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森祥受賄案
被告人高森祥,男,50歲,原系中信實業(yè)銀行深圳分行行長。1990年8月10日被逮捕。
被告人高森祥受賄案,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該院經(jīng)公開審理查明:
1988年6月至1990年7月,被告人高森祥在擔任中信實業(yè)銀行深圳分行(簡稱中信分行)行長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在批準為企業(yè)貸款或為企業(yè)擔保貸款過程中,收受他人賄賂現(xiàn)金及實物折款共計港幣172.3萬元,人民幣63.03萬元,美金5000元。具體受賄事實如下:
1989年3月,中國正信集團化工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泛信磁電廠總經(jīng)理陳民先向被告人高森祥提出,要求中信分行為其在香港的320萬美元貸款提供不可撤銷的銀行擔保,可給港幣100萬元的好處費。高森祥同意后,于3月6日簽發(fā)了銀行擔保書。陳民先得到貸款后,從中提出30萬美元匯給其合資股東香港永城行經(jīng)理陳劍帆,讓陳劍帆從中在香港支付給高森祥港幣100萬元。陳民先告知高森祥,可在陳劍帆處取款。同年5月間,高森祥去香港,陳劍帆給了港幣20萬元。高森祥利用陳劍帆的香港身份證將該款存入銀行,并親筆在存款單上簽了“陳劍帆”的名字,將存款單帶回深圳,自己保存。半個月后,陳劍帆將存單從高森祥處取出,帶到香港為高森祥保存。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被告人高森祥又先后從陳劍帆處取港幣10萬元、美金5000元。
1988年12月至1990年1月,被告人高森祥在為陳民先批準貸款人民幣2790萬元、美金760萬元和為其擔保其它貸款的過程中,先后收受了陳民先賄賂的港幣12萬元、人民幣8000元。
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被告人高森祥應廣東茂源公司經(jīng)理兼上星實業(yè)股份公司董事長梁思榮的要求,批準為茂源公司和上星公司在中信分行貸款人民幣3100萬元。高森祥先后收受梁思榮賄賂港幣31.5萬元、人民幣51.8萬元、勞力士手表1塊、佳麗牌彩色電視機1部、達聲牌音響1部。以上現(xiàn)金和實物價款共計人民幣52.23萬元、港幣33.5萬元。
1988年10月至1990年6月,香港永寧公司董事長陳文軒先后介紹幾家公司經(jīng)被告人高森祥批準,在中信分行貸款人民幣1970萬元、港幣350萬元、美金490萬元。高森祥收受貸款單位及陳文軒賄賂港幣79.8萬元、人民幣5萬元。高森祥還讓陳文軒為其辦理多來尼加護照一份,陳文軒為其墊付港幣14萬元。
1989年初至同年8月,由香港誠興貿(mào)易公司總總經(jīng)理李新明介紹,經(jīng)被告人高森祥批準,廣東省梅縣中旅儲運公司、梅縣農(nóng)房公司、寶安縣萬豐發(fā)展公司在中信分行共貸款人民幣300萬元、美金50萬元。高森祥收受李新明賄賂人民幣5萬元。
1990年1月至3月,深圳市福興珠寶金行經(jīng)理林龍輝通過被告人高森祥在中信分行貸款港幣3300萬元、人民幣700萬元。同年7月24日,高森祥在香港收受林龍輝賄賂的鉆石戒指1枚,折價港幣3萬元。
案發(fā)后,被告人高森祥收受的贓款、贓物,大部被起獲。
上述事實,有物證、書證和證人證言證實,被告人高森祥亦供認在案,足資認定。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高森祥身為國家工作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利用職務之便,在批準為企業(yè)貸款和為企業(yè)擔保貸款中,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gòu)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guī)定的受賄罪。高森祥受賄數(shù)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guān)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條第(1)項的規(guī)定,應予嚴懲。依照刑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對高森祥應當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高森祥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依照刑法第六十條的規(guī)定,應當予以追繳。據(jù)此,該院于1991年8月30日判決:
一、被告人高森祥犯受賄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
二、被告人高森祥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予以追繳,上交國庫。
第一審宣判后,被告人高森祥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上訴理由是:1、以前的供述,系主觀編造,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jù)。2、收受香港陳民先的賄賂款中,有港幣20萬元是從陳劍帆處取的,并以陳劍帆的名義存入銀行。后來,此存單被陳劍帆取走。這筆款認定為本人受賄不妥。3、收受梁思榮的賄賂中,有人民幣23萬元是梁思榮直接交給孫××的,不能認定為本人受賄。4、本人能坦白交代犯罪事實,退清贓款、贓物,并能檢舉揭發(fā)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應當從輕處罰。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上訴人高森祥在預審中和在法庭上所供認的受賄時間、地點、受賄數(shù)額等具體情節(jié),與行賄人的供證和追繳的贓款、贓物等其他證據(jù)是一致的。高森祥從陳劍帆處取走的港幣20萬元,是陳民先因高森祥同意為其擔保貸款,答應給高森祥港幣100萬元賄賂中的一部分,陳劍帆按陳民先的吩附在香港將港幣20萬元交給高森祥,高森祥自愿以陳劍帆的名義把此款存入香港銀行。后來,陳劍帆經(jīng)高森祥同意將存單拿走為其保管。破案后,高森祥寫字條叫陳劍帆將該贓款退交檢察機關(guān)。上述情節(jié)足以證明,此款系高森祥受賄無疑。1989年9月間,高森祥的姘婦孫××與其發(fā)生矛盾,向高森祥素要人民幣60萬元。高森祥讓梁思榮與孫交涉,最后由梁思榮給孫××人民幣23萬元。事后,梁思榮告訴高森祥,這筆款作為感謝中信分行幫助其貸款的“好處費”。因此,原判認定該款為高森祥受賄是正確的。高森祥在司法機關(guān)掌握了大量受賄犯罪的事實和證據(jù)后,才逐步供認其犯罪事實。高森祥歸案后檢舉揭發(fā)他人的“違法犯罪”行為,經(jīng)查,有的情節(jié)顯著輕微,不構(gòu)成犯罪;有的經(jīng)查不實。綜上,高森祥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要求從輕處罰的意見不予采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于1991年9月18日裁定:駁回高森祥的上訴,維持原判。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將此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死刑復核程序,對該案進行了復核,并于1991年10月16日裁定:核準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被告人高森祥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的刑事裁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