請求:1、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撤銷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704民初1433號民事判決;2、請求法院駁回針對上訴人的訴訟請求;3、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二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對被上訴人閔某某與被上訴人王德明之間的借貸行為不知情,被上訴人王德明向被上訴人閔某某所借債務,上訴人并未使用,也并非用于共同生活支出,而是用于王德明個人賭博。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王德明再婚后約定采用夫妻分別財產(chǎn)制,各自的收入支出獨立,各自的經(jīng)濟財產(chǎn)獨立,不發(fā)生混同,且被上訴人閔某某在向王德明出借借款之前就知曉上述情況,因此,王德明對閔某某的負債應屬于個人債務,上訴人無義務償還。二、一審法院法律適用錯誤。因為一審法院對事實認定錯誤,導致了對法律適用錯誤。被上訴人閔某某在法定期限內(nèi)未提交書面答辯狀,庭審時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被上訴人王德明在法定期限內(nèi)未提交書面答辯狀,庭審時辯稱:無答辯意見。閔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依法判令被告王德明、高某某償還原告閔某某借款人民幣2000000元及利息916000元(此利息計息至2016年11月20日,此后利息按法律規(guī)定計算至清償之日止);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一審認定:2014年10月15日,原告閔某某與被告王德明簽訂《個人借款合同》一份,該合同約定:乙方(原告閔某某)貸給甲方(被告王德明)人民幣400000元,于2014年10月15日前交付甲方;借款利息按月息2.2分計息還款;借款期限一年,還款日期為2015年10月15日;還款方式為現(xiàn)金支付等。2014年12月1日,原告閔某某又與被告王德明簽訂《個人借款合同》一份,該合同約定:乙方(原告閔某某)貸給甲方(被告王德明)人民幣600000元,于2014年12月1日前交付甲方;借款利息按月息2.2分計息還款;借款期限一年,還款日期為2015年12月1日;還款方式為現(xiàn)金支付等。同日,被告王德明向原告出具借款金額為人民幣1000000元借條一份,約定此款按2.2分計息還款,紅利另加計算,使用期為一年。上述1000000元借款原告閔某某僅向被告王德明支付人民幣830000元,支付時間、方式分別如下:1、原告閔某某分別于2014年11月7日、8日、12日、12月1日、12日、13日通過其中國工商銀行62×××51賬戶向被告王德明62×××20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145000元、5000元、100000元、50000元、50000元、100000元,共計450000元;2、原告閔某某委托案外人鄭幼琴于2014年10月13日通過鄭幼琴中國工商銀行62×××65賬戶向被告王德明62×××20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100000元;3、原告閔某某委托案外人劉紅霞于2014年10月14日通過劉紅霞中國工商銀行18×××38賬戶向被告王德明62×××20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100000元;4、原告閔某某委托案外人徐麗娟于2014年12月1日通過徐麗娟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62×××13賬戶向被告王德明xxxx3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50000元;5、原告閔某某委托案外人閔素珍分別于2014年12月11日、13日通過閔素珍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62×××18賬戶向被告王德明xxxx3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80000元、50000元,共計130000元。2015年2月18日,被告王德明向原告閔某某出具借款金額為人民幣1000000元借條一份,約定此款按2.2分計息還款,使用時間為一年。同日,原告閔某某通過其中國銀行62×××53賬戶向被告王德明62×××16賬戶轉賬支付借款人民幣965000元。2015年2月20日,原告閔某某與被告王德明簽訂《個人借款合同》一份,該合同約定:乙方(原告)貸給甲方(被告王德明)人民幣1000000元,于2015年2月20日前交付甲方;借款利息按月息2.2分計息還款;借款期限一年,還款日期為2016年2月20日;還款方式為現(xiàn)金支付等。原告閔某某共向被告王德明支付借款人民幣1795000元(830000.00元+965000元);后被告王德明分別于2015年2月1日、5月18日向原告支付借款利息90000元、66000元,后期支付3000元,共計支付159000元,余款經(jīng)原告閔某某多次催要,被告王德明至今未予償還。另查明,被告王德明與被告高某某于2014年1月26日經(jīng)婚姻登記機關登記結婚,后雙方于2015年11月5日經(jīng)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離婚。被告王德明、高某某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曾有過經(jīng)濟往來,被告王德明也出資購買家具、家電用于雙方共同生活。一審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依法受法律保護。本案中,原告閔某某與被告王德明之間的借貸關系,通過《個人借款合同》、借條、銀行轉賬憑證、證人證言、雙方當事人的當庭陳述以及被告王德明向原告還款等證據(jù)足以認定。原告閔某某與被告王德明約定借款利息按月息2.2分計算,按日常交易習慣該借款利率可理解為月利率2.2%;被告王德明已支付的利息按雙方約定的月利率2.2%計算,未支付部分的利息按年利率24%計算;原告閔某某與被告王德明的借款本金及利息,依法核算如下:一、被告王德明于2015年2月1日向原告支付借款利息90000元,原告的借款利息截止至2015年1月31日為45204元【1、2014年10月13日借款本金100000元,其利息為7920元(100000元×2.2%÷30日×108日);2、2014年10月14日借款本金100000元,其利息為7845元(100000元×2.2%÷30日×107日);3、2014年11月7日借款本金145000元,其利息為8932元(145000元×2.2%÷30日×84日);4、2014年11月8日借款本金5000元,其利息為304元(5000元×2.2%÷30日×83日);5、2014年11月12日借款本金100000元,其利息為5793元(100000元×2.2%÷30日×79日);6、2014年12月1日借款本金100000元,其利息為4400元(100000元×2.2%÷30日×60日);7、2014年12月11日借款本金80000元,其利息為2933元(80000元×2.2%÷30日×50日);8、2014年12月12日借款本金50000元,其利息為1797元(50000元×2.2%÷30日×49日);9、2014年12月13日借款本金150000元,其利息為5280元(150000元×2.2%÷30日×48日)】,抵扣后余44796元沖抵借款本金,故截止至2015年2月1日,被告王德明尚欠原告閔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785204元。二、被告王德明于2015年5月18日向原告閔某某支付借款利息66000元、后期支付3000元,共計69000元,按月利率2.2%可抵扣借款利息至2015年4月3日【1、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2月17日期間,利息為9789元(785204元×2.2%÷30日×17日);2、余59211元(69000元-9789元),以借款本金1750204元(785204元+965000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2%計算,可抵扣利息約46日[59211元÷(1750204元×2.2%÷30日)],即至2015年4月3日】。三、2015年4月4日至2016年11月20日期間,計587日,按年利率24%計算,其利息為684913元(1750204元×24%÷360日×587日);后期利息自2016年11月21日起,以借款本金1750204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據(jù)實計算至還清之日止。被告王德明未按期償還原告閔某某的借款本息,是引起本糾紛的責任方,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高某某關于其與被告王德明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約定歸各自所有、且原告知情、王德明的借款屬其個人債務的抗辯理由,因無充足的證據(jù)進行證實,依法不予采信。被告高某某與被告王德明原系夫妻關系,本案借款發(fā)生在兩人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屬夫妻共同債務,應與被告王德明共同承擔償還責任,故原告閔某某要求被告王德明、高某某共同償還原告閔某某借款本息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王德明、高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共同償還原告閔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1750204元、利息684913元(利息計算至2016年11月20日止,后期利息自2016年11月21日起,以借款本金1750204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據(jù)實計算至還清之日止),合計2435117元。二、駁回原告閔某某其他的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0128元,減半收取計15064元,由原告閔某某負擔1924元,由被告王德明、高某某共同負擔1314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由被告王德明、高某某共同負擔。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上訴人高某某提交證據(jù)如下:證據(jù)一:被上訴人王德明工商銀行卡(62×××20)2014年5月9日至2014年12月26日的交易明細。用以證明該銀行卡共計進賬17筆,合計864820元,其中被上訴人閔某某本人或委托他人轉賬650000元,即被上訴人王德明在上述期間有其他收入214820元。至2014年12月26日,被上訴人王德明將被上訴人閔某某上述650000元借款消耗殆盡。證據(jù)二:被上訴人王德明農(nóng)業(yè)銀行卡(62×××73)2014年8月31日至2015年12月25日交易明細。用以證明該銀行卡共計進賬9筆,合計560000元,其中閔某某本人或委托他人轉賬180000元,即被上訴人王德明在上述期間有其他收入380000元。至2015年1月18日,被上訴人王德明將被上訴人閔某某上述180000元借款消耗殆盡。證據(jù)三:被上訴人王德明中國銀行卡(62×××16)2015年2月18日至2016年2月18日交易明細。用以證明該銀行卡在2015年2月18日收到被上訴人閔某某轉賬965000元,其中在澳門消費16筆,共計730323元。至2015年7月20日,被上訴人王德明將被上訴人閔某某上述965000元借款消耗殆盡。上述證據(jù)一、二、三說明被上訴人王德明與上訴人高某某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被上訴人王德明除向被上訴人閔某某借款1795000元以外,尚有其他收入594820元,該款項并非用于被上訴人王德明與上訴人高某某的共同生活開支。證據(jù)四:王德明護照。用以證明被上訴人王德明向上訴人閔某某借款后多次前往澳門。證據(jù)五:離婚協(xié)議書。用以證明被上訴人王德明與上訴人高某某無債權債務糾紛。證據(jù)六:證人廖某證言。用以證明上訴人高某某對被上訴人王德明向被上訴人閔某某借款事先不知情,未與被上訴人王德明形成共同借款的合意,事后也未進行追認認可為夫妻共同債務,且被上訴人閔某某對上述情形是知曉的。被上訴人閔某某、被上訴人王德明二審未提交證據(jù)。上述證據(jù)經(jīng)庭審質(zhì)證,被上訴人閔某某認為上述證據(jù)均不屬于新證據(jù),其真實性無法核實,上述證據(jù)均不能達到其證明目的。被上訴人王德明對上訴人高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二、三、四均認可,其認可銀行交易明細中的消費事實,并認可向被上訴人閔某某借款965000元用于在澳門賭博消費的事實;對證據(jù)五、六沒有質(zhì)證意見。對上述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為:上訴人高某某提交的證據(jù)一、二、三銀行交易明細,經(jīng)本院當庭核實原件,該交易明細表上均有銀行蓋章確認,其真實性本院認可,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被上訴人王德明的資金構成及資金流向情況,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證據(jù)四護照,經(jīng)本院當庭核實原件,該護照上有中國邊檢部門印章,其真實性本院認可,該證據(jù)能夠證明被上訴人王德明多次出入境的情況,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證據(jù)五離婚協(xié)議書,該證據(jù)本案一審已經(jīng)作為證據(jù)提交,屬于重復提交的證據(jù)。證據(jù)六,證人廖某證言,證人廖某在本案二審時出庭作證,其證言能夠證明上訴人高某某并不知曉被上訴人王德明向被上訴人閔某某借款的事實,以及借款后并未有追認的意思表示,本院對該證言予以采信。經(jīng)審理查明:原審認定的事實屬實。本案爭議的焦點是上訴人高某某在本案中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上訴人高某某與被上訴人閔某某、被上訴人王德明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因上訴人高某某不服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704民初143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齊志剛擔任審判長,審判員繆冬琴、張開參加的合議庭,于2018年2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新、朱筱帆、被上訴人閔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小河、被上訴人王德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首先,被上訴人閔某某與上訴人高某某系同學關系,二人之間一直有資金往來情況。從2015年2月17日上訴人高某某將所欠被上訴人閔某某本息1496965元予以償付的情況來看,其二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其后被上訴人閔某某在收款后第二天即同年2月18日向被上訴人王德明轉賬965000元,該期間上訴人高某某與被上訴人王德明婚姻關系為存續(xù)期間,上述情況可以說明被上訴人閔某某知曉上訴人高某某與被上訴人王德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資金互不往來,相互獨立的事實,否則沒有必要在收到夫妻一方還款后的第二天又將部分資金出借給夫妻的另一方。其次,本院二審庭審時,被上訴人閔某某當庭承認其在出借資金給被上訴人王德明時,沒有征得上訴人高某某同意。其三,被上訴人閔某某丈夫劉發(fā)清向上訴人高某某發(fā)送的短信息內(nèi)容中,劉發(fā)清說到被上訴人閔某某向被上訴人王德明借款的事項上訴人高某某不知情。其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的規(guī)定。該條文明確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請求法院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被上訴人閔某某向被上訴人王德明出借資金達1750204元,其出借目的明顯不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且被上訴人閔某某在本院庭審時承認其出借目的是為其子安排工作單位。另外,被上訴人閔某某作為債權人亦未向本院提供該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證據(jù)。綜上,本院認為被上訴人閔某某向被上訴人王德明出借的資金未用于上訴人高某某與被上訴人王德明婚姻存續(xù)期間的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故一審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錯誤,該債務應當為被上訴人王德明個人債務,上訴人高某某上訴請求駁回被上訴人閔某某針對其的訴訟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一審判決對查明的事實認定不清,實體處理不當,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頒布施行均在一審判決之后,且適用于正在審理之中的案件,故本院依法對一審判決予以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九十條、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704民初1433號民事判決;二、被上訴人王德明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被上訴人閔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1750204元、利息684913元(利息計算至2016年11月20日止,后期利息自2016年11月21日起,以借款本金1750204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據(jù)實計算至還清之日止),合計2435117元;三、駁回被上訴人閔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訴訟費用15064元,由被上訴人閔某某負擔1924元,被上訴人王德明負擔1314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由被上訴人王德明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30128元,由被上訴人王德明、閔某某各負擔15064元(二審被上訴人王德明、閔某某應負擔的案件受理費已由上訴人高某某交納,該款在執(zhí)行中予以解決)。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