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馬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回族,住甘肅省蘭州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東,上海易載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謝正力,上海易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明劼,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俊輝,上海社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清華,上海社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馬某與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許經營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同年8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曉東、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清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馬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簽署的《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于2019年1月4日解除;2.判令被告返還原告加盟費88,000元。事實和理由:因受被告虛假廣告的影響,原、被告雙方于2018年7月12日簽訂了《服務協(xié)議書》和《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約定原告使用被告的“茶里茶里”標識在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進行經營,許可使用期限自2018年7月12日起至2019年7月11日止,原告為此支付了88,000元的加盟費。原告認為涉案協(xié)議為特許經營合同,但經查詢,被告未向商務部備案,非特許經營企業(yè)。簽訂合同后,被告未向原告提供任何經營管理指導和培訓服務,原告也未使用“茶里茶里”標識進行開店經營。同時,原告核實到在涉案加盟合同簽訂時,被告的“茶里茶里”標識并未注冊,直至2018年10月30日才申請注冊,且至今未完成注冊。被告在未符合“兩店一年”條件時進行誘惑性的虛假廣告宣傳,誘使原告簽訂相關協(xié)議,嚴重影響原告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故原告為維護自身權益,提起本案訴訟,要求判如訴請。
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愿意繼續(xù)履行合同。
經審理查明:
2018年7月12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服務協(xié)議書》一份,主要約定:1.1本合同指導培訓服務包括經營管理、操作流程、物品采購、設備使用等方面的理論指導及技術實操培訓。1.2指導培訓的服務費用為88,000元。1.3合同有效期一年,自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乙方可提前一個月以書面方式向甲方提出續(xù)約申請,甲方每年收取乙方管理費5,000元。1.4為了確保乙方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乙方采購成本,門店所需核心材料由甲方統(tǒng)一提供,通過自有車輛或者物流的方式配送給乙方,所需費用由乙方承擔。3.1甲方為乙方從業(yè)人員提供2名培訓名額進行餐飲技術等相關方面的培訓,同時根據(jù)乙方的實際需求,提供有償技術帶店、有償運營帶店以及有償?shù)昝婀芾淼确铡?.1雙方確認,任何一方的其它資料、說明文件、廣告及宣傳等,均不是本合同的組成部分,亦不具有約束雙方之效力。未列入本合同的內容,均視為雙方未約定且未承諾。本合同構成雙方合作的全部內容,并取代之前雙方所簽訂的文件以及甲方所提供的一切文字和圖畫資料的內容。若雙方發(fā)生爭議或糾紛時,均不得作為任何一方虛假陳述及宣傳的證據(jù)使用。該協(xié)議還對其他事項作了約定。
同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又簽訂了《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主要約定:鑒于雙方簽訂了《服務協(xié)議書》,為進一步加深合作,就甲方授權許可乙方使用其餐飲項目相關標識用于經營餐飲店面等相關事宜,本著公平自愿原則,經友好協(xié)商訂立本合同。第一條項目標識的許可使用1.1餐飲項目名稱:茶里茶里。1.3.1代理:項目標識代理許可使用服務,即甲方許可乙方使用項目標識的范圍僅限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鎮(zhèn)代理餐飲項目。1.3.2甲方許可乙方上述行政區(qū)劃范圍內設立的自營餐飲店面使用項目標識。乙方在該區(qū)域設立店面時并擬使用本合同項目標識的,應事先告知甲方并取得甲方書面同意。該區(qū)域為雙方簽約時的行政區(qū)劃范圍,如在本合同服務期限內,該區(qū)域行政隸屬關系發(fā)生變化的,則乙方的區(qū)域使用范圍仍以本合同簽訂時為準。未經甲方同意,乙方不得使用甲方項目標識跨越合作區(qū)域范圍從事本協(xié)議指定項目或其它項目的經營,如乙方有此種行為視為違約。1.4項目標識許可使用期限自2018年7月12日起至2019年7月11日止。甲方承諾本合同期限內項目標識許可不收取乙方費用,如乙方欲繼續(xù)接受甲方提供的本合同約定服務,應至少提前一個月向甲方提出續(xù)約申請,代理商及單店在不違反合同的前提下,正常繳納每年品牌管理費,即可享受終身品牌使用權。3.4合同在終止或解除后,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使用“茶里茶里”名稱,并立即拆除乙方原有帶標識字樣等一切含甲方名稱的裝飾用具、店面裝修、燈箱宣傳品等。4.1乙方有權在簽訂合同后的一日內單方面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甲乙雙方所簽的其他相關協(xié)議也同時解除,否則視為該合同正式生效。該協(xié)議還對違約責任、爭議解決、商業(yè)秘密保護等事項作了約定。
簽約當日,原告支付給被告88,000元。
嗣后,原告經查詢得知,我國商務部未有被告的涉案特許經營項目備案;被告于2018年10月30日在國際分類第31類上申請“茶里茶里”的商標注冊;法院有多起針對被告的特許經營糾紛案件在審理;百度查詢中有“茶里茶里,一個大騙局”等內容。
2018年12月31日,原告聘請律師向被告發(fā)出《律師函》,主張涉案《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于2018年12月31日解除,并要求被告于收到律師函后3日內返還原告88,000元,否則將進一步采取維權措施。
運單查詢顯示,2019年1月4日由前臺簽收。
被告否認收到上述《律師函》,辯稱運單上未注明寄的是《律師函》。被告未有證據(jù)證明其簽收的運單系收到了其他物品。
另查明:原告為證明涉案協(xié)議為特許經營合同,提供了《加盟商開店流程告知書》《茶里旗艦店配置清單》《茶里茶里教材旗艦店》《店鋪運營手冊》。被告認為《加盟商開店流程告知書》《茶里旗艦店配置清單》不是合同內容,不能約束雙方;《茶里茶里教材旗艦店》《店鋪運營手冊》是被告的培訓資料,證明涉案協(xié)議是培訓服務合同,原告領取培訓資料,視為被告已完成培訓,收取的費用不予退還。
關于上述資料的給付時間,被告稱《加盟商開店流程告知書》上沒有被告簽章,可能是原告自行打印的,其他資料是在簽訂涉案協(xié)議時被告給原告的。原告則稱就是因為被告給了其上述資料,讓原告相信被告有完善的經營模式,其才選擇加盟被告的,但簽約后,被告尚未向原告提供培訓和經營管理指導服務,原告亦未開店。
被告確認涉案加盟店尚未開業(yè)。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銀行流水、銀聯(lián)交易、特許經營備案查詢、注冊商標查詢、上海高院開庭查詢、百度搜索查詢內容打印件,《律師函》、運單、運單物流查詢,《加盟商開店流程告知書》《茶里旗艦店配置清單》《茶里茶里教材旗艦店》《店鋪運營手冊》,以及雙方當事人在庭審中的陳述等證據(jù)為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于法不悖,應為有效合同。原、被告在本案中的爭議焦點為:一、涉案兩份協(xié)議的性質;二、原告是否可以行使單方解除權解除合同并要求被告全額退款。
針對爭議焦點一,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雖然簽訂了兩份協(xié)議,但根據(jù)其約定,雙方簽訂《服務協(xié)議書》后,為加深合作又簽訂了《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其內容均指向同一個“茶里茶里”餐飲項目,故該兩份協(xié)議實為同一項目的系列協(xié)議,兩者構成一個完整的合同關系。對協(xié)議性質的判斷,不能僅憑協(xié)議名稱,應根據(jù)合同內容進行實質性判斷。我國《商業(yè)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商業(yè)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yè)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yè),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tǒng)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并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根據(jù)該規(guī)定,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三個要素:一是特許人要有特許經營資源的許可;二是要依照統(tǒng)一的經營模式開展經營活動;三是被特許人需要支付對價。根據(jù)涉案兩份協(xié)議約定的內容,結合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意見,本院認為涉案兩份協(xié)議約定原告開設加盟店,使用被告公司統(tǒng)一的項目名稱“茶里茶里”,被告還需為原告提供經營管理、培訓技術人員,統(tǒng)一提供物料等,故涉案兩份協(xié)議涉及到特許經營資源的許可,并要求原告依照被告統(tǒng)一的經營模式開展經營活動,原告為取得經營權,需一次性支付服務費88,000元,該服務費實為原告取得加盟資格并獲取經營資源的對價。因此,涉案兩份協(xié)議實為原告加盟被告“茶里茶里”項目的特許經營合同。
針對爭議焦點二,本院認為,我國《商業(yè)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guī)定,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后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此項規(guī)定實質是對“冷靜期”的規(guī)定,目的是為了保護被特許人,以緩沖被特許人的投資沖動,賦予被特許人可以反悔的權利。雖然雙方在《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4.1中約定“乙方有權在簽訂合同后的一日內單方面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甲乙雙方所簽的其他相關協(xié)議也同時解除,否則視為該合同正式生效”,但只約定一日的單方解除權顯然與《商業(yè)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規(guī)定的“一定期限內”不符合。該“一定期限內”應理解為合理的期限,而對于合理期限的判斷一般以特許人的核心經營資源尚未被被特許人掌握、利用時為宜。本案中,原、被告雙方簽訂涉案兩份協(xié)議后,被告尚未對原告進行培訓,原告的加盟店尚未開設,被告“茶里茶里”項目的核心經營資源尚未被原告實際掌握、利用,故原告基于被告沒有“兩店一年”等事項,對被告的宣傳內容產生不信任感,發(fā)《律師函》要求解除協(xié)議,尚在合理期限內,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本院確認涉案《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于被告收到原告的《律師函》之日,即2019年1月4日解除。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涉案加盟店鋪尚未開張,原告尚未得到被告的各項服務,尚未掌握、利用被告“茶里茶里”的核心經營資源,因此,原告行使單方解除權后,被告理應全額退給原告收取的相關費用。關于被告不愿意返還錢款,提出原告領取培訓資料,視為被告已完成培訓,收取的費用不予退還的抗辯意見,本院審查認為,被告所指的培訓資料為原告舉證的以證明涉案協(xié)議為特許經營合同的《茶里茶里教材旗艦店》《店鋪運營手冊》,該些資料非專門為原告的加盟店設計,僅給書面文本不能起到培訓的作用,且在簽訂涉案兩份協(xié)議當日交給原告,故不能認定被告已經履行涉案協(xié)議簽訂后的培訓義務,本院對被告不退還收取的費用的抗辯意見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第九十一條第(二)項、第九十四條第(五)項、第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九十七條,《商業(yè)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第七條、第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馬某與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12日簽訂的《服務協(xié)議書》《項目標識使用協(xié)議》于2019年1月4日解除;
二、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馬某88,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000元,由被告上海燊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審判員:曹瑞強
書記員:呂清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