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住唐山市豐南區(qū)。
委托代理人:康福臣,河北福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唐山某豐鋼鐵(集團)粵豐鋼鐵有限公司,住所地唐山市豐南區(qū)西葛工業(yè)區(qū)。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
法定代表人:李全印,職務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鄭宏云,唐山市豐南區(qū)豐南鎮(zhèn)宏偉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委托代理人:崔志學,唐山市豐南區(qū)豐南鎮(zhèn)宏偉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工作者。
原告高某某與被告唐山某豐鋼鐵(集團)粵豐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豐鋼鐵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龐亭玉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高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康福臣及被告粵豐鋼鐵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鄭宏云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高某某訴稱,原告系被告單位職工,2004年7月份入職被告單位至今已達13年9個月。被告2016年5月份開始放假,放假前原告的工作崗位為車間主任,月平均工資為4561.25元。放假至今原告一直在家待崗沒有通知復崗。在這期間,被告也沒有給原告發(fā)放過任何工資和生活費。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我國《勞動合同法》及《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根據法律規(guī)定向豐南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了勞動仲裁。由于豐南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了不予受理的決定,所以原告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guī)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判決解除原、被告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被告支付原告經濟補償金63856.8元并支付原告放假期間的待崗工資17760元。
被告粵豐鋼鐵公司辯稱,原告不是被告處員工,雙方沒有形成勞動合同關系,所以被告不具有本案訴訟主體資格,請求依法駁回原告訴請。
經審理查明,原告高某某于2018年4月27日向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依法解除其與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并支付經濟補償金及待崗工資。因主體不適格、仲裁請求不屬于勞動人事爭議處理范圍、申請人的仲裁請求超過仲裁申請時效,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于同日作出豐勞人仲案(不)字[2018]第93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并送達原告。原告于2018年10月11日以同一訴求訴至本院。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原告提交的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豐勞人仲案(不)字[2018]第93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及涉及人員名單、送達回執(zhí)、中國農業(yè)銀行活期賬戶明細單以及本院由唐山市豐南區(qū)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依法調取的勞動仲裁申請書等證據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屬于勞動爭議糾紛,原告要求與被告解除勞動關系,并主張被告按照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等請求,應當基于原、被告之間已經或者曾經建立了勞動關系的事實。原告所提交的銀行賬戶明細單雖載有工資發(fā)放記錄,但不能證明工資發(fā)放單位系被告公司,且無其他證據證實原告曾在被告處工作的事實,故據此銀行賬戶明細單無法確認原、被告之間曾經存在勞動關系。此外,原告所提交的工齡差異人員經濟補償方案系原、被告在訴前調解階段,雙方在核對勞動者信息時交換的文件,該證據系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xié)議或者和解目的作出妥協(xié)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能在后續(xù)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且被告在庭審中對此書證內容的客觀真實性予以否認,故該證據在無其他證據予以佐證的情況下,不宜單獨采信并據此認定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綜上,本案原告未能舉證證實與被告之間曾經建立勞動關系,且被告否認原告系本公司勞動者,故無法確認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應予以支持。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以及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高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減半收取人民幣5元,由原告高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龐亭玉
書記員: 翟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